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李嘉伟,邢 鹏,张迎娴,陆 英,2
(1.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2. 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410128)
油茶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为多年生乔木或灌木,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区。近年来,湖南油茶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油茶林面积达到126 万hm2,年产油茶12.1 万t,年产值达到72.66 亿元,居全国首位。油茶壳就是油茶果实的外壳,在传统的茶油制作过程中,大部分茶籽榨油之后,将油茶壳丢弃,造成珍贵资源的严重浪费。
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植物多酚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制革和日用化工等相关领域,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目前人们对油茶籽壳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其茶皂素的研究[1],对其中的多酚类化学成分报导较少[2],笔者通过对油茶壳中多酚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工艺,获得高含量的油茶壳中多酚类化合物[3],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1.1 仪器 FZ-102 微型植物粉碎机(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UV-2100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莱伯泰科仪器有限公司);SK3300LH 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HY-4 调速振荡仪(江苏金坛中大仪器厂);RE-52AA 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1.1.2 材料与试剂 材料:油茶壳(怀化市洪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干燥品);试剂:没食子酸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纯度98%)、钨酸钠、钼酸钠、Na2CO3溶液、溴水、磷酸、盐酸、硫酸锂。
1.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称取110.0 mg 含水9.2%的没食子酸,溶解并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此溶液没食子酸质量浓度为1 mg/mL。
分别称取1 mg/mL 的没食子酸标准储备液0、1.0、2.0、3.0、4.0、5.0、7.0、9.0、11.0 mL 至100 mL 容量瓶中,定容,溶液质量浓度为0、0.01、0.02、0.03、0.04、0.05、0.07、0.09、0.11 mg/mL。
分别吸取以上各浓度的没食子酸标准使用液各1.0 mL,分别加5.0 mL 水、1.0 mL 钨酸钠-钼酸钠混合溶液和3.0 mL(75g/L)碳酸钠溶液,混匀,显色,室温下放置2 h,以标准曲线的“0”管为空白,在765 nm 波长下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没食子酸质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2 样品含量的检测 取1 克油茶壳样品,按料液比1:200 提取3 次。合并提取液,取1 mL,分别加5.0 mL水、1.0 mL 钨酸钠-钼酸钠混合溶液和3.0 mL(75g/L)碳酸钠溶液,混匀,显色,放置2 h,以标准曲线的“0”管为空白,在765 nm 波长下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油茶壳样品中多酚的含量。
1.3.1 工艺参数的确定 根据工业化生产的常规提取方法,提取次数通常为2 次,主要影响多酚提取率的其他4个因素分别为温度、时间、料液比和乙醇浓度。因此分别设温度(A)、时间(B)、料液比(C)、乙醇浓度(D)这4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见表1),根据正交实验,确定提取油茶壳中多酚含量的最佳工艺。
表1 油茶壳多酚提取因素与水平设计表
