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湖南省粮食产量波动分析

时间:2024-05-25

陈静彬,岳意定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粮食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其供求状况关系到国计民生、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等重大战略问题。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土地退化范围逐渐扩大,导致粮食供求关系日趋紧张,粮食安全问题因此而提出,成为国际国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1-2]。

湖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商品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作为粮食调出区域,湖南省在稳定我国的粮食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工矿用地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及自然灾害损毁,湖南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部分耕地非农利用的趋势不可逆转。因此,了解湖南省粮食波动状况,并分析其波动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于保障湖南省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湖南省粮食波动状况与特征分析

1.1 湖南省历年粮食产量波动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粮食生产能力逐步提高,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2 087.90万t增加到2009年的2 902.70万t,粮食总产量增加814.8万t。其间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粮食产量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波动(图 1)。

图1 1978~2009年湖南省粮食总产量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湖南省粮食总产量年际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粮食产量差异性的描述一般包括粮食趋势产量增长率和粮食产量环比增长率,但因粮食产量环比增长率的主要缺陷是粮食产量的波动性以上年粮食产量为基数而受之影响,如果上年为丰年或灾年,用粮食产量环比增长率来表达粮食产量波动性与实际供求情况的对比则会产生重大扭曲,因此文中引入粮食实际产量与粮食趋势产量的比值增长值,即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来表示。粮食趋势产量依据历年粮食产量拟合模型进行计算:

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当n=32时,R2=0.647 9,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可以用该模型计算粮食趋势产量,在此基础上计算粮食趋势增长率,即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表1)。

表1 1978~2009年湖南省粮食产量波动系数

其中:Rt为粮食趋势产量增长率;Yt为t年粮食实际产量;Y′t-1为t-1年粮食趋势产量;t为年份。

由表1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产量波动系数在-12.42~15.03范围内波动,以1994年减速最快,2004年增速最快,表明粮食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

1.2 湖南省粮食产量波动特征分析

根据图1对湖南粮食产量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粮食产量波动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3年)为高速增产期。本阶段特征为:改革开放之后,粮食市场逐渐放开,粮食需求激增,粮食供给虽然有在某些年有大幅的波动,但是总趋势是呈现高速上升的趋势。

第二阶段(1983~1997年)为稳定发展期。本阶段特征为:本阶段的持续时间长达15 a,主要表现为稳定的粮食增长,增长趋势比较平缓,虽偶有小幅的波动,但是长期趋势是呈现比较稳健的产量增长,并于1997年达到粮食产量的新高峰。

第三阶段(1997~2003年)为持续减产期。本阶段特征为:在1997年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产量新高之后的2~3 a中保持着高位的震荡和调整,并从2001年开始,粮食总产量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至200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这一阶段的最低水平。

第四阶段(2003~2009年)为持续增产期。本阶段特征为:经历过几年的粮食总产量下降趋势后,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湖南的粮食生产逐渐走出低谷,相较前一阶段,稳定的缓慢增长是粮食产量的主要特征,粮食产量重新回到高位,并保持稳定的态势。

2 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为更好地把握影响湖南粮食生产因素的短期波动和长期的走势,本文选取了如下几个指标:耕地资源、自然灾害、农业投入、人口增长等数据对应湖南的粮食产量进行年度对照,时间跨度为改革开放32 a,并以此来作为湖南粮食走势判断和预测的重要参照。

2.1 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耕地总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呈现出典型的正相关关系。从上述数据可以得知:1978~2000年,湖南的耕地总面积稳步上升;2000~2003年,耕地面积出现下跌趋势,粮食总产也追随出现下跌;2004年后,随着持续的耕地保护措施出台和落实,耕地面积重新呈现上升趋势,粮食的总产量也随之保持稳定的回升趋势。从两者的长期趋势和波动对照,两者表现出极强的相关关系。从耕地增长的绝对量来看,粮食增产要大于耕地的扩张幅度。这从侧面反映出湖南粮食单产数据的上升,表明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图2)。

图2 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变化趋势

因此,耕地总面积是影响粮食种植和产量最直接的因素。伴随着湖南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湖南的耕地总面积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严峻的挑战[3]。

