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王文明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重庆 409600)
榨菜营养丰富,可以鲜食,也可以腌制食用,且易获得高产,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的农产品,是一种种植价值较高的作物。榨菜套种模式多样,经过探索和推广试验,已经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帮助种植户致富的非常好的途径。
在梨园套种榨菜实现了高杆作物搭配矮杆作物的优化组合,这种种植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土壤肥力,合理利用有限土地,而且还可以增加果农的收入。据估算,梨园套种榨菜每亩地可以增加收入3500元。梨园采摘结束后可以种植榨菜,第二年榨菜采收时也刚好是梨树开花的季节,两者茬口处于最佳匹配[1]。
利用葡萄休闲期在葡萄地套种榨菜,可以提高榨菜品质和产量,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是一种创收非常好的种植模式,在葡萄采摘借宿后,于当年的11月份移栽杂菜苗,翌年4月份收获榨菜上市,整个栽培模式比较简单,生长季节互不影响,便于推广[2]。
橘园(香橙)套种榨菜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经计算,橘园每亩可以种植菜头7千株左右,产量可以达到1吨,收益1000元左右;还明显改善生态效益,在丘陵地区,通过套种榨菜,增加土壤表面植物覆盖率,明显缓冲降雨对土壤的冲涮,减少了水土流失,起到保土保肥的作用。另外,由于香橙树生长快,耗养分,自肥能力不足,通过套种榨菜,可以加速土壤熟化,培肥地力,保持橘园养分平衡[3]。
桑树套种榨菜具有明显的优势:①形成特殊的小气候微环境,可以挡风保湿促早发,避免低温寒潮的影响;②种植桑树的地方土壤肥力一般较高,适合榨菜生长。此外,榨菜收获后,剩余的菜叶可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又有利于桑树生长;③土壤利用率非常高,每亩桑园可移栽榨菜苗一万株以上;④增加榨菜单株产量,桑园套种榨菜平均每个菜头超过300克,大的可以达到500克[4]。
苎麻一般在10月中旬收获结束,在闲置的土地套种榨菜,不仅可以合理利用冬闲田,而且还可以增加麻农的收入。有研究表明,苎麻套种榨菜,每亩地平均增加苎麻33.4千克,增产效果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在榨菜生长过程中需要肥水管理,而这些措施对苎麻麻兜的发育非常有利[5]。
榨菜连续多年连作后,容易造成病毒病严重,榨菜表皮多黑斑,影响卖相,品质严重降低。经过稻田套种后,病毒病发病率降低,榨菜品质提升,有利于鲜食和加工[6]。
苜蓿套种榨菜在空间分布上非常合适,苜蓿呈半匍匐状态生长,榨菜直立生长,两者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增加榨菜产量,同时还可以兼顾用地与养地,促进下茬水稻早发秧,提高其产量。据相关调查表明,苜蓿套种榨菜,其效益比单独种植榨菜增加58.5%,纯收入增加73.5%[7]。
在油料作物种植的地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可以套作榨菜。根据试验表明,油菜套作榨菜,在不影响油菜产量的前提下,每亩可以收获榨菜1吨,增加收益600元左右[8]。
辣椒、棉花、榨菜套种模式是以棉花为种植中心,把三者(早辣椒—棉花—榨菜)合理配置,优势互补,提高经济效益。采用这种种植模式,早辣椒每亩产量达到1800千克,棉花皮棉每亩产量达到120千克,榨菜每亩产量达到2367千克,每亩产值增加 1000元[9]。
生姜、丝瓜、榨菜三种搭配比较合理:①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属,他们对于养分的吸收互不相同,可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和防止早衰。②这种栽培模式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交叉感染和病虫数量。经计算,该模式生姜每亩产量2500千克,丝瓜每亩产量2000千克,榨菜每亩产量1533千克。此模式对土壤的要求应选择前几年没有种过生姜、丝瓜、榨菜的地块,要求土层深厚,保肥能力强,有机质高的壤土或沙地上种植较好[10]。
[1]孟秋峰,钟辉,姚建才,任锡亮,潘永苗,曹亚青.大棚梨套种榨菜高效栽培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34(4):126.
[2]顾大江,孟秋峰,王洁,任锡亮.大棚葡萄套种榨菜高效种植技术[J].中国过蔬,2016,36(4):50-51.
[3]邹瑞昌,王远全,王爱民,冉瑞碧.万州山地幼龄果园套种榨菜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6,(11):9-10.
[4]王尚俊,杨增群.冬闲桑园套种榨菜栽培技术[J].蚕桑通报,2004,35(4):59-60.
[5]尚丹,马颖杰,邢虎成,薛丽君,马鑫,揭雨成.冬闲地套种蔬菜及蔬菜废弃物还田对苎麻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4,28(1):37-42.
[6]成丽萍.露头榨菜稻田套种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6,1(5):600.
[7]杨鸿飞.绿肥田间套种间作茎用芥菜生产效果好[J].中国蔬菜,1984,1(2):17-18.
[8]廖灿.油菜套作榨菜增效模式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4(4):43.
[9]刘先远.早辣椒棉花榨菜套种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1995,(1):50-51.
[10]李桃春,陆健生,陈后宝.生姜、丝瓜、榨菜套种栽培模式栽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293-29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