1.4.1 吸附树脂的预处理和再生 树脂的预处理:大孔吸附树脂先用95%乙醇充分浸泡24 h,湿法装柱,继续用95%乙醇在柱上流动洗脱,不时检查流出液直至流出液与蒸馏水混合(体积比为1∶5)不呈白色混浊为止,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无醇味,备用。
树脂再生:用5%的柠檬酸溶液洗涤树脂,至流出液呈无色,再用3%的NaOH 溶液洗涤树脂,至流出液无色,最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即可进行下一周期的使用。1.4.2 树脂的筛选 将预处理好的6种大孔吸附树脂(ADS-21、AB-8、NKA-2、NKA-9、D-101、聚酰胺)去表面水后,各精密量取1.0g,放置于具塞磨口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 mL 溶度一定的油茶壳多酚原料液,在摇床中振荡24 h,过滤,测定滤液中多酚浓度。吸附饱和的树脂再各用100 mL 70%乙醇解吸24 h,待解吸完全后,测定解吸液中多酚浓度,按下列计算公式分别计算树脂的吸附量和解吸率(树脂吸附量以单位质量湿树脂吸附的多酚量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获得各种树脂的吸附量和解吸率,通过比较,确定分离油茶壳多酚的最佳树脂类型。
1.4.3 树脂静态吸附动力学 将提取原液经旋转蒸发至无醇味,制得水溶液。取50 mL 待测水溶液,加入到1g 预处理好的最佳树脂中,在摇床中震荡吸附,于不同的时间测定溶液中多酚浓度。计算不同时间的吸附量,绘制吸附量-时间变化曲线。
1.4.4 大孔吸附树脂上样条件的选择 (1)pH 值对吸附量的影响:将提取原液经旋转蒸发至无醇味,得到多酚水溶液,测定其溶度及pH 值。取6 份各50 mL,用6 mol/L 盐酸分别调节pH 值为2.0、3.0、4.0、5.0、6.0,7.0,然后加入到一系列1.0 g 已去表面水的最佳树脂中,在摇床中震荡吸附24 h,测定吸附后溶液中多酚含量,并计算出树脂的吸附量,根据树脂吸附量的大小综合考虑选择最佳pH。(2)料液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取待测水溶液分成5 份,每份100 mL,分别加蒸馏水稀释至100、150、200、250、300 mL 将料液稀释,同时将pH 调到最佳,用50 mL 的最佳树脂以最佳流速进行动态实验,检测流出液中的多酚含量,计算树脂对多酚的吸附量,根据吸附量的大小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料液浓度。(3)上柱流速对吸附的影响:取最佳多酚浓度的原料液5 份,同时将pH 调节至最佳,每份100 mL,分别按2、3、4、5、6 BV/h 的流速通过装柱体积为50 mL 的树脂柱,检测流出液中的多酚含量,计算树脂的吸附量,根据树脂吸附量的大小综合考虑选择最佳上柱流速。(4)泄漏曲线确定上样体积:按上述所确定的吸附条件,取最佳pH 值,最佳质量浓度的油茶壳稀释液以最佳的流速通过装柱体积为50 mL 的最佳树脂柱,分步收集流出液,对流出液进行检测,测定每份流出液的吸光度值,计算树脂对多酚的吸附量,绘制泄漏曲线,确定最佳上柱体积。
1.4.5 解吸剂的选择 分别取250 ml 最佳多酚含量的原料液以最佳的流速通过装柱体积为50 mL 的树脂柱5 份,吸附完全后,先用100 mL 的去离子水,再用300 mL不同浓度(40%、50%、60%、70%、80%)的乙醇溶液分别洗脱,收集不同乙醇浓度的洗脱液,检测5 份洗脱液中多酚含量,计算各种洗脱剂的洗脱率,选择最佳解吸剂。1.4.6 洗脱流速的确定 取5 份各250 mL 最佳多酚浓度的原料液(pH 值最佳),以最佳的流速通过50 mL 的树脂柱,吸附后,先用100 mL 的去离子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200 mL 的80%乙醇溶液分别以2、3、4、5、6 BV/h 的流速进行洗脱,测定洗脱液中多酚含量,计算不同流速下的洗脱率,根据洗脱率的大小选择最佳洗脱流速。
1.4.7 洗脱曲线确定洗脱体积 按上述所确定的吸附、洗脱条件,取油茶壳稀释液250 mL(最佳多酚浓度,最佳pH 值)通过50 mL 树脂柱进行吸附。吸附后用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80%乙醇洗脱,50 mL 为一流分收集洗脱液,测定各洗脱液中的多酚含量,制作洗脱曲线,确定最佳洗脱体积。
1.4.8 工艺扩大及样品纯度的检测 按上述确定的工艺条件工艺扩大,进行2 次重复试验,洗脱液浓缩后冷冻干燥,得到棕色产品,取适量样品用蒸馏水溶解,按2.2 中方法检测样品中多酚含量,测定样品纯度及提取率。公式如下所示:
根据2.2.5 中的方法测得各组对照品的吸光度值,以其为纵坐标,以对照品的质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1,得线性回归方程y=0.006 8 x-0.069 5,R2=0.996。结果表明所测吸光度值在0.05~0.50 时,其没食子酸含量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图1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
