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路径研究

时间:2024-05-25

□魏宝全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民之大事在于农,立政之本存乎农。进入21 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问题。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中央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总书记高度关注农业农村发展,关心农民是否富裕,一直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并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人、财、物的有机结合,是各项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在所有资源要素中,人力资源要素居于主导地位[1]。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振兴。无论是乡村产业兴旺还是乡村环境生态宜居;无论是文明乡风建设还是乡村富裕生活创造或是乡村基层治理有效实现,都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只有培育众多乡村振兴各领域的人才,并且不断壮大人才规模、提升人才素质、增强人才技能、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服务意识,才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2021 年2 月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从乡村振兴各类人才的培养、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乡村振兴人才的保障等方面进行部署,从国家层面强调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为地方乡村人才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高职院校应聚焦“三农”问题,整合自身优质教育资源,发挥育人功能,对接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创新育人理念,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多样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文章以浙江省温州地区的高职院校为例,研究高职院校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2]。

1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必要性

1.1 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是高职院校育人职能的体现

高职院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培养人才。高职院校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积极对接地方产业,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乡村振兴战略涉及乡村产业优化升级、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美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文化传承保护、乡村治理体系改进加强,这都需要各类人才发挥作用。高职院校必须面向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地产业特色,聚焦乡村人才振兴需求,整合教学资源。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和文化教育优势,顺应乡村振兴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制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行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3]。

1.2 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我国目前还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三农”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如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没有彻底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无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实行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就是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必须要以乡村人才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打造乡村振兴高素质人才队伍[4]。但是由于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精英人才汇聚城市,乡村人才流失严重,同时农村人才内生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跟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发挥院校人才专业优势,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需求,解决乡村人才短板,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担负起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5-6]。

1.3 乡村人才振兴需要高职院校提供支持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实用人才、传承优秀技能技艺、增加就业促进创业的重要职责。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产业发展、乡土人才队伍培育、优秀乡村文化传承、生态宜居环境建设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挥洒汗水、施展才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需要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挖掘乡村人才资源潜力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1.4 乡村发展可以为高职院校人才提供就业渠道

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1 年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大力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积极采取各项引才措施推动城市相关人才下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7]。在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的同时,《意见》还提出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人才保障机制。温州市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乡村振兴相关人才政策。2020 年初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振兴“两进两回”的实施意见》,就有鼓励乡贤回归、鼓励乡村外部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的相关部署。随着国家和地方乡村振兴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乡村将会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产业得到优化升级,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随着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农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将会越来越多,将会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高职院校应立足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优化专业设置,注重工学交替产教融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念,乡村发展将会为其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

2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

2.1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党建,培育优质党员人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党的组织、指挥和领导。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总揽全局的作用。乡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乡村基层的延伸,其政治觉悟、政治能力、组织能力、领导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党在农村的发展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是否彻底、有效,影响着党在基层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因此,乡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要加强基层党建,紧密联系群众,立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和服务作用。高职院校作为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力量,可以在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发挥自己的力量。

首先,进行政策宣讲,提高基层党员政治觉悟。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其基本政策理论学习和研究的优势,加强与乡镇政府的合作,对国家“三农”问题的发展演变、新时期“三农”工作总体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实施规划等涉农政策进行研究归纳总结;成立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讲师团向乡村基层党员宣讲、解读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同时对乡村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释,使基层党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政策、方针、路线理解更加深入,对自身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担负的责任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基层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

其次,强化培训教育,提升乡村党员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地方人社、科技、农委等的合作,分层次、多渠道地对乡村党员进行教育培训。针对乡村党员的学历教育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提升党员的学历水平。

再次,成立院校乡村振兴服务团队。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乡村党员的经营管理水平,打造一批有抱负、有理想、有担当,立志服务农村、扎根基层的乡村基层党员人才队伍。

2.2 加强校地合作,共育乡村实用人才

温州市政府从“七山二水一分田”地理环境出发,推出生态休闲产业带、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美丽田园“两带一园”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以“旅游+”“美丽田园+”的方式促进乡村振兴实现。下辖各地也依托本地资源禀赋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打造融合农业旅游、健康养生、文化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农业”“旅游+养生”“旅游+运动”乡村发展新业态;创建山地运动、水果采摘、农业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融合特色文化等要素链接特色古村落打造人文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带等。

