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鼓励”浪费

时间:2024-04-24

光明

曾在贵栏目看过一篇《另类浪费》,提到了两种浪费现象:一种对于超标准购买的公务用车不使用、不处理,重新购买使用符合标准的公务用车;还有一种是对超标办公室,采取垒墙隔断的方式进行重新装修,但隔离出来的房间要么是长期闲置,要么是换一种方式由同一个人继续使用。

这种现象并不鲜见,这是问题整改过程中造成的新浪费,是临时的。可我最近发现,还存在一种浪费,是一些固化的制度规定所“鼓励”的,虽然金额不是很大,但只要那些条条款款不做改变,这种浪费将是长期的,数额也将是可观的。这种认识,缘起于我前段时间的一次出差。

6月中旬赴京参加一个会议,时间安排在14日下午和15日上午。我的行程是:13日上午工作,乘坐15:42的火车,14日12:10抵京,14:30参加会议;15日,上午参加会议,11:00会议结束,乘坐12:34的火车,16日9:08返回、休息,下午工作。几天后,在报销差旅费时我被告知,因超标乘坐软卧,需自掏腰包补足往返超标准乘坐软卧的差额448元。遇上这种事,难免有些情绪,不由抱怨了几句。于是,有个对财务制度吃得很透的同事给我上了一课,重新给我设计了一个可以不用个人贴钱的行程:13日10:12,乘坐高铁赴京,17:21抵京,休息;14日上午休息,下午参加会议;15日上午参加会议,下午休息;16日8:55乘坐高铁返回,16:12抵达、休息。

同样是参加1天的会议,我对两种出行方式的成本进行了最简单、最直观的对比。从时间上讲,按照我的行程,4个工作日,参加会议1天,出差前后累计工作1天,有效工作时间2天,按照同事的行程,有效工作时间仅仅参加会议的1天;从经费上讲,按照我的行程,往返软卧火车票1226元,住宿1晚398,累计开支1624元,按照同事的行程,往返高铁二等座票1603元,住宿3晚1194元,累计开支2797元。最终结果呢,他虽然少工作1天,多开支1100多元,却可以名正言顺地核销,而我还要自掏腰包补足差额。

我很疑惑,也很不解,同事悠悠来了一句:钱是国家的,身体是自己的,不管你花多少钱、不管你休息几天,关键是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好一个严格按制度办事!虽然我知道,制度必须是刚性的,制度被破坏往往是从所谓的灵活性开始的,但我还是想问:合规和合理究竟离得有多远?是谁在为这些无谓的开支买单?又是谁制定了这些鼓励浪费的制度?合规与合理为什么要如此分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