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廖先琼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2005 年新农村建设政策提出,产生了乡村旅游,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旅游产业也迎来了颠覆式发展,且慢慢向乡村旅游方向发展,尤其是在国家对于乡村振兴出台了系列政策之后。
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要支持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手工业、绿色建材、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康养和乡村物流、电子商务等乡村产业的发展,支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众旅游消费进一步向绿色、生态、健康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据乡村旅游监测中心测算,2020 年1 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接近10 亿,乡村旅游总收入为3 898 亿元,较2019 年1 季度均有所增长。乡村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最具活力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其野蛮快速的成长也带来了系列问题,大部分乡村旅游都是基于用户体验为导向,以经济增长为最终发展目标,往往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认知旅游景区知名度和环境破坏成正比的现实,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系统设计思维,建设环境友好型乡村旅游产业,对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对所面临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认识,以及对传统工业文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反思,提出了一种区别于传统线性发展模式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开始作为实践性概念在德国、日本、美国、丹麦等国出现[2],是基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 的行为准则,将保护环境、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废弃物再生利用等整合为一套系统的以源头控制废弃物产生、资源循环利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
欧盟拟于2023 年底前推出《循环经济行动计划》,通过推出与立法相关的35 项政策性建议,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3]。早期研究基本是从微观“物质闭环型流动”与宏观的“生态经济”角度论述。后期文献主要是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以及从生产技术范式和新经济形态角度诠释。
通过中国知网查找关键词“循环经济”以及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搜索“circular economy”“recycle economy”“circling economy”,基本都是从经济学角度谈论,涉及乡村循环经济的有141 篇,关于“乡村旅游”的有37 篇,没有从艺术设计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从学科交叉中分析国外相关文献“循环经济”和“乡村旅游”,没有过多同时出现在一个题目中,但是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导向的乡村发展模式的研究有丰硕成果,对本研究有重要借鉴意义。
系统设计要有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由回应机械思维的失败和解释生物现象的生机论而产生的,是一个具有协同性、复杂性且内部高度连接的网络,这些相互联系的元素以某种方式连贯组织起来[4]。系统设计将一人为本的设计引入到复杂的多利益相关的服务系统中,通过研究一个系统的输入、输出、媒介、物质交换、外界影响和与其相关的各个子系统的诸多因素,使整体能达到更好的循环,设计出最优的系统。
国内关于系统设计,邱昭良博士是一般系统研究的先驱,翻译大量国外著作,分析主要模型。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大部分研究系统设计的是关于生态系统在风景园林、建筑传统村落保护等方面,以及美丽乡村景观生态设计方法、生态设计废弃物再生设计等,而这些讲的“系统”并不是设计学科中讲的“系统”。
国外关于系统设计有较多研究领域,杰伊·赖特·福雷斯认为系统是一组组合元素,为一个共同目标而一起运作。2008 年,德内拉·梅多斯(Donella Meadows)将系统重新定义为:系统是一系列内在关联的元素精妙地组合在一起,并共同达成一个目标。
进入21 世纪后,意大利建筑师路易吉·比斯塔尼诺(Bistagnino Luigi)提出系统设计理念,并且重新定义系统思维,发展了一套以系统零排放为目标的系统设计方法,即一个子系统的输出是另一个子系统的输入[5]。
综合文献分析,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很多研究从经济角度、技术层面、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分析,而没有从宏观系统设计的角度评估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力。
从化隶属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以珍稀温泉闻名于世,有“中国温泉之都”之美称,集温泉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客家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类型文化于一体[6],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广州后花园”之誉,具体见表1。
表1 从化乡村旅游类型项目
现阶段,从化有100 多个湖泊水库,12 万hm2青山,森林覆盖率67.2%。有旅游景区近20 处,从化区先后获得“省林业生态县”“中国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地”“中国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示范市”等称号。
从化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20 个特色小镇建设提速增质,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3 年翻番,南平、西和、莲麻等村入选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2018—2019 年旅游业发展呈增长趋势,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现负增长,2021 年相比2020 年又有所回升[7],具体见表2。
表2 从化2018—2021 年旅游业经济指标情况
从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系列问题,接待人口数增加,产生更多的生活垃圾(见表3),节假日自驾游车辆增加,交通拥堵,增加了环境承载力。
表3 2018—2021 年城镇市容环境卫生指标情况
当外来干扰超过一定的忍耐极限,生态系统就会被损坏、破坏乃至瓦解,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
