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曹 昆,李杰雄,韩晓磊,徐建荣
(1.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2. 常熟理工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江苏 常熟 215500)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名淡水小龙虾,隶属螯虾科,原螯虾属,是一种淡水经济甲壳动物。由于该虾生长迅速、肉味鲜美以及虾壳提取的虾青素、几丁质等在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克氏原螯虾的需求不断增长,人工养殖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其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虾类养殖品种[1-3]。克氏原螯虾的研究也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主要涉及克氏原螯虾的食性[4]、生长与养殖[5]、繁殖发育[6-8]、个体差异[9]、家系建立[10]、幼体发育过程[11]、资源分布[12]等方面,但对克氏原螯虾幼虾分级培育的研究少见报道。试验对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母体后代的生长特性进行了探究,以期能为克氏原螯虾人工选育提供一些基础数据和生产指导。
从常熟理工学院谢桥基地采集克氏原螯虾抱卵虾若干只,先养于实验室水族缸(100 cm×60 cm×50 cm)中,饲养用水为曝气24 h 的自来水,以增氧泵增氧,每天投喂适量配合饲料。饲养10 d 后,挑选颜色暗红或深红、有光泽、附肢齐全、活动能力强、体质健壮的抱卵虾用于试验。
1.2.1 早期幼虾培育 依据克氏原螯虾体重将克氏原螯虾抱卵虾分为大型规格母体和小型规格母体两种,选用的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母体在体重和体长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具体见表1。随机取两种规格克氏原螯虾母体各10 只,用羽毛轻轻从两种规格抱卵母体上分离早期幼虾(其外形已与母虾相似),置于2个培养缸(85 cm×50 cm×25 cm)中饲养,培养缸中放入适量的隐蔽物,日换水1/3,每天水循环2 h,养殖用水经24 h 连续曝气处理。培育40 d 后,统计早期幼虾的存活率,并随机各取30 只,用游标卡尺测量体长(眼柄基部至尾尖的距离);用分析天平称量体重。
表1 两种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母体形态规格
1.2.2 幼虾分级培育 将两种规格克氏原螯虾母体的幼虾根据体重分为大、中、小3 组。每个组随机挑选30 只幼虾进行饲养,设3个平行组。每天投喂配合饲料,发现死虾和残余饲料及时清除。经40 d 培育后测量每尾幼虾的体长、体重。体重、体长结果经F 检验。
不同规格母体后代早期幼虾经40 d 培育,早期幼虾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体长差异显著(P<0.05);小规格母体后代的体重变异系数和体长变异系数均大于大规格母体后代;小规格母体后代存活率略高于大规格母体后代(表2)。
表2 不同规格母体后代培养40 d 后的体长、体重对比
早期幼虾经40 d 培育,大规格母体后代中大规格幼虾(体重>0.8 g)比例占总比例的32.3%,小规格幼虾(体重<0.3 g)比例占总比例的8.39%;小规格母体后代中大规格幼虾比例占总比例的9.9%,小规格幼虾比例约占总比例的47.5%。
幼虾分级培育40 d 后统计结果见表3。大规格母体后代和小规格母体后代体重和体长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规格母体后代中相同规格幼虾的体长差异显著(P<0.05),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大规格母体后代中的大规格幼虾体重和体长变异系数达到38.51%和13.27%,是两种规格母体所有规格后代中最大的,而小规格母体后代中的中等规格幼虾体重和体长变异系数为13.58%、3.78%,是两种规格母体所有规格后代中最小的。
表3 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母体后代分级培育后的体长、体重对比
从母体上刚离体的早期幼虾经过40 d 的培育,无论母体规格大小,后代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朱玉芳等[2]对克氏原螯虾抱卵与非抱卵孵化比较研究,发现剥离母虾的早期幼虾不如粘附于母体上的幼虾生长发育快。说明刚离体的克氏原螯虾早期幼虾还需要在母体看护下培育一段时期,以适应外界条件。体重变异系数和体长变异系数是反映群体中克氏原螯虾规格差异大小的指标,变异系数越大,克氏原螯虾个体间规格相差越悬殊[13]。试验结果显示小规格母体后代的体重和体长变异系数大于大规格母体后代,表明小规格母体的后代个体间差异较大。从存活率来看,小规格母体后代存活率略高于大规格母体后代,但是存活率均不高。张家宏等[14]研究表明: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特性与体长、群体密度、性别配比等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由于克氏原螯虾早期幼虾刚从母体上剥离,对外界环境还不适应,存在抱团现象,生长弱的个体易被淘汰。并且早期幼虾随着培育时间延长不断增长,为了获得更多食物和氧分也会出现自相残杀现象,导致早期幼虾培育存活率较低。
