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的诠释思维与方法研究——以武汉市紫阳公园为例

时间:2024-05-25

魏雷

摘要:诠释理论与风景园林学科存在着必然联系。对风景园林学诠释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阐述了在城市开放空间中运用的语境分析、修辞分析、隐喻分析等诠释方法。以武汉市紫阳公园为例,运用叙事隐喻分析方法揭示了公园叙事空间特有话语体系的文本表征、结构呈现及时间演进3个核心属性,提出了公园空间设计实际是应用文学创作的象征手法来完成文本诠释的表意过程,从而达到唤醒城市居民的历史记忆和塑造城市文化性与地方性特质的设计目的。

关键词:风景园林;诠释;叙事空间;城市开放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22)03-0069-04

收稿日期:2021-09-14

修回日期:2021-11-26

Abstract:Interpretation theory has inevitable connection with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takes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interpretation the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interpretation methods such as contextual analysis, rhetorical analysis and metaphor analysis used in urban open space are expounded. Taking the Ziyang Park in Wuhan City as an example, the method of narrative metaphor analysis has been used to reveal three core attributes of text representation, structural presentation and time evolution of the unique discourse system of the park's narrative space. It proposes that garden design takes the way of ideographic process to finish textual interpretation which aims to awake the historical memory of urban residents and shape the cultural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erpretation; Narrative space; Urban open spaces

“詮释”指说明、解释、释义,是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方式。“诠释学”广义指对于文本内在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层面上,诠释展现了人文科学的一种态度,提供了一种思维方法;在实践层面上,可基于诠释理论的知识形态来阅读城市,其注重对城市文本的“理解”(即阅读文本)、“解释”(即分析研究文本)、与“接受”(即采取的叙述方法)的过程。同时,诠释也是城市居民认识与书写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理论方法概括,可以深刻解析风景园林学科的内在结构与思维方法。

1 风景园林学的诠释思维

从我国风景园林学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学者们不断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探讨设计与表达的思维特质。例如,陈从周先生[1]从文学角度解读了江南园林中微妙的诗情画意及其营造手法;童雋先生[2]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视角,描述了东南园墅里复杂的陈设器物以及植物景观。他们都是聚焦传统园林中的细节特征,来描述园林复杂的文化寓意及其内在语境。刘生军[3]提出了城市设计诠释理论的审美结构及其在不同的设计阶段所具有的诠释特质;李沁茹[4]借用文学叙事修辞的手法构建景观空间叙事性的表达方式与策略,可增强景观空间认同感与空间感染力,提升场所精神;杨茂川等[5]通过叙事三方面的要素提出了景观叙事性设计的策略,从而发掘城市被隐匿的精神与文化象征;陆邵明[6]探索了场所叙事策略、路径与规律,阐述了“物体-空间-事件”的场所叙事模式,及其历史记忆信息的呈现、关联与活化策略;刘乃芳等[7]提出叙事理论对城市空间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等。他们则都是倾向于运用人文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阐述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的复杂语意。而近年来,更多学者常以理性自然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获得关于城市开放空间特征的规律性认知,主要利用计算机语言、数学模型来建构与开放空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分析开放空间形态特征以及演变规律的研究目的。但是,这些量化的数据与开放空间所传达的深刻意义之间却缺乏必然联系。

本文研究的风景园林学诠释理论是以诠释学为研究背景,在哲学视野下为风景园林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方法指导。风景园林学的诠释理论又是以园林美学为研究图景,常用文本语言塑造园林空间形态的美学特征,强调园林空间的意境营造。

2 风景园林学的诠释方法论

风景园林师具备主体性特征,在设计实践过程中,结合风景园林学诠释理论,运用语境分析、修辞分析、隐喻分析等诠释方法,对城市开放空间进行深刻分析与详细说明。

2.1 语境分析

语境是由人们探寻事件的问题决定的,已由最初作为会话语言或是书面语言意义延伸的构造活动,转变到理解语言延伸和决定其意义可能性的条件[8]。德国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由于效果历史意识的存在,理解者总是在一定的前理解因素的作用下,先行带有了前理解的偏见,形成了自身合理、独特的理解视域。这一视域只有与文本作者的视域发生融合时,理解才得以真正发生[9]。意义理解的诠释语境追问能够体现出后现代思想的整体论方法,也清晰表明了语境作为整体系统的解释功能。

