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弘扬红色文化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建设

时间:2024-05-25

□张健丰,杨忠琴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实施乡村振兴”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分体现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1]。文章以弘扬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提出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乡村产业升级、文化建设、乡村治理和生态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以更好地助力乡村发展。

1 乡村振兴战略和红色文化资源

1.1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建设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农村发展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成为“十四五”时期农村工作的主线。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促进农村改新换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这一规划紧密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优化乡村振兴“人、地、产业、财力”供给要素,全面推进分类建设乡村产业,努力实现乡村面貌大改变、农村产业大发展、人民幸福指数大提升[2]。

1.2 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中国人民独有的意志品质。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由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构成[3]。物质文化资源包括革命根据地遗址、烈士陵园、抗战文物、爱国名人故居、革命纪念馆等;精神文化资源包括红色歌曲、红色诗歌、红色家风、红色理论、红色文学作品等。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资源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彰显了革命、信念、感动、权威等意义。农村是党开展革命斗争最早的区域之一,是开辟敌后战场的主阵地,是一片红色沃土,具有灿烂的历史。红色文化资源对广大乡村而言,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追忆,更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是新时代振兴乡村发展“活的灵魂”[4]。

2 红色文化资源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2.1 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红色文化对拉动乡村经济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特色旅游资源,有助于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对于补充完善乡村产业结构、改变乡村传统单一农业生产模式和延伸产业链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的发展方式,不仅可以弘扬和传播地方优秀红色文化,而且可以有效带动地方餐饮业和住宿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5]。

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可以有效带动乡村文创产业发展。通过对乡村红色文化的宣传,可以带动乡村农副产品销售,促进乡村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产业模式转型升级,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主动性,对于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与多种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优势。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纳入乡村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布局,研究出台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以红色文化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能够让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乡土土壤,在新时代乡村产业升级中绽放光芒。

2.2 红色文化资源吸纳优秀人才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直抵人心的艺术魅力。红色文化资源既表现为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遗物等物质资源,又体现于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资源。乡村是一片红色热土,发生在这片圣地上感人肺腑的诗篇不胜枚举。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对于吸纳优秀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具有重要价值[6]。

讲述和传播红色文化资源,能够让人们深入了解发生在广大农村土地上的红色事迹,对于促进优秀文化互融具有现实意义。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可以鼓舞人心,激励广大优秀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还可以创造多元化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优秀人才,有利于促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推动乡村稳定发展,真正增强乡村地区人才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3 红色文化资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凝聚人心的价值。丰富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既可以引导村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巩固红色文化资源成果,保障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底线。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从毛泽东同志对生态保护的探索,到邓小平同志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阐述,从江泽民同志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牺牲生态环境的反思,到胡锦涛同志对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阐释,再到新时代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战略的提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也是对红色文化的忠实继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得践踏乡村生态文明的底线。以红色文化为引擎,融合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振奋人心、警示人心,实现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协调发展[7]。

3 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3.1 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产业融合的力度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广大乡村地区是国家实施脱贫攻坚的主阵地,而广大乡村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要发挥好广大乡村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禀赋优势。

以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为立足点,通过产业融合,满足广大乡村地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从乡村产业发展现实基础来看,富有红色文化资源禀赋优势的乡村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肩负着新时代红色文化发展的使命。从现实要求来看,承载着红色文化资源禀赋的乡村地区,更应该成为新时代地方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8]。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内涵丰富、历史悠久的优势。要不断拓宽红色产业链条,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和方法,擅于挖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红色文化产品,推动乡村红色旅游产业转化升级,形成新时代具有持续生命力的乡村红色文化产业链,实现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特色产业规模。

要积极抓住文旅融合政策优势,优化乡村红色旅游产业结构。广大乡村保留了大量红色文化资源,包含珍贵的红色文物和源远流长的红色精神,也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旅游资源。在当前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要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中下功夫、出新招,打造乡村红色文化旅游示范样板。全面带动乡村红色文化体验、红色文创产品销售、红色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代表的产业链,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链条。要利用好革命烈士遗址、抗日英雄旧居、革命烈士遗物等实物资源,设计开发反映新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丰富乡村红色文化产品类型,积极打造乡村红色文创产品高地,增强乡村红色文化产业链整体竞争力[9]。

