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海口市农村随迁老人的城市社会融入研究

时间:2024-05-25

□徐 慧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人口流动现象频繁,尤其是农村随迁老人数量呈现出急剧上升趋势。根据我国民政部预测,未来社会具有中度老龄化特征,对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中老年人口高达3 亿人,依据我国卫健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自21 世纪以来,我国老年人口流动增加趋势明显,截至2015 年老年流动人口已达到了1 304 万人[1]。随迁老人是指随子女迁入到另一城市,并在迁入城市的居住时间超过半年的老人。这些随迁老人告别家乡,到新的城市生活,子女本意是希望减少父母的体力劳动,到生活环境更好的城市安享晚年,同时帮忙料理子女的生活、照看孙辈。但随迁老人到陌生的城市后,因为生活习惯、语言障碍、心理需求等原因,很难适应新的生活,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

文章聚焦于农村随迁老人从农村来到陌生的城市,采取专项调查法探讨其城市社会融入,包括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研究有利于海口市农村随迁老人社会融入与“积极老龄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1 海口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因素分析

1.1 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与流动老人社会脱离

人口流动及老龄化加剧,老年人随子女整体家庭流动的趋势显著,学者多从社会经济融入、文化融入和流入地对随迁老人态度等维度测量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性。关于城市社会融入研究,应遵循全面性、简洁性等原则,但由于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其角色、价值和需求难以与社会发展匹配,仅有少数老年人在劳动市场中选择就业,同时鉴于很多其他原因驱使留守老人随迁,主要目的是为了照顾晚辈或是宜居养老,期间经济多来源于子女。海口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不容乐观,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形势较严重,尤其是高龄化现象比较突出,导致城乡老龄化速度加快。

1.2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社会融入

人力资本侧重随迁老人自身因素对社会融入的影响,包括文化水平、工作经验、健康指数等,该理论是社会融入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在经济融入中产生重要作用。国内外相关研究证实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但就海口市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融入现况来看,农村随迁老人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接受城市文化有难度,对随迁城市的心理接纳度不高。

社会资本强调个体和社会的关系,国外很多学者认为,社会资本缺乏会制约社会融入。我国针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将性别、年龄、婚姻状态等因素纳入其中,发现女性社会融入程度明显优于男性,未婚人员优于已婚者,年龄越小社会融入度越高。因此,针对农村随迁老人,本研究将经济状况纳入控制变量分析,包括个人层面、家庭层面、社区层面等[2]。海口市人口老龄化情况不容乐观,劳动力短缺、老龄化进程加快,既会制约经济发展,又会冲击社会建设进程。

本研究以农村随迁老人在城市的社会融入为研究框架,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两大方面,阐释农村随迁老人在心理融入、社会适应、身份认同3 方面的社会融入情况。在人口流动背景下,从海口市农村随迁老人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职业收入、人际关系网络及流入地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分析,并考虑到农村随迁老人经济来源受到子女帮扶,无法算作个人收入。本研究时间为2021 年3—4 月,研究对象是海口市B 区农村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情况。

2 海口市农村随迁老人的城市社会融入研究过程

2.1 研究准备

海口市城镇化率较高,以B 区为例,率先完成城镇化,户籍人口仅为常住人口的6.56%,该处外来农村人口、老年人口显著。B 区距离市中心较远,生活成本及费用明显低下,使得人口流动现象频繁,也是选择该区为研究随迁老人问题的示范地区。本次调查对象为农村随迁老年人,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实地走访,将老年人主体对象年龄下限放宽到55 周岁,这个年龄阶段的老人往往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随迁目的主要是照顾子女及孙晚辈的生活,被称之为“保姆型随迁老人”。研究样本随机抽取350 个,为确保专项调查代表性和广泛性,对于同期全国农村流动老人样本进行比较[3]。

2.2 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社会融入指数,根据描述的农村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基本情况,偶见回归模型,侧重分析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两大变量对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定量和变量的线性关系,社会融入模型、社会适应模型、心理接纳模型为不间断的、连续的,社会融入直接表现主要从心理融入、社会适应、身份认同等方面。

3 研究结果

3.1 计算理论

本研究参照学界对流动人口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部分多分类变量进行重新编码的量化处理与标准化处理,分析多项测量指标的重要性,科学计算社会融入指数。通过对前面已收集到的海口市B 区随迁老人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针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相关测量指标计算海口市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融入指数。

3.2 本地老人社会融入调查分析

本研究将老年人定为55 周岁及以上的人群,户口仍然留在农村,泛指长期居住生活在农村,后因子女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从而跟随子女生活超过半年及以上的老年人。为增强本研究数据真实性、客观性,以农村户籍为研究一大要素。社会融入基础理论,研究学界尚未得出明确的概念界定,有些专家根据社会性理论视角,需要将社会融入定位到弱势群体中(特点社区中的个体和群体),社会融入是一个持续性互动的社会行动过程,该概念后因环境不同被赋予更多形式和内容[4]。

