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产业兴旺背景下农村产业创新“农户、高校、企业”三联合发展机制研究

时间:2024-05-25

□鲍 桑

(湖南信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51)

1 研究背景

文章从产业创新农户创业角度,融合三联合(农户+高校+企业)、四要素(农户+地权+资金+技术)农村产业创新理念,以期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地权制度,延伸农村产业链,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科技创新创业平台,达到产业兴旺的目的。通过研究农村农户的生产合作对象,形成乡村产业创新、农户创业的联动协同发展机制。通过农村产业创新、农户创业,探讨农村产业运营,研究农村产业创新业态机制。通过农村产业创新、农户创业,研究农村产业多元化、城乡融合机制,延伸农村产业链,研究农户创业增收问题[1]。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产业兴旺需要适应新时代的新型农户。由于产品市场推广运营、企业现代化、市场财务风险管理、农业新材料新技术推广存在明显不足,应联合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农业企业,共同研究农业生物技术、低碳循环农业、农业信息、食品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提出引导城市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向农村流动,为农户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和营销等领域的服务,促进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强职业农户培训,使他们适应现代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要求,走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三方合作,既能提供农业产品服务,又能使农业技术创新,还能增加农户收益,可降低农户市场经营的风险,同时有利于农村、农业和农户价值提升,更有利于产业融合,协同发展。这样便形成了“农户+高校+企业”三联合的联动协同发展机制[2]。

(2)农村产业创新、农户创业,探讨农村产业运营新产业、新业态。农村产业运营新产业、新业态主要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农村创业主体、方式、领域、技术不断拓展,形成面对市场相对稳定的产业形态。创业主体有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民合作社等。创业方式有“互联网+农村双创”、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创业领域有电子商务、众筹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农场等。创业技术有搭建农产品供销信息平台、网上农场、网上农家乐、共享农场等。

因此,产业创新、农户创业的主体是农户,新业态创新来源也是农户,而且所有产出均来自农村土地,“地权”问题就凸显出来。农村产业是建立在农村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基础上,“三权”分置是指将承包土地从农户手中转让给农民,允许他们有更多的土地种植,培育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反之农村工业的发展就会形成外部资本占用农业资本,农产品“劣变好”,粮食供应的主要问题就无法解决。农村创业的新形式不是农村工业化的形成,而是应利用农村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延伸农业高附加值产业链,促进农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手工、文化、旅游、医疗保健、电子商务等产业的深度整合,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农村工业繁荣[3]。

(3)农村产业创新、农户创业,研究农村产业多元化机制。农村产业多元化主要是增加与农村现有产品或服务相类似的新产品或服务。多元化原因是原有的农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处于长期停滞甚至下降趋势,农村产业集中程度高,农产品间相互依赖性强,竞争激烈,农村环境因素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迫使农户更加注重长期收益的稳定性。同时农村产业经济多元化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农民不能通过市场生产产品获得预期直接现金收入,也不能满足直接消费需求,导致农民生活陷入困境。自然风险是指农村产业周期性、季节性等专业化养殖业难以规避自然风险,自然灾害容易被消灭。通过市场多元化可以分摊产业发展资金,让农户集中有限资金用于基础生产,不用过多把资金分散在其他方面。

(4)建立“农户+高校+企业”的联动协同发展机制,通过合作、合资、股份制等形式,形成多元化产业结构,以“小农户大市场”形式多元化发展,进一步解决农村产业创新、农户创业资金等问题。考虑到农村产业多元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执行起来会遇到体制机制困难和不同利益的诉求问题,为此建议国家按照国际惯例出台“乡村振兴法”,从法律层面保证农村产业多元化的顺利实施。

