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清代桂林环碧园平面复原研究

时间:2024-05-25

李一 郑文俊

摘要:环碧园是清代桂林著名私家园林,时人赞誉其“不减辋川之胜”“不减淮浙盐商诸家”,但其形迹今已不存。根据《桂游日记》《白鹤洞图》等资料,将景观名称及方位信息转变为平面信息,逐步推导环碧园的选址布局和景观结构,复原出环碧园的平面示意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布局及造园特色,发现环碧园的造园选址巧妙,纳天然洞穴于园中;依托桂林的真山真水造园;在园林布局和建筑营造上突出功能性。

关键词:风景园林;清代;环碧园;私家园林;平面复原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22)03-0053-05

投稿日期:2021-10-20

修回日期:2021-12-09

Abstract:Huanbi Garden is the famous private Gardens in Guilin Qing Dynasty.People at that time praised the garden as good as Wangchuan Garden and Yangzhou Gardens.But Huanbi Garden does not survive now.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 Gui You Diary ' and ' White Crane Cave Map ', the landscape name and orientation information are transformed into plane information, and the site selection layout and landscape structure of Huan Bi Garden are deduced step by step, and the plane schematic diagram of Huan Bi Garden is restored. On this basis, the spatial layout and g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of Huan Bi Garden are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 the gardening site selection of Huan Bi Garden is clever, and natural cave is hidden in this garden,which is built based on real landscape of Guilin, and functional in its layout and architecture.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Qing Dynasty; Huanbi Garden; Private garden; Layout restoration

李秉綬的环碧园是临川李氏家族在桂林城内兴建的私园代表,始建于1824年,位于城北,园建成后诸多文人画家为之咏诗作画。其兄李秉礼作诗记:“吾弟素有烟霞癖,不惜兼金新买得。……季伦金谷何足数,摩诘辋川差可匹。逍遥物外集朋俦,把酒高歌朝复夕。酩酊颓然枕石眠,兴酣洒翰在苍壁”①。李秉绶亦自作《环碧园即景诗十四首》[1]之一:“桂林城一角,两峰将园拓。委我一席安,费尽天公作。”画家罗辰为环碧园绘《白鹤洞》图,并配文道:“李芸甫水部别墅,构风亭水榭十余处,与茂树清流相映带,殆不减辋川之胜云。”徐珂亦在《清稗类钞》七《园林》中称:“桂林李园在城西北角……亭沼花木备极清华,四方文学之士过从宴乐,不减淮浙盐商诸家。”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著名诗人张维屏来环碧园做客,将所见的园中之景记于《桂游日记》之中,环碧园因此而名噪一时,文人墨客们都以成为“环碧园中客”而自豪不已,遂慕名前来者甚多。1855年,环碧园随着园主人的去世而逐渐荒废,遗迹今已不存。

临川李氏家族是清代桂林著名的文化世家,自李宜民始。李宜民凭借佐助官府转运盐务,以商名“李念德”承充广西临全埠商,最终发展成为广东、广西富甲一方的豪富商[2],积攒起的万贯家财为李氏家族在桂林城内营建私园奠定了稳定的物质基础。李秉绶为李宜民的第六子,清代著名画家、诗人,在京为官间凭借着家族的财富、人脉关系以及自己的热情豪爽与才华,不仅收获了友情、声名,更极大地拓展了自己的艺术视野,在不断的学习融会提高过程中,逐渐走进了时代艺术发展的中心,成为画坛上名扬天下的“乾嘉十六画人”之一。后因嫌公事缠身,出游与创作时有不便,壮年时便辞官回到桂林,专心作画[3]。李秉绶为人性情豪迈,喜好结交贤达,出手阔绰,宴请宾客常座无虚席②,有诸多画家与之交好,如孟觐乙、宋光宝、佘文植等[4],此为日后的画艺交流和岭南画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园主人的艺术修养和家族的财力支持,奠定了环碧园建造的设计风格和物质基础,而他交友豪迈的性格也使得日后环碧园成为接纳四方来客、品评诗画、精进技艺的场所,这座文人的私家园林在当时声名远播,在清代桂林城中颇具代表性。

1 研究背景与复原依据

关于环碧园的研究内容包括园主人李秉绶的生平事迹[4]、李氏家族发迹的深层次原因[2]以及园林的建设和景致等方面。临川李氏后人李超英在《李秉绶和他的环碧园》[3]一文中详细地介绍了环碧园建设的始末和具体的园中景致,但仅是针对已有史料的整理、分析和陈述,并未对景观结构和平面布局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推导,这就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关注如何从这些有限的材料中发掘出环碧园建造设计的更多信息,对环碧园的景观结构和平面布局进行分析推敲,从而进行有效的平面复原。