试验将不同规格母体后代进行分级后发现,克氏原螯虾后代性状受到母体个体大小的影响,大规格母体后代中大规格幼虾比例较大,小规格母体后代中小规格幼虾比例较大,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符合遗传的基本规律。赵伟华等[15]对黄喉拟水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喉拟水龟的平均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与母体的大小呈正相关,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说明在克氏原螯虾选育过程中,应该优先选择个体大的雌虾作为母本。
不同规格母体后代分级培育40 d 后,体重和体长均有明显变化,不同规格幼虾分级也十分明显,而且大规格母体后代大小明显大于小规格母体后代。而从变异系数看,大规格母体后代中大规格幼虾变异系数较高,小规格母体后代中小规格幼虾变异系数也较高,而小规格母体后代的中等规格幼虾变异系数是所有幼虾中最低的,但整体变异系数均低于40 d 前。这表明随着培育时间延长幼虾体重变异系数和体长变异系数显著下降,说明刚离开母体的早期幼虾个体间差异较大。克氏原螯虾后代性状在受到遗传因素影响的同时又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也为克氏原螯虾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1]刘国兴,李 玲,彭 刚,等.放养密度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养殖水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4):86-89.
[2]徐增洪,赵朝阳,周 鑫.克氏原螯虾的体色变化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6):839-842.
[3]朱玉芳,崔勇华,戈志强,等.克氏原螯虾抱卵与非抱卵孵化比较研究[J].水利渔业,2002,22(4):16-17.
[4]Correia A M.Food choice by the introduced crayfish Procambarus Clarkii[J].Ann Zool Fennici,2003,40:517-528.
[5]Ramalho RO,Correia AM,Anastacio PM.Effectsofdensity on growth and survival of juvenile red swamp crayfish,Procambarus Clarkii(Girard),rear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J].Aquaculture Research,2008,39:577-586.
[6]Kato N,Miyashita T.Sexual difference in modes of selection on the pleopodsofcrayfish(Decapoda,Astacoidea)revealed by theallametry of develqamentally hamologous traits[J].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2003,81:971-978.
[7]慕 峰,吴旭干,成永旭,等.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学变化[J].水产学报,2007,31(4):6-11.
[8]夏爱军,庞 璐,严维辉,等.雌性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及相关系数的周年动态研究[J].淡水渔业,2008,38(4):12-15.
[9]张小谷,王建民,曹 烈,等.克氏原螯虾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0,34(2):195-199,204.
[10]李 飞,李喜莲,贾永义,等.克氏原螯虾家系建立及幼虾生长比较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4l(1):38-43.
[11]郭晓鸣,朱权松.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报,1997,43(4):372-381.
[12]Dorr A,Porta G,Pedicillo G,et al.Biology of Procambarus clarkii(Girard,1852)in Lake Trasimeno[J].Bulletin Francais de Pisciculture,2006,380-381:1155-1168.
[13]熊青海,陈 婷,李佳佳,等.亲缘关系对克氏原螯虾仔虾种内斗争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1,30(5):291-294.
[14]张家宏,王守红,寇祥明,等.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特性及人工繁育中的关键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2):109-112.
[15]赵伟华,朱新平,魏成清,等.黄喉拟水龟母体大小对繁殖性能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9,24(3):261-26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