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雷真权,周靖翔,徐婕妤,左 滨
(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 湘西 416000)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了为期5 年的后续帮扶过渡期。在过去几年的精准帮扶实践中,帮扶对象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表达,对帮扶对象需求的多元性认识不够,“所帮非所需”和“所需并未帮”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后续帮扶过程中,脱贫户的需求更具多元性,会存在更多的表达瓶颈。因此,基于脱贫户需求的新变化,构建农村脱贫户后续帮扶多元需求表达机制尤为重要。
后续帮扶是指脱贫攻坚完成后对帮扶对象的过渡性、跟进式帮扶,特指2020 年底起5 年过渡期内的各项帮扶。需求表达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将自己的某些想法和需求直接或者间接地表露出来,并且希望需求能够被满足的行为过程。脱贫户后续帮扶多元需求表达是指农村脱贫户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反映自身对脱贫后的各项帮扶需求,以及需求意志得到后续帮扶提供者即政府的吸纳和反馈的过程。
文章将脱贫户后续帮扶多元需求表达机制界定如下。在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下,农村脱贫户基于自身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表达有关后续帮扶的各项需求信息,促使后续帮扶提供者吸纳其需求意志并及时提供有效反馈以满足需求,从而形成农村脱贫户和后续帮扶提供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1.2.1 需求主体参与机制
需求主体参与是指后续帮扶需求主体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心和对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自觉认同,积极参加后续帮扶需求表达及相关活动,以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需求主体参与机制主要考察主体参与的意愿和持续性等方面。在后续帮扶过程中,脱贫户不但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还要具备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意识,同时要积极主动参与和推动后续帮扶工作。
1.2.2 需求信息甄别机制
需求信息甄别是指后续帮扶提供者在分析和处理各种需求的过程中,对被帮扶者所表达的需求信息进行筛选,确定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且大多数被帮扶者最为关心的信息,同时要注意甄别其中不合理、不科学、不现实的需求。需求信息甄别机制主要考察需求的层次和程度等方面。区分帮扶过程中的有效需求、超前需求和虚幻需求。信息甄别是后续帮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信息甄别的基础上才能开展相应的帮扶和管理工作。
1.2.3 需求偏好传递机制
需求偏好传递是指需求表达主体通过某种渠道和方式将自己的需求偏好传达给后续帮扶提供者,主要考察被帮扶者参与后续帮扶的各种方式、深度和广度以及需求偏好传递的及时性和显真性。后续帮扶需求偏好传递作为连接主客体的关键,对后续帮扶需求能否有效表达至关重要,是影响后续帮扶多元需求表达机制的重要因素。
1.2.4 需求意志吸纳和反馈机制
需求意志吸纳机制是指后续帮扶提供者吸纳被帮扶者的需求意志并及时提供有效反馈,从而形成后续帮扶提供者和被帮扶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主要考察需求意志被吸纳、反馈的程度和适配性,以及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后续帮扶提供者能否及时有效地反馈脱贫户的真实需求,不仅是影响后续帮扶供给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也是影响脱贫户需求表达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S 村脱贫户后续帮扶需求表达机制的运行状况,课题组深入S 村调研,走访34 家脱贫户,发放问卷34 份,就脱贫户的需求表达意愿、需求信息、需求偏好传递渠道、需求意志吸纳和反馈展开调查。由于大多数被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偏低,难以理解问卷内容,故通过采访形式进行一对一问询。
此外,课题组与S 村前任村支书以及部分村民代表进行了深度访谈,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丰富研究内容。在剔除无效问卷后,课题组最终获得30 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8.2%。这些有效问卷侧面反映了S 村脱贫户后续帮扶需求表达存在的问题。调查人员结合理论与实际情况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2.1.1 需求表达主体缺位
根据问卷结果显示,20%的调查对象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后续帮扶需求,23%的调查对象比较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后续帮扶需求,27%的调查对象持模糊状态,17%的调查对象比较愿意主动表达自身后续帮扶需求,13%的调查对象愿意主动表达自身后续帮扶需求。可以看出,主动表达自身后续帮扶需求的仅占30%,70%的调查对象缺乏表达自身后续帮扶需求的主动意识。
尽管大部分脱贫户对后续帮扶有较大的需求,但主动表达自身需求的占少数。大多脱贫户认为后续帮扶是政府给予的恩惠,因而缺乏主动要求或督促政府提供后续帮扶的意识。大部分脱贫户对政府所提供的后续帮扶相关信息了解甚少,很难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造成脱贫户在后续帮扶需求表达过程中的缺位。
2.1.2 需求信息甄别主观化
调查过程中发现,S 村现有的需求信息甄别主要依赖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后续帮扶甄别,主体部门缺乏统一的需求甄别指标体系。根据单向需求调查进行的信息甄别过程带有主观随意性,缺乏客观性和持续性,需求信息的普适性和真实性较低,存在需求信息不透明和后续帮扶不匹配等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部分民众反映了S 村部分问题,例如因发展旅游业而禁养家禽造成部分脱贫户收入水平下降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政府过于重视脱贫结果,忽视了脱贫户的真实需求和后续帮扶质量。在信息甄别主观化和结果导向思维的影响下,容易使有关部门脱离客观实际,提供不切合脱贫户需求的服务,导致资源浪费,降低脱贫户的满意度。
2.1.3 需求表达渠道不畅
