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王小惠
(清水县农村能源办公室,甘肃 天水 741400)
玉米种植历史悠久,呈现出播种面积广、分布范围大和年产量高的特点,玉米秸秆作为宝贵的生物资源,富含氮、磷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质量和提升产量,传统的玉米秸秆大多被作为生活燃料或者基肥使用。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投入,秸秆还田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必须推广新型的秸秆处理技术,解决玉米秸秆还田问题,构建全新的农业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农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产业在新时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机械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产量增加和高新技术应用广泛等基本特点。我国的粮食品质和产量领先于世界,逐步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玉米产业要想发挥巨大的潜力必须把秸秆还田问题放在首位。当前玉米秸秆还田的主要意义有以下几点。
第一,玉米秸秆还田能够加强各种微生物的呼吸、纤维分解、氨化及硝化作用,改良土壤环境,保持土壤水肥协调,达到培肥地力的作用,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扩大土壤空隙、增强微生物的活性、促进玉米根系发育,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玉米秸秆中富含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实行玉米秸秆还田使这些营养物质再次回到土壤,为后茬作物生长提供养分,通过疏松土壤,提高耕耘效率,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抗倒伏和抗逆能力,持续2~3 年的玉米秸秆还田使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普遍提高10%左右。
第三,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避免了空气污染,由于玉米秸秆比较高大,以前玉米收获以后,秸秆都会被焚烧掉,燃烧产生的烟雾会造成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特别是刚收割完的玉米秸秆,由于水分过大,不能完全燃烧,这时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及烟尘,这些都对空气和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不仅如此,还容易引发火灾、交通事故等。秸秆还田以后,空气污染水平明显下降,有益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举措加快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步伐。
长期以来我国的玉米秸秆处于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状态,过剩秸秆多数被直接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我国的玉米秸秆还田采取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堆沤还田、快速腐熟还田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扰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些许不足[1]。
第一,直接还田采取翻覆的方式,利用机械将玉米秸秆粉碎,在多道工序的共同作用下提升了生产效率,加快了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秸秆还田后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结构,阻挡土壤中养分的流失,使得储水量和玉米产量大幅度提升。
第二,过腹还田将玉米秸秆作为牲畜饲料,将玉米秸秆打碎后喂养牲畜,收集粪便施放于农田中,作为绿色无污染的肥料,加快了玉米秸秆中纤维物质的分解速度,长期维持土壤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满足玉米生长的状态。
第三,堆沤还田利用高温发酵加快了腐化速度,但是该方式用时过长、劳动强度过大,获得的经济效益明显不足,创新技术添加了催化剂、酵素剂可以缩短沤制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快速腐熟还田可利用腐解试剂,加快秸秆的腐化速率,该试剂中富有的微生物和生物菌对土壤不会产生危害[2-3]。
在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实施玉米秸秆还田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无法科学有效处理玉米秸秆浪费了资源;另一方面对土壤耕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我国玉米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玉米秸秆没有彻底粉碎和翻埋不达标,部分农户没有充分掌握秸秆还田技术无法按照科学的工艺进行处理,玉米秸秆粉碎后必须满足长度要求和埋填深度,在后续播种时不会影响农作物幼苗的生长,才可避免出现出苗率低和缺苗的现象。
第二,玉米秸秆还田后没有施加氮肥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在粉碎玉米秸秆后需要立即进行翻耕作业,避免水分流失和营养物质挥发,同时依据种植面积适当施加氮肥,可以加快玉米秸秆的分解,保证下一年的产量。
第三,玉米秸秆粉碎后没有进行造墒镇压,影响下一年农作物的生长,土壤中的水分和微量元素对玉米秸秆分解和农作物生长十分重要,通过造墒使得玉米秸秆和农作物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快分解,提供充足的养分。
第四,由于玉米秸秆比较高大,而农户的田地所接受的秸秆数量有限,不应把多片土地的秸秆集中到一片土地还田。秸秆还田以后要追施一定数量的氮肥,同时秸秆在土壤分解时,会吸收一部分的氮元素,有可能会出现夏季作物缺氮的现象[2]。
近年来,玉米秸秆还田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逐步得到普及,并产生了相应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无法科学有效处理玉米秸秆,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有的秸秆还田后主要表现在出苗率较低、幼苗发黄、幼苗弱,甚至死苗,导致农作物减产。根据玉米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玉米成熟后大多数农户选择机械化的收割模式,直接把玉米收集起来,粉碎的玉米秸秆会留在土壤表层,需要进行后续耕作。在耕地时必须秉持“耕地要深,整地要精”的基本原则,此方式有利于促进农作物根系生长,汲取更多养分,提升农作物产量,在保持土壤水肥能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深耕地层实现了玉米秸秆和土壤的充分融合,加快有机物分解,提高耕地质量[4]。农业科学要求土壤耕层达到25 cm,具体实施情况还要考虑玉米秸秆的数量和下一年农作物的品种,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深耕和松耕,最大程度来激发土壤的活力。
加大宣传力度的目的在于向广大农户传播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知识,焚烧玉米秸秆引发火灾而受到处罚等案例可以起到很大的警示作用,广大农民只有充分认识到焚烧玉米秸秆的危害,才会自觉进行玉米秸秆的还田处理。
在耕地前需要把玉米秸秆尽可能地粉碎加快腐熟,在玉米刚收获时秸秆中富含较大水分,及时翻入土地并且浇水使得玉米秸秆更容易腐烂分解,深层耕地和精心整地时,可以结合技术要求增加氮肥,调节土壤活性,采取多种切实有效方法,解决我国玉米秸秆还田问题,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一可持续发展资源,改善土壤环境,提升玉米产量[5]。