2.2.1 实验结果 正交实验结果(表2)表明,影响提取油茶壳中多酚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溶剂浓度(D)>提取温度(A)>提取时间(B)>料液比(C),以上4个因素均没有达到显著的要求,因此最佳组合为:A3B3C3D1。但是B2 和C2 的结果与B3 和C3 的结果相差不大,出于工业化考虑,提取的时间短,料液比低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因此选用较佳工艺条件为A3B2C2D1。
表2 油茶壳中多酚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即较佳条件: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料液比为1∶15,乙醇浓度为40%。
2.2.2 样品含量的检测 根据油茶壳中多酚含量的检测方法,测得油茶壳中多酚含量为12.05%。
2.3.1 树脂的筛选 实验选用的6种不同的树脂都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植物多酚的分离纯化。对油茶壳多酚的吸附及解吸结果见表3。分析表3 中的数据,吸附量最大的是AB-8,达到了63.25 mg/g,其次是ADS-21 的吸附量有51.08 mg/g,但是解吸率最大的是ADS-21,解吸率是56.36%,AB-8 次之,解吸率有49.79%。虽然综合能力比较平均,但是出于经济考虑,AB-8 的价格比ADS-21低廉,因此后续工艺最佳树脂选定为AB-8。
表3 6种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量与解吸率
2.3.2 静态吸附动力学分析 由图2 可知,树脂对油茶壳多酚的吸附量,2~6 h 之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4 h 吸附量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工业化生产中,树脂的吸附时间24 h 不符合生产效率,因此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应选择吸附时间为4 h 较为合适。
图2 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
2.3.3 大孔吸附树脂上样条件的选择
(1)原料液pH 值对吸附量的影响。原料液不同pH 值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见图3。油茶壳原料液的pH值测得为3.7。从图3 中可看出,当原料液pH 值在3-4时,树脂的吸附量比较大。
图3 料液pH 值对吸附量的影响
天然多酚类多有酚羟基取代,故显酸性,根据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原理,吸附过程中吸附介质以分子状态被吸附,因此要达到较好的效果必须使吸附质保持分子状态。一般情况下,酸性化合物在适当酸性溶液中充分吸附,但是酸度过大可能导致化合物结构变化,酸性不宜太强,而料液在pH 值为3.7(即本身pH 值)时的吸附量也比较大,因此,原料液在上柱前应保持pH 值在3.7 左右。
(2)料液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不同多酚浓度的料液对吸附量的影响见图4。不同初始浓度的上样液,树脂的泄露曲线不同,树脂吸附量也不相同,浓缩后的原料液浓度测定为9.45 mg/mL,根据稀释比例设定梯度,各取5 份100 mL 原料溶液,由图3 可以看出,随着料液浓度的减少,树脂的吸附量增多,在稀释到250 mL(浓度为3.78 mg/mL)及300 mL(浓度为3.15 mg/mL)左右时吸附量差不多,效果较好,但出于工业化的考虑,浓度高能降低稀释成本,因此,选择最佳上样浓度为3.78 mg/mL。
图4 料液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3)上柱流速对吸附量的影响。上柱流速对吸附量的影响见图5。上柱流速过快,多酚类化合物没有被树脂充分吸附,影响吸附量,上柱流速太慢,多酚类物质可以充分吸收,但在工业化生产中则会影响生产效率,故应选择合适的上柱流速。从图5 可看出,随着上柱流速的增大,吸附率逐渐降低,故选择较低流速有利于吸附率的增大,但如果流速太慢则会影响工作效率,综合考虑树脂的吸附性能及工作效率,确定吸附流速以3 BV/h为宜,3BV 时,树脂的吸附率有95.82%。
(4)上样体积的确定。泄漏曲线见图6,由图6 可以看出50 mL AB-8 树脂处理700 mL(14BV)的原料液在上样液为8 BV 时漏泄量较少,漏泄液中浓度约为上样液浓度的1/10(泄漏液浓度为0.31 mg/ml),此时树脂对油茶壳多酚的吸附量27.76 mg/mL,因此,选择上样体积为8BV。
