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陆琦
惠山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过去出了城西门,便可看见。惠山高329 m,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绵延而来,其山形犹如九龙腾跃,所以也称“九龙山”。惠山还有柯山、历山、古华山、西神山等古称。晋代时因有高僧慧照在此建寺,后人用慧照命名“慧山”,古时慧与惠两字相通,“惠山”由此得名。清代乾隆皇帝多次到此,称其为“江南第一山”。
惠山以泉水著名,有十余处泉眼,故俗称惠泉山。民间就有“九龙十三泉”之说。龙头是古人雕凿的石螭首,昂头无角,口吐泉水,栩栩有生气。惠山泉眼以二泉为最大且最有名,唐代中叶,该泉被“茶圣”陆羽定为“天下第二”后,名闻海内,当年宰相李德裕竟要驿站将泉水送至长安。苏东坡写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之赞。
位于惠山脚下的惠山寺,也随着天下第二泉的美名而誉满天下。惠山与佛的因缘最早要追溯到晋朝,相传西域僧人慧照来到无锡西神山麓传道。该寺的前身是南朝刘宋司徒右长史湛挺创立的“历山草堂”。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把历山草堂改作僧舍“华山精舍”。梁大同三年(537年),把华山精舍改为“慧山寺”,寺僧陈大德建大同殿后取名“法云禅院”。唐代会昌年间寺毁,至唐大中年间又重建。北宋末靖康元年(1126年),赐给名相李纲作“功德院”。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把该院赐给信安郡王孟忠厚,祀昭慈圣宪孟太后,改额“旌忠荐福寺”。元末寺被毁,至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僧普真重修。明代多次重修重建,增加了禅堂和不二法门。清代康熙皇帝于1684年南巡时,在惠山寺漪澜堂品泉。后来,乾隆六次到惠山,在秦园和竹炉山房休息,还特地写下“惠山寺”题额。清咸丰至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在江南一带激战,惠山寺毁于战火,仅存寺门匾额。1863年李鸿章在惠山寺的废墟上建了“昭忠祠”,辛亥革命后改为“忠烈祠”。惠山寺是禅宗道场,因佛而繁盛,香火旺盛,高僧众多,唐宋鼎盛期僧舍达数千间,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而历无锡十大丛林之首。今惠山寺保留较为完整的古迹和建筑有古华山门、唐宋经幢、金刚殿、日月池、金莲池、金莲桥、御碑亭、听松石床、古银杏树、大同殿、竹炉山房和云起楼等。
錫惠胜境的“江南第一山”入口门楼位于惠山直街西面端头,门外广场两边立有两座古老斑驳的石经幢,形体华丽且雕刻精美,是江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千年旧物,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两幢相距约10 m,相互呼应,对称布局,显示了原惠山寺佛教圣地的庄严。石经幢的形制由印度的经幢变化而来,创始于唐代,石幢上刻有经咒和佛像,唐高宗永淳一年(682年)以后盛行于各地。南侧为唐代“陀罗尼经幢”,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高6.26 m,底部直径1.48 m,由阿富汗僧人佛陀波利译文、白鹿山人李端符书写;北侧为北宋“大白伞盖神咒幢”,建于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高6.22 m,底部直径1.40 m。这两座唐宋石经幢,建造年代虽相隔近200年,但形制基本相同。经幢由幢基、幢身、幢顶3部分组成,石经幢的上部顶头为宝珠,下面基座刻水波纹,中有宝盖两层,角隅分别刻有力士头像、牛、羊和狮首,下有仰莲瓣和莲花托座,刻有瑞花的扁圆形石和八角形幢身相间,形成重叠的层次变化,显得华美庄重。幢身棱石上的“陀罗尼经”和“大白伞盖咒”雕刻精良,文字依稀可辨。
