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李绍财
(丘北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文山 663200)
林下经济发展理念可追溯至2003 年,该发展理念归属于新生态循环经济范畴,主要代表着将林下区域中现有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相整合,通过发展林下采集、森林旅游、林下种植与林下养殖等复合型经营生产模式,更好地实现林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有效促进林下区域经济发展。
对于我国高山林区较多的地方,林下经济的发展能够对林区内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促进林区经济产出的同时,提高林区农民经济收入,增加林业附加值,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增长,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对于林区而言,在林木不断生长过程中,林木所占空间不断扩大,林区农民在林木生长周期内可获取的经济效益空间不断缩小。要想突破此类困境,还需探索林区经济发展转型的相关问题,探究在保护既有林木经济的前提下,创造出复合型生产模式,从而提高林区经济发展水平。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林区复合型生产模式的体现,其主要有林下种植与林下养殖两类生产模式。林下种植模式包括林菜、林粮、林药等,能够充分利用林区间的空余区域,根据林区光照强弱种植合适的农产品。林下养殖模式包括林蜂、林禽、林畜等,是在林地空余区域种植牧草或是保存杂草,从而在林下放养或者圈养家禽、特种动物。若能高效发展林下经济,充分提高林区生态资源的利用率,可在突出林区发展特色的同时,提高林区农民经济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首先,林下经济产业具有资金成本消耗较其他农事产业少的特点。林下经济产业开展实际的生产活动时,通常都是基于林区已有的林业资源开展多种产业的有机结合工作,提高林区资源利用率,在生产过程中投入资金较少,能缓解当地的财政及农户生产压力。
其次,林下经济的生产周期较短,林下种植与林下养殖的生产周期较为短暂,农户能快速回本。
再次,林下经济的发展前景较为良好,基于我国大力推行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林下经济生产模式作为一种绿色经济生产模式,符合国家倡导的发展战略,切实满足新时代发展的各项要求,在当下乃至未来都有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建立健全林下经济生产模式的发展体系,综合调配林区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并大力倡导发展林业第三产业,开发林下农副产品,推动建设特色化的林下经济发展体系。
其次,要形成品牌效益,通过开发林下经济产业所具有的市场潜力,林区可重点打造特色化的产品,并通过有效的宣传手段形成品牌效益,不断完善与扩张林下经济产业链。
再次,林下经济的发展还应注重关键产业的建设,可结合当地林区经济特点合理选择发展方向。除了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以外,对于一些林区内风景美丽的区域,可大力倡导开发林下文化产业链,发展林下旅游、养生保健等第三产业,不断创新林下经济的产业模式与内容。
对于林业经济而言,其主要的经济产品是木材,但林木从种植到木材成材还需较长的时间,在林木成材前都是无盈利的纯投入阶段,如此一来,过长的生长周期减少了林区资源获取的经济效益,不利于林区的建设与发展。而林下经济可以有效解决这一困扰,其能够带来林下种植与林下养殖类的复合式生产模式。在实际发展林下种植或林下养殖时,畜牧的粪便、农产品的枯叶腐烂部分都可提高林区土壤的肥沃力,填补林木生长周期无法获得经济效益的空缺,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林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林产品产出,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若以木材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林区农民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十分有限,因此不可将林木作为林区的单一收入来源。发展林下经济,加强构建复合式生产模式,可提高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的生产规模,为林区农民带来更多经济收入。林下经济能够有效利用林区下部分的剩余空间,在不影响原有林业经济产出的前提下,为林区农民开辟出新的经济收入道路,提高林区经济效益。
林下经济发展能带动林区周边产业共同发展,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农业、交通、服务业等行业。同时,发展林下经济还可缓解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发展林下经济还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家庭农场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提高人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在发展林农、林畜结合、林商、林旅三方协同的过程中,林下经济能够加强农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利益联系,使群众能够更好地从林地资源当中获取经济收益,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发展,林下经济逐渐成为林区生产模式的热点。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复合型生产模式,林下经济能够带来的发展潜力与价值不可估量,国家与地方政府应制定出与林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推动林下经济的实际开展进度,帮助产业更好地发展。
由于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投入实践的时间尚短,在部分地区林下经济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林下经济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与动力,但此类地区针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够完善,使得其在执行具体经济建设项目过程中出现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令林下经济的发展受到局限。
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而言,资金投入是其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若能投入充分的资金成本,可有效推动林区的林下经济发展,加快实地林下经济相关项目建设,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但我国部分地区林下经济发展资金分配不均,虽然已投入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也有拨付部分资金进行产品宣传与人才引进,但由于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原因,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有限,能拨付给林下经济发展使用的财政资金不足,虽有给予但未能很好地满足林下经济的发展需求,使得林下经济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相关财政资金的投入捉襟见肘,未能有效促进林下经济建设。