环碧园在诸多诗文中均有提及,但大多为称赞和揭示其存在,于复原研究帮助不大。本文主要选取张维屏的《桂游日记》和罗辰的《白鹤洞图》作为基础的平面复原资料。张维屏是李秉绶的亲家,其在环碧园做客一月有余,将当时游园的经历记载在《桂游日记》卷二中,其中相关描述共419字,景点介绍详细,对平面复原极具参考价值;《白鹤洞图》在平面复原研究中可与《桂游日记》中的文字记载进行比对参考,图中直观反映了当时环碧园的概貌和仙鹤峰白鹤洞的朝向,可对方位的确定提供帮助。此外,时人其他的诗文可作为佐助材料,包括李秉礼、李秉绶的诗集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整理分析,提取景观节点信息并推导出景观结构平面布局,从而复原出平面示意图。

2 选址确定

“李园在桂林城北华景洞白鹤峰下,故明藩旧址,以多李树得名。旧为宋氏有,故又名宋氏园,今归芸甫水部[5]。”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图1)并结合清代桂林城图、罗辰的《白鹤洞图》(图2),确定环碧园的旧址在桂林城东北叠彩山仙鹤峰脚下,今东镇路南与中山北路东所夹区域。

环碧园背靠叠彩山,面对铁封山,东枕漓江,园北侧、西侧分别为东镇路和北门中街(图3)。对于园内大面积的开阔水面,笔者根据桂林市地图办所绘的各代桂林城示意图自繪桂林城内水系变化图(图4),并结合颜邦英[6]的研究,推导出环碧园中水体的水源为宋代修建城池开凿护城河时连通的朝宗渠,其中一条东西向的支流便是在叠彩山、宝积山北侧,即今木龙湖位置。

此后,由于上游水面不断遭到破坏,到明朝中叶,叠彩山前的水体源头朝宗渠荒废。《桂胜》记载:“(西湖)今悉为田,仅余一线水,出注阳江”,“(朝宗渠)方公信儒至,又为缮筑。然今湮塞已尽”[7]。随后叠彩山下水面不断蒸发缩小,到清中叶时,笔者根据林哲等[8]的研究得出:在环碧园修建成之后的70~78年绘制的清代桂林城图中,环碧园的水体已变成2个独立的水面。在复原平面图时,笔者将2个独立的水面连接为一体,从而确定了环碧园中水体的大小及位置。

3 平面复原

3.1景观结构推导

确定好园址及水体后,首先通过对《桂游日记》的文字记载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二维平面上的景观结构布局。

《桂游日记》开篇交代受邀游环碧园一事,紧接着交代环碧园的位置所在和造园时间及经过,“园在桂林郡治之北,岁甲申,归李芸甫水部,庀工饬材,数月而成,于是李园之名始著”。对环碧园的具体描写开始于岩洞,“园以岩洞为尤胜。洞在岩下者,一名林屋,一名冰壶;又一洞,缭而曲,黝而深,名墨云深处。洞在岩上者,一名瞻鹤洞(仙鹤洞、 碧霞洞),一名明月洞(白鹤洞)。瞻鹤洞有招鹤亭;明月洞最高,皓月东升,清辉满洞,故以名焉。”之后居高临下,俯瞰环碧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体建筑——簪碧堂,“陂陀既尽,楼观斯崇,厅事三楹,曰簪碧堂。”以簪碧堂为参照物原点,周围建筑“北为补萝芳榭,外为深柳读书堂,后为射圃,圃后莳菊一区,有亭曰澹如。堂之右有水,通以石梁,曰小虹;接以修廊,曰侍虹;临水一亭,曰知乐”。之后的布局以环碧园中的水体为参照物原点,“水南有榭,曰藕香,又南曰一笠亭。其旁有竹楼,楼外编疏篱,园丁设酒肆,悬酒帘曰杏花村。园故多栗树,有小门,扁曰栗里”。后以藕香榭为参照物,可乘船经玉雨洲至镜亭,过留春桥即来到山脚下,沿石阶而上可达瞻鹤洞,“出藕香榭,折而右,水际有舟,名恰受航,泛舟过玉雨洲,至镜亭,亭圆如镜,在水中央。亭下水通留春桥,过桥即岩之麓,循崖而上,有亭曰寄云,历噔而升,有台曰豁然。再上,即碧霞洞,一名仙鹤洞,明宗藩自号瞻鹤道人,故又名瞻鹤洞”。

