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桑植县旱粮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4-05-25

谷成恒

(桑植县农业局,湖南 桑植427100)

桑植县位于湖南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北麓,鄂西山地南端。全县国土面积3 474 km2,境内群峰起伏,沟壑纵横,俗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具有典型的“大湘西”地理特征。该县山多田少,粮食生产以旱粮为主,如何发展全县旱粮生产,是提高该县粮食产量的关键所在,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桑植县发展旱粮生产的优势

1.1 自然条件优越

桑植县属中亚内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20~275 d ,年日照900~1 340 h,年降水1 400~2 300 mm。由于地形复杂,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小气候特征,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并且没有工业污染。

1.2 地理位置独特

桑植县东临张家界市和慈利县,南毗永顺县,西接龙山县,北连湖北鹤峰县。近年来,交通道路的快速发展,使桑植县与外界的联系变得通畅便捷,尤其与张家界市联系更为密切,距离近、运距短,产品运输成本相对较低。随着黔张常铁路、张桑高速开工建设,桑龙高速的筹备,将更加有利于桑植县与其他各地区的联系,对加快桑植县农产品信息流、物质流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1]。

1.3 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城镇化步伐加快

桑植县坚持以“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发展战略,形成以能源、制造、矿业等为主的支柱产业,2013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5 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 亿元,增长15%[2],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反哺农业提供了物质基础。桑植县城镇化率达到35.86%,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人们消费品质结构升级,对粮食生产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机遇。

2 桑植县旱粮作物生产现状

旱粮作物是桑植县粮食作物的主导产业,2009~2013年旱粮播种面积分别为2.85 万hm2、2.92 万hm2、2.73 万hm2、2.72 万hm2、2.97 万hm2,年 平 均2.84 万hm2,其中2013年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68.9%。而旱粮生产中又以玉米、红薯、马铃薯为三大主导作物,2013年玉米、红薯、马铃薯三大主导作物种植面积占旱粮种植面积的85.52%,产量占92.86%[3]。由此可见,旱粮生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桑植县粮食总产的局势,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全县人们的温饱问题和生活质量问题。因此如何利用好桑植县丰富的山地资源,做好旱粮生产这篇文章,是提高桑植县粮食产量、解决全县人们温饱问题的希望所在,同时抓好旱粮生产还可以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抓好旱粮作物生产也是桑植县人们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3 桑植县旱粮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性因素影响,导致种植面积减小

近年来退耕还林力度加大,使相当一部分宜耕地退耕还林,耕种面积锐减。产业结构调整,粮经争地矛盾突出。该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效显著,柑橘、茶叶、烟叶、商品蔬菜等一系列经济作物面积扩大,退让出一部分土地种植烟叶、商品蔬菜等经济作物[4]。

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修路建房、建厂,用去了相当一部分耕地,从而导致粮食耕种面积减小,制约了粮食产量的提升。

一些交通不便、高低不平、田块不成形的零星分散土地抛荒弃耕现象严重,粮食有效种植面积比实际耕地面积减小更快[5]。

3.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桑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地形复杂,气候特殊,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较多,有“十年九灾”俗称。该县许多水利设施年代久远,陈旧失修,早已丧失了其基本功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加之自然灾害频繁,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洪涝、冰泡、风灾和干旱发生,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

3.3种粮比较效益低下,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

目前桑植县粮食种植还停留在家庭承包为主的模式上,以自给为目的,户自为战。山区农户耕地面积小,不连片,土地整改步伐缓慢,农田机耕道路建设滞后,难以实现机械化耕作,无法降低成本。物价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远高于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使种粮比较效益越来越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种粮效益的低下,直接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务农人员越来越少,只剩下老、弱、病、残、妇在家耕种,农村劳力严重缺乏,出现了对种粮投入少、产量低、效益差、农业新技术难以推广的恶性循环。据2013年统计,全县21 万劳动力有超12 万人在外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外出务工人员占总劳动力的57%。

