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农人在路上

时间:2024-05-25

■ 文 / 本刊记者 吴 婷

在一批又一批农民离开乡土,扎根城市的同时,近几年,一股来自城市的细流逆潮而上,奔往广阔的农村,寻找属于自己的田园梦。他们逃离城市来到乡下,推崇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古老的土地上寻找新的盈利点。他们之中有企业家,有城市白领,也有刚刚跳出农门却选择返乡的“农二代”。他们自称“新农人”。

2014年6月30日,由湖南新农人联合会、中华生态农业网联合主办的“首届湖南省生态农业与新农人创业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长沙市新农青年创业发展中心正式成立,引起诸多媒体的关注。那么,“新农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中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我们不妨先看看几个典型的“新农人”代表。

石嫣:做农场的女博士

2009年,26岁的石嫣还是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农村发展专业博士生。站在北京西郊凤凰岭下,面对刚刚开垦出来的200亩荒地,带着四个核心团队成员和三个当地农民,石嫣开始实践CSA的梦想。

CSA是“社区支持农业”的英文缩写,这种农业生产模式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和瑞士。简单来说,就是基于相互信任,消费者预付一年费用,购买农民一年收成;农民则按照承诺,完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保证农产品的纯天然无公害,并定期将农产品配送到消费者家中。

2008年,石嫣的导师温铁军派她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农场研究新型农场经营模式。6个月的“洋插队”农耕生活结束后,石嫣回国开始复制这一“社区支持农业”模式。

苏丹红、地沟油、三聚氰胺……当时的中国频发食品安全危机,生产者和消费者间互不信任。“CSA是一种人类真正和土地友好相处的可持续农业模式。”石嫣寄望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形成良性互动来破解食品安全僵局。

经过几年的坚持,“小毛驴”虽然没有去参加有机认证,但获得了消费者的“认证”,会员年年增长:2011年扩充到700多户,2012年达1000多户。

“小毛驴”的成功让石嫣声名鹊起,但她却选择离开,重新开始。与“小毛驴”农场中雇用农民的方式不同,石嫣要把农民当作合作伙伴,一起协商制订生产计划和生产规范,推动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采用有机种植。“从长远来看,健康、安全农产品的持续提供,依靠的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依靠的是农民,必须让农民受益。”

石嫣给自己的新农场起名叫“分享收获”。北京通州区西集镇马坊村农民郎广山一家成了合作伙伴。如今,加入“分享收获”的消费者会员已经有450多个。生产基地也从一个扩展到2个,通州10hm2基地、顺义3.3hm2基地;合作伙伴也增加了一家合作社。

石嫣在“分享收获”的宣传册中写下了一个可以“量化”的梦:每5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让一亩土地脱毒;每10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让一个农民有机耕作;每100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让5个年轻人留在乡村工作;每1000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有一个更可持续的乡村。

CSA农场的盈利状况如何?对于石嫣来说,这不是最重要的。“分享收获”的意义,石嫣认为是在打造一个模板,通过这样一种模式的复制,使各地的农民和消费者对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消费者能够吃到安全的生态农产品,而农民也能得到应有的收益。在新农人队伍中,石嫣是一个带有理想主义气质的实践者、开拓者。

栗富军:卖大米的外贸老板

三个月,一个人,依靠着微信朋友圈,卖掉了大约5kg大米,总值接近200万元,这是栗富军的非凡成绩。

山东人栗富军,大学毕业在华源集团工作4年之后,自己开公司当老板,做起了家具五金配件外贸生意,一卖就是十几年,每年能达成一个多亿的订单。

一个偶然的机会,栗富军决定去卖黑龙江生产的优质大米。用他在微信上发表的一段话来说,问题大米事件在国内上演开始,他就坚定了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稻花香,香自内心清脆出,米自绿叶黑土来,栗富军就此踏上了这条吆喝大米的漫漫长路。北纬45°以上的黑土层上,133.3hm2的基地上水稻开始拔节生长。方圆300 km没有工厂、单产3 187.5 kg/hm2、总量300 t新米货源、不施化肥农药、不弄虚掺假……就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并且搭载着上海自贸区的风生水起,他的上海稻福实业有限公司也正式完成注册成立了。

