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景观价值提升视角下邓岗村泥浦涌公园景观更新

时间:2024-05-25

易帅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在生态、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出现衰退,使得乡村景观价值受到减损。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丰富乡村社交活动、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培育乡土文化景观等策略能够提升乡村景观价值。以邓岗村泥浦涌公园更新设计为例,剖析其乡村景观价值衰减现象,并针对其深层影响因素,基于乡村景观价值提升视角,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多元化活动空间、串联里水河滨江带、及重塑榕荫空间等具体措施改善景观价值受损状况。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村振兴;景观价值;更新设计;邓岗村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23)02-0017-04

收稿日期:2022-12-28

修回日期:2023-03-17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rural areas decline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ecology, society and culture, which weakens the value of rural landscape. Strategies such as protec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riching social activities, strengthening urban-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ng local cultural landscape can increase rural landscape value. Taking the renewal design of Nipuchong Park in Denggang Village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rural landscape value reduction, and based on its impact factors and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landscape value improvement, the design increases landscape value through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reating diversified activity space, connecting the Lishui Riverside Belt, and reshaping the space of banyan trees and other measures.

Key words:Rural landscape; Rural revitalization; Landscape value; Renewal design; Denggang Village

鄉村景观承载了乡村风貌、民俗人情和历史文化等,具有生态、社会、经济、文化和美学价值[1],对于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乡村景观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自2018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后迅猛发展,内容不断丰富,涵盖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学科视角[2]。随着学者的深入辨析以及时代发展,如何提升乡村景观的价值[3~4],逐渐成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为更好衡量乡村景观价值,学者也尝试了如ArcGis技术统计[5]、价值感知调查[6]、半定量模糊综合评价[7]和案例分析[8]等研究方法。其中,案例分析法作为当前乡村景观价值研究中最具普适性的方法,不仅能提供微观层面的景观资料,而且能提供更具实践参考意义的描述和分析[4]。鉴于此,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邓岗村泥浦涌公园更新设计为例,梳理其乡村景观价值衰减现象,并针对其深层影响因素提出景观更新策略,以期为乡村景观价值提升提供参考。

1 乡村景观价值的内涵

1.1 美学价值

乡村景观是自然与人类互动结合,以及社群生活记忆、土地使用方式的综合体现,而乡村景观的美学价值可从乡村的自然生态景观、经济生产景观、聚落景观、地域人文景观中体现[4]。这种美是地域感、场所感和礼序感的综合,是人地关系和谐的产物[9]。乡村景观的美学价值不仅能够为人带来乡村优美风貌的愉悦体验,还能使人感受到地域文化精神的独特魅力。

1.2 生态价值

乡村的良好生态本底,为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可以产生如涵养水土、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价值。此外,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之于城市具有更丰富的景观生态格局,成为了城市外围的绿圈,发挥着“绿肺”的生态作用[10]。

1.3 文化价值

乡村的演变过程承载着历史文化和集体记忆,乡村文化具有群族聚集性和血缘延续性,而乡村景观是其重要体现[11]。人们可以从乡村景观中直接感知和获取经验,从而对乡村的社会文化产生更深刻的理解[12]。同时乡村景观的保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城市的地域文化缺失。

1.4 经济价值

乡村景观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常作为旅游资源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现代休闲方式的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热潮兴起,这就是对乡村景观经济价值的肯定。

1.5 社会价值

乡村是国家和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村景观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通过对乡村景观进行研究,为人类知识的积累作出贡献;二是使乡村景观成为“乡愁”具象化的承载场所,帮助乡村形成精神产品和社会效益[9]。

2 乡村景观价值提升视角下景观更新主要策略

2.1 重塑自然生态平衡

在现代化、城镇化背景下,对乡村资源的粗放利用、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农药以及工业园区向乡村转移等现象,使得乡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因地制宜地修复生态系统,采用本土材料和低技术建造手段等都成为更新改造中可持续设计的共识[13]。协调乡村景观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

2.2 推动乡村社会结构的良性发展

在全面保障村民需求与利益的基础上,在设计中融入情感化、乡土化、时代化的主流观念,打造多元化的公共空间,帮助乡村景观在不同主体之间产生良性碰撞,助推村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价值创造[14]。加强村民在景观更新设计及社会生活中的参与,强化个人的公众意识,促进乡村景观成为发展的公共性载体,推动乡村社会结构的良性发展。

2.3 加强乡村与城市的互动

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乡村景观更新设计需要考虑到与城市的对接。通过对闲置空间的利用,植入有时代特色和活力的文化和产业,接纳城市游客,通过观光和体验旅游带动乡村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新乡村民居,并添置多元化的服务设施,提升土地价值,带动乡村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以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并促进城乡关系的和谐发展。

2.4 打造彰显民俗特色的景观空间

如何打造彰显民俗特色的景观空间,避免“千村一面”,成为乡村景观设计的重点。通过保留农田、水塘等乡土景观要素,结合地势、农作季相,适当地改变布局,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注重保护乡土特色,结合乡村具体的风俗民情,使景观空间设置有利于开展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娱活动,为参与者带来更具沉浸式的体验[15],打造保持乡土风貌、体现乡韵乡愁的美丽乡村。