提取文中关于景点及方位的关键词进行整合(表1),并结合园中水体形状,绘制景观结构示意图(图5)。

3.2园内植物应用

《桂游日记》中记载环碧园中“故多栗树”。李秉礼的《韦庐诗集》中有诗赞曰:“桃李千万株,红白相新鲜。香风时袭衣,舞蝶来翩翩。”蒋宝龄的《墨林今话》中也有记载:“环碧园岩壑内藏,广逾百亩,春时梨花极盛,远近丹青之士咸为作画。”从上述记载中可知,环碧园中栽种有栗树、桃树、李树及梨花,植物的色彩和气味与园中的自然山水相映成趣,大片的树林和天然的山水环境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3.3复原平面

综合以上分析,借助地图软件提取高程点生成等高线,绘制出环碧园的平面复原图(图6)。

4 环碧园的设计营造分析

4.1布局

从环碧园的总体平面示意图中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其布局构成,大致总结为以下几个重点区域。

首先是园东南部的天然山峰和岩洞景区。“园以岩洞为尤胜”,环碧园一园藏五洞——林屋洞、冰壶洞、墨云深处、瞻鹤洞(又名仙鹤洞、碧霞洞)以及明月洞(又名白鹤洞),形状各异,幽静深邃,为园中第一大胜迹。洞旁建有寄云亭、豁然台,可登临俯瞰,尽揽园中之景于眼底。

二是以簪碧堂为主体建筑的北部景区,含补萝芳榭、深柳读书堂、射圃、澹如亭在内的建筑,是园主人李秉绶平日读书、射箭的自修之所,同时也是会友待客的场地,乃是园中的静观区域。簪碧堂二层为园中“看山第一楼”,环碧园位于铁封山与叠彩山之间,登楼可远眺两山秀美。

三是围绕水面构筑的中部景区。“堂之右有水”,“右”作为方位词时为西。在簪碧堂以西,为大面积开阔水面,东西两岸以小虹石桥相连。过桥穿过侍虹廊为知乐亭,临水而建,与水中央的镜亭和南岸的藕香榭互为对景。出知乐亭,有路通往水面西南的玉雨洲,与南岸竹楼和一笠亭隔水相对。水岸旁有舟名为“恰受航”,“灌池才深四五丈,野航恰受两三人”,至玉雨洲可几人一起泛舟通往南岸的藕香榭或水中央的镜亭,野趣十足。

四是以竹楼为主的南部景区。这里遍植栗树,丛林掩映之间竹楼耸立。“其旁有竹楼,楼外编疏篱,园丁设酒肆,悬酒帘曰杏花村。”园丁扮做酒店老板,开门迎客,酒帘上曰“杏花村”,李秉绶和宾客们在其中把酒言欢,自得其乐。

可以看出,环碧园以中部的水面和仙鹤峰岩洞为主体,其他区域皆围绕这两处分布,两者通过石梁和小舟恰受航连接,空间有比较明确的分布,动静相间,旷奥有致。

4.2园内游赏路线分析

根据《桂游日记》中地图视角的记载,结合平面复原图分析,环碧园内的游赏路线可分为园林北部区域的路线一:从园门经侍虹廊、补萝芳榭、深柳读书堂至射圃、澹如亭;园南部区域的路线二:从园门经侍虹廊向南,经藕香榭、一笠亭至竹楼,从栗里门出园;水上园路路线三:即从知乐亭向南或竹楼以东的岸边,搭乘恰受航可泛舟游湖,途经玉雨洲至镜亭。

5环碧园建造特色

5.1 以真山真水造园

以真山真水造园是桂林私家园林的地域性造园特点,如桂林市内现存的清代私家园林雁山园,选址于城市郊野,园内有天然形成的石山、溶洞、溪水、湖泊,得天然山水之地利。环碧园在该方面的建造特色主要从园址选择、园林规模、山水运用3方面体现。1)环碧园选址依山傍水,实现了集山、水、洞为一体的总体构想。

2)环碧园建设主要依托原有山水风致,对天然形成的山、洞、崖、岩、水进行修整开发,然后配以花木小品、园林建筑,整体造园“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根据地图信息测算,环碧园占地面积约7~8 hm2,在桂林城内属大规模、大尺度,这是其他地区私家园林所难以比拟的。3)山水运用以保留自然原貌为主,较少人工干预。环碧园对山水的营造既不用人工堆砌,又无需人工开挖,只因地制宜,在山上建造可登临远眺、短暂休憩的景观亭,围绕水面构筑亭榭,用桥廊连成整体,通过增加乘舟的交通方式丰富游赏体验,使山、水、植物、建筑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形成一个别具特色的山水岭南佳境。