(5)通过农村产业创新、农户创业,延伸农村产业链。产业链延伸是指在以生产为导向产业链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延伸上游或下游。产业链的上游延伸成为产业链的基本和技术研发环节;下游延伸成为产业链的市场开发环节。产业链的实质是不同产业、企业之间的联系,这种产业链是各产业、企业之间的供求关系,以建设和完善现代农村产业三大体系,分别是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应突出产业的绿色、优质、特色和品牌导向发展。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长度不应由加工环节的数量来决定,而是要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农家乐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有一个有效的模式,将产业链从地面延伸到餐桌。农业产业链可以涵盖农业生产前、生产中和生产后的各个环节,从农业生产前农业物资的生产、技术开发,到农业生产中的社会化服务,再到农业生产后农产品的储存、深加工、运输和销售,根据经济学理论,产业链的延伸可以实现农业的增值和效益增加[4]。

产业链的延伸关键是农业产业技术的推广。一方面将农业与互联网、物联网、云种养等高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农村一体化旅游、休闲、观光产业,为“互联网+”旅游、文化、教育、休闲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多种模式。另一方面培育新型农村产业经营模式。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区域资源,建立“农户+高校+企业”的联动协同发展机制,运用高校专业运营团队,积极发展规模种养业、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的企业。大力培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鼓励有条件的市、区、县建设独立的农户高科技创业园区。

3 解决农村产业创新机制中创新创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户收益,解决农户经济生活需求和实际供给之间的矛盾。农产品成熟周期性长、季节性强,农户产业利润过低也是市场自然调节的结果。因此,乡村振兴的根本原因是农村产业创新和农户创业等问题。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带动乡村经济,使农户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环境治理有效[5]。因此需要解决如下关键的问题。

(1)寻找农村产业创新、农户创业机制中创新创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农户创业中的“农户”需要具有一定的产业培训或农业科技学习的经历经验,还需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及市场推广技术。就目前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会增加农户创业成本,因此引入“农户+高校+企业”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户存在的问题。高校专业创业团队具有科学管理和农业推广技术,在解决利益分配、运营体制的前提下,实现三方利益共享。

(2)保障利益分配合理有效并提高参与方积极性和持久性,实施三权分置政策。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本、劳动、技术以及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挖掘集体土地、住房以及设施等资源和资产的潜力,依法建立股份制、合作制、租赁制等农村产业经营制度。加快推进“买单+分红”“土地流转+优惠就业+社会保障”“农民参股+保证收入+股利挂钩”等利益挂钩方式,让农民分享加工销售收益。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民等组织开展联合营销,开展农产品营销推广和品牌经营,使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效益[6]。

增强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模式,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技指导、信用评价、保险推广、市场预测、产品营销等服务,引导社会企业资源进入农村产业创新创业的过程,从创新创业主体范围到财政保障机制,从经营方式到多元化发展,从城镇一体化到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实现参与者利益共享,为产业兴旺提供良好的运营机制。

(3)农村产业创新农民创业机制中解决融资问题,包括小农户主体众多、分散性强、规模小。依靠乡村农民的有限资金以及政府的财政投入难以解决农民创业的资金问题,所以如何吸引社会企业资本进入农村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合理引入社会资本使农村发展前景更广阔。

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生产应当有法可依,否则社会资本有侵占农民资本的可能,农民基本权益难以保证。农村资本无法和社会资本抗衡,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利益主体是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可能被边缘化,农村稀缺的土地和生态资源再次被低价剥夺,这样农村产业创新和农民创业是难以持久的。因此,我国应像日本、韩国一样实施“乡村振兴法”,使农村产业的权益能得到有效保障,各参与方(农户、高校、企业)的积极性得到提高[7]。

4 农村产业创新与农户创业机制的推广

建立“农户+高校+企业”三联合互联网双创平台。这些平台是现代生产经营要素的集合体,新的组织创新、新的模式探索、新的业态呈现、新的资本整合在平台中不断涌现,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于传统生产经营活动的认识,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双创平台是农户创业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手段[8]。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创新农村产业生产的方式。采用农业机械化和推广各种轻简的农业技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在普遍机械化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不再需要肩挑人扛,也不再是重体力劳动。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升级是提高农业产业链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加强农业创新的重要支撑。特色农业机械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对特色农业的发展能起到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和设计水平在国际领域普遍偏低,也是制约农村产业创新、农民创业的关键因素[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