现有旅游以视觉观赏和用户体验为主,如玫瑰世界、天适樱花悠乐园、田野小火车、森林公园、温泉等,临近莞穗深,基本在1~2 h 的交通圈,节假日旅游人口和自驾游多,旅游区人车拥挤、酒店爆满、交通堵塞等,相应的带来系列环境问题、碳排放问题,且没有形成产业效益,都是零星的旅游观赏景点,甚至在比较偏远的山区,旅游配套设施不足,餐饮等服务相对简单,都是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导致大部分游客自带食物,每天游客过后都会产生大量生活垃圾,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承载压力,整个环节是一个线性发展模式,见图1。
图1 常规线性乡村旅游系统
威廉·麦克唐纳和迈克尔·布朗加特所著的《从摇篮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一书关于樱桃树的思考:成千上万的花朵结出累累硕果,以供鸟类、人类及其他动物享用;樱桃树从它周围的土壤中吸取养分,使得自己花果丰硕,但并不耗竭它周围的环境资源,而是相反,用它撒落在地上的花果降解为养分,滋养着微生物、昆虫、植物、动物和土壤[8]。
在乡村旅游过程中,试想如何能够像樱桃树一样,输出的产品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又不耗费环境资源,需要从游客角度的活动行为过程,进行系统输入的优化,对“外来物资”从输入源头进行优化及乡村能源系统优化(用水、用电),种植业灌溉等,以及系统输出的优化,如污染、废弃物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园。
同时,从本土化开发设计研究,从设计层面对本地农产品提供可持续设计的方案和思路,不是简单产品、包装等视觉化形象化的设计,更多的是形成产业及产业链的系统设计产业创新。
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可再生、恢复性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源头控制物质流人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及碳排放的控制并再利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荷,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脱钩,使资源高效利用,通过本土化设计并尽可能地保持产品和材料价值,形成产业链,废弃物变成能源,输出变为输入,实现系统的循环,见图2。
图2 可持续循环乡村旅游系统
“5R”原则分别为减量性、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和再修复。在旅游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围绕5R 原则展开,从源头控制物质流的输入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便于后期的升级、更新、修复。因此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或者只是产生少量废弃物,且这些废弃物也能够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以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9]。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对生命系统造成威胁。基于此背景,世界各国纷纷制定碳中和和近中远期行动方案,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中国提出碳中和和碳达峰的目标,“十四五”期间要完成碳达峰任务的60%,争取2028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乡村旅游景区是碳排放和碳中和的重要节点,一方面,旅游活动过程中,交通工具、游客带来的外来物质流的输入,产生的废弃物等带来碳排放。另一方面,乡村自然资源林地、湿地、草地、农业生态等蕴藏着丰富的碳汇资源,具有生态服务功能[10]。因此,要进行乡村旅游碳排放和碳吸收的估算,包括旅游交通、住宿、以及饮食的碳排放估算和自然资源系统的碳汇估算,并从规划、市场、管理、技术等方面实现碳补偿机制。
目前,针对乡村旅游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划标准和规则,大部分是通过旅游文化公司带队,或者游客在网上寻求攻略及看大众评论等进行旅游产品选择,对乡村旅游业缺乏专业系统的认识,管理者在此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规划设计中遵循一定的标准,对规划内容、技术路线、旅游产品体系、交通规划、旅游设施、餐饮住宿服务、环境卫生等以如何实现碳汇乡村旅游为准则制订循环系统导则。从设计层面,以服务设计通过线上开发APP,设计碳排放、碳足迹计算软件,清楚记录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碳排放,可视化设计进行动画等宣传片小视频在景区进行移动宣传,设置标识系统设计等。
系统输入主要针对外来物质流,从交通、饮食等外来物品源头上进行优化,旅游文化带来大量快消食品,还有很多即食饭菜,必然带来废弃物处理的压力,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原材料,设计可循环利用的包装,发挥当地的蔬菜、水果、特色农产品产业优势,如从化本地的荔枝产业,打造水果+餐饮一体化的基地,荔枝菌、走地鸡及其农副产品,可通过社区合作,共享理念减少外来商品的介入,做好本地食材的供应环节。
交通上规划建设绿道,比如沿流溪河打通惠州、广州、深圳骑行交通圈;城市轻轨的应用减少了小汽车的使用量,减少了碳排放。建立元宇宙乡村旅游产业联盟,打造数字化旅游,可以让用户足不出户也能体验乡村的旅游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零碳旅游。
系统过程主要包括游客活动以及景区规划设计管理活动,从游客活动方面出发,比如西和村的“北纬23 度8 森林营地”是一个露营基地,很多公司团建活动会选择这里。从规划管理方面,乡村旅游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地域性特征进行本土化设计,如利用稻草举办稻草艺术节,充分利用本地的水稻农产品,把稻草利用起来,开展各种主题的稻草艺术节,以当地的材料做骨架,稻草为元素设计景观雕塑作品。
乡村旅游活动中,系统输出主要是废弃物,包括农村废弃物和旅游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农村废弃物包括污水、稻草等,比如水稻收割后的稻草,传统的做法是焚烧,但是极易造成大量能量的浪费和产生温室气体,可以通过动物饲料加工技术、固体燃料技术、堆肥技术进行处理,还再设计变成农业景观,比如前面所讲的稻草景观艺术。
同时,可以将其转换成能源发电等,在较为偏远的山区构建生态农业园区,利用产生的废物通过相互之间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合作、改进其经济和环保行为,提高生态效率,实现“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经济模式。
此外,为减少废弃物带来的环境危害,从设计上针对产品的包装采用无公害包装,利用可降解的材质,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盒、包装袋等,使游客行为也能发生改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比线性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下系统设计思维方法是一个闭循环的系统,上一个环节输入的资源往往能成为下一个环节的养分,资源能得到高效利用。从化是广州的“后花园”,产业发展以文化产业、乡村旅游为主,致力于打造生态特色小镇,结合本地的水稻种植、蔬果花卉、温泉等区域特色,发展循环经济系统乡村旅游,构建的可持续循环模型和理论创新为乡村振兴发展带来理论参考,并运用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中,也为广州市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城乡共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