5.2 园以岩洞为尤胜

桂林的岩洞以“奇”著称。自唐代开始,人们对名山洞穴的开发利用不断完善,包括凿山筑亭,疏泉引水,剪除杂木,开辟道路,如李渤开发隐山六洞,元晦开发宝积山华景洞、叠彩山“两峰双山”等。相较而言,环碧园纳天然岩洞景观于园中,最为与众不同。其仙鹤峰底穴阔腹空,溶洞甚多,故而有“一园藏五洞”之说。而能被称为胜景的岩洞,当具有能够引起景感反应的岩溶洞穴物象以及具有游赏条件的空间环境[9]。环碧园中的岩洞之胜,包括:仙鹤峰半山腰的白鹤洞(明月洞)胜在自然景象,其东西对穿,远望有如悬挂半山的明月,蔚为壮观;瞻鹤洞(碧霞洞)胜在人文之景,洞口有“碧霞洞天”4个刻字,洞分上下两层,其间遍布自元至清的历代文人题刻。元代马宗成《碧霞洞庆真阁之碑记》载:“予观夫桂林胜状,南北东西皆环山也。……其有山岩空洞,中间更有古迹可验,此为胜尔。”此外,在攀登仙鹤峰岩洞过程中,高差的变化和心理的感受丰富了环碧园的游园体验感,而岩洞本身又成为了绝佳的观景点,既可俯瞰全园,亦可远眺铁封山和漓江之景。总而言之,园中岩洞在观赏性、文化性和功能性上为园林整体增光添彩,故而张维屏称“园以岩洞为尤胜”。

5.3 抒发山水情之所

对园主人生平经历和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可知,李秉绶因“崇尚隐逸”和“寄情山水”,故壮年辞官,醉心诗画,并在山水之间营造环碧园,交游同好。其崇尚隐逸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不见重于当政者的志向抱負,而向往追求一种清幽、飘逸的隐士情调;寄情山水则反映了社会精英即士人们永恒的山水情结[10]。李秉绶在书画方面“夙工书画,性致落笔,脱弃凡近”,追求一种超然物外,不落俗套的艺术境界;在造园方面,则将个人和他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物化并融入园林之中,以游览山水为赏心乐事,以诗、词、画等方式将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将环碧园建成为山水爱好者的“朝圣”之地、抒发山水情之所。在士人圈中,有以是否游历过名山大川来作为确认和评判其文人名流地位的说法[10]。故而对于无论是以文人或是富商身份立世的李秉绶,在桂林这片自然山水极佳的土地上建造的环碧园,都成为其一张闪亮的名片,影响及于一时。根据复原出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建筑名称的功能性,大致可复现出园中人所从事的活动:三五好友聚于此,或坐而论道,交流画艺;或登高揽胜,畅叙幽情;或泛舟游湖,体验山野之趣;或觥筹交错,放浪形骸之外。

6 结语

环碧园是在中国古典园林史的成熟后期清末之时,由兼具文人和富商双重身份的李秉绶所建,是当时桂林城内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亦是古典园林臻于成熟的造园手法与独特的桂林山水地貌结合的产物。本文通过对环碧园的复原及其造园手法的梳理和分析,再现出清末这一名园的风貌,为研究清代桂林私家园林增添一份案例,也为挖掘桂林的文化特色提供了新的线索。但本研究仅是基于现有条件下的简要推断,部分内容由于信息不足,只作合理性的推测或可能的选择,在复原的准确度和深度方面还需继续改进,以期进一步推动对清代桂林城内私家造园活动的认识与研究,并丰富岭南园林文化的内容。

致谢:感谢桂林市委党史研究室凌世君副研究员对本文的指导。

注:图1来自作者自摄,图2来自罗辰《桂林山水·白鹤洞图》,图3~4底图《清代桂林省城图》来自林哲等《桂林城市历史地图萃选与考释》,其余图片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桂海碑林博物馆. 桂林石刻碑文集(上册)[M]. 桂林:漓江出版社,2019.

[2]林京海.李宜民承充广西临全埠商述略[J]. 社会科学家,1998(1):90-93.

[3]李超英. 李秉绶和他的环碧园[J]. 广西文史,2014(1):94-103.

[4]孔令彬. 李秉绶生平事迹略考[J]. 美术学报,2016(2):19-27.

[5]邓显鹤. 南村草堂诗抄[M]. 长沙:岳麓书社,2008.

[6]颜邦英. 古城曾有水几环——桂林两江四湖古今谈之一[J]. 广西地方志,2002(4):59-60.

[7]张鸣凤. 桂胜桂故[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8]林哲,何丽,王晶. 时光未老故纸犹温:桂林城市历史地图萃选与考释[M]. 北京:西苑出版社,2016.

[9]张国强. 岩洞风景的构成·类型·特征[J]. 中国园林,1987,3(2):17-26.

[10]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