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果品贮藏与保鲜研究动态

时间:2024-05-25

孟照刚,仇贵生,王志华,王文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 兴城 125100)

随着我国果树产业的迅猛发展,果品产量逐年增加。果品大多以鲜食为主,营养丰富、口感适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但由于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加上产品的易腐性,给果品贮藏、运输、包装、销售等流通环节带来困难。目前,我国每年因果品腐烂造成的损耗率达25%~30%[1]。减少果品采后损失是果品生产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已愈来愈被重视。开展果品的贮藏与保鲜研究是果品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环节,对减少损耗和确保果品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文献计量学是针对学科发展趋势、文献量变规律、文献情报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定量分析研究。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各学科研究产出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和比较,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相关机构的科研实力和学科优势。便于研究者通过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去研究现状、预测未来[2]。文献计量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等研究领域,如超级稻[3]、外来入侵生物[4]、农药残留[5]、转基因食品[6]等。刘彬等[7]基于SCI收录文献视角对园艺学基础研究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果树研究领域,刺梨、樱桃、柑橘黄龙病、苹果树腐烂病、果树桃小食心虫等均已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发展动态[8~11]。但是在果品贮藏与保鲜研究中,尚未见到采用文献计量学来研究发展动态的报道。为了更好地了解果品贮藏与保鲜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了国际上1995~2014年Web of Science(SCI)数据库中收录的研究文献,从科研文献产出上反映国际上果品贮藏与保鲜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果品贮藏与保鲜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信息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Web of Science(SCI/CPCI)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世界各学科领域优秀的科技期刊,其收录的文献能够反映科学前沿的发展动态,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自然科学领域较为重要的评价工具。本次检索果品贮藏与保鲜国际上的研究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期限为1995~2014年。

1.2 研究方法及评价指标

鉴于果品贮藏与保鲜涵盖的内容较多,本研究仅在Web of Science(SCI/CPCI) 核心合集数据库分别用检索词Article title=“fruit preservation”或者“fruit storage”或者“fruit postharvest”进行检索,利用Web of Science自带的引文报告和分析检索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文献信息的评价准则,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的题目、研究国家、研究机构、研究作者和出版刊物等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品贮藏与保鲜文献的产出情况分析

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共检索到关于果品贮藏与保鲜的研究文献2 233篇,文献刊载于500种刊物上。涉及1 352个研究机构,5 438位作者,每篇文献平均有2.4个作者参与。文献类型主要有研究论文(article)、会议论文(proceedings paper)、会议摘要(meeting abstract)、综述(review)和其他等。其中,研究论文1 459篇,占检索到文献数量的65.3%;会议论文(601篇)次之,占检索到文献数量的26.9%;会议摘要、综述和其他文献量共计196篇,占检索到文献数量的8.8%。数据显示,刊发的果品贮藏与保鲜文献以研究性的论文为主。通过对这些文献进一步分析发现,1995~2014年果品贮藏与保鲜文献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图1)。将1995~2014年平均分为4个时间段,1995~1999年、2000~2004年、2005~2009年、2010~2014年的平均发文量分别为52.0、75.2、124.0和195.4篇,呈递增趋势,4个时间段的发文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且近10 a对果品贮藏与保鲜的研究进入大幅增长阶段。

图1 1995~2014年SCI数据库中果品贮藏与保鲜的发文数量Fig.1 Number of published parpers of the fruit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 in SCI database from 1995 to 2014

2.2 果品贮藏与保鲜文献的研究国家分析

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果品贮藏与保鲜的文献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图2)显示,不同大洲、不同国家的发文量差异较大。其中,来自亚洲地区文献数量最多(974篇),其次是欧洲(623篇),第3位是北美洲(514篇)。亚洲、欧洲、北美洲及其他洲分别有27个、29个、3个和34个国家发表了有关果品贮藏与保鲜的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为美国、中国、西班牙、印度、意大利、巴西、日本、泰国、以色列和墨西哥。

2.3 果品贮藏与保鲜文献的作者分析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关于果品贮藏与保鲜研究的论文作者共计5 438位。其中,参与发表1篇文献的作者最多,有4 082位,占全部参与作者数量的75.1%;参与发表2~3篇文献的作者有979位,占全部参与作者的18.0%。根据普赖斯定律,参与发表文献>4篇的核心作者共计377位,占全部参与作者的6.9%。发表文献>15篇的核心作者共计13位(参与发表文章的数量占发文总量的12.4%),其中,来自中国的作者5位,来自西班牙和美国的作者各2位,来自澳大利亚、泰国、比利时、意大利的作者各1位。Jiang Y M(中国) 参与发表文献32篇,发文量最多;其次是Singh Z(澳大利亚),参与发表文献29篇;Tian S P(中国) 和Kanlayanatat S(泰国) 参与发表文献各27篇,排名第3位(表1)。