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玉米秸秆还田时必须清除带病秸秆,采取药物处理的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果收获时病虫害比较严重,可以尽快喷施杀虫剂或杀菌剂,以避免夏季农作物病虫害加重。
在玉米秸秆还田准备工作时需要剔除带病的玉米秸秆,将其用作饲料、燃料等,或者可以采取高温沤肥的方式对带病玉米秸秆进行处理,避免对土壤造成损害。农田土壤的药物杀虫杀菌处理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农作物整地和播种前需要施加5%辛硫磷颗粒,目的是防治玉米和小麦的病虫害。病虫害为害性大、根治难度大和传播途径多的特点,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在经过技术培训后广大农户要准确辨识病虫害,并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策略解决相关问题。
在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应对病虫害问题需要坚持“预防为先,综合治理”的防治措施,玉米秸秆中可能存在很多病原菌和虫卵,不经处理翻入土壤会带入这些病原菌导致小麦出现病虫害,农户需要重视整地流程,定期进行土壤翻耕和防治病虫害[6]。
在相关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户需要重视玉米秸秆的还田问题,展开病虫害防治研究,切实保障还田质量。比如将杀菌剂和杀虫剂搅拌到玉米种子中,或利用12.5%硅噻菌铵等,针对不同地域的生长环境进行不同浓度配比,以此防治玉米的全腐蚀病、纹枯病等根部病害和土壤害虫,推动我国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持续发展,达到提升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加大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是解决我国秸秆还田问题的有力举措,作为一项节约成本的新型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政府部门和农业发展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入机制,给予广大农户政策扶持和资金帮扶,推广惠农政策,把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工作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切实解决了影响我国玉米秸秆还田的难点问题,实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效果需要严格把守质量关,农机局需要为农民提供一批性能可靠、专业耕地的产品,农户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配备适合秸秆处理的设备,要求技术人员改进机械结构来提高收割机或者耕地机部件的互换性,给予配备的机械培训技术指导。提高我国机械化水平,提升农户整体素质,推动我国农业迅速发展。
在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会出现玉米根茬残留、粉碎长度不符合、翻覆盖程度不足等问题,农机厂家需要考虑到农户的诉求,研制专门适用玉米秸秆还田的联合作业机器,在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时,同步发展相配套的深耕和破茬技术,比如最新的联合收割机配套缺口圆盘耙,可破坏玉米茬和切碎残留的根系,满足土地深耕的基本要求,以达到“翻埋深,覆盖严”的效果,实现预期还田的要求。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要求均匀粉碎玉米秸秆,充分混合玉米秸秆中的水分与土壤,消除大缝隙以加快腐蚀分解。
玉米秸秆还田目的在于增加土壤肥力和提高粮食产量,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大力宣传秸秆还田技术,加强农民的认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农业部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加强管理可以提升农民收益,获得极大的幸福感。保证秸秆粉碎质量是进行后续处理的关键步骤,在作业前调试粉碎的玉米秸秆长度3~5 cm 为最佳,避免出现过长或者过短问题,影响作物的出苗率和生长速率。尽早翻耕或者采取旋耕方式,将均匀撒在田地中的玉米秸秆翻入土地中,深度需要保持在20~30 cm,并混合均匀,避免秸秆水分流失,加快玉米秸秆腐熟,保证足墒还田,满足后茬作物营养物质的需求。
由于玉米秸秆还田导致土壤中的作物纤维增加,影响出苗率。在玉米播种时,需要采用圆盘开沟式的播种机,切开土壤和留在表层的秸秆,减少架空和玉米苗根部漏风的情况,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强化还田效果。我国幅员辽阔,适合玉米种植,面对多重气候、土壤和地理条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玉米秸秆还田方式,达到提升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减少化肥的使用率,种植出对人体健康无危害的绿色产品。
加快玉米秸秆还田作业必须明确还田任务和目标,各地农业部门要依据有关政策签订目标任务书,结合当地的作业条件对秸秆还田任务进行细化和落实,最大程度减轻播种和耕地的压力;加快玉米秸秆的离田进度,结合当地玉米生产现状,推广和利用玉米秸秆,有效动员农民群众,在秸秆还田中抓时间抢进度。
综合利用各种先进生产设备,在秸秆打捆、打包、粉碎时应用对应的机械化农具,同时利用微生物生产有机肥,切实提升我国的玉米产量,在秸秆存放时需要分点堆放,实施网络化管理,采取高温堆积或者杀菌灭虫的方式杜绝病虫害的发生[7]。
通过广播、电视和农机网站向农民宣传技术服务,逐步提升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普及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调动还田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耕耘效率,增加玉米秸秆不可焚烧意识,实现环境保护。在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依靠政府和农民两方的共同努力,符合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相关部门的统筹领导和指挥下,我国玉米秸秆还田工作稳步推进,努力满足农民诉求,以维护其根本利益,推动我国经济水平全面提升。
秸秆是一种新型的能源来源,在今后的发展中,如果能够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既是一本经济账、增收账,更是一本生态账。按照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建立起“饲草(秸秆)+养殖+沼气+有机肥+生态种植”的循环农业产业链,真正做到秸秆综合利用与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相结合,既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的污染问题,又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玉米秸秆还田作为我国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点问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发现秸秆在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透气性,增加养分含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活性和增加产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新技术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土壤、水源和大气的污染,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不断深入学习和应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