但是真正做起农业,栗富军发现,国内市场和他熟悉的外贸根本就是两回事。栗富军一开始只是图个热闹,随便吆喝。后来,深入了解有机大米整个产业链之后,决定把后半生主要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这个产业里面。他分析其中的商机:一方面食品安全的担忧将会越来越严重,中国老百姓有信任危机,“栗米”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接近于零;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对生活品质也将越来越重视。

做外贸与做大米有什么共同点?栗富军认为无论做什么生意,本质上都是先做人。客户如果相信他这个人,自然会放心购买他的产品。

在微信朋友圈上,缘由客户的嘉奖——“栗米”吃出了童年的味道,优质品牌开始口口相传。2013年,微信火了,微信朋友圈成了富军卖栗米的线上营销阵地。

相对于微博中发散的人际关系,微信的人际关系显得更为私密,人们更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普通人也可以在朋友圈中塑造自己想要的公众形象。栗富军“游串”于各个微信群和朋友圈的记录中,转发热门段子、哲理段子,并适时推广自己的大米。到2013年底,他的微信好友已经达到2万多人,而多数人,他连一次面也没有见过,相互之间已然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一面是不需要营业执照、不需要政府部门颁发“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不需要银行的 3A 级资信评定,也不需要审计报告、不需要支付宝式的双边付款保障;另一面是,当微友们微信“款已汇出”,栗富军就可安排发货。

如今,他通过微信卖掉的大米总值达到268万元左右,大约有700个客户,其中固定客户将近200人。“在有机大米这个产业中,我们栗米这个品牌只能算是个小公司,但是我们的品牌小得有个性,小得让人更加有信任感。”口碑营销、“小而美”品牌,这就是栗富军做有机大米的生存之道。从新农人栗富军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一个善于把握机会、善于营销的生意人。

胡志成: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村官

胡志成,1988年生,山西智慧农业发展论坛发起人,山西新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淘农业山西创始人。山西临县人,现任临县大学生村官。

2011年12月,胡志成和朋友白云得知家乡临县的枣滞销115 000 t后,便联系《山西晚报》一同在微博上发起紧急呼告,寻求帮助。这条微博在很短的时间内转发率就达到3.8万次以上,网友纷纷要求购买。胡志成和朋友借助《山西晚报》当时在淘宝的公益旗舰店,从2012年1月6日开始,每天工作16~17小时,将临县滞销的枣发向全国的求购者。

7天时间,16个人义务帮着农民卖出了100t枣,这个过程是完全公益的。通过微博信息发布,许多大的商贩和公司也到临县进行了采购。据统计,此次微博营销,在短时间内带动临县枣销售了20%。

2012年11月,临汾吉县的苹果滞销,胡志成和白云又在微博上帮助果农卖苹果。有了之前卖枣的经验,这次的准备更加充分,不到一个月,卖了5t苹果。

2012年3月,胡志成与白云成立了淘农业山西工作室,申请淘宝淘农业山西u站,集合60家淘宝小卖家,共同努力。2012年9月,胡志成成为吕梁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挂职于临县红枣局,对外宣传销售临县红枣。

2013年5月初,他们创立服务“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项目,白云任总经理。

2013年5月31日,由淘农业山西联合IBM中国、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共同举办“山西智慧农业论坛”,整合山西农业资源,邀请政府、企业和农人朋友,搭建平台共同交流,为山西农业新发展出谋划策,会后得到了农人朋友、政企的大力支持。论坛活动得到全国60多家媒体的报道转载。

2013年6~10月,在山西整合农业资源,9月在吕梁由淘农业山西和吕梁新闻办举办了第一届网络红枣文化节。

2013年10月,胡志成获得了“山西省新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称号。

2013年9~11月,胡志成跑了7个省,了解市场,学习经验,开始服务农业金融项目“票号网”,服务于农业领域的互联网金融。

谈到自己最想做的,胡志成说:希望成立山西智慧农业发展论坛有限公司,真正服务于农业电商的每一环节,专注做山西智慧农业的服务者。而今,他也正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胡志成与白云,是典型的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农人。

