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机采棉模式下氮肥用量对棉花株型结构塑造和产量的影响

时间:2024-05-25

王 燕,王树林,韩 硕,张 谦,冯国艺,董 明,梁青龙,祁 虹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半干旱区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棉花改良中心 河北分中心,石家庄 050051;2.河北省邢台广播电视大学,河北邢台 054000)

0 引 言

【研究意义】棉花是河北省主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连年萎缩[1]。机采棉可以解决植棉过程中最薄弱和消耗劳动力的棉花采收问题[2]。黄河流域传统棉花群体结构多为塔形[2-3],适宜机采的棉花株型为筒形,株高在100 cm左右,果枝始节高度高于地面20 cm以上,果枝较短并上冲,吐絮集中,株型紧凑等[4],这些性状除了品种特性决定外,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施肥、化控和株行配置等栽培技术来塑造,研究河北省棉区机采棉模式下,棉花株型对氮肥用量的响应规律,对河北省发展机采棉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氮素亏缺或过量将影响棉花不同生育期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使棉花产量降低[5-6]。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在盛铃期以前显著增加,盛铃期及以后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棉花平均叶簇倾角变大,株型变得紧凑;但施肥量过多会导致棉花群体叶面积增加过多,群体散射辐射与直射辐射透过系数小,冠层结构不良,削弱棉花个体发育,造成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降低[7-8]。徐新霞等[9]认为,氮肥基追比为20∶80的处理,机采棉的光合强度增加,产量提高;杨利勇等[10]研究表明,不同水肥运筹方式对产量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对棉花纤维主要品质指标均无显著效应。【本研究切入点】前人关于棉花的氮肥施用有很多研究,氮肥对机采棉株结构型塑造的研究多集中在新疆地区,而对河北省植棉区氮肥对机采棉株型塑造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机采棉株型结构塑造和产量的影响。【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0、60、120、180、240、300、360和420 kg/hm2共8个氮肥施用梯度,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冀南棉区机采棉株高、果枝数、果枝始节高度和节位、果枝长度、果枝节数、果枝夹角、吐絮率、叶面积指数、透光率、叶倾角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兼顾棉花个体株型、群体结构和产量的施氮量,为河北省机采棉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供试材料为冀棉803,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供。试验于2020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威县试验站(河北省威县枣园乡东张庄村)进行,供试肥料氮肥为尿素(N 46.4%)、磷肥为重过磷酸钙(P2O546.0%)、钾肥为氯化钾(K2O 60.0%),均为市场购买。试验田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连作棉花,土壤基础地力为0~20 cm土层含有机质11.33 g/kg、全氮0.85 g/kg、碱解氮72.49 mg/kg、速效磷40.61 mg/kg、速效钾200.8 mg/kg。

1.2 方 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8个氮肥用量,梯度为N 0、60、120、180、240、300、360和420 kg/hm2,分别用N1、N2、N3、N4、N5、N6、N7和N8表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长8 m,宽6 m,面积48 m2,3次重复。4月16日小区撒肥,其中氮肥按照不同用量梯度施用,磷肥为P2O5150 kg/hm2,钾肥为K2O 225 kg/hm2,并灌底墒水;4月24日所有小区用微耕机旋耕,耙耱后播种。棉花采用地膜覆盖,76 cm等行距种植,留苗密度7.5×104株/hm2,2020年4月25日播种,10月30日收获。田间管理措施同当地大田。

1.2.2 测定指标

每小区选取20株棉花标记,于9月10日调查株高、果枝数、果枝始节高度、果枝始节节位、果枝长度、果枝节数、果枝夹角、和单株铃数,其中果枝长度、果枝节数和果枝夹角调查的是第4果枝,9月30日调查喷施催熟剂前的吐絮铃数。每小区收获中间部位50朵吐絮铃用于测定单铃重和衣分。小区单独收获计产以计算每公顷产量。

1.2.3 吐絮率

吐絮率(%)=喷施催熟剂前的吐絮铃数/单株铃数×100%。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1.0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用量对机采棉株型的影响