语境分析为风景园林学建构出一般方法论的理论意义,即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于语境分析的整体系统中。而城市作为一个复杂性系统的存在,其客观性又决定了开放空间特征的语境关联。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当结合哲学解释学,将人文、社会和历史等语境环境进行理解,叙述在科学合理的解释下发生的故事与事件。

2.2 修辞分析

随着世界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科学思维方式也将发生改变。修辞学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具有定量分析特征的方法论,并开始逐渐融入科技创新与科学论述领域的发展研究中。科学修辞学在传统诠释学理论基础上延伸出的科学修辞解释,成为后现代科学哲学中的重要理论方向[10]。修辞分析法是科学修辞解释最重要的方法论,在科学理论研究中加入该分析法,能够弥补科学方法的局限性。

风景园林学一直以来都是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内核,将科学与艺术交理融会,致力于营造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人居环境,始终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梦想[1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构建协调统一、特征鲜明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提供了方法与原则,同时运用修辞学的方法激发民众对城市开放空间的文化审美,在城市文本的理解中形成对开放空间的诠释与反思诠释的思维。

2.3 隐喻分析

法国当代诠释学大师保罗·利科认为,文本的形式主要是隐喻和叙事2种体裁,而隐喻的运用是对文本极大地丰富和创造,体现出了多样语言类型,表现出了深厚的语言内涵,使得文本世界更为广阔[12]。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由一种言语式和图景式共存的隐喻环境,其隐喻过程是通过优化语境和深化意境进行再创造的。首先诠释主体要充分阅读城市文本,其次通过隐喻作用形成设计思维图景,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活动,最后结合隐喻方法书写设计文本。

3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诠释方法应用

本文尝试结合隐喻分析法对城市开放空间进行设计研究,以期达到诠释方法指导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的研究目的。

风景园林学科对城市开放空间的理解,主要指对城市自然环境、人居环境起到积极影响作用的,由自然、人工元素构成的各类型公共空间。其中自然元素包括森林、河流、山脉、湿地及各类型绿地等,人工元素包括城市公园、街道、广场、体育场所等。隐喻分析法中的叙事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在时空中有序编排故事、活动、场景、人物、道具的形式,从而使得读者获得一种意义与主题效果。叙事不仅是叙述故事内容,更多的是叙述呈现故事的表达方法与结构[13]。城市开放空间给被叙述的文本提供了场所,形成了叙事空间,也构建了叙事空间特有的话语体系。

叙事空间的话语体系可以从文本表征、结构呈现、时间演进3个方面来构建。首先通过空间语汇构成、语法组织、语义表达来表现叙事空间的文本特征;其次分析叙述主题、编排秩序、研究层级,从而呈现出叙事空间的结构;最后将实体空间置于时间演进的范畴中进行解析,使得叙事空间具有连续与流动的多维叙事特征(图1)。下面以武汉市紫阳公园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3.1 紫阳公园叙事空间的文本表征

昔日的武昌城中有“三台”“八井”“九湖” “十三山”,其中九湖中的长湖后来改名为滋阳湖,现名紫阳湖。紫阳湖水面面积约14 hm2 ,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至今超过1 400年歷史。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开辟为公园,面积扩至27 hm2,逐渐形成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重要城市园林绿地。

3.1.1 语汇构成

语汇是词和语的总汇,即语言符号的聚合体。语言符号包括语素、词和固定短语。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构成词的主要单位;而词的综合就是语汇,语汇根据语法规则构成句子;多个句子按照句法的逻辑关系组合成为具有完整性的文本。紫阳公园叙事空间具有丰富的语汇,其类型主要有经典诗词、民俗文化、历史事件、传统建造,而每一项语汇均由其自身特定的语素和词来构成(表1)。

3.1.2语法组织

语汇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起到联系作用的叙述逻辑被称为语法。叙事空间的语法可以对空间形态与内在关联进行理性地分析与规定,可以增强空间设计的系统性与稳定性。紫阳公园叙事空间的语法类型主要有文学修辞和园林隐喻,其语法内容与规则具有各自的特征(表2)。

3.1.3语义表达

叙事空间的语义表达主要指空间内在语汇的话语内涵,结合空间外在承载因素的话语内涵。紫阳公园叙事空间的语义表达既有单个语素(如荷花)的意义呈现,也有片段场景(如为荷花祝寿)的综合叙述,其目的都是为了公园整体文本语义的空间建构。

