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思想:难以捉摸的品位

时间:2024-04-24

薛巍

美国记者汤姆·范德比尔特说,人的品位非常难以捉摸,品位是习得的,是文化决定的。

大部分人的偏好

美国记者汤姆·范德比尔特和他的作品《你也可能喜欢》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喜好很独特。但范德比尔特在《你也可能喜欢》一书中举例说明了并非如此,喜好看似很主观,却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大部分人最喜欢的颜色都是蓝色,最喜欢的数字都是7,以致20世纪70年代的一项心理学研究提出了“蓝色7现象”。他解释说,人们之所以喜欢7,首先是因为它在文化上很常见,出现在了《圣经》中。其次,我们的工作记忆的限度刚好是7个。最后,它跟7本身有关。让你从1到10之间选一个数字的话,人们往往会选择7,其次是3。每个人都希望做一个让人觉得最为随机的选择,可是不知为什么,结果大部分人都选择了7。人们选择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选1或者10太明显了。5刚好在中间。2是一个偶数,不像奇数那样随机。0,能算一个数字吗?作为奇数,7跟其他数字好像没什么关联,因此显得更为随机。

再比如,当你走进一个公共卫生间时,你会选择哪个隔间?假如所有隔间里都没有人,你是选择两端的,还是中间的?根据在加州海滩开展的一项研究,人们更喜欢中间的而不是两端的。这可能是因为第一个隔间离门口太近,尽头的又离门口太远,所以中间的刚刚好。不幸的是,最招人喜欢的隔间可能是最不干净的。

当你几乎能找到世界上所有的歌曲时,你如何决定播放哪些?你是否喜欢你播放的歌?汤姆·范德比尔特想弄明白跟喜好有关的问题:喜好和不喜欢是完全相反还是只有程度差别?我们如何从不喜欢一种东西变得喜欢它?喜好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量化?为什么在品位方面,专家和外行总是有分歧?我们了解我们喜欢的东西,还是喜欢我们了解的东西?

我们对食物的喜好是非常基本的喜好。因为我们对食物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我们当下或者长远的幸福,更不用说我们是要把东西送进我们的口中。把外面的东西送入体内被视为一种高度个人化的、危险的行为,所以我们对进食非常小心。食物科学家什钦希尼亚克说,人们喜欢完全掌控放入他们嘴巴的食物。带纤维的、黏糊糊的、带黏液的,意料之外的小块或者硬粒,都会因为担心会造成窒息而被排斥。另外,我们经常吃东西。据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布莱恩·汪辛克估计,我们每天要做200次关于吃的抉择。我们决定吃什么的次数要多于穿什么、读什么以及去哪里度假,而度假不过是一套新的进食选择。

我们把对各种东西如音乐、时尚、艺术的喜好称为品位,用我们的味觉来表示所有偏好,这并非偶然。布法罗大学哲学教授考斯梅尔指出,在传统上,身体快感这一概念并不区分这两种味道,我们像享受食物一样享受艺术和音乐。到了18世纪就发生了变化。味觉这种低级的、身体的快感不符合康德所说的没有利害关系的快感,从那时起,味觉就被认为是本能的、私人的、相对的。

舌头从事基本的感觉分类:甜、酸、苦、咸以及鲜。但是更加精细的分别——芒果还是番木瓜、羊肉还是猪肉——都源于鼻子的嗅觉。草莓、可乐或者辣酱都不是味道,而是风味(flavor)。严格说来,不存在蜜糖味这种东西,蜜要吹到我们的鼻咽,我们才能感受到。

关于味觉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使是最有冒险精神的美食家每天的早餐也是一成不变的。到该上餐后甜点时,我们才开始希望食物的种类更加丰富。好像我们刚醒来之后不那么渴求新颖的东西,我们兴奋度的门槛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爬升上去。

音乐品位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说,最能确定一个人所属阶层的是他的音乐品位。人们在相互了解时,最先谈及的话题是音乐。布莱恩·惠特曼说:“如果我只知道你刚看过的五本书,我可能对你的了解并不多。但如果我知道你刚听过的五首歌,我对你的了解就很多。喜欢的电影也不太能反映你的内心。电影数量更少,看的机会也更少。电影的分类也不像音乐那么吹毛求疵。看电影更具社交性,你妻子会让你去看一部电影。听音乐则是人们独处时干的事情,戴上耳机,听他们自己的播放列表曲目。为什么青春期听的音乐能留下那么深的印记?在成年初期,比如读大学的时候,人有时间去搜寻音乐。其次,那时大部分人都没有华美的手表或者汽车,音乐就成了标明自己身份的一个廉价的、重要的手段。

在现代史上的大部分时间,品位成了区分阶层的杠杆。精英们在古典文学、建筑、音乐方面,能够做出跟他们的身份相称的选择。高眉和低眉这两个词最初出现于1902年,源自所谓颅相学——眉骨越高,大脑越大。1949年,《生活》杂志的一篇文章对日常品位从高到低做了排列:芭蕾舞是高眉的,戏剧是中上眉,雕塑是中下眉,卷心菜是低眉。

上世纪90年代初,彼得森和他的同事发现了一个趋势:从1982到1992年,高眉人士开始喜欢更多种类的音乐,包括乡村音乐和布鲁斯等低眉音乐。这并不是说音乐和阶层之间的关联已经消失了。听古典音乐的人仍然是年龄较大、较为富有、受教育水平更高的人。听不太有声望的音乐的人也不会突然去听歌剧。这只是说明高眉人士的品位变得更宽了,在水平方向而不是垂直方向重新绘制了品位的等级。这也是一种生存策略上的选择,太势利不利于社交,会降低一个人打通不同社交网络的能力。

汤姆·范德比尔特曾在2008年出版了《开车经济学》一书。在《你也可能喜欢》一书中,他做了一个类别:“品位就像交通,是一个有着基本的限制因素和规则的复杂系统,人们相互模仿,除了知道每天一条道路通过了多少辆车之外,其他的都无法预测,在品位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只能知道一些歌曲会进入前100名。”

对于你应该喜好什么,范德比尔特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一条说,不要相信那些你立刻喜欢上的东西。“我们会立刻喜欢上那些比较容易搞明白的东西,如一段简单的但会传播开来的旋律,一件其意义或风格马上给你留下印象的艺术品,一款甜味的鸡尾酒。但这种东西不会在记忆里停留很久,这种简单的刺激很快就会让我们感到厌倦。刚开始比较难让人喜欢上的东西反而可能会带来更长期的快感回报,历史上广受喜爱、没有任何争议的艺术家如今大多被人遗忘了。”

他还解释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一部小说赢得大奖之后,它在网上书店的口碑却会变差。这并不是因为评委们选不出好的小说,或者读者看不出好小说的优点。实际上,被提名的书的得分不如获奖的图书的得分高,可以一旦一本书获奖,它的得分比只获得提名的书下降得更快。这是因为奖励是一个双刃剑,它能够提高获奖图书的销量,但也会提高读者的期望值,从一本你可能会喜欢的书变成了你应该喜欢的书。得奖也吸引了一些其品位跟这本书不搭调的读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