入门后东折即为“寄畅园”,该园在元代时为二憎房,名“南隐”“讴寓”。明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秦金罢官回乡后将此处开辟为园,先取名“风谷行窝”,后又更名为“寄畅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园内叠石引水造园,园子更趋完美。寄畅园有西门可通二泉书院,二泉书院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别号“二泉”的无锡人邵宝,在此讲学11年,邵宝病逝后改为祭祀他的祠堂,由于历史上多次毁坏又进行重建,已非原样,现在的二泉书院是21世纪重新修建。
入门后直走,越过香花桥和天王殿,在御碑亭前有宋代的金莲桥,惠山寺金莲桥建于北宋靖康年间,是无锡最古老的石桥。桥下水池称“千叶莲花池”,又叫“浣沼”,当年流寓无锡的唐代诗人皮日休写有“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就是描写莲花池景色。相传当时的千叶莲花只有庐山、华山和惠山三地种植,“花似莲而小,又如水仙,色黄,多幽香,无实,其蔓如荇。”千叶莲花已绝迹,现在种的是开黄花的俗称“金莲花”的水生植物。金莲桥为东西向的三孔石桥,长10.7 m,宽3.4 m,每孔有6块石梁,两端为石砌桥台。桥台两端有8个横帽石梁,雕有怪鱼首和螭首(俗称“龙头”)各4个,中间筑石桥墩承接桥身,桥两侧为华版石,刻有“童子穿牡丹”图案,为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石栏杆由莲花状望柱和透空栏板组成,雕有荷叶净瓶和拐杖,桥栏两端设有抱鼓石,整座桥身略呈弧形,造型优美而匀称。金莲桥具体建于何时,未有确切记载,据桥身南侧中孔的华版石上镌有“懋德堂李府”五字推断,应该是南宋。北宋末年宋钦宗(赵桓)曾将惠山寺的前身普利禅寺赐给抗金名将李纲,作为他的家庙“功德院”,李纲在家庙中筑桥才有可能刻上“懋德堂李府”字样。元代无锡地方史志始见该桥记载,明洪武版《无锡县志》提到:“金莲花池者,池中有金莲花……池上有石梁通惠山寺”。清代乾隆皇帝在十六年(1751年)南巡时,惠山寺僧在此扎彩牌楼接驾,始见“金莲桥”名称。1977年浚治金莲池同时整修金莲桥。
御碑亭后有一棵树龄600多年的古银杏,旁侧是江南奇石“听松石床”,该石全长2 m,宽厚各近1 m,通体无刀斧痕迹,系天然断裂而成,色似古铜,平坦光滑,一端镌有“听松”二字,可横卧一人,故称“石床”。听松石床上面筑有六角亭予以保护。御碑亭轴线道路中间拾级而上是大同殿的院门,过院门后即是惠山寺的大同殿,即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北面是新建的大悲阁、藏经阁等。大雄宝殿背后是李鸿章建的“昭忠祠”,祭拜与太平军作战阵亡的淮湘军将士。昭忠祠入口前有“龙眼泉”,入大门后有碑亭,昭忠祠内有前殿、配殿、寝殿、庭园等,是无锡清代规模最大的祠堂之一。
昭忠祠往南有爬山廊连着云起楼,山脚台地建有竹炉山房,与天下第二泉景点相连。明洪武年间,惠山寺别院听松庵僧人性海,邀湖州匠人编造了一只竹炉,制作精巧造型雅致,性海邀来文人墨客.用竹炉煮二泉水沏茶,诱发了大家的雅兴,名画家王绂作画、学士王达撰文题诗,其他名流也都赋诗,然后装帧成《竹炉图咏》一卷。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听松庵改为“竹炉山房”。今竹炉山房存有门厅和雨秋堂,均为清光绪末年所重建,南北向的两进院落,雨秋堂阔3间深4间,卷棚轩廊硬山屋顶。民国时期,在竹炉山房旁边建景徽堂,现将景徽堂改成陆子祠,纪念茶圣陆羽。当年陆羽来无锡访友,在惠山经过几年详细考察,写下《惠山寺记》,对无锡的地理、历史、古迹、传说作有记载,品定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因陆羽对无锡的卓越贡献,专门建祠予以祭之。《无锡金匮县志》就有“二泉亭之上,有陆子祠”的记载,清咸丰十年(1860年)因火灾而毁之。
