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桂林会仙湿地公园景观健康综合评价

时间:2024-05-25

巫柳兰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会仙湿地公园位于广西桂林的临桂县会仙镇境内,处于漓江谷地,地域广袤,地形奇特,位置优越,是全国最典型的岩溶峰丛洼地。会仙湿地公园资源丰富,既有充足的水资源,又有各种珍稀动植物资源。运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会仙湿地公园的景观健康状态,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会仙湿地公园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会仙湿地公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景观健康的概念与特点

1.1 景观健康的概念

景观健康是立足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从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入手,研究景观带给生物与人类的影响的一门学科,属于生态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景观范围甚广,通过景观功能成分与空间结构的互相联系,呈现出景观生态的特点。景观层次有一定的规律,具有自然调节功能,稳定性较强,研究景观健康可以表征湿地的发生与发展规律。

景观健康的研究自19 世纪60年代起步,最早由英国学者Leopold 提出,但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所限,研究不深入,直到90年代随着生态系统得到重视,对生态景观的研究才逐步增多,并取得不少进展。

1.2 景观健康的特点

1.2.1 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在不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系统内部具有维持长期正常循环的功能。即使受到外界的干扰,天灾或人祸,结构与功能出现紊乱,也会在时间流淌中逐渐自我恢复,保持结构的稳定与功能的正常。

1.2.2 具有多重价值 景观健康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景观提供的基本的生物物理及其过程、资源等。景观维持着系统的生态多样化,保证了结构的优化;同时具备良好的美学价值,从精神层面支撑人类道德与文化的发展。

1.2.3 具有一定的地域特性 本区域景观不会影响到临近景观的发展,也不会影响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

2 桂林会仙湿地公园的景观现状

2.1 自然景观现状

会仙湿地公园地势低,东西南北分别被海洋山、天平山、家桥龄、越城岭等山脉包裹。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充足,年均降水量达1 890.4 mm,多年平均气温18 ℃,四季较分明,气候适宜居住和生活[1]。

2.2 生态环境状况

2.2.1 湿地类型和分布状况 会仙湿地公园总面积超过900 hm2,目前主要有四大类资源:永久性河流湿地、草本沼泽湿地、永久性淡水湖湿地、水产养殖湿地,分别大概占52 hm2、227 hm2、35 hm2、567 hm2,此外洪泛平原湿地还占了50 hm2。

2.2.2 动植物资源 会仙湿地公园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植物有37 科71 属108种,以被子植物为主,有33 科67 属104种。其优势物种有水龙、水烛、凤眼莲、华克拉莎、密刺苦草等;动物一共有4 纲23 目67科234种,其中浮游动物占95种,鱼类动物占46种,底栖动物占30种,其他占63种。优势物种有背角无齿蚌、小龙虾、中华圆田螺、沼虾等[2]。

2.2.3 公园建设情况

2012年2月,会仙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准并命名,公园全称为“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是广西第二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同年开展试点工作,当前公园已成立管理处,编制了工作制度与规划报告,并颁布了相关地方规定,禁止毁林、毁草、毁地、破坏公园环境。会仙湿地公园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建设成为全球峰林平原地区“湿地-农田-森林”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示范点,研究岩溶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道路。

3 桂林会仙湿地公园景观健康评价分析

在了解桂林会仙湿地公园的基本情况基础上,将对会仙湿地公园的景观健康评价分为四步: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3.1 评价目标

通过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对桂林会仙湿地公园其景观健康状况进行合理、科学、客观衡量,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仙湿地公园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会仙湿地公园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3.2 评价内容

广西桂林会仙湿地公园的景观健康系统评价指标和评价因子元素都非常多,笔者将各项指标与内容进行分解,归纳到四项关联密度大的子系统中(见表1)。

表1 会仙湿地公园的景观健康评价内容

3.3 评价标准

根据自然生态状况,按照现有评价标准,可将会仙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分5个等级(见表2)。

