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理标志保护和黄山茶叶市场发展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25

占辉斌,俞 云

(1.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2.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 滁州 23900)

1 地理标志保护概况

地理标志保护可以追溯到15世纪,当时法国议会对Roquefort罗克福进行了立法保护,随后在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也开始对其他产品进行了相似的立法保护[1-3]。目前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的最新的国际公约是在1994年乌拉圭回合中缔结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它首先明确了地理标志的概念,在TRIPS的第22条第1款对地理标志作了明确规定,本协议的地理标志系指下列标志:“其标示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某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4]。因此,在国际上,地理标志被看作是一种产地标志,标识产品的地理来源,更是一种优质标志,其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在国际上已经建立起相关的地理标识保护机制。

2 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黄山市地处北纬 29°24′~30°24′,东经 117°12′~118°55′之间,中亚热带边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冬少严寒,夏无酷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山高水深云雾多,溪涧遍布湿度大,林木茂盛水土好等特点,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了一批名优茶叶,这些名优茶叶的独特品质无一不与其产地黄山的地理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已经获得了地理标志保护[5],但通过调查发现,这些茶叶在地理标志保护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黄山市广大茶农对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意义认识不充分

截至到2009年9月底,黄山市全市茶园面积达4.7万hm2、茶农70万人以上。但从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茶农对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认识都不是很清楚,对黄山茶叶开展地理标志保护的意义认识不充分(表1)。

表1 茶农对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了解情况 (%)

2.2 黄山茶叶企业对地理标志保护认识模糊,地理标志品牌认知意识不高

目前,黄山全市辖区拥有5 000多家茶企业,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0多家;年产值百万元的企业80多家,超千万元的企业14家,超5 000万元的企业3家,超亿元的企业1家,1家企业进入全省出口创汇50强。相对于巨大的茶企业数量,目前黄山市已申请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的企业较少,大多数企业对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认识模糊,对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内涵以及其商业价值和怎样获得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认识不够。通过走访调查几家茶叶企业发现,他们对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作用和对自身产品的作用并不是很了解。

2.3 消费者对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认识不足,黄山茶叶地理标志缺乏有力的宣传

为了了解黄山茶叶消费者对黄山茶叶地理标志的认知情况,对黄山茶叶消费者市场做了一个抽样调查,在黄山市老街、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旅游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随机发放调查问卷300份,经筛选获得有效问卷247份。在被访问的247名有效调查者中,听说过黄山茶叶在使用地理标志的共39人,占总人数的15.8%,而大多数消费者没有听说过黄山茶叶在使用地理标志,总共208人,所占比例高达84.2%,而对于黄山茶叶地理标志比较了解的占12.1%,不了解黄山茶叶地理标志的消费者占样本的比例高达87.9%(表2)。

表2 消费者对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认知

调查进一步发现,黄山茶叶在申请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之后,除了获得地理标志认证的企业在包装上加贴了地理标志标签之外,在产品的说明、广告等方面,都没有任何与地理标志相关的说明和宣传。

2.4 黄山茶叶等相关协会在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黄山茶叶等相关协会在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中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好、发挥好地理标志的作用离不开行业协会的大力引导。但从调查发现,目前黄山茶叶等相关协会在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中发挥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一些茶叶龙头企业只是形式上的参与,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5 黄山相关政府部门对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投入不足

茶业产业是黄山市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截至2009年9月底,黄山市全市茶叶总产量达2.38万t,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7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3%和23.7%;茶园产值达到1.468万元/667m2;茶农人均增收294.7元,在全市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和出口创汇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一些政府部门对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够,对其所蕴藏的经济价值还远未充分认识到,对于已获批准进行地理标志保护的黄山茶叶的后期的维护以及继续开发工作的投入显得不是很充分。

2.6 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协调保护和监管

有效严格的质量监督机制是保证黄山地理标志茶叶发展的条件之一。黄山茶叶获得地理标志保护认证之后,而且已有许多企业登记注册为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专有使用人,从理论上来说,在此之后市场上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都应当是拥有专有使用权的企业加工的产品,事实上,目前黄山茶叶市场还是比较混乱,一些假冒、劣质茶叶出现在市场上,执法监管不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同时,由于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涉及到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业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目前这些相关部门还是各行其事,并没有进行统一的协调保护和监管工作。

3 地理标志保护推动黄山茶叶市场发展的策略

3.1 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力度,对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生产者给予政策扶持和保护

茶叶产业是黄山市的支柱产业,作为黄山市特色经济,对黄山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为此,黄山市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力度,对已获得保护的地理标志茶叶的生产企业给予政策扶持,政府可以在税收、贷款、科技研发、产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方面给予较高水平的扶持,可以制定“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协会组织”的市场运作模式,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产、供、销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3.2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黄山茶叶地理标志的保护上,要淡化行政管理的色彩,强化黄山茶叶协会的作用,充分认识到加强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主力军是黄山茶叶行业协会,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行使监督茶叶质量的职能,对地理标志保护茶叶的质量进行监督,对获得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企业可以统一技术指导培训、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分级标准、统一证明商标使用、统一广告宣传,严格按照统一的包装样式印制使用包装,从而达到有效整合资源,提高黄山茶叶的整体品质。

3.3 注重培育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

黄山茶叶地理标志区域公共品牌的战略实施离不开黄山茶叶企业,尤其是黄山茶叶龙头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黄山茶叶龙头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黄山地理标志茶叶在市场的竞争实力和发展,为此,要注重培育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培植有实力的加工龙头企业,促使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深加工技术开展,提高加工茶叶质量和档次,保证优质优价,调动龙头企业及其自有品牌参与公共品牌创建的热情和积极性,让龙头企业及其自有品牌在公用品牌的创建和发展中受益并发展壮大。这对其他企业将会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从而鼓励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更多茶叶企业使用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专用标志。

3.4 加大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宣传力度

针对目前大家对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不太了解,应大力宣传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意义,推广普及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有关知识,扩大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社会影响力,让黄山茶叶不同的涉及群体了解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相关知识,认识其重要意义,共同推动黄山地理标志茶叶产业的发展。

3.5 加强对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监管

黄山茶叶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黄山市、区等质检部门应主动协调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加强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监管工作。对原材料,生产技术工艺,质量特色,质量等级、数量、包装、标识,产品专用标志的印刷、发放、数量、使用情况,产品生产环境、生产设备,茶叶的标准符合性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可以采取“行业自律”、“年度综合检查”和“日常监督抽检”相结合的监管措施,指导、制约茶叶生产者严格按标准生产、包装、销售,从源头上保障黄山地理标志茶叶应有的含金量。同时,黄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定期对黄山地理标志茶叶方面的各种违法行为进行检查,并施以相应行政手段惩治,有效防范和制裁侵权行为,确保地理标志的正当、合法使用,确保地理标志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3.6 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成立保护和管理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专门机构

进一步明确黄山市农业委员会、质检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在黄山茶叶地理标志注册审核、保护和监管等方面的职能。黄山市政府可以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设立保护和管理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专门机构,可以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诸如黄山地理标志茶叶保护和管理办公室或黄山地理标志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黄山地理标志茶叶保护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分工。

[1]Folkeson C.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EU[D].Lund:Lund University,2005.

[2]李颖怡.知识产权法 [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260-263.

[3]吴 君.地理标志在欧盟葡萄酒市场中的应用[J].欧洲一体化研究,2007,(3):49-57.

[4]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贸关系司译.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29.

[5]黄山茶叶协会.黄山茶业概况[EB/OL].http://tea.huangshan.gov.cn/ad/news.asp?ArticleID=1120&classid=3&parentid=2,2007.3-2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