关于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包括个人层面、家庭层面和社区层面3 个方面。

个人层面:身体健康状况、婚姻状况、人际关系网络、经济收入、交往范围与模式、主观能动性、学习能力、随迁时间、随迁原因、个人居留意愿等。

家庭层面:家庭成员、家庭关系、家庭照料情况。

社区层面:文化环境、社区资源、组织关怀等。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村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具有深远影响,人力资本包括教育支出、卫生保健支出、劳动流动支出等;社会资本含有社会网络、规范、信任、权威及道德等。农村随迁老人在城市社会适应问题,主要包括生理适应、心理适应、经济适应、文化适应、角色适应等。例如,生理适应影响因素具体有气候环境、饮食习惯、居住结构等;心理适应影响因素有孤独心理、价值观降低等;文化适应影响因素有语言交流、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等,角色适应强调的是老人自身的心理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

4 农村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总结、措施及建议

4.1 总结

第一,农村随迁老人在海口市的社会融入状况整体较好。对于农村随迁老人来说,社会场域变化,造成农村老人和流出地社会积累分离。农村地区的社会资本多为社会积累所得,当农村老人进入新的环境中,因语言、观念等因素影响,再加上缺乏支持或情感安慰,使农村随迁老人社会适应力较差。与此同时,海口市随迁老人多来自农村和外地,期间会遭受地域歧视、户籍身份限制等,认为自己不具备市民身份。从整体上讲,海口市农村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状况较好,但农村随迁老人希望扩大心理层面的接受度,社会融入问题主要表现在来自不同地区的农村随迁老人到海口市生活后与新的城市环境及社区居民相互融入的过程中[5]。

第二,经济水平的提升对农村随迁老人社会融入具有双重作用。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足够的经济收入是农村随迁人口融入流入地的前提,海口市社会经济水平较好,能够为广大农村随迁老人提供更好的文化氛围与经济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农村随迁老人不愿接受子女或家属的经济帮扶,制约了到城市的社会融入。许多农村老人习惯原有生活,对于来到城市照料晚辈,需要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再加上未能与海口市当地人过多接触,会使海口市当地人难以接纳外来人口。海口市经济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随迁老人,在经济适应方面能够保障劳动就业、生活来源等。此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明经济因素的双重性[6]。

4.2 措施及建议

关于海口市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融入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4.2.1 全面推进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融入政策保障

与家人积极沟通交流,积极调适自我。农村随迁老人大多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要常和家人沟通交流,子女也要帮助父母重拾快乐;同时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动融入到周边环境中,尤其是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排遣孤单寂寞。强化家庭情感慰藉功能,重视亲情关怀作用。子女应站在父母立场思考问题,主动关心老人;对于产生的矛盾冲突,要理解包容老人,创建和谐愉悦的家庭环境。推进社区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社区应推进自身建设,发挥组织作用,扩大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还要依托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以社区为单位的农村随迁老人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相关服务设施建设。政府及有关部门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既要扩充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又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同时,加强针对农村随迁老人相关服务设施建设,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升对老年人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避免产生供不应求或者供过于求的情况,为更多农村随迁人口迁移工作做好准备[7-8]。

4.2.2 协调好城镇化进程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海口市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虽然有所提升,但仍低于经济发达地区水平,造成海口市农业转移人口存在社会保障困境的因素大致有以下3 点:当地的土地补贴政策亟待提升;一些企业或者是个体公司难以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如职工社会保险等,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体,无法确保所有人员老有所养;农业转移人口经济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购买社会保险的动力,无法为自身实现老有所依创造条件。

海口市农业转移人口的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尤其是在农业转移人口中,很大一部分特殊群体是“40后”“50 后”,这些农村随迁老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不高、专业技能匮乏,只能在户籍所在地选择农村医疗保险,或是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选择性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农村随迁老人户籍所在地的居民养老保险,其保障力度远不如城市,很难保障农村随迁老人转移到城市后的老年生活。与此同时,各地区医疗保险报销上有所不同,会造成各类手续麻烦且报销额度降低,但职工医疗保险则变相提升了保障水平,使农业转移人口难以维护自身权益。因此,海口市农村随迁老人在长期的社会融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不公平待遇,如“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保”等。

海口市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农村随迁老人社会保险、养老体系、城镇就业等远不如当地平均水平,对此海口市有关部门应加大社会保障投资力度,重点关注农村随迁老人社会保障问题,虽然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但应着重提升社会保险投入力度,调整和扩大社保参保范围,促进农村随迁老人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创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积极构建和谐绿色海口文明城市。

在海口市农村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研究中发现,当前社会存在农村人才严重流失、延缓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结构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应强化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年轻农村群体返乡创业。对于中老年群体,应做好土地流转、完善社会保障等工作。为从整体上统筹城乡人口布局,海口市有关部门应合理进行城乡规划,优化城乡人口布局,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让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为实现农民富裕创造有利条件[9-12]。

5 结束语

文章对海口市农村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进行专项调研,针对农村随迁老人,探讨个人、家庭、社会、农业等层面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针对当前城镇化和现代化农业化,应以农村随迁老人为突破口,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