3.1.4小结

从对紫阳公园叙事空间文本表征内容的组织可以看到,由诸多具有文学艺术特征的语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应用于公园空间的叙事表达中,不仅丰富与拓展了公园空间的话语内涵,同时也呈现出具有特定时代背景与文化特质的公园叙事空间。

3.2紫阳公园叙事空间的结构呈现

对于叙事空间而言,生动的文本内容虽然能够独立表达空间的内涵,但是无法完整呈现空间叙事的主题。因此,必须对文本进行有一定逻辑关系的编排组织,使得片段式的空间单元整合成具有情节的故事和事件。

3.2.1 叙述主题

紫阳公园主要有自然神韵、民俗雅趣、纪念追忆和建造传承4个叙述主题:自然神韵指公园如诗如画的自然山水空间环境;民俗雅趣指为荷花做寿等传统民间文化活动;纪念追忆指缅怀辛亥革命先烈;建造传承指传统园林与建筑的精湛技艺与文化传承。

3.2.2编排秩序

从紫阳公园平面图可以得出,公园以两条主要游径为线索,编排了各叙事主题之间的链接与秩序(图2)。公园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一池三山”的格局,整体空间展现出自然环境的优美和山水结构的稳定,各叙事主题空间布局合理有序,空间层次变化丰富(图3)。

3.2.3研究层级

叙事空间的表象层是最容易被人们感知和体验的,通过对表象层的认知来激发人们的内在情感,以及寻找叙事空间背后的意义。而产生的情感和意义则构成了叙事空间内在的深层结构。紫阳公园和中国古典园林一样,其叙事空间基本都是通过直观的景观要素构筑成的表层结构[14]。

3.3紫阳公园叙事空间的时间演进

叙事空间的秩序编排一般都会按照特定时间序列展开,比如紫阳公园叙事空间秩序就是依照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的线性时间序列层层演进。叙事空间维度变化与时间矢量相结合,能形成连续与流动的多维叙事空间。

4 结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学诠释理论应当注重对城市文本内容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城市文本的阅读、设计文本的创作以及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探讨,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主体诠释是对设计方法的理论阐述与深刻解析。本文运用叙事隐喻分析方法,揭示了紫阳公园叙事空间特有话语体系的文本表征、结构呈现及时间演进3个核心属性,提出了紫阳公园空间设计实际是应用文学创作的象征手法来完成公园文本诠释的表意过程。

风景园林学的诠释思维与方法,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审视城市开放空间内在要素的语义关系,建构具有时代与地域特征的城市文化体系。然而,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成为主要发展目标,城市文本诠释必然会与更多领域融合,城市开放空间也将具备更多更新的話语环境。因此,本文的后续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注:图片均为作者自绘自摄。

参考文献:

[1]陈从周. 说园[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2]童寯. 东南园墅[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刘生军,徐苏宁. 城市设计诠释理论的审美结构及其实践途径[J]. 华中建筑,2007(10):35-37.

[4]李沁茹. 叙事性景观设计的修辞策略——从文学叙事到景观叙事的空间转向[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0,11(6):12-16.

[5]杨茂川,李沁茹. 当代城市景观叙事性设计策略[J]. 新建筑,2012(1):118-122.

[6]陆邵明. 场所叙事:城市文化内涵与特色建构的新模式[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3):68-76.

[7]刘乃芳,张楠. 叙事视角下的空间设计研究综述[J]. 华中建筑,2015,33(10):23-26.

[8]杜建国. 语境与意向性[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4):15-17.

[9]李海平,郑溟. 论意义的语境基础——语用分析语境与哲学诠释语境的互补与整合[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5):61-64.

[10]张旭. 语境融合视野下的科学修辞解释研究[D]. 太原:山西大学,2017:1.

[11]任维,张应杭. 文化自信与中国风景园林的美学自觉、传承与创新[J]. 丽水学院学报,2020,42(3):11-20.

[12]冯寿农,黄钏. 保罗·利科诠释学的文本理论探析[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58-165.

[13]陆邵明. 浅议景观叙事的内涵、理论与价值[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3):59-67.

[14]邱天怡. 审美体验下的当代西方景观叙事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9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