3 泥浦涌公园景观更新

3.1场地概述

泥浦涌公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邓岗村,是在村内风水塘基础上更新而成的乡村社区公园。公园总面积约1.6 hm2,南边为山体和田地,北部直通里水大道,东部为村落,且邻近邓氏宗祠,是邓岗村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水塘面积约1.1 hm2,其西侧与泥浦涌相邻,与里水河相通。从乡村分类角度看,邓岗村属于城郊融合类村庄,而泥浦涌公园则是邓岗村与城镇互联互通的重要水系节点(图1)。因此,如何更好对接城镇、展示良好乡村景观并提升乡村景观价值,是泥浦涌公园景观更新的重点。

3.2 现状问题

通过现状调查发现,邓岗村泥浦涌公园景观价值衰减主要表现在生态系统退化、空间活力降低和乡风民俗淡化3个方面。

3.2.1 生态系统退化

邓岗村工农产业经济活动发展迅猛,泥浦涌公园临近农田,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又因公园缺乏管理维护,倾覆在公园水体西侧的建筑垃圾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且水塘淤积严重、富营养化,呈现偏绿色且附着一层油膜,严重影响景观效果,并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公园水体东侧采用硬质驳岸,破坏了滨水地带的生态系统,造成生境片断化,影响生物的生存栖息。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乡村景观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衰减。

3.2.2 空间活力降低

泥浦涌公园现有设施难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活动需求,这使得公园空间活力下降,社会功能受损。此外,当前泥浦涌公园并未能够在交通和视觉上完成与里水河滨江带的对接,无法串联滨江带中的商业、居住及城市绿地资源,即邓岗村还不具备承接城市功能外溢和满足城市消费需求的能力。这使得乡村景观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

3.2.3 乡风民俗淡化

随着建筑密度增加,公共聚集活动空间收缩,村民聚集和举办龙舟、舞狮、祭祀等传统民俗活动频率减少。且设施不完善,乡土文化的承载和培育场所缺乏,乡风民俗逐渐淡化导致乡村景观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衰减。

3.3 更新策略

针对邓岗村泥浦涌公园的现状问题,从乡村景观价值提升视角提出4个更新策略。

3.3.1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能极大提升乡村景观的生态和美学价值。泥浦涌公园是以风水塘为主体形成的乡村社区公园,因此水体保护与利用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设计尊重场地特征,运用低开发手段,修复改善水塘生态环境,最大限度保护当前水体规模与形态,尊重传统岭南乡村民居风俗,唤起村民的乡愁记忆,同时发挥水体调节气温、改善气候和人居环境的功能。

设计多措并举,对水岸环境进行生态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首先,在清除岸边建筑垃圾后做客土换填,消减面源污染,为岸边的植物生长提供良性生境。其次,通过微地形营造形成草坡入水,为鸟类提供停留与觅食场地;在原有滩涂地中置入石块,并栽种水生植物,有利于水生动物栖息及觅食,也作为鸟类食物来源。再次,对客土换填后的土堤新增格宾石笼作为生态护岸,不仅能抵御水体冲刷,也可利用石笼中的孔穴为水生昆虫提供产卵与栖息的场所。最后,沿岸种植华夏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subsp. leucopetala、菖蒲Acorus calamus、粉美人蕉Canna glauc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等水生植物,在美化驳岸、净化水体的同时,植物间隙也成为鱼类索饵、产卵、庇护的场地(图2~3)。

此外,设计采用清淤疏浚技术,清除水塘淤泥,并疏通水塘与泥浦涌之间的联管,提升水塘与外界水系的交换能力,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质,打造水清岸綠的优美环境。水质的提升有助于营造亲水空间,提升人居舒适度,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氛围。

3.3.2 丰富乡村社交活动

为推动乡村社会结构的良性发展,设计打造多元化的活动空间,以此丰富乡村社会交流活动,提高各类主体的参与性与凝聚力,进而提升乡村景观的社会与文化价值。

泥浦涌公园使用的人群以本村居民为主,因此在满足村民需求、融入乡村习俗的同时,将结合周边资源因地制宜更新公园景观。设计依托公园的中轴视廊与东西两轴联动发展,创建“西侧湿地赏游、东侧邻里互动”的多元化活动空间,激发场地活力(图4)。公园西侧紧邻泥浦涌,充分利用现有亲水空间,结合村民依水而居、以水为乐的传统,打造以亲水休憩、渔趣观鸟、赏龙舟活动为主的“湿地赏游”主题活动空间,利用闲趣亭、亲水草坡、滨水廊、渔趣台等节点,为村民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交流活动。公园东侧毗邻村居与宗祠,结合村民社交需求与年礼节庆的习俗,打造以休闲交流、节庆聚会功能为主的“邻里互动”主题活动空间,利用入口广场、邻里广场、休闲廊架、榕荫广场等(图5),提供村民进行社交互动、聚会活动、舞龙醒狮的场所,增进村民之间的和谐。公园东西两轴设置的活動节点,在提高村民公共空间参与度的同时,帮助其产生精神凝结和强化身份认同。

