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钟 嫄,李启宇
(四川轻化工大学经济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荣县茶“自古有之,发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距今已有2 000 多年的历史。荣县是驰名中外的“中国花茶之乡”“川南优质早茶区”“四川茶业十强县”“四川早茶产业集群建设县”,“荣县花茶”“荣县绿茶”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龙都”“绿茗春”“春兰雀舌”等国省级知名品牌。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原农业部出台的《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中提到要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的茶叶生产基地,要做大做强茶叶产品优势,走质量兴农之路,茶叶产品要走绿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可以看出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茶产业给予大力支持[1]。
荣县位于我国西南茶区、川南片区的荣威穹窿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盛产名优绿茶和花茶,所产名茶具有上市时间早、采摘质量好、销售价格高的特点。茶叶大镇包括双古镇、来牟镇、保华镇、铁厂镇、旭阳镇等,连点成线,连片发展,从北至西形成50 km 茶产业长廊。成功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1 个(双古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2 个(双古镇、来牟镇)。
荣县现有茶园1.378 万hm2,占自贡市面积的95%、占四川省面积的3.5%、占全国面积的0.4%,产量2.25 万t,占自贡市产量的98%、占四川省产量的6%、占全国产量的0.7%,表1 所示。
表1 1990—2021 年荣县茶叶种植情况
荣县茶叶企业发展迅速,从2000 年的15 家发展到2021 年的43 家、产业工人2 000 余人,初制加工能力3 万t、精制加工能力6 万t。其中春兰茶业国家级龙头1 家、黄金叶茶业等省级龙头3 家、隽永华程等出口认证企业4 家。现有生产线88 条,其中初制生产线26 条、名优茶生产线28 条、精制生产线34 条。
2021 年荣县茶叶总加工量4.3 万t,茶产业综合产值达34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达8 亿元、第二产业达14 亿元、第三产业达12 亿元,占荣县农业总产值的6.4%,分别占自贡市茶叶产值的96%、占四川省茶叶产值的3.4%、占全国茶叶产值的0.5%,直接税收300 万元,运输、包装、商贸等关联税收1 100 万元,如表2 所示。
表2 荣县2021 年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占比情况
推行企农契约、利益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培育茶叶合作社52 个、家庭农场252 家、种植大户387 户,茶农5 万余人。主产镇的茶园产值为90 000 元/hm2,茶农人均年收入2.4 万元,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荣县以现代茶叶园区为重点,建设“五网”配套、“三化”联动中高端产业基地,2021 年集中成片改造低产茶园0.133 万hm2,新建茶用香花基地66.667 hm2,实施高效节水灌溉133.333 hm2,新建提灌站两座,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0.033 万hm2,宜机率提升10 个百分点,基地建设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旱涝保收、宜机宜业”大幅提升。
荣县十分注重龙头引领,高效推动茶叶生产以及加工机械化、自动化、清洁化。2021 年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 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 家;新增自营出口茶资质企业1 家;新增机采、机修设备500 余台;新增自动化、清洁化生产线1 条;提升改造机械化、清洁化精制生产线6 条;新建茶叶加工厂3 个,春兰茶业成为四川省首批精制川茶自动化清洁化加工示范企业,菲乐茶业成为四川省最大的单体大宗出口茶加工企业之一。
2021 年,荣县组团参展中国茶博会、四川茶博会等品牌推介展示活动3 次以上,作为主题市参加第十届四川茶博会,“龙都博宝”牌香茗、“春兰芗”牌雀舌等分别获得四川茶博会金奖、中国绿博会金奖等奖项。“荣县绿茶”“荣县花茶”获得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 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使用标志认证。2021 年,“荣县绿茶”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59 个乡村特色茶产品之一,“荣县花茶”被中国(成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授予大会指定用茶。
