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周子晟
(河北省昌黎县第六中学,河北 昌黎 066600)
2015年浙江省作为全国特色小镇的率先实践者,开始特色小镇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高端装备制造业、金融等七大产业,兼顾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和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特色小镇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成为新常态下浙江省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和改革创新的新载体,引起全国关注[1]。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特色镇发展,突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到2020年全国培育1 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2017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特色小镇发展的时间虽短,但表现出了强劲的示范效应和发展潜力,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已经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
1898年英国建筑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了“花园城市理论”,明确说明了类似特色小镇的结构与空间模式[3]。我国特色小镇的概念,最早由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明确提出,浙江版特色小镇阐释和创造了较为完整的发展模式和定义:“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4]。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区域性空间与要素集聚的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区域性的人口、产业或文化集聚而形成的独特发展空间,是一种创业创新生态圈的空间载体,它的成长和发展过程需要以社会与经济发展为前提,以根植于当地、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主导产业为主体,以人才和高端创业要素集聚为核心,以地域人文底蕴和文化氛围为纽带,以完善的公共服务、优美的宜居环境、精致的建设风貌为外在表现的“产、城、人、文”四位一体,高度融合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5]。特色小镇充分集聚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资源要素,找准产业定位,充分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实现产业“特而强”、制度“活而新”、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成为城乡空间转型与形象提升的示范区。
特色小镇建设要充分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式。秦皇岛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具有良好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特色小镇建设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挖掘特色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走分类指导、多元化、多类型、多层次的发展道路。
秦皇岛市高度重视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打造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并取得明显的实施成效。2016年10月,卢龙县石门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建设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2017年2月,在河北省公布的82个首批创建和培育类特色小镇中,秦皇岛市入选6个,其中北戴河新区医疗康养旅游小镇、昌黎县干红小镇被列为创建类小镇;青龙县满韵小镇、海港区秦皇印象小镇、山海关古御道明清文化旅游小镇、海港区圆明山生态小镇被列为培育类小镇,为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特色小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秦皇岛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我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辖4个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海港区、抚宁区)、3个县(昌黎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省,西近京津地区,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纽带,素有“京津后花园”的美誉。
秦皇岛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生态环境优美,汇集了山、海、关、城、湖、温泉、湿地等自然资源,拥有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避暑胜地北戴河、“神岳”美誉碣石山以及沙细、滩缓、水清、潮平的昌黎黄金海岸,以及拥有奇石、奇花、云海、瀑布和原始森林等独特的自然风光、享有“北国黄山”美誉的祖山等。全市126.4 km的海岸线,海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吸引上千万海内外游客慕名而至。
秦皇岛市具有的历史文化堪称中国之最。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有着相当浓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文化产业资源十分丰富。历史古迹随处可见,故事与传说更是人人皆知,如:古代贤人伯夷和叔齐、孟姜女哭长城、秦皇求仙入海等历史传说,在这里能够找到他们的记载;曹操的《观沧海》、李大钊的《游碣石山杂记》、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等名篇,在这里能够找到伟人的足迹和历史。长城文化、孟姜女文化、碣石文化、孤竹文化以及昌黎地秧歌、抚宁吹歌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了独具秦皇岛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随着现代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延伸,培育了山海关长城文化产业园区、北戴河怪楼文化艺术片区、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文化旅游园区等十大园区,文化产业资源已经成为秦皇岛市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支撑。
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石[6]。秦皇岛市具有良好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葡萄酒产业是秦皇岛市优势特色产业,昌黎县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酿酒葡萄产区之一,也是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的诞生地,以昌黎、卢龙、抚宁为主建立了河北昌黎干红葡萄酒产业聚集区,集生产、研发、旅游、休闲为一体的葡萄酒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果品产业是秦皇岛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昌黎县、青龙县和山海关区分别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葡萄之乡”、“中国苹果之乡”和“中国大樱桃之乡”称号。卢龙县是全国甘薯主产区之一,素有“薯县”、“粉乡”之称,甘薯是全县第一大主栽作物,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昌黎县是中国最佳的毛皮动物养殖区域,曾荣获“中国毛皮产业化基地”、“中国养貉之乡”的美誉。此外,青龙板栗、安梨、山楂等特色果品以及中药材、特色小杂粮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涌现出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秦皇岛市海洋牧场增养殖有限公司、北戴河集发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北戴河被认定为“中国农业公园”。
秦皇岛市特色小镇建设关键在于找准特色、凸显特色,避免盲目模仿和定位偏差[7]。要准确把握特色小镇的内涵,深入挖掘本地区域特色优势,创新建设发展理念,把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兴市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最大限度释放特色小镇的综合效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
秦皇岛市特色小镇建设要紧密结合“国际滨海度假之都”、“国际健康城和科技创新城”的战略发展定位,立足于本地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文化特色,坚持前瞻性和协调性,合理确定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做到定位科学、目标清晰、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以生态健康、休闲旅游、特色产业、区域文化为发展目标,有效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和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特色种养产业、乡村民俗文化等资源,深入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突出“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功能,强化休闲农业产品地方特色和创新创意,打造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聚而合”、形态上“精而美”、机制上“新而活”的休闲农业特色小镇,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走出一条具有秦皇岛区域特色的特色小镇建设之路。
特色小镇建设应重点体现个性鲜明,实现差异化发展。秦皇岛市特色小镇建设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产业、资源优势,本着“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面向市场需求,以特色主导产业和经典产业为重点,坚持“一镇一业、一镇一特色”的指导思想,将特色小镇作为产业发展载体,集聚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资源要素,突出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和创新升级,实现小载体大产业[4]。在发展模式上不搞“千镇一律”,突出每个小镇的特色和风格。例如可以依托本地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建设原生态旅游小镇、特色风情小镇;依托良好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建立甘薯小镇、葡萄小镇、樱桃小镇、桃园小镇、黄瓜小镇、中药材小镇等;依托丰富的海洋水产资源,建立渔业观光小镇,发展海洋牧场;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立特色文化小镇。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小镇。
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科学引导特色小镇的培育创建工作,创新组织管理机制,有效推动秦皇岛市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建立健全特色小镇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对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及时了解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将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纳入新型城镇化考核。按照“宽进严定、分类分批”的原则,因地制宜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制度,定期对特色小镇建设进展情况开展督查,制定具体的年度考核办法,每年对特色小镇创建工作进行一次综合考评,依据年度考评结果实行动态管理。
[1]朱莹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嘉兴市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6,28(2):49-56.
[2]赵士雯,赵艳华,国福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天津特色小镇培育策略研究[J].城市,2016,(10):22-25.
[3]埃比尼泽.霍华德.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厉华笑,杨 飞,裘国平.基于目标导向的特色小镇规划创新思考——结合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实践[J].小城镇建设,2016,(3):43-48.
[5]张鸿雁.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中国名城,2017,(1):4-10.
[6]宋维尔,汤 欢,应婵莉.浙江特色小镇规划的编制思路与方法初探[J].小城镇建设,2016,(3):35-37.
[7]曾 江,慈 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51-5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