3.4 农技推广体系断链,队伍不稳,一些实用的先进技术不能及时传授到农户手中

桑植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资金严重不足问题,导致推广体系断链,技术队伍不稳定,尤其是乡镇农技推广队伍,绝大部分农技人员以经营谋生为主,公益性的技术推广工作无人去做,推广链条脱节,一些实用的经济效益好的农业技术难以传授到农户手中,从而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

3.5 品种多、乱、杂现象较为严重,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大

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和种子商家利益的驱使,种子“多、乱、杂”现象在桑植县日趋严重,品种良莠不齐,对桑植县粮食产量影响较大。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进入桑植县的玉米品种多达60个以上。由于个别零售商家追求高额的利润回报,进行虚假宣传或夸大宣传,把没有通过引种试验和示范的品种,甚至把没有通过审定的品系卖给农民,使农民遭受损失。

3.6 品种老化现象严重,良种推广速度缓慢

红薯和马铃薯是桑植县的两大旱粮作物,每年播种面积都在6 000 hm2左右。而这两种作物的品种老化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统计,全县有70%的红薯面积还是20 世纪70年代、80年代引进的“广东白皮”、“胜利薯”等老品种,种质退化十分严重,产量很低。2013年,全县红薯平均产量只有1 849 kg/hm2。马铃薯全县有近7 0%以上的面积还种植着20 世纪70年代引进的“马儿科”、“巫霞”等种质退化十分严重的老品种,2013年,全县马铃薯平均产量只有3 998 kg/hm2。脱毒马铃薯在桑植县的推广速度极为缓慢,到2014年底止,其覆盖率还不足30%。

3.7 缺少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和牵引,面积分散,种植零星,经济效益低下

桑植是个地处边远的山区贫困县,没有上规模的旱粮生产加工企业,农民生产的旱粮因无市场收购而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导致桑植县的旱粮生产不成规模、不上档次,耕作粗放,分布零星,没有形成产业化的格局。农民收获的旱作粮食,如红薯、马铃薯,70%用于家庭养猪,作为饲料而消耗掉,50%的玉米也用于养猪饲料。只有集镇附近的少部分农户生产的旱粮,用于蔬菜食用。农民种粮赚不了钱,产生不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导致桑植县旱粮生产出现面积增不了、产量上不去的徘徊局面。

4 突破桑植县旱粮生产现有格局对策与措施

4.1 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长效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耕地占补等项目。整合各项支农资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有重点、有规模,结合山区实际,在耕地相对集中的区域,完善机耕道网络建设,方便农机耕作和农产品运输,改善粮食生产基本条件。建设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着力搞好节水灌溉、渠道维护、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状况,加强农村通讯网络和电网等公共设施建设,做到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户户通,为粮食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6]。

4.2 落实惠农政策,加大补贴力度

改进农业补贴方式,加大补贴力度。现有的农业补贴方式,一到乡村具体实施起来就变成了按承包责任田土来分配,大家都有份,种粮食和没有种粮食的都一样,结果就达不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目的[5]。改变补贴方式,就要和种粮土地挂钩,种一块地就补一块地,没有种粮的土地,不能得到补偿,让真正种粮的农民得到财政性收入,得到实惠,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农业补贴资金的作用。加大对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让购置农机具的农民,不能因此而增加农业成本,提高农机具推广率和使用率。

4.3 制定优惠政策,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目前桑植县以家庭承包为主的生产方式,规模经营小,成本高,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在有条件的区域,按照依法、自愿、有偿、互利原则,采取转让、出租、互换、转包、代管、入股等形式[4],积极有效地促进土地流转和实现规模经营。鼓励和支持农村承包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流转,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的方式,解决承包地块分散的问题,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对集中连片发展粮食生产的经营主体,给予土地流转上的资金扶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建立合理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扶持“种粮合作社+农户”或“企业+种粮合作社+农户”或“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7]。