图5 上柱流速对吸附量的影响
图6 树脂的泄漏曲线
2.3.4 洗脱条件的确定
(1)洗脱溶剂的确定。不同浓度的乙醇对多酚的洗脱效果见图7。从图7 可以看出,洗脱液量达到6 BV 的时候,80%的乙醇基本能把油茶壳多酚从树脂上洗下来,洗脱量达到了91.42%。由于多酚含有的酚羟基比较多,对树脂的吸附能力较大,因此要选择较高浓度的乙醇进行洗脱为宜,但在工业化生产中,高浓度乙醇洗脱的成本较大,很难实现,因此本工艺选用80%的乙醇作为洗脱剂是较为合理的。
图7 不同乙醇浓度对洗脱效果的影响
(2)洗脱流速的确定。不同流速对洗脱率的结果见图8。从图8 中可知,2 BV 和3 BV 的洗脱率都达到了95 以上,用相同体积的洗脱剂洗脱,流速越慢,洗脱率越高,但流速过慢,耗时间长,不经济也不利于工业化生产。故综合考虑,洗脱流速选择3 BV/h 为宜。
(3)洗脱曲线的确定。洗脱曲线见图9。从图9 可以看出,当洗脱液体积达到300 ml 左右,即6 倍量树脂体积时,基本上能把吸附的多酚洗脱下来,洗脱率为92.71%。
图8 洗脱流速对洗脱率的影响
图9 树脂的洗脱曲线
(4)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及样品纯度检测。按上述所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料液浓度为3.78 mg/mL,料液pH 值在3.7,原料液以3 BV/h 的流速上柱吸附,再用6 倍树脂体积的80%乙醇以3 BV/h 的流速解吸,进行2次重复试验,洗脱液浓缩后冷冻干燥,得到棕色产品7.22g,取样品进行经检测,产品中多酚含量分别为62.5%、60.1%,平均多酚含量为61.3%。多酚回收率为77.64%。上柱原料液经冷冻干燥,同法测定多酚含量为12.05%,表明经AB-8 树脂纯化后多酚含量提高了5.08倍。样品得率为2.95%。
通过上述实验对油茶壳中多酚类化合物分离纯化工艺的摸索,AB-8 树脂对油茶壳多酚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油茶壳样品中多酚含量为12.05%。产品中多酚含量达61.3%,多酚回收率为77.64%。该工艺获得产品纯度较高,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为多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1]汪多仁.茶皂素的应用开发[J].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203,6(l):59-62.
[2]叶雪良茶皂素的开发与利用[J].化工生产与技术,202,9(2):7-9.
[3]Rced J.Cranberry flavonoids,atheroselerosisand cardiovascularhealth[J].CritRev Food SciNutr.2002,42(suppl):301
[4]袁 静.余新欢,章复清.茶多酚调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3):27.
[5]Ross JA.Kasum CM.Dietry flaconoids:bioavailability,metabolie efets and safety[J].Annu Rev Nutr,2002,82(4):483.
[6]赵保路.氧自由基和天然抗氧化剂[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13-115.
[7]Miura T,Muraoka S,Fujimoto Y.Inactivation of creatine kinase induced y stilbene derivatives[J].Pharmacology Toxicol,2002,35(1):183.
[8]Zdunczyka Z,Freinagel S,W roblewska M,et al,Biological activity of polyphenols ectracts from different plant sources[J].Food Res Int,2002,35(1):183.
[9]LiCM,Fu ZX,Xie BJ.Studieson the antioxidantacticity of shaddock peel extractand itseffecton the immunomodulatory system ofnormalmice[J].J Food Sci,2004,25(3):174.
[10]刘本英,王平盛茶多酚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92.
[11]石 碧,狄 莹,植物多酚[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61-16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