2.4 果品贮藏与保鲜文献的研究机构分析

根据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文献统计,发表过果品贮藏相关文献的研究机构共计1 352个,分布较为广泛,且随着发文数量的增多,发文机构逐渐趋于集中。在所有发文机构中,发文量≥20篇研究机构有17个,分别来自于美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比利时和泰国。其中,研究机构来自中国的有4个,分别为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发文量占17个研究机构发文总量的23.63%。在1352个研究机构的2233篇文献中,17个机构发表了694篇,占文献总量的31.1%(图3)。数据显示,17个机构在果品贮藏保鲜参与发文量处于优势地位。

图2 不同地区及代表国家的发文情况Fig.2 The published papers by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表1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参与发表果品贮藏与保鲜研究文献≥15篇的作者Table 1 The authors of publishing more than or equal to 15 articles in Web of ScienceTM

2.5 果品贮藏与保鲜文献的出版物分析

检索结果显示,截止2014年,发表过果品贮藏与保鲜相关文献的期刊或书籍共计500个,其中,《Acta Horticulturae》、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期刊发表文献数量分别为494篇和261篇(图4)。对发表文献≥20篇的期刊进行文献数量、总被引频次分析发现,13个期刊分别来自美国、英国、荷兰、印度和土耳其。《Acta Horticulturae》发表文献数量最多(494篇),《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总被引频次最多(7178次),《Journal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的平均每篇被引频次最多(36.3次)(表2)。数据显示,《Acta Horticulturae》主要收录会议论文,发表文献量最多;而《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和 《JournalofAgriculturaland Food Chemistry》发表的果品贮藏与保鲜文献受关注程度最高,且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表的文献研究水平较高。

2.6 累计被引频次排名前20位的文献及研究内容分析

研究显示,累计被引频次前20位的文献刊载在11种期刊上。其中,《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刊载文献数量最多,其次是《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刊载文献共计11篇,占被引频次排名前20位的文献总数的60.1%。Kalt W发表于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的“关于小浆果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多酚及花青素的抗氧化作用”的文献被引频次最高(表3);仅Ippolito A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文章,主要对新鲜水果采后病害进行深入研究,分别刊载在《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和 《Grop Protection》上;发表时间集中在1995~2009年,其中,2000年发表了4篇,2004年发表了3篇;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小浆果(草莓、樱桃、蓝莓等)、荔枝、龙眼等,研究内容以水果贮藏生理学为主(表3)。

图3 发表果品贮藏与保鲜文献≥20篇的研究机构Fig.3 Institutions of publishing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20 articles in Web of Science in fruit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

图4 刊载果品贮藏与保鲜文献出版的刊物Fig.4 Journals of publishing papers on fruit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 of in Web of ScienceTM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文献信息学方法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被科研人员所采用。该方法不仅可以快速帮助研究者发现国内外同行权威所关注的研究方向、揭示课题的发展趋势,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及时跟踪国际科研动态,选择合适的投稿期刊及国际合作者[2~11]。以fruit strorage、fruit preservasion和fruit postharvest作为检索词,尚不能检索到所有有关果品贮藏与保鲜的文献,但可以最大程度地反映国际上果品贮藏与保鲜的研究动态。通过对1995~2014年Web of Science(SCI)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果品贮藏与保鲜的文献汇总,得出以下结论:(1)自2005年起,国内外科研人员对果品贮藏与保鲜的关注大幅度提升。中国和美国该方面的研究人员整体实力较强,主要体现在研究机构众多、发表文章的数量与质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个方面。(2)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集中在小浆果、荔枝、龙眼、核果、鲜切水果等果树种类贮藏期间生理变化领域[12~16]。其中《Acta Horticulturae》、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Hortscienc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和《Food Chemistry》刊载相关文献较多,果品贮藏领域的研究者可以选择这些期刊投稿。(3) 从研究机构来看,美国的USDA ARS、CSIC、AGRRESORG、 UNIVFLORIDA、 UNIVCALIFDAVIS、ARS和WASHINGTON STATE UNIV,加拿大的AGR AGRI FOOD CANADA,中国的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研究机构发文量较多,可以加强寻求与该领域的研究团队合作。

表2 刊载果品贮藏与保鲜文献≥20篇的期刊Table 2 Jouranls of publishing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20 articles in fruit storage and storage