2.2 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受灾情况也直接影响粮食产量。自1978年以来,受灾范围持续波动,相应也引起粮食产量的小幅波动。其最典型的表现在1998~2004年的之间自然灾害高峰期期间,粮食总产量也随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4]。

影响湖南粮食生产的主要灾害是旱灾和涝灾,其中旱灾主要集中在2~3月和7~9月两个时间段,涝灾则主要在7~10月、传统的雨季。除上述2种灾害频频发作外,还有风灾和冰灾不时侵害农业生产。随着湖南经济实力的增长,在防灾减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并取得了成功抗击灾害的巨大成果。

2.3 农业投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主要体现在播种面积或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人口或农业劳动力人口、主要物质消耗等方面,本文主要以播种面积、农业劳动力人口数、化肥施用量三方面进行分析。

对粮食生产投入因素选取劳动力、播种面积和化肥使用量三种数据同粮食总产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同粮食总产量的关联没有明显的规律,这一方面说明农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另外一方面说明湖南的农业生产正在逐步从劳动力密集到技术机械化的过渡。简单劳动力要素在趋弱,也反映了湖南的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和农村的巨大影响。

化肥施用量在粮食总产量增长的初期,即在1978~1983年间其相关关系较为显著(图3)。但是,随着化肥施用量的逐年递增,粮食的总产量却与此项要素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从总体水平来看,变化趋势是一致的[5]。

图3 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和化肥施用量变化趋势

播种面积在2003年之前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但是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播种面积也呈现稳健回升,粮食总产量上升(图3)。2003年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同时出现降低趋势,之后回升,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粮食产量受播种面积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显著。

2.4 价格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粮食价格的32 a间波动基本在100上下徘徊,以1989~1996年之间波动幅度最大。之前至1978年,之后至2009年间粮食市场价格总趋势平缓,均属于粮食的正常波动区间。粮食在总体上是反映粮食的刚性需求的,其表现在粮食的总体价格浮动区间有限,长期趋向同一价格区间。但是粮食的弹性价格在某些年份表现出大幅波动,摆脱长期价格区间。总体而言,粮食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粮食的供给状况的,粮食产量的提高导致价格的降低,产量的降低导致价格的提高,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6]。

3 粮食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1 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影响

湖南省自1978年始30 a间人口年均增长2%,虽然30 a间执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生产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但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由此对粮食供给形成了硬性的数据要求。粮食刚性需求决定了湖南的粮食生产必须保持稳健的局面。粮食问题也就不仅仅是单纯的供需问题,而且是很重要的经济和民生问题[7]。

3.2 居民消费水平对粮食需求的影响

伴随着湖南经济实力增长的是人民普遍提高的生活饮食需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层级提升,促使粮食结构发生转变。湖南目前仍处于消费水平的上升期,恩格尔系数虽然在持续的降低,但是粮食的间接消费却呈上升之势。

3.3 城市化水平及市场发育程度对粮食需求的影响

改革开放拉开了湖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劳动力从农业流向工业和第三产业。城市化进程离不开农业的支持,城市化的影响意味着不仅仅是劳动力的释放,还有农业基础原料,装备,技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城市化程度越高,所提供的产品越多,其所依赖的农业的范围越大。单个城市人口消费的年粮食总量要远多于同期农村人口消费量,这与城市人口生活环境和消费水平相关。虽然口粮的消费额度是下降的,但是间接消费的农产品却大大超出同期农村人口的消费。

初步预测表明,以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前提下,预计湖南人口将于2025年前后达到7 250万,届时湖南的城市化率基本达到60%以上的水平。按照我国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远景规划,人均粮食消费将达到440 kg,粮食的巨大需求仍将保持对粮食总产的巨大压力。

3.4 影响粮食安全的其他因素分析

3.4.1 粮食调入和调出总量分析 可以将湖南省粮食调入调出情况划分为四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9年,粮食以调出为主,但调入的粮食呈逐年递增。第二阶段是1990~1997年间,粮食调入量增长大于粮食输出,粮食输出创新低,首次出现逆差现象。第三阶段是1998~2004年,粮食输出重新保持稳定水平,而粮食输入逐年下降,粮食输出量要远远大于粮食输入量,并出现大量顺差。自2004年至今,粮食输入量大幅增加,粮食输出再次下降,形成逆差,但还是保持相对稳定水平,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

