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与防治举措研究

时间:2024-05-25

朱哲江,杨艳华,杨硕

(1.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河北石家庄050035;2.石家庄市农机安全监理所,河北石家庄050071)

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与防治举措研究

朱哲江1,杨艳华1,杨硕2

(1.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河北石家庄050035;2.石家庄市农机安全监理所,河北石家庄050071)

当前河北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与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已经成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分析了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表现和产生原因;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举措。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举措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河北省是农业大省,由于自然禀赋不足,农业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矛盾逐步加剧,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1]。2016年上半年,我们通过专家座谈与实地调研,了解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表现和产生原因,提出了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1 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表现

河北省第1次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中化学需氧量142.11万t、总氮26.25万t,总磷1.99万t。全省农业源(不包括典型地区农村生活源)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中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占全省排放总量的41.8%、67.7%和72.3%(表1)[1]。通过分析有关数据发现,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表1 河北省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万t)Table1 Pollutant discharge of planting,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and aquaculture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1.1农业水资源严重匮乏

根据第2次河北省水资源评价成果,河北省人均水资源量为307 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极度缺水标准(500 m3/人),属于极度缺水地区。河北农业连年增产,很大程度上是以超采地下水为代价,全省平原超采区面积达到6.7万km2,已经形成了面积在1 000 km2以上的漏斗区7个[2]。

1.2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大

近几年河北省化肥和农药的消费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投入量仍然较大。2015年全省使用化肥(折纯量)335.49万t、农药(商品药)4.14万t,但化肥、农药利用率只有35%左右,造成农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2015年全省地膜用量约6.5万t,超薄地膜使用量仍然较大,当季残膜回收率不足40%,农田地膜残留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1.3畜禽养殖污染

2015年河北省畜禽养殖粪便排放量约1.12亿t,但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的规模化养殖场比例仅为55%,大量畜禽粪便未得到有效利用。全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滞后,病死畜禽采用化制、发酵、碳化法无害化集中处理的不足30%。

1.4农作物秸秆污染

河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约为6 176万t,其中,小麦秸秆2 147万t,玉米秸秆3 424万t,油料作物秸秆444万t,棉花秸秆161万t。除上述主要农作物秸秆外,还有少量的薯类、豆类秸秆,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约为5960万t,虽然利用率达到了95%,但收储体系不健全,40%的秸秆直接还田,利用效益还不高。另外全省每年产生蔬菜茎秆及尾菜量约1 960万t,但由于蔬菜尾菜含水量高、碳氮比低、利用途径单一、利用技术缺乏等原因,蔬菜尾菜利用率不足5%。

2 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

2.1重发展、轻保护的政绩观仍然存在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需要的是长久的生命力。***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少数地区和企业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片面误区,个别地方仍然存在侧重GDP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的倾向,简单地把农产品产量增加等同于农业效益增长,一味追求农业产出、透支地力、滥用资源;一些农业生产者认为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前期投入太大,短期内收不到实际效益,缺乏积极性。这些只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的错误观念造成了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加重[3,4]。

2.2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导致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

长期以来,农业主要是保产能、保供给、保增收,但在保生态方面还做的不够。目前河北省农业发展仍然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单纯追求产量和效益的粗放型经营模式,造成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大量不合理使用,加剧了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的污染[3,5]。

2.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较低

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得不到合理利用,加剧了农业自身污染。目前,河北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集成技术成果较少,投资大,经济效益不够显著,财政补贴资金有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相对滞后,使得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步伐受阻[6]。

2.4农业生产者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部分企业和农民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一些农业生产者文化程度偏低,环保观念淡薄,没有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清洁生产,还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习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施用随意性较大,使用超薄地膜造成农田“白色污染”,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缺乏环保意识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原因[7,8]。

3 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3.1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展

3.1.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顶层设计河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河北省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规划,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河北省农业厅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草原管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15-2018年)行动计划》、《化肥、农药零增长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动全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3.1.2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初步建立了省、市、县3级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了25个农业面源污染国控监测点,持续开展了农业污染源普查更新工作,基本摸清了河北省农业源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启动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工作,采集、分析土壤样品6.5万个,小麦、玉米样品0.6万个,建立了土壤样品库和GIS管理平台,为今后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的分析和管理提供了保障。

3.1.3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1)开展农业清洁生产,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制定了《河北省种植业清洁生产标准通则》,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全省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26.67万hm2,水肥一体化面积46.67万hm2。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含杂草和鼠害)面积654.4万hm2,覆盖面积257.33万hm2,其中小麦1 149.5万hm2,玉米74.48万hm2。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实施面积4.2万hm2。建设了9个国家级蔬菜清洁生产示范区,推广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为全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了经验模式。(2)积极推动耕地、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工作,以节地为重点,大力推广立体种养和间作套种技术,粮菜间作、粮果间作、林粮间作、林下经济等种植模式快速发展。以节水为重点,发展微喷、滴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到2015年,结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压减小麦种植面积6.93万hm2,推广节水小麦种植面积66.67万hm2,推广冬小麦保护性耕作节水技术5万hm2,推广小麦玉米、蔬菜、中药材等高效节水灌溉4.13万hm2,推广“一提一补”等农业节水机制,实现节水11亿m3,全省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273.33万hm2。