新农人的特质

石嫣、栗富军、胡志成,他们都是新农人的典型代表。那么新农人究竟具有哪些共同特质,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

▲ 卖枣走出创业路从微博卖红枣,到“淘农业山西站”,胡志成、白云等年轻的80后怀揣理想,脚踏实地,走出了新农人的创业路。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曾撰文《新农人与新农人现象》,提出:新农人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一支新的生力军,应该从三个“新”来认识和定义,即,农民的新群体、农业的新业态、农村的新细胞。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认为,新农人是最早一批“生态自觉”的人。

“2013中国新农业(食品)产业年会”上,农业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总结道:新农人是一群重信息、重资源、重互利、重创新的农业爱好者、投资者、服务者,他们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早期型态和探索者,是时尚农民。他们的出现将不可避免地帮助老农民们解决小、散、多、弱的先天不足,带动农业向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快步迈进。

新农业倡导者野地里的辛巴通过观察,总结出新农人的四个新特征:

第一,新跨界。新农人大部分都是跨界而来,他们来自餐饮业、建材业、媒体圈、文化圈、公务员等各行各业。他们之所以选择跨界做农业,一部分人是为了理想。他们原来的产业里已是成功的企业家或积累了成就,早已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并形成产业化发展,往往从零开始亲自涉足农业生产、流通或相关配套服务,同时也满足了自身追寻田园生活或回归本真生活的新理想,他们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有一部分人是冲着发展机遇跨界,这部分人是有知识有文化但不懂农业,国家的政策导向让他们看到了泛农业的市场前景,让他们开始在农业的不同领域投石问路。

第二,新思维。一是互联网思维。如今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80后”、作为新生力量的“90后”,他们伴随着“互联网”成长,骨子里根植着互联网基因,他们善用微博、微信、SNS社区、社交媒体等各类互联网工具和媒介,用来学习、交流、建圈子,甚至搭建网络平台服务、销售各地特色农产品。二是新营销思维。多数新农人跨行业的背景,决定了他们的视野和事业方向多数聚焦在营销和流通层面,只有少数的新农人亲自涉入种植和养殖环节,也正是因为这种跨界才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带来了传统农业领域中不曾有过的新营销思维。

▲ 新农人大有可为农业领域固然充满风险,同时也潜藏着无限机遇。抓住机遇,踏实行动的新农人,必将开创农业这个传统行业的新天地。

第三,新技术。现代农业的新品种培育技术、生态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水质土壤改良技术、农耕设施科学技术等将大面积运用到农业领域,

第四,新流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传统农业带来了变革机会,尤其是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解构和重组传统农业的生产关系,从而让优质农产品更有效流通到消费者餐桌上,这也是互联网对传统农业最有价值的贡献。

前路:少一点理想,多一些理性

“我有一个梦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的诗歌成为很多新农人对农业的憧憬,然而仅凭着梦想一腔热血地冲进农业领域,很可能会撞得头破血流。

作为第一批有“生态自觉”的人,新农人群体实现的不单单是企业或个人的盈利目标,同时带动的是整个社会的绿色革命、价值反思。然而农业固然有它的外部性,有它不得不承担的社会责任,但资本只关注经济效益,真正把农业作为一门生意来做,反而更容易扎稳脚跟,从而实现企业或者个人的社会价值。

从市场需求来说,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深入到产业链上游,做安全的、有品质的生态农产品,毫无疑问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从行业发展现状来说,整体上农业从业人的素质并不高,运营决策趋于保守,在这方面跨界新农人也具备脱颖而出的优势。农业基础的薄弱,正说明了未来前景的广阔。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新农人来说,选择大农业中的一个纵向或横向截面,运用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去创造“相对优势的第一”,去专注打造“小而美”的精品品牌,是一条可行的降低生产风险的路子。

在商业社会,企业或个人唯有能够盈利,才能走得长远,才有可能谈理想、实现社会责任。而农业作为一个高投入、高风险、慢产出的行业,长期以来备受投资人的冷落。先将理想沉淀,理性地选择一个切入点,完善自己的商业模式,把风险降到最低,这才是每一个新农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