林下经济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但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偏下的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较弱、科技水平较低,发展林下经济时不能很好地满足林下经济的劳动供给需求。
在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人均收入较低使劳动力大量外流,区域内的青壮年都向周边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导致当地的人口资源以老人、妇女与儿童为主,该类人群劳动能力不高,致使当地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从而影响林下经济的良性发展。
我国大部分林场都由私人承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小型林业企业数量较多。但在小型林业企业内部,相关技术水平与管理模式存在不足,导致发展过于缓慢。而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林场面积越来越大,真正开发出来能够带来回报的林业经济项目较少,严重浪费了自然资源。小型林业企业在发展时并未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乱产、乱卖的现象较为普遍,在相关生产经营交易时仅以木材交易作为主要对象,并未研究林下经济相关产品能带来的价值链,导致林区生产活动的经济回报收益较低。除此之外,在小型林业企业内部,相关资金也无法支撑起林下经济所需的基础建设需求,导致建立的林下经济生产模式不完善,从而影响林下经济生产模式的实际发展情况。
林下经济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现阶段大部分林场仍处于对林下经济生产模式的探索阶段,同时我国该领域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大部分林场都是小型林业企业承包。但林下经济对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市场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小微企业无法支撑起林下经济所需的资源、资金与技术需求,仍需龙头企业带头行动,研发与创新林下经济生产技术,从而做实做大林下经济产业,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的发展首先需以立体复合、精准发展作为基础要求,将林区产业作为重点,多业并举,构建“森林+”的发展模式,从而形成“近期得利、长期得林”的产业化效应。对于我国各个林地区域而言,发展林下经济需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并加强引导,不断强化林下经济发展产业化。
首先,通过规划与引导。将林下经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行动的主要抓手,并整体规划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情况,明确林下经济发展的思路与目标,确定适合林下经济发展的模式,合理安排不同区域范围内的森林资源与产品资源,在巩固原有产业的同时,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其次,通过政策引导林下经济发展产业化。多元化创新重点产品与产业,将市场投入作为主体,政府补助作为辅助角色,建立财政投入长效机制,从而为林下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令林下经济的发展充满动力,不断扩大林下经济产业规模,实现乡村振兴。
要想不断扩大林下经济产业规模,还需以龙头企业作为引领,并通过建设基地,运用先试验、再示范、后推广的办法,为林区发展林下经济构建合适的发展平台,不断推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化。
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林区的林下经济发展,将林下经济特色林产品作为当地重点发展产业,同时列入招商引资重点内容。在“走出去、引进来”的过程中,应当由当地政府分管部门牵头负责此项目,构建科学合理的招商推进机制,针对性地招纳具有实力的企业,协助其发展成为龙头企业后,向小微企业示范展示的方法,不断推广林下特色产业,提高林区农业人口收入,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要想实现产量高效、产品安全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提高林下经济技术,应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养与服务,从而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标准化,提高林下经济发展水平。
首先,要加强技术创新,构建产学联合的协作机制。政府部门应为企业与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平台,为解决林下经济重点产业、重点环节的困难技术问题提供服务,更好地实现林下经济产业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升级林下特色产品培育技术,实现林区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
其次,优化技术培训方式。根据林区企业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由龙头企业带头组织不断更新、优化技术培训服务内容,通过科技下乡的方式,组织龙头企业科技专家利用“农民夜校”“田间课堂”或者远程视频等方式,多元化地开展技术培训服务,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让林区农民深入学习“致富经”,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现乡村振兴。
品牌建设是提高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需加强品牌建设,不断增强林下经济市场竞争能力,并借助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林区地方特色的挖掘与推广,从而促进林下经济内涵式发展与提高。
首先,需要严抓林下产品质量与特色,将生态、绿色、有机作为林下经济发展的方向与重点,并在林下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把关产品质量,严格控制与监测产品由原料到成品、由产品到包装、由产前到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确保产品产出质量达标,提高特色林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其次,树立特色林产品的品牌,提高产品特色的影响力。在实施林下经济的发展地区,可以通过“一县一品一牌”活动,加大林区特色产品的申报与品牌认定力度,再统一包装注册的品牌,添加区域具有的特色风土元素,提高林区产品的知名度与市场认可度,在实现林下经济发展品牌化的同时,提高林区农民收益,促进乡村振兴。
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需要适应当地的资源特点,结合有效的发展策略,提高林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因此,在发展林下经济的地区,需要政府部门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及资源分布特点,结合实际制定出利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强引导林下发展企业,让林下经济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应借助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搭建发展基地,提高林下经济的产业化水平。
在发展林下经济时,应加强创新与培训技术,通过技术培训提高林下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再借助有效的营销手段,加强构建林下产品品牌化,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