从竹炉山房门厅往下走,就是惠山泉,又称陆子泉。此泉为唐代大历年间(766—779年),由无锡县令敬澄开凿,陆羽饮过惠山泉后,对清冽甘美的泉水甚是倾心,将其位列第二,天下第二泉之称于是产生,从此驰名天下。唐代诗人李绅在一首诗中作序说:“惠山寺,松竹之下,有泉甘爽,乃人间灵液,清鉴肌骨,含漱开神虑。荼得此水,尽皆芳味也。”惠山泉园林布局呈东西向,依山就势,入口向东,轴线上依次为下池、漪澜堂、中池、上池和二泉亭。惠山泉开凿时,原为一圆一方两池,圆池在上,方池在下,后来圆池改凿成八角形,边长0.80 m,深l.94 m;方池即中池,与圆池相距0.65 m。北宋明道年间(1032—1033年),在方池之东又开凿长方形的下池,长8.6 m,宽5.7 m,在池西邊(即靠近中池处)正中雕石龙头(螭首)。明弘治年间,螭首重刻,保留到了现在,其造型古朴,泉从口出,叮咚有声,颇具雅趣。清乾隆年间,三个池边都砌了石栏板和莲花石柱,还将原明代礼部尚书顾可久宅园中一组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移到下池东侧,世称“观音石”。
宋代在泉前建有漪澜堂和二泉亭,高宗南渡时曾在此品茗,并题“源头活水”。元代赵孟頫题写的“天下第二泉”,刻碑嵌于二泉亭之西璧。清雍正五年(1727年),吏部员外郎王澍所书“天下第二泉”5字,嵌于下池的北墙上。到了夜晚,月亮倒映在池中。20世纪,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曾在此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曲调悠扬,如泣如诉,更使二泉美名远播天下。
出天下第二泉之观音石景的东墙园门,便是华孝子祠。华孝子名华宝,他身历三朝:生于晋,长于南北朝的宋,死于齐。东晋义熙十四年(418年),他的父亲华豪戍守长安,临行叮嘱8岁的儿子:“等我回家,为你结发戴冠。”古代礼制20岁戴冠,不幸长安陷落,其父战死,华宝从此不戴冠,不结婚,称之孝子,南齐高帝萧道成于建元三年(481年)赐“孝子”匾额。华孝子祠入口为一斗栱门楼,门楼之后有厅堂前庭,穿过厅堂为中庭,承泽池上架溯源桥,桥后为八角形的“双龙泉”,俗称“鼋泉”,泉井内有双龙(螭首)吐水,水质甘冽。泉后是享堂,三开间,楠木结构,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清乾隆期间有重修,现仍具有明代风格。华孝子祠后边还有成志楼,与遗荫树、池、桥等合为“四景”。
华孝子祠东面是“愚公谷”,跨门而进,草木葱翠池水荡漾,廊轩亭桥参差构筑,令人心旷神怡。明代正德年间,无锡人冯夔以僧房建园,因园内有龙缝泉,取名“龙泉精舍”。万历中叶,无锡人邹迪光构建私人园林,以自号“愚公”而定名“愚公谷”,也称“邹园”,苦心建园10多年,从绣嶂街到春申涧,总面积超过3.33 hm2。园内建亭台,种异花,植珍石,凿池沼,规模宏大,有天钧堂、玉荷浸、菩提场、塔照亭、绛雪撩、九莲台、石语斋、滤泉等60个景点,成为一时名园。但经营不善,到清代初年,愚公谷只留下一些斑驳的建筑和荒凉的草木。建国以后,政府修整园林,将愚公谷一带的景点或修复,或改建,或增补,使风景更加古朴、典雅、秀美。在东西两侧,修建了连接荷轩和滤泉的临水曲廊,以及从锡麓书堂到碧山吟社的“垂虹”爬山廊。1958年,郭沫若到无锡为之题“愚公谷”三字。愚公谷现已成为惠山景区中的“园中之园”。
惠山景区园林因泉而名,众多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使其名声在外,精湛的园林造园手法使其空间形态丰富多变,文化、品赏、游耍、休闲等要素有机融合。山麓挖池蓄水,渠池跨桥,建筑群布局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寺庙与各祠堂、宅园相对独立但又互有联系,人们在不经意中,已走出该祠庙庭院步入另一祠庙园林。佛门净地禅院清幽的晨钟唤醒啾啁鸟鸣,而运河边喧哗熙攘的古镇送走暮日晚霞,虽日复一日,但四季景异,实为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参考文献:尤伟.话说无锡[M].无锡:江南晚报社,199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