一方面,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村民的需求,导致村委会在脱贫户后续帮扶需求表达过程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受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脱贫户对政府的工作不重视。在S 村脱贫户看来,政府处理政务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他们不想干预也没办法干预。
另一方面,67%的调查对象不清楚是否建立或实施需求偏好传递的各种渠道,难以表达自身需求,13%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的需求偏好传递渠道畅通,20%的调查对象认为需求表达渠道不畅通,有的调查对象甚至认为需求得到满足要看帮扶提供者的个人想法而不是通过正规的需求偏好传递渠道。
2.1.4 需求意志吸纳不充分、反馈不及时
后续帮扶需求意志吸纳和反馈存在消极性和滞后性。只有脱贫户真实表达自身需求、政府及时作出有效回应,才能形成后续帮扶供需双方的良性互动。然而,对于脱贫户提出的后续帮扶需求是否合理、有没有满足的可能、采取何种方式满足、何时满足等问题,政府往往不能及时回应,甚至置之不理。调查发现,大部分脱贫户没有主动提出过自身后续帮扶需求,提出过后续帮扶需求的脱贫户对于反馈结果不太满意。
13%的调查对象认为后续帮扶提供者不可能吸纳和反馈自身提出的需求,20%的调查对象认为后续帮扶提供者比较不可能吸纳和反馈自身提出的后续帮扶需求,43%的调查对象持模糊态度,24%的调查对象认为后续帮扶提供者可能或比较可能吸纳和反馈自身需求。由此可知,政府对于脱贫户所表达的需求,存在吸纳不充分、反馈不及时等问题。
2.2.1 脱贫户缺乏主体意识
需求表达主体缺位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脱贫户认为提供后续帮扶都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即使表达了自己的需求也不会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没有实质性作用。这使得脱贫户在后续帮扶需求表达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发挥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反馈作用。同时,主体意识的缺失不利于调动脱贫户表达后续帮扶需求的积极性,脱贫户难以充分有效地行使在需求表达上的权利,导致后续帮扶供需结构失衡。
2.2.2 需求信息甄别不规范
自上而下的单向调查模式难以甄别脱贫户真实的需求信息,政府难以切实了解脱贫户的后续帮扶需求。由于缺乏统一的脱贫户需求信息评估指标体系,帮扶部门在对脱贫户需求进行甄别时,受主观因素和结果导向影响较大,对脱贫户需求的甄别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此外,脱贫户需求的甄别过程不够民主、公开,缺乏对信息甄别的制约和监督。
2.2.3 需求偏好传递主、受体存在沟通障碍
一方面,正式的后续帮扶需求偏好传递渠道主要是政府通过自上而下的单向调查模式收集脱贫户后续帮扶的需求信息。在此模式下,脱贫户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足,政府工作人员与脱贫户的有效沟通不足。
另一方面,非正式的后续帮扶需求偏好传递渠道由于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方面的约束,难以及时有效地将脱贫户后续帮扶需求信息传达给政府。政府优先吸纳制度化渠道传达的信息,导致非制度化渠道的需求偏好传递“失声”。
2.2.4 监督与约束机制不完善
法律、制度和舆论3 方面的制约和监督作用缺失,导致需求意志吸纳不充分、反馈不及时。法律方面,我国缺失关于农村脱贫户后续帮扶需求表达方面的法律法规,脱贫户在后续帮扶需求表达上一直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制度方面,民主议事制度、政府回应制度、重大事件公示制度等的约束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部分工作人员只注重脱贫结果,对于脱贫质量和脱贫户反映的后续帮扶需求并不重视,存在形式主义。社会舆论方面,大部分脱贫户只在选举时参加村内会议,对村内其他公共事务决策的了解与参与较少。部分脱贫户考虑到上级压力和本村名誉,在面对调查和采访时不愿真实反馈需求和现实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制约和监督作用。
后续帮扶需求表达离不开脱贫户的积极参与,应保障脱贫户在后续帮扶中的需求主体权利,提高脱贫户的主体意识,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向政府表达需求。
一方面,加大后续帮扶宣传力度,使脱贫户了解自己在后续帮扶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脱贫户的主体意识,营造积极参与后续帮扶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完善主体激励措施,政府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的原则,针对参与后续帮扶需求表达主体采取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激励措施。
实现需求信息精准甄别,优化信息甄别的顶层设计,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脱贫户后续帮扶需求甄别模式,自下而上提出需求,自上而下甄别需求。完善脱贫户需求信息评估的指标体系,以国家帮扶标准为基础,细分各项甄别指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让基层政府在对脱贫户的需求甄别过程中有据可依。甄别脱贫户的需求要发扬民主,广泛听取脱贫户的意见,充分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实现需求甄别的公平性与民主性。
畅通的需求偏好传递渠道是完善后续帮扶需求表达的必要条件。要进一步加强后续帮扶需求偏好传递渠道的建设,拓宽需求偏好传递渠道,保证脱贫户通过畅通的平台和途径及时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疏通需求表达渠道,在依靠传统村民代表的基础上,鼓励发展脱贫户联合组织,培养其成为脱贫户的代表。建立多样化的脱贫户需求采集渠道,利用微信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统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农民个人需求表达的渠道。在需求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各部门要保证信息不变质。
民主监督机制在后续帮扶需求表达机制的构建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农村脱贫户可以通过法律监督、制度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元化的渠道监督政府的履职情况。通过法律保障农村脱贫户后续帮扶需求表达机制的正常运行,为农村脱贫户后续帮扶需求表达机制的构建提供法律保障。不断调整和改进民主议事制度、政府回应制度、重大事件公示制度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引导脱贫户参与村内公共事务,培养其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意识,鼓励其对工作人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进行检举和举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