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后危机时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4-05-25

王爱民,赵浩兴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民工离土离乡,进城务工就业,对加快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其中外出就业1.53亿人,本地非农就业0.89亿人。大部分农民工采取跨区域有序流动的方式,涌向沿海城市,为沿海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高了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现代化的进程。农民工队伍的成长壮大带动了农村面貌的转变,同时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在农民工流向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的进程中,一部分农民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外出务工,又返乡创业。在返乡过程中,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从沿海地区带回了丰富的经验、人脉和市场信息,并基于家乡的资源禀赋,选择具有区域特色的创业方式,掀起一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浪潮。此外,在新的国际经济背景下,以浙江、广东、江苏等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型、转移,也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了条件。

1 后经济危机时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可行性及研究假设

1.1 农民工在沿海地区的工作经历是返乡创业的孵化器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返乡创业者大都具有沿海务工经历和创业经验,其中外出务工3 a以上的农民工占60%,并且有2次以上创业经历者占13%,1次创业经历者占29%。由此可见,农民工在沿海地区务工期间积累的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经验,为其返乡创业奠定了基础。另外,有48%的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认为沿海打工经历对返乡创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主要是务工期间积累了经验、技术、人脉、市场信息等,尤其是农民工在沿海地区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市场信息,使自己能够掌握市场动态,把握创业商机。农民工在沿海务工期间个人能力的提升推动了返乡创业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技能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农民工外出务工主要是一般工人(占56%),技术人员也占较大比重(占25%),一线工人尤其是技术人员技能水平较高(占54%);(2)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与外出务工前相比,农民工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中46%的农民工认为自身人际交往能力较好,36%的农民工认为一般,15%的农民工认为很好;(3)商业业务能力有较大的提升,其中45%的返乡农民工认为自身商业业务能力水平一般,33%的农民工认为较好,11%的农民工认为很好;(4)领导管理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占7%),但提升幅度有限(占51%),农民工外出务工从事管理岗位的人数较少(仅占12%),管理经验薄弱。

1.2 沿海农民工具有强烈的返乡创业的愿望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后危机时代沿海地区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创业愿望,表示只要条件成熟愿意返乡创业或者就地创业(占81%),其中表示愿意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占73%,近期(1~2 a)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占4%。一方面,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一代农民工具有强烈的创业欲望,他们不甘于现在的生活状况,力争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新的生活;另一方面,以70后为主体的第一代农民工和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98.5%的农民工在农村仍承包耕地,在创业的同时仍保持与农业之间的天然联系。自身能力的提高、与农村天然的联系以及浓厚的地域情结促使农民工具有较强的返乡创业愿望。

对返乡农民工潜在创业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企业的农民工(占52%)尤其是大中型制造企业的农民工(占31%)具有强烈的返乡创业的愿望。一方面,制造型企业的农民工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具备返乡创业的技术条件;另一方面,制造型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一线员工,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有相当一部分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出口主导企业有可能无法生存,很多在国外市场受挫的外贸型企业也正在积极地开拓国内市场,进行艰难的转型。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推动下,沿海农民工具有返乡创业的愿望。

对潜在创业者创业愿望的调查显示,以一线技术员工返乡创业的愿望最为强烈,特别是生产部门的农民工(占50%)和管理岗位的农民工(占13%)。从事运输或物流、仓库管理和保安、市场营销等岗位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愿望较弱。

1.3 沿海-内陆的双层社会关系网络有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

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者社会关系网络的调查结果显示,到沿海省外务工的内陆农民工拥有双重的社会关系网络:首先,内陆家乡地区天然的联系,使外出务工者(占13%)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其次,沿海地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经历使农民工(占66%)在沿海发达地区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再次,农民工(占21%)与在沿海地区的亲友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农民工在内陆拥有的良好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农民工在家乡进行创业活动;农民工在沿海地区打工地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经过引导和扶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打工地的亲戚、老乡相互之间通过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创业,也有助于创业的成功实现。

1.4 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农民工成功实现返乡创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中部六省响应国家中部崛起的号召,依据区域资源禀赋,发展区域经济,经济增长率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至2008年期间,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率高于东、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经济发展形势良好,这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近年来中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尤其是中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增长率高于东部地区,说明中西部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这有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人才数量的增加,有利于为返乡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对内陆地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政府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政府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效果远远小于东、中部地区。总体看来,政府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有效果,但不明显,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扶持和引导作用。

1.5 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推动

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明显上升,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逐渐降低,为节约生产成本、扩大中西部产品市场,正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改善了企业的发展环境,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强。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成为中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有利契机,在充分利用沿海-内社会关系以及沿海务工期间培养的各项能力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勇于创业,就能够取得创业的成功。