4.4 积极开展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办好高产示范样板

高产创建示范活动效果好,产量增幅大,已为农民所接受,以此为契机,在县城至人潮溪乡公路沿线、县城至官地平镇公路沿线、县城至陈家河镇公路沿线办好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在县城至上河溪乡公路沿线、县城至河口乡公路沿线、县城至廖家村镇公路沿线办好薯类高产创建示范片,将综合高产配套技术集成组装,通过高产创建示范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开展现场观摩、田间指导和专家咨询,使无形的技术推广变成直观的现场,让农民看到先进科技的示范效果,引导农民自觉应用先进科技,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8]。

4.5 积极引进资金,创办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桑植县还没有一家一定规模的旱粮加工企业,政府部门要积极牵头,招商引资创办粮食加工企业。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外乡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在财政、信贷方面给予优惠,让社会资本进入粮食加工流通领域,扩大定单农业面积,解决农民种粮的后顾之忧。只有企业的带动和牵引,才能激化和刺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步伐。让农民从种粮中真正得到实惠,尝到甜头,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4.6 增加复种指数,扩大播种面积

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增加复种指数,是扩大旱粮播种面积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增加复种指数的主要措施就是推广旱粮间作套种多熟制。目前桑植县旱粮多熟制面积在4 000 hm2以下,占旱粮播种面积的14%,其多熟制面积在桑植县还有扩大、上升的空间。全县多熟制面积可以增加到6 667 hm2以上。多熟制种植制模式有:玉米-红薯-马铃薯(粮-粮-粮型);玉米-经济作物-马铃薯(粮-经-粮型);玉米-红薯-马铃薯-冬菜(粮-粮-粮-菜型);玉米-红薯-蔬菜(粮-粮-菜型);玉米-红薯(粮-粮型);玉米-马铃薯(粮-粮型);玉米-蔬菜-马铃薯(粮-菜-粮型)。

4.7 加大高产优质良种的推广力度,扩大良种覆盖率

桑植县旱粮生产中,良种推广还处于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两薯”生产良种推广速度缓慢,良种覆盖率较低。2013年全县红薯良种种植面积不足2 400 hm2,只占红薯播种面积的40%,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在1 470 hm2左右,只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25%,因此加大良种的推广力度,增加良种覆盖率是提高旱粮单产,增加总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4.7.1 重点推广高产、优质玉米品种,淘汰不适合在桑植县种植的杂牌品种 建议推广的良种有:临奥1号、北农5 号、三北6 号、湘玉十号、正大99、康农玉108 号等。

4.7.2 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高淀粉含量的红薯品种主要优良品种有:“86-21”、“豫薯868”、“南薯88”等。

4.7.3 加大脱毒马铃薯的推广力度 目前桑植县正在抓紧扩繁的脱毒马铃薯品种有“克星1 号”、“中薯3号”、“东农303”、“鄂马铃薯5 号”、“克星4 号”等。

[1]牛 娜,王宏锦,张永平,等.汉中市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323-325.

[2]百度百科.桑植县[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ikqBcE0 TXiten0SUlevh8PGjao8jhueaeNdC8UKrHHH7uyMHNA-erBbYpfSdQ uJUZ6FbD4wm1U_JiblIXmHQK.

[3]桑植县统计局.桑植县统计年鉴[Z].桑植:桑植县统计局,2009~2013.

[4]李 彬.永顺县粮食产业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4,(22):71-73.

[5]尹献远,洪永广,黄巧玲,等.地区粮食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综述[EB/OL].学术杂志网,http://www.zhazhi.com/lunwen/nykx/lssclw/56254.html,2014-01-13.

[6]刘润平.清水河县农业经济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306-307.

[7]林景元,林 武.稳定地方粮食生产的想法[EB/OL].学述杂志网,http://www.zhazhi.com/lunwen/nykx/lssclw/43804.html,2013-06-06.

[8]孟凡平.论地方发展粮食生产问题与对策[EB/OL].学术杂志网,http://www.zhazhi.com/lunwen/nykx/lssclw/56251.html,2014-01-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