表3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果品贮藏与保鲜文献累计被引用次数排名前20位的文献Table 3 Top 20 cited articles on fruit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 in Web of Science

目前,果品贮藏与保鲜研究的内容分布比较广泛,涉及了果品采后微生物、果品采后病害、果品采后环境调控、果品采后品质变化等研究内容,主要涵盖园艺、食品科学技术、农学、化学应用、应用微生物学、食品营养等研究领域。如生物大分子氧化作用、1-MCP(乙烯拮抗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及NO信号分子作用机理,能量亏损引发果实衰老和褐变,枇杷采后抗病性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变化规律和生理应答机制等[17~21]。

综上所述,基于Web of Science(SCI/CPCI) 数据库的检索尚不能完全反映我国有关果品贮藏与保鲜研究的研究动态,对于我国科研人员而言,还需借助国内文献数据库进行联合分析,进一步了解果品贮藏与保鲜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1]高海生,梁建兰,柴菊华.果蔬贮藏保鲜产业现状、研究进展与科技支持[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9):118-123.

[2]黄宝晟.文献计量法在基础研究评价中的问题分析[J].科研与发展管理,2008,20(6):108-111.

[3]李 晓,陈春燕,郑家奎,唐 莎.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超级稻研究动态 [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2):4197-4208.

[4]贺 萍,骆有庆,路文如.全球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6(3):77-83.

[5]赵伶俐.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中国蔬菜农药残留的研究概况[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56-159.

[6]张秀芳,常 昕,陈晓伟.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觉[J].农业科技管理,2011,(6):48-51.

[7]刘 彬,邓秀新.基于文献计量的园艺学基础研究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504-3514.

[8]冯立娟,尹燕雷,招雪晴,杨雪梅,李英朋.基于文献计量的世界樱桃研究态势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16(5):175-181.

[9]张 娟,王 宁,张以民,李云霞.基于Web of Science的国际柑橘黄龙病文献计量分析[J].果树学报,2014,31(6):1139-1146.

[10]王树桐,张凤巧,曹克强.我国苹果树腐烂病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

13802-13804.

[11]孙丽娜,仇贵生,张怀江,闫文涛,岳 强,李艳艳.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桃小食心虫研究动态分析[J].果树学报,2015,32(6):1208-1219,1318.

[12] Kalt W,Forney C F,Martin A,Prior R L.Prior antioxidant capacity,vitamin C,phenolics,and anthocyanins after fresh storage of small fruits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1999,47 (11):4638.

[12] Zhang D,Quantick P C.Effects of chitosan coating on enzymatic browning and decay during postharvest storage of litchi(Litchi chinensis Sonn.)fruit[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1997,12 (2):195-202.

[13] Yao H,Tian S.Effects of pre-and post-harvest application of salicylic acid or methyl jasmonate on inducing disease resistance of sweet cherry fruit in storage [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5,35(3):253-262.

[14] Gil M I,Aguryo E,Kader A A.Quality changes and nutrient retention in fresh-cut versus whole fruits during storage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6,54 (12):4284-4296.

[15] Tian S,XU Y,Jiang A,Gong Q.Physiological and quality responses of longan fruit to high O2or high CO2atmospheres in storage [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2,24 (3):335-340.

[16] Yin X R,Zhang Y,Zhang B,Yang S L,Shi Y N,Ferguson I,Chen K S.Effects of acetylsalicylic acid on kiwifruit ethylene biosynthesis and signaling components[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13,83 (2):27-33.

[17] Xi W P,Zhang B,Liang L,Shen J Y,Wei W W,Xu C J,Andrew C,Ian B,Chen K S.Postharvest temperature influences volatile lactone production via regulation of acyl-CoA oxidases in peach fruit[J].Plant,Cell&Environment,2012,35 (3):534-545.

[18] Cai C,Chen K S,Xu W P,Zhang W S,Li X,Ferguson I.Effect of 1-MCP on postharvest quality of loquat fruit[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6,40(2):155-162.

[19] Zhu S H,Sun L,Zhou J.Effects of nitric oxide fumigation on phenolic metabolism of postharvest Chinese winter jujube(Zizyphus jujuba Mill.cv.Dongzao) in relation to fruit quality [J]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42 (5):1009-1014.

[20] Zhu L Q,Zhou J,Zhu S H,Guo L H.Inhibition of browning on the surface of peach slices by short-term exposure to nitric oxide and ascorbic acid [J].Food Chemistry,2009,114 (1):174-17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