3.1.4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加大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力度。从2013年开始开展为期3 a的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攻坚战,推进区域化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规模养殖场以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改造,近3 a全省完成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3 156家。(2)“五化并举”,推进秸秆全量化利用。截止到2015年底,全省秸秆利用量约为5 635万t,综合利用率达到95%,完成了国家对河北省提出的“到2015年秸秆利用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全量利用”的目标任务。(3)加快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一方面积极推广易于回收的0.01 mm以上厚度农膜,覆盖65个县,推广面积达到20.13万hm2。在其中26个县实施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探索建立了涵盖地膜捡拾、运输、储存、再生利用等环节的回收运行机制,扶持建设了一批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及回收网点,新增地膜回收面积12.27万hm2,回收加工残膜3 800 t。(4)大力实施“百万农户沼气建设行动计划”,建成户用沼气270万户,普及率17.16%,位居全国前列。调整优化沼气发展结构,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393处,以畜禽粪便为原料,产生的沼气用于为农户供气或企业自用、发电等,沼渣、沼液用作有机肥,上连养殖业,下促种植业,实现了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3.1.5积极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1)开展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邯郸市作为全国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规划建设了“太行深山资源涵养区、浅山丘陵增效区、山前平原控害区、黑龙港低平原挖潜区”4个循环功能区,建成循环农业示范村100个,带动农户近3万人,全市农业综合发展指数提高了15.71%、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提高了12.15%、资源循环利用指数提高了2.79%、资源环境安全指数提高了9.64%。(2)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在全省建设了4个国家级、12个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400多个不同生态类型区试点。迁安市探索的“围山转”生态农业工程模式得到农业部的充分肯定,滦平县被评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

3.2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机制体制不健全。农业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等一系列机制尚待逐步建立和完善[9]。(2)农业环保队伍力量不足。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繁重任务相比,全省农业环保系统从机构建设、人员编制、能力素质各方面都明显不足。县级农业环保机构独立建站的仅占17%,相当一部分县仍处于“活下来,找人干”状况,远不适应新常态下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相对滞后。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单一环节、单一问题的技术逐渐完善,但集成、高效的技术体系尚未形成,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技管统一的综合防控技术模式仍在示范之中[10]。(4)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社会公益性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程。但目前河北省尚未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地膜回收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修复等工作资金缺口较大,只能开展小规模、小范围的污染防治示范,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11]。

4 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举措建议

4.1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各地要牢固树立生态引领新理念,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领导机构建设,把继续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涉及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分别制定农田节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畜禽粪污防治等专项工作推进方案,细化实化各项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和推进措施,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督导考核,促进工作落实[12,13]。

4.2创新治理机制

开展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鼓励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对采用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施用有机肥料、低毒生物农药和环境友好型地膜的农业生产者给予一定补偿,在资源严重缺乏地区可探索征收“资源保护税”,抑制不合理需求,使农业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探索建立公共财政、企业自筹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对能够落实收费机制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项目,探索推进PPP模式,利用社会主体参与建设与运营[14~16]。

4.3强化协同防治

进一步加大、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建设,创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信息、预警与应急体系,建立区域内监测网络和信息数据的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农业面源污染动态。中央相关项目和资金安排要适度向京津冀地区倾斜,整合三地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共同打造一批典型模式、样板工程、示范园区,探索京津冀农业面源污染协同防治的有效机制[17,18]。

4.4提高科技水平

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优势,整合相关资源,建立农业环境保护研发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新产品和实用模式的研究与开发,突出抓好有利于节水、节肥、节药、节地、节能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轻简化、集成化技术体系开发与应用,尽快形成一整套适合省情农情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模式和体系[19,20]。

4.5加强示范带动

在粮食生产、畜禽养殖大县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县,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充分发挥农业特有的物质循环机能,以“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生态循环”为主要建设内容,集成农业节水、肥药减量增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沼气循环等一体化循环利用技术,优化区域内生态产业布局,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典范,发挥好由点带面,局部带动整体的作用[21]。

[1]安沫平.河北省农业污染源调查与评价[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中国新闻网.河北长期超采地下水形成7大漏斗区[EB/OL].(2014-12-09)[2016-01-10].http://society.people.com. cn/n/2014/1209/c136657-26177495.html.

[3]高怀友.中国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01,(5):4-5.

[4]姬振海.环境安全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王鹏.中国农业生态环境发展问题研究[J].北京农业,2014,(12):244-245.

[6]唐海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家致富顾问,2014,(16):107-108.

[7]张黎明,韩茜,王楠.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现状及问题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海南金融,2012,(4):65-67.

[8]金书秦.新型农业现代化要注重保护环境[J].农村工作通讯,2014,(8):16-17.

[9]饶静,许翔宇,纪晓婷.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发生机制和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8):81-87.

[10]白金明.中国华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环境战略——技术对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1]汪志革.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0,(16):14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农科教发[2015]1号)[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5-04-10.

[13]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农业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15-2018)行动计划(冀农保发[2015]6号)[Z].石家庄:河北省农业厅,2015-07-16.

[14]高尚宾,张克强,方放,周其文.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补偿[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5]韩茜.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补偿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

[16]华春林.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机制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7]韩冬梅,金书秦.中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43):11-18.

[18]朱兆良,孙波.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08,(8):4-6.

[19]辛继红,莫利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6):276-279.

[20]胡心亮,夏品华,胡继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6):211-215.

[21]魏赛.农业面源污染及其综合防控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Analysi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Hebei Province

ZHU Zhe-jiang1,YANG Yan-hua1,YANG Shuo2
(1.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Station of 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 050035,China;2.Shijiazhua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afety Supervision Office,Shijiazhuang 050071,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Hebei Province is grim,it has a large gap between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therefore,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The main manifestations and cause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Hebei Province were analyzed,then in view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the control 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Present situation;Measures

X592

A

1008-1631(2016)05-0090-04

2016-04-18

朱哲江(1978-),男,河北沙河人,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研究。E-mail:zzj12390@126.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