要科学统筹,理清红色文化产业与乡村自然生态、乡村民俗文化、乡村康养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从挖掘保护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科学规划乡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宣传推广乡村特色红色文化资源等环节着手,重点开展一批特色红色旅游开发项目,打造“红色文化资源+休闲康养产业”“红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培训产业”“红色文化资源+美丽乡村”等特色化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与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让红色永葆初心、文化留住印记、青山绿水留下乡愁。

3.2 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融合的力度

在我国广袤的乡村土地上,红色文化具有“量大、点多、线长”的资源优势。无论是以革命烈士陵园、爱国人士故居为代表的红色资源,亦或是流芳百世的爱国精神,在历史的沉淀和锤炼下已经成为催人奋进最好的精神支柱。

实践证明,红色文化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蕴含着华夏子孙共同的精神诉求,深藏着中国人民反对压迫、反对侵略的深厚革命情感。这一重要的文化教育载体,已经成为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最好载体[10]。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要更好地挖掘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元素,保护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成为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催化剂。

***总书记要求“乡村振兴既要塑性,也要铸魂”。红色精神与锤炼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具有一脉相承性。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基因,切实加强爱国主义主体教育,有助于筑牢领导干部思想之基,强化乡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培育乡村振兴文化土壤。

要统筹整合好乡村红色文化资源,推出一批具有代表意义的乡村红色教育基地。在加强乡村建设的过程中,积极融入和强化红色教育,通过彰显革命精神,引入符合新时代精神需求的红色教育培训项目,借助专题讲授、现场教学、分组讨论、视频教学、情景模拟等渠道,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培训。让党员干部真正融入红色教育培训中,确保学员在学习领悟乡村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切实接受党史教育培训,使乡村成为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的一张亮丽名片。

抓好、利用好乡村产业和人才,建立健全乡村红色教育体系。产业和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基础保障。发挥好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建立符合乡村振兴发展特色的红色教育体系,吸引广大人才投身乡村红色教育事业,为乡村教育带来“新鲜血液”。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具有与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以红色文化作为中心点,加大乡村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建设力度,吸引和聚焦更多上下游产业,壮大乡村产业链条,形成乡村产业集聚优势,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3.3 加大红色遗迹资源与乡村生态建设融合的力度

乡村是国家发展、产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的根基。乡村兴则国兴,乡村强则国强,乡村人民安乐则国民安乐。从中国乡村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广袤乡村土地上聚焦而成的文化史、革命史、建设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生动缩影和写照,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同仇敌忾抵抗外来入侵、带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实写照。乡村土地上的红色遗迹不仅是人民对过去历史的生动回忆,更是新时代加强乡村生态建设的底蕴和底色。

受历史环境的影响,我国许多革命老区位于地势险要的山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经济建设基础先天乏力,当地老百姓生活条件相对落后。与此同时,广大乡村地区具备自然生态景观优势、红色文化资源优势、革命遗迹资源优势等。其中,红色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后发优势[11]。

要提高干部群众对乡村红色遗迹保护开发重要性的认知,以政府为统筹,加大对革命烈士陵园、爱国名人故居、抗日历史文物等地方红色遗迹的开发和保护力度。

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全体系中,有效融入红色文化元素,通过弘扬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方式,助力乡村绿色产业发展。广泛运用“红色+民俗”“红色+生态旅游”“红色+乡村建筑物打造”“红色+美丽乡村”等特色化和综合化发展模式,引导和鼓舞农民通过土地、林权等方式参与到乡村红色遗迹资源保护和建设中来。加强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完善红色文化产业链和合作机制,打造生态宜居的生态乡村,提高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

要在全国选择一批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改革开放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红色遗迹众多的乡村小镇或乡村部落,充分整合和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创建一批具有模板效应的红色文化小镇。在强化乡村红色遗迹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加强对当地红色文化遗迹的整体规划。将乡村地理生态文化和风俗人情等元素融入到红色遗迹保护开发中,探索出一条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生态建设融合的发展模式,完善乡村红色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4 结束语

***总书记要求“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发挥好和传承好”。广大乡村是红色文化资源发芽和传承的肥沃土壤,诞生了数不胜数、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在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多元社会价值,对于促进乡村产业转型、传承乡风文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实现乡村现代化建设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新时代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勇于在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创新红色文化资源表现方式,实现红色文化与多元产业协调共融发展。壮大乡村红色文化产业基础,发挥红色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巩固扶贫成果,切实提高乡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确保发展成果共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