3.3.3  加强城乡融合发展

根据上位规划,里水河滨江带将成为里水镇城市发展枢纽。泥浦涌公园作为里水河滨江风光带的重要延伸,是邓岗村与城镇互联互通的重要景观节点。公园在景观更新中做好视线与交通的联通,植入当地特色的文化和产业,提升观光游赏体验,积极引入客流,承接城镇功能外溢,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以及城乡和谐发展,从而提升乡村景观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首先,在泥浦涌公园设计中打造南北视线通廊,并在公园北部设置入口广场,以达成泥浦涌公园与里水河滨江带在视线和交通上的互联互通。其次,依托滨水资源与乡风民俗特色,提供彰显泥浦涌公园个性特征的观光体验,如泥浦涌特色亲水渔趣体验,邓岗村“一村一品”特色美食寻味体验,舞龙醒狮赛龙舟节庆活动,里水河夜游赏花灯活动等,以此帮助邓岗村对接里水镇的商业和文旅等资源,积极促进城乡融合共同发展。

3.3.4 培育乡土文化景观

泥浦涌公园内的榕荫空间是承载乡土文化的重要物质要素[16],不仅作为传统的乡村公共空间,还是乡风民俗的重要培育土壤。打造能开展乡村风俗特色的活动空间,让乡村景观成为“乡愁”具象化的承载场所,能提高村民的乡土文化认同,促进优良乡风民俗的传承,从而提高乡村景观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在设计中添设榕荫广场、休闲长廊等,重塑榕荫空间,以供村民日常开展民俗传统、节庆聚会、宗教祭祀等活动使用,借此提高具有乡村共同记忆的活动举办频率,强化村民的乡村共识,提高乡村共同记忆,加强文化凝聚力。

4 结语

关注乡村振兴下乡村景观空间的更新设计,不仅仅是对乡村景观空间中生态环境建设、场地空间规划与乡村景观美学的认识与思考,更是为了促进乡村景观价值的全面发挥。本文以邓岗村泥浦涌公园更新设计为例,剖析其乡村景观价值衰减现象,并针对其深层影响因素,提出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丰富乡村社交活动,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培育乡土文化景观等更新策略,为乡村景观价值提升提供了一定参考。未来,更新设计策略如何适应于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如何将景观设计与景观价值进行有机结合,需要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心理学以及医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通力合作,一如既往地深入研究以完善。

注:图片均为作者自绘自摄

参考文献:

[1]郭晓彤,韩锋. 欧洲乡村景观价值解读与评估方法对中国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21,37(1):110-115.

[2]王香春,罗川西,蔡文婷,等. 近二十年中国乡村景观特征体系研究进展[J]. 中国园林,2022,38(4):44-49.

[3] 任凯,阳建强. 基于空间生产-生态辩证关系的乡村景观建构——基于晋西北传统村镇的观察[J]. 现代城市研究,2019(9):26-33.

[4] 戴彦,彭莉,刘鹏. 乡村收缩背景下乡村景观价值衰减现象及机制研究——以重庆市大足区玉峰村为例[J]. 中国园林,2022,38(8):42-47.

[5] 李彦雪,许大为,宋杰夫,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黑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分类[J]. 北方园艺,2021(24):163-171.

[6] 谈石柱,黄莹莹,郑叶静,等. 基于居民感知的乡村景观价值空间特征分析[J/OL].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0[2023-01-10].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2.1161.S.20220629.1426.002.html.

[7] 张茜,肖禾,宇振荣,等. 北京市平原区农田景观及其要素的质量评价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3):325-332.

[8] 马浩然,王乐君. 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乡村景观价值及规划设计方法——以重庆市梁平县双桂湖公园为例[J]. 中国园林,2021,37(S1):134-138.

[9] 朱少华. 乡村景观的特征与价值研究——以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6):17678-17679,17682.

[10] 李颖怡. 城乡一体化背景的乡村景观价值探讨[J]. 风景园林,2013(4):150-151.

[11] 许丹霞,龚悦,陶丽萍.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传统村落景观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 南方农业,2022,16(11):215-217,221.

[12] 王南希,陆琦. 乡村景观价值评价要素及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J].风景园林,2015(12):74-79.

[13] 陈冰,丁洋洋,刘子萱. 复合生态引导的全周期乡村规划设计研究——以贵阳市麦翁布依古寨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2,37(2):134-140.

[14] 孙彦斐,唐晓岚. 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文化景观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21(4):193-199.

[15] 雷暘.《乡村景观设计》:乡村景观设计的优化探析[J]. 建筑学报,2022(2):125.

[16] 张剑飞,丁文鹏,李晶晶. 基于公共文化空间的乡村景观建设探索[J].广东园林,2021,43(5):16-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