研究表明,随着施氮用量的增加,棉花株高、果枝数、果枝长度和果枝夹角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果枝始节高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其中N3处理最低;N6和N8处理的果枝节数显著高于N1和N2处理;棉花吐絮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N3~N8没有显著差异;氮肥用量对果枝始节节位没有显著影响。表1

表1 不同氮肥用量下机采棉株型变化Table 1 Effec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n plant-type structure of machine-harvest cotton

2.2 氮肥用量对机采棉冠层结构的影响

研究表明,与不施氮N1处理相比,施氮处理均显著增加棉花的叶面积指数,降低棉花的透光率;N8处理的叶倾角显著低于N1处理。施氮处理可以增加棉花叶面积指数,降低透光率和叶倾角,使冠层有效光截获量显著增加。表2

表2 不同氮肥用量下机采棉冠层结构变化Table 2 Effec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n canopy structure of machine-harvest cotton

2.3 氮肥用量对机采棉产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N6处理单株铃数最多;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铃重呈增加趋势,N4~N8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不施氮N1处理;棉花籽棉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以N8处理产量最高,达到了4 902.41 kg/hm2,但与N6、N7之间差异不显著,N2、N3和N43个处理间棉花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N1处理;氮肥用量对棉花衣分的影响不显著。表3

表3 不同氮肥用量下机采棉产量变化Table 3 Effec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n yield of machine-harvest cotton

3 讨 论

冀南棉区传统棉花株型为塔形,形成“下封上不封”的群体结构,但这种株型是建立在精耕细作的基础上,不适用机采棉株型要求[2]。机采棉株型应该为筒形,棉铃分布均匀,吐絮集中,能保证较高的采净率[11-12 ]。氮肥能影响棉花的个体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棉花株型塑造[13]。研究认为,机采棉对棉花株型有一定要求,新疆地区机采棉株高为80~90 cm[14],黄河流域机采棉适宜株高为100 cm左右[4],不施氮肥的N1处理棉花株高最低为86.25 cm,施氮量为180 kg/hm2的N4处理株高最高为115.20 cm,其余施氮量下棉花株高较低且满足机采棉要求。研究中不同施氮量处理棉花始节高度为21.45~25.90 cm,均满足机械采收规定的高度。当施氮量为300~420 kg/hm2时,棉花的果枝夹角增加。当施氮肥为180 kg/hm2处理时,棉花株高、果枝数和果枝长度最高,此时棉花株型更大棵。施氮量过多会导致植物贪青晚熟,研究中,棉花的吐絮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施氮量超过120 kg/hm2时,棉花的吐絮率没有显著变化,可能是棉花全程化控技术影响了棉花的个体发育,促进早熟[15],在高施氮肥情况下没有显著造成棉花的贪青晚熟。

氮肥用量不足,会导致棉花早衰;氮素显著影响群体叶面积指数,过量施氮在盛铃期可扩大叶面积,增加冠层对光能的截获,容易导致旺长,引起郁闭,导致后期叶面积指数快速衰减[16]。研究中,不施氮肥会降低群体叶面积低,棉花冠层漏光损失严重,群体光合效率低,不利于高产形成。N2~N7处理时,棉花叶面积指数增加,透光率和叶倾角降低,使冠层有效光截获量显著增加,形成合理的群体冠层结构,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8]。

棉花单株成铃数与棉株体内全氮含量密切相关,较大的氮素累积量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单株成铃数[17]。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能有效的提高单株铃数、单铃重和产量,并且纤维品质最好[18-20]。増施氮肥棉花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单株成铃数增多,而单铃重和衣分的变化较小[18-20],与研究结果一致。也有研究认为,增加施氮量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和单铃重,而对单位面积铃数和衣分影响不显著[19-20]。研究中,300~420 kg/hm2处理籽棉产量最高,冀南棉区氮肥推荐量为300 kg/hm2为宜。

4 结 论

氮肥用量会显著影响棉花株高、果枝始节高度、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夹角、果枝节数和吐絮率等适宜机采农艺性状,影响棉花株型塑造。合理施氮肥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增加冠层有效光截获率,提高棉花产量。冀南棉区氮肥推荐量为300 kg/hm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