湖南改革开放早期是以简单的粮食出口为主,随着沿海和国际市场的逐渐成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转变使得湖南粮食输出一度呈负增长之势。期间暴露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粮食质量等级低,口感差,成品加工环节缺失,从而使得湖南一度出现逆差,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转型问题。粮食生产不再是单纯的生产问题,而是科技含量、加工、品牌和市场区分的问题,粮食生产的转型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4.2 粮食储备调节分析 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粮食储备对粮食市场的波动的缓冲和调节,能更好地实现粮食储备的盈利,也有助于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湖南作为粮食主产区,粮食储备按照目标定位,可划分为周转储备和专项储备两部分。周转储备是指最终商品化的一部分粮食产品,即满足流通领域的商业性粮食存量的最低规模,其表现为一般的商业库存存售,对社会经济的正常稳定运行有重要的意义。专项储备是一个区域除去周转储备和战略储备目标以外的全部的粮食储备,主要是相关粮食安全保障的粮食储备,所以又可以称之为粮食安全储备,其主要表现在政府储备,此外还包括粮食生产者储备(农民余粮)和消费者储备。湖南省目前粮食储备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现有的粮食储备规模与品种不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粮食多元化和品质优化的需求。

4 湖南省中长期粮食供给状况分析

4.1 湖南省粮食供求特点

湖南的粮食生产的长期趋势就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供求的缩影。改革开放之初基本上是粮食的自给自足,同时大量出口沿海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粮食生产虽然创新高,但是随后的粮食价格出现回调,粮食总产徘徊下滑,粮食收益下降,粮食供过于求。随后的2004年粮食失衡矛盾凸显,粮价开始回升,粮食总产在政策支持下重新呈现上升局势。从长期来看,湖南的粮食生产满足省内需求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就进出口的局面和结构而言,湖南粮食生产仍面临结构性的问题。

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包括粮食供给波动与需求增长的刚性矛盾,其中粮食供给的品种结构矛盾比较突出,高营养价值和口感好的品种比较稀缺;而另外一方面,粮食需求的刚性需求随着人口和城市化加速,必然要持续增长。但是粮食生产是一个长周期过程,易受市场和自然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幅度大,由此造成供需的失调,也是粮食生产面临的很现实的问题[8]。

伴随着湖南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湖南粮食生产必将跨入了一个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新阶段。湖南的粮食总产不仅要保证量的可观,还需要保证质的可行。

4.2 湖南省中长期粮食供求状况分析

湖南粮食生产自2003年触底以来连续4 a时间增产增收,粮食价格也不断攀升。这一方面反映了支农惠农措施的成效,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粮食供求关系失衡,供不应求,相对紧张的局面。

就湖南加速发展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而言,未来湖南粮食需求仍将持续上升。粮食生产的基本要素耕地资源将不可避免受到严峻考验。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压力增大,人口高峰和食品消费升级,产需将始终保持紧张的趋势。

从长期来看,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包括耕地数量与质量)将是促进粮食增产的主要手段,城市化和市场的成熟程度将决定粮食的需求。虽然种种不利因素相互作用,但湖南粮食生产主要面临的仍然是结构性问题。

[1] 李永强,伍娟花.对当前世界粮食供求形势的分析与思考[J].调研世界,2008,7:29-30,33.

[2] 朱 行.世界粮食与油菜籽供求现状和趋势分析[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9,1:1-3.

[3] 谭术魁,彭补拙.我国粮食供给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4):12-17.

[4]李茂松.50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05,4:55-60.

[5] 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贡献分析[J].优质粮油,2003,1:10-13.

[6] 徐 浪.粮食产量波动及预警系统 [J].统计与决策,1997,5:18-20.

[7] 龙 方.中国未来粮食供求趋势预测 [J].乡镇经济,2008,6:91-94.

[8] 杨友孝.重新审视中国粮食生产条件和结构的变化趋势[J].经济地理,2000,20(3):82-8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