荣县聘请中茶所、川农大、省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校专家为茶产业顾问,开展技术服务和产学研合作。2021 年,新建院士团队茉莉花示范基地1 个,开展茶园绿色防控面积0.133 万hm2,举办线上、线下相关技术培训会20 余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 人,培训种植户、经纪人等相关从业人员达3 000 余人。
荣县地区茶叶基地零星分散,多分布在低山深丘区域,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基地占比不足50%,喷灌、绿色防控等先进装备应用不够,生产管理水平低。有机茶园建设尚未起步,茉莉花基地面积仅6.667 hm2,难以撑起“中国花茶之乡”品牌。
近年来,虽然荣县的茶叶产业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与其他著名茶产地相比,荣县龙头茶企数量较少、规模较小。现有43 家茶企仍以传统初加工为主,规模以上企业17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 家,产值上亿元企业仅1 家。荣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仅10 家,涉茶产业化联合体仅1 家。大部分茶叶加工企业的先进生产线较少,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产业相对分散,上、中、下游产业链之间缺乏凝聚力。
荣县茶业从种植、培养到采摘基本靠人力完成,产茶成本高并且效率低下。茶叶资源利用不足,茶叶制品基本上都是初级产品或原料性产品,80%以上名茶鲜叶外卖或外地茶商就地加工贴牌销售,早春茶单价高、产量低,夏秋茶产量高、收益低。茶叶知名品牌仅10 余个,缺乏大企业、大品牌的强力带动,缺乏品牌竞争力,茶产品品牌销售率不足30%,导致好茶叶没有卖出好价格。
荣县茶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一,精深加工程度不高,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等开发不足,茶叶生物制品等尚属空白,高附加值的产品稀少,效益较低[2]。茶旅融合不充分,茶文化挖掘不深,无文旅龙头企业引领,更无农业主题4A 级景区。茶叶附加产品开发不足、附加值较低以及宣传力度不够,带动消费能力较弱。资源优势、特色优势等尚未充分转化为品牌优势、竞争优势。
荣县茶产业已纳入四川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但工作体制、推进机制、关键要素保障仍有薄弱点。新成立的油茶和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仅为股级,与国省级园区发展不相适应。茶产业大环线初具雏形,但石笋沟—九棚山11.8 km 的道路尚未贯通,五皇茶叶基地8 km 产业道路已纳入荣县农村公路3 年攻坚行动计划但尚未规划。
荣县将以塑造“荣县花茶”为第七大茶品类为总方向,充分把握川西南早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机遇,推动茶产业做大做强、提质增效。
引领产业融合发展,以项目为点、交通为线、片区为面,一片区一特色、一区域一品牌,打造成渝茶(油茶)文旅融合特色体验地和川南全域旅游重要目的地。围绕早春茶增产、夏秋茶增质、全产业链增效,提高生态茶园建设质量,推行全域茶园绿色生态管理,加快培育一批绿色、有机认证的茶园。采取粮经复合(两豆两薯模式)栽种模式,在旭阳镇、高山镇、双石镇、乐德镇发展茉莉花基地66.667 hm2。到2025 年,茶园总面积稳定在1.4 万hm2,新改扩建茉莉花等茶用香花基地333.333 hm2,茶叶综合产值达50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达12 亿元、第二产业达20 亿元、第三产业达18 亿元,力争主产镇茶园产值达120 000 元/hm2以上、茶农年人均年收入30 000 元以上。
茶叶产业以春兰、龙都香茗公司为引领,加快改造茶叶加工自动化、清洁化、数控化技术。健全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提升带动引领产业融合发展能力[3]。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承载能力,放大茶叶的资源、生态和产业优势,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进大龙头、大企业,发展数字发酵、生物提取、智能设备、低碳环保等新兴产业,激活产业新动能。依托春兰茶业国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健全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农户”等经营模式,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长效机制。整合打造来牟镇绿茶加工出口茶企业集群,配套建立科研、培训、信息等平台,放大聚集效应,增加财税收入。加快建设工业园区,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发挥茶叶的资源、生态和产业优势,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进大龙头、大企业,发展数字发酵、生物提取、智能设备、低碳环保等新兴产业,激活产业新动能,培植新兴税源。