休闲农业、森林康养、乡村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伴随着乡村振兴出现,其快速发展需要相关创业人才、经营人才和服务人才。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出现的新产业、新业态,积极对接各地开辟产教融合新战场,通过派出院校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家服务团队,协助地方深挖特色产业、人文历史、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蕴含的发展潜力,形成地方乡村振兴品牌产品,同时积极为地方培育相关的乡土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培养相关职业技能人才。

首先,整合办学资源,聚焦本地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发展优化升级传统专业、设置新兴专业,实现专业学科发展与乡村振兴新产业、新业态的需要同步,同时完善专业课程设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专业学科建设与乡村振兴产业新业态的需求融合。

其次,强化跨专业涉农专业群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涉及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经营与管理、宣传与推广。美丽田园综合项目涉及智慧农业与传统农科专业的融合,农科专业与生物技术、经贸管理、园林、水利工程等学科的结合。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相关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注重“新商科”“新农科”“新工科”等专业群建设,为乡村振兴的实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实用人才。

2.3 深化校企政产教融合,培育产业人才

乡村振兴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农业生产工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8]。在实现过程中会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解放出来转入到其他行业。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地方及相关企业的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乡镇地方政府应积极动员本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同时对接企业或根据本地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相关企业入驻本地,吸纳本地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高职院校应发挥职业技能培训优势,根据劳动力群体特点以及企业需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其操作技能。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与地方、企业的产教融合,精准对接地方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实现“校地行企”联动机制,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招生力度,采取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开展学历教育。这样既提升了劳动者的学历水平及职业素养,又解决了就业问题,也为企业培养了符合企业生产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发挥职教职能,培育乡村文化创意人才

乡村振兴是包含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组织等的全面振兴,不但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也要实现乡村文化繁荣。乡村文化主要包括乡村特有的历史文化、优秀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历史传说、红色文化、手工技艺等文化资源,也包括名人故居、古村古院落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等,要做好中华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工作。在实施以乡村休闲旅游、森林康养、乡村民宿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和以水果采摘、农业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以外,还应该充分挖掘当地优秀的文化瑰宝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高职院校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相关文化创意人才,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首先,调整现有文化创意人才专业的课程体系,增加乡村文化元素,制订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地方政府以及文创企业之间建立互通机制,结合当地乡村文化特色培育相关人才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

其次,高职院校要积极引进乡村非遗传承人进驻高校,成立“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技能大师+专业”的形式进行乡村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将乡村优秀非遗文化、手工技艺带入课堂,面对面展示乡村非遗文化,增加学生对乡村文化创意产品的兴趣,让非遗文化通过文创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宣传与流通,最终形成乡村振兴文化名片。

再次,组织教师服务团队开设乡村文化创意人才培训班,或者短期集训班,根据不同文化产品、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其开发设计能力。

2.5 发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培育乡村文艺人才

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发展乡村文化,需要培养乡村文化人才,创作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9]。

高职院校拥有专业的艺术学院、学生文艺社团组织、文艺创作团队,应加强与地方文艺团体、文化馆的合作,发掘、培养一批优秀的乡村文艺骨干建立乡村文艺团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结合乡风民俗因地制宜地创作更多文艺节目,以文艺形式讲好国家、社会、乡村发展的故事。比如利用艺术墙、艺术涂鸦等现代文艺形式展现本地域民俗风貌、特色文化;赋予传统民俗新内涵,开展各种节庆文艺活动等。

近年来,浙江省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实施“农村文化大礼堂”项目,逐渐成为提升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已经成为浙江乡村文化精神新地标。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文化场所,加强与乡村镇的合作,弘扬传统文化、举办文娱活动、传播知识技能,让“农村文化大礼堂”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高职院校可以此为纽带,与乡村文艺骨干合作成立乡村艺术团队,创作乡村文艺节目与培养乡村文艺人才。

3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事关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关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的实现,必须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挖掘蕴藏在乡村基层的资源尤其是乡村本土人才资源,形成强大的人力资本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利的人才保障。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育阵地的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将大有可为。要积极对接地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自己的育人、社会服务职能,为乡村人才振兴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