1.6 研究假设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实证研究假设如下:Ha1:农民工个人能力的提高与返乡创业效果呈正相关;Ha2:农民工创业经历与返乡创业效果呈正相关;Hb1:农民工创业前所在企业的性质与创业效果呈正相关;Hc1:农民工沿海地区的社会关系网络与返乡创业效果呈正相关;Hc2:农民工内陆地区的社会关系网络与返乡创业效果呈正相关;Hd1:内陆地区的创业环境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效果呈正相关;Hd2:内陆地区政府的扶持力度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效果呈正相关;He1:沿海省份产业转移的力度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效果呈正相关。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激励推动模型的研究,本文将通过选择典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检验上述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2.1 指标选取

如表1所示,根据问卷调研以及理论分析的需要,选择了14个功能性因子。

表1 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

2.2 相关性检验

首先,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上述各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依据输出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相关系数在0.3~0.8之间,认为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并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其次,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旋转方法为最大旋转法。根据结果显示,KMO的值为0.692,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球形检验Sig(显著性)为0,小于0.05,因此各变量并非各自独立,取值相关,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5个变量:F1、F2、F3、F4、F5,累计方差解释量为68.62%,可以反映14个观测变量的大部分方差。表2为各变量在主成分上的加权系数。

表2 各变量在主成分上的加权系数

2.3 结果分析

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共5个:F1主要综合了X1、X2、X3、X4的信息,即反应了农民工务工期间培养的商务能力、专业技能和知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领导管理能力对创业的影响力;F2主要综合了X5、X6、X7的信息,即反映了内地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产业转移力度及政策扶持力度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力;F3主要综合了X8、X9的信息,即反应了创业前所在企业的性质、创业企业的性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力;F4主要综合了X10、X11的信息,即反应了农民工个人特征如年龄段、创业经历对返乡创业的影响力;F5主要综合了X12、X13的信息,即反应了农民工在沿海-内地培养的双重关系网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力。KMO的值在0~1之间,越接近1表明变量间的偏相关系数越低,进行主成分分析的效果越好。Bartlett球型检验假设变量间的偏相关系数是单位矩阵,若检验结果显著,拒绝假设,则适合主成分分析。

3 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通过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因素的评价模型以检验研究假设,构建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Y表示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Intercept表示模型截距;βi表示相关解释变量xi的回归系数;xi表示解释变量;ε表示随即扰动项。

分别以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性质(Y1)、目前创办企业形式(Y2)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能力(F1)、内陆地区创业环境(F2)、务工企业与创业企业的关联度(F3)、返乡农民工创业经历等对创业的影响力(F4)、沿海-内陆经济协作力度(F5)为自变量进行模型拟合,以检验前文中所提到的假设(表3)。

表3 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的评价模型

在农民工返乡创业因素评价模型中,回归模型的F值分别为80.960、87.482,显著性概率为0,这反映了回归模型的可靠性;判定系数R2分别为0.861、0.870,说明线性相关程度越密切,拟合程度越高;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回归系数的t检验都是极显著的,表明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都达到极显著的水平;DW值分别为1.854、1.774,表明回归模型的残差项具有较好的独立性。

在回归评价模型中,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的性质与务工企业和创业企业的关联度(β=0.757,p=0)、内陆地区创业环境(β=0.368,p=0)、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能力(β=0.141,p=0.01)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而Hb1、Hd1、Hd2、Ha1得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的性质与内地创业环境(β=0.709,p=0)、务工企业与创业企业的关联度(β=0.466,p=0.000)、农民工创业经历对等对创业的影响力(β=0.145,p=0.01)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而Hd1、Hd2、Hb1、Ha2得到支持。其余假设Hc1、Hc2、He1,未得到实证研究的显著支持。

4 结论与建议

根据实证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践受沿海务工经历影响较大,尤其是农民工务工期间个人能力的提升,但农民工个人能力的提升是沿海务工期间的外部收益,沿海地区的企业没有主动培养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能力;第二,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内陆地区创业环境,如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内陆地区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等密切相关,因此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根本措施是改善内陆区域创业环境,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第三,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力度关系不显著,沿海与内陆经济协作关系仅限于“输血”,而没有为内陆地区“造血”,沿海地区的企业也没有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主动培养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实现沿海区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基于此,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促进内陆-沿海经济互动,实现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引导东部地区产业内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1] 赵浩兴,张巧文.内陆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沿海地区外力推动:一个机制框架[J].改革,2011,(3):60-68.

[2]郑少锋,郭群成.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基于重庆市6个镇204个调查样本数据的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9-15.

[3] 雷育胜,王坤钟.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的实证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10):235-238,248.

[4]吴易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湖南省24县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调查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1,(4):156-159.

[5]何玲玲,张平风.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阜阳市口孜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5388-5390.

[6]朱敏杰,吴 春.金融危机下留乡农民工创业路在何方——“六省十村”返乡农民工调查[J].宜宾学院学报,2010,10(3):79-81.

[7] 郑志远.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农民工创业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88):34-35.

[8] 欧阳仉孙,张新芝,王润群,等.后金融危机下江西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的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82-14084.

[9]张玉利,杨 俊,任 兵.社会资本、先前经验与创业机会——一个交互效应模型及其启示[J].管理世界,2008,(7):91-102.

[10]张 玲.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4):19720-1972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