当前,荣县茶主要有“龙都香茗”“春兰芗”等产品或品牌,但影响力、知名度、品牌价值与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茯砖茶等茶叶品牌有很大差距。荣县茶要强化品牌引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整合资源,在现有茶品牌中重点培育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竞争优势强和发展前景好的产品及品牌。做强做大“荣县花茶”区域品牌,重点培育“龙都香茗”“春兰芗”等企业品牌,建设“中国花茶之乡茶博馆”和“中国花茶之乡茶文化主题公园”,擦亮“中国花茶之乡”金字招牌[4]。推动企业加入“天府龙芽”省级公共品牌,推行“荣县花茶”等团体标准,充实“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品牌矩阵。实施品牌营销战略,走进央视等主流媒体宣传荣县茶叶,主动“请进来”举办茶叶特色节会。
不断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导致农药、催化剂等化学药剂使用过多,生产茶叶破坏生态环境,茶叶品质极大下降。为此,围绕早春茶增产、夏秋茶增质、全产业链增效,提高生态茶园建设质量,提升技术水平。组建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扶持开展茶叶绿色防控、新工艺研发、新产品开发等关键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强化产管结合、源头控制,整合京东农场等专业力量,建立健全茶产品溯源信息服务共享平台,逐步构建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体系[5]。加大推广力度,构建“科研院所+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采取一站式、订单式培训服务,推广普及、全面提升绿色有机茶园生产管理技术;加大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力度,培育茶叶复合经营主体,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高标准建基地、高质量做加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解决落实茶叶、油茶等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和晋级等问题,加快健全茶、油茶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激励科技人才下沉乡村,服务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茶文旅融合是实现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点,是做长做优茶产业链的关键。把茶旅融合纳入全域旅游规划,持续推进园区公园化、景观化改造,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打造旭阳镇、铁厂镇、度佳镇、保华镇、长山镇、来牟镇、双古镇精品茶旅路线[6]。引进旅游大龙头、大项目,建设茶花谷、石笋沟2 个生态旅游区,串珠成链形成百里茶旅融合长廊。坚持大农业、大景区、大旅游理念,全域推进茶(油茶)与旅游、文化、康养、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把佛儒、漫画、陶艺、非遗、美食等特色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园区,创新推动茶与花、茶与禅、茶与灯、茶与陶等多维融合,建立茶文化、茶产业、茶旅游经济链。
在茶叶、油茶五大产业节点核心区内,重点打造茶花谷、石笋沟、牛峰山、一洞桥、五皇等5 个茶旅融合示范点、乡村振兴先进村。聚焦茶产业,引导加工企业配齐文旅元素,建设集加工、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微田园”综合体。常态化举办茶(油茶)文化节、品鉴会、亲子采摘等活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周末经济,催生茶旅游、茶家乐、茶民宿、茶科普等新业态,增强吸引、扩大影响、促进消费[7]。
联通茶产业发展环线,按旅游道路标准,加快打通石笋沟—九棚山段11.8 km 茶旅融合连接线,提速规划建设保华镇五皇茶叶产业基地8 km 产业道路。整合中省市专项资金、乡村振兴债券资金以及交通、农业农村、水务、文广旅等部门涉农资金项目,采用投入本金、政策奖补、项目扶持等方式,撬动社会投资,加快建设核心区水利设施、节能灌溉等基础设施。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将茶叶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基金和政府债券资金重点支持范围,出台茶产业专项扶持政策[8]。
加强用地支持,优先保障茶叶园区建设、加工基地、三产融合建设用地。建立茶叶地方特色农业保险险种目录,纳入全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9]。创新金融服务,拓展土地经营权、茶园抵押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覆盖范围,探索推出“茶叶贷”等信贷产品[10]。筹建荣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为科级事业单位,将荣县油茶和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由股级事业单位升格为科级事业单位[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