表2 会仙湿地公园的景观健康评价等级

3.4 评价方法

3.4.1 单项指标评价法 也称单项因子评价法,即选取评价标准中的单个指标,参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法简单方便,但是不够全面。桂林会仙湿地公园是一个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多个因素共同组成的,变化呈现非线性特征。单个评价指标的测度值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湿地公园景观各个层次的状态,其增长变化都受到一定的制约,为此,笔者选用了逻辑斯蒂模型对单个因子进行评价,这个模型建立在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制约作用基础上,评价更为合理。用此模型进行单个指标评价,当指标量的增加方向与生态系统健康的增加方向一致时,采用公式(1),如果方向相反,则采用公式(2),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3.4.2 综合指标评价法 基于单个指标评价的不足,需结合综合评价的方法来对会仙湿地进行景观健康的评价分析。笔者采用的方法是将各单项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值计算,得出会仙湿地公园的景观健康综合评价指数(简称CEI),再采用AHP 方法来确定各项指标权重[3],具体CEI 的计算方式如下:

其中,pi为第i个单项指标的评价值,wi为第i个单项指标的评价值。

3.4.3 其他辅助方法 除了单项指标评价法、综合因子评价法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辅助措施,以更全面了解会仙湿地公园的景观健康情况,如专家打分法、问卷调查法等。前者是选择一定的指标让各个专家给出意见和分数建议,再汇总分析指标的分数情况,主要是针对某些不易量化的指标;后者主要是设计一份针对多个指标调查的表格让会仙湿地公园的景区管理人员、临桂县旅游部门人员、游客、当地居民等人员填写,并对结果进行归类整理。

3.5 评价指标计算

3.5.1 单项指标评价计算 笔者调研和提取会仙湿地公园的各项基础信息,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测度值,并利用公式(1)、公式(2)进行测度值的评估计算(见表3)。

表3 会仙湿地公园景观健康单项指标评价结果

3.5.2 综合评价计算 单项指标对会仙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为了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程度,要合理配置评价指标的权重,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干预,这就需要综合评价方法AHP 法来计算指标权重,笔者根据结果制作了表4。

表4 会仙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从调查结果可得出结论:会仙湿地公园的景观健康综合评价指数仅达到IV 级,这意味着湿地公园的景观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且结构破碎,灵活度低,功能水平退化,生态系统不稳定,易受外界干扰。

3.5.3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综合评价方法测评,桂林会仙湿地公园景观健康状况较差,准则层中B2的权重最大。C21指的是常见积水面积百分比,C22指的是年平均降水量。虽然C22的单项指标测评值较低,仅为0.016 4,但权重值达到了0.360,这说明年平均降水量对会仙湿地公园的影响甚大。C21的单项指标测评值也低(0.091 3),但权重值也较高(0.179),对会仙湿地的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很大。会仙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降雨量影响着湿地的积水量,而水量是否充分决定生物的繁衍生息,关系到物质的转化迁移,如果补给不及时,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破坏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

除了水以外,湿地的景观生态健康还受到来自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与发展的压力,以及居民生活影响的压力。C12指的是第一产业农业的总产值,其权重值为0.160,影响因子较高。当前会仙湿地公园周围的村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生产,对湿地水源的需求很高,长期利用湿地水浇灌农田,导致其地表水面下降,土壤表面积盐现象严重,造成植被退化,限制了湿地水体的流动,降低了水体的自净功能,使得水质恶化,这对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平衡非常不利。加上随着人口的增加,居民生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与破坏、工业生产的污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会仙湿地公园的景观健康状况较差,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生态恢复与保护。

4 结语

基于桂林会仙湿地公园的景观健康综合评价情况,可以看出整体情况不容乐观。桂林市政府应该联合县级政府、镇级政府以及湿地公园管理处、周边居民一起,共同合作来改善会仙湿地公园的景观健康。一方面要加强对湿地公园旅游休闲景观的管理,另一方面要持续完善生态保护景观的结构特征。同时要从政府层面制定适合会仙岩溶湿地公园的具体保护政策与规章,加强宏观规划与规制,细化湿地的保护措施,比如湿地补水制度、生态恢复制度等等。

[1]吴应科,莫源富,邹胜章.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生态问题及保护对策[J].中国岩溶,2006,25(8):85-88.

[2]吴建慧.桂林市会仙湿地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绿色科技,2013(8):79-80.

[3]但新球,吴后建.湿地公园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