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时间:2024-05-25

□陈佳俊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1]。然而,在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凸显。尽管政府制定了大量的环保方案,不断强化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但农村的排污量依然呈现出持续上涨的趋势,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就会影响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因此,要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我国农村的稳定发展。

1 农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村的生产模式有单一化、粗放化的特征,在农村大面积生产时,未落实生态保护工作会严重损害生态环境,不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部分农村通过发展工矿企业来发展经济,但这类企业具有高污染、高排放与高耗能的特征,生产时会产生多样化的污染物,对当地土地、水源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目前,部分政府仍未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一味地重生产、轻保护,使得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得不到科学治理。农村的经济发展未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生态环境只能被动接受不良影响[2]。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的经济收入也有所上升,在获得经济收入后,政府又将资金投入于经济建设中,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使得农村环保工作的整体进展缓慢,不利于相关设施的深入建设,导致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无法获得妥善处理。

2 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现状

2.1 水资源被破坏

当前,农村的水污染问题愈发突出。农村的生产过程会产生许多废水,人们将废水直接排放到大自然中,破坏了当地的水资源。

首先,伴随城乡一体化发展,部分地区将企业搬至附近的农村,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使当地经济飞速提升。农村的排水设施不够完善,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不足,企业在生产时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在河沟中,严重污染了当地的水资源。

其次,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不断扩增,进一步增加了农村水资源的污染程度。

再次,农村的种植业以及养殖业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将会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2 空气质量遭受破坏

随着农村养殖业的飞速发展,禽畜粪便严重污染了农村空气。有机肥的制作过程复杂,花费时间长且利用率较低,导致养殖业产生的粪便未获得充分利用。部分养殖户将粪便随意扔于草丛中,使当地的空气质量进一步遭到了破坏[3]。另外,焚烧秸秆会对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

现阶段,部分农民仍以焚烧的方式销毁农作物秸秆。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造成雾霾天气。尽管政府提升了监管的整体力度,可是焚烧秸秆的现象依旧存在。

3 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转变生态观念

生态观念关系到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改造与利用及人们在经营生产活动中的生态观与经济观。

首先,要创新政府领导的生态观念,创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政府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引导者与组织者,一定要充分培养相关政府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绿色发展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其次,要向农民大力宣传科学生态观念[4]。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农民的环保意识不足,只有不断加大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才能更好地将生态保护工作落到实处,让农民深入认识到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要详细说明化肥的使用方法以及农药的经济效益,让农民了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的重要性,并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种植绿色食品。

再次,要大力宣传水资源的核心作用,提高农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向农民普及水污染的相关危害,讲解焚烧秸秆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教农民如何正确、科学处理垃圾,帮助农民创建环保意识,使其逐渐接受生态环保策略,进而促进生态环保工作的落实。

3.2 调整农村经济的产业布局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产业持续增加,经济实力飞速提高。农村经济面临着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有效规划农村经济的产业布局[5]。

一方面,政府应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出发,对农村的经济结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及布局,推动产业发展的科技化、多样化以及生态化。

另一方面,应选择典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开展生态工业试点,充分贯彻生态经济理念,为中小型企业做好榜样。同时,政府要主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优化高耗能的企业。

3.3 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生态经济

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加大对环境的监督力度,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循环生态经济的发展。

政府是实施环保工作与发展经济的主体,要在重点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担负治理环境的重要责任。政府应该建立环保部门与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创建与农村环境现状相符的工作机制[6]。

同时,农村要将本地的核心特点和优势利用起来,全面发展可循环、低排放以及低消耗的循环生态经济,积极引入专业的农业科研机构,研发无公害稻米与绿色蔬菜等全新的有机农产品,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扩增农村经济收入,强化政府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

3.4 强化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不断完善资源配置

农村生态环境既要保护,也要治理。投入充足的资金是落实环境保护策略的核心保障[7]。政府应投入充足的资金用来采购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设备、创建防污染工程及其运行和维护机制。比如建立垃圾处理站、引进全新的污水处理设施、购买农村厕所改造设备、为农民配备部分可以自行处理污水和废弃物的设施等[8],完善农村资源配置。

同时,政府应投入相应的资金,出台相关政策引进专业人才,鼓励与环境治理有关的技术人员到基层开展工作[9]。

3.5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经济发展重视数量、忽略质量,是长时间存在的问题。自国家明确提出经济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首先,应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通过科学规划农村种植行业,促进旅游经济与农家乐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回家乡就业、创业,推动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10-11]。

其次,发挥低碳技术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促进新能源以及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合理开发以及利用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以及风能等资源,提高经济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12-13]。

4 结束语

从转变生态观念、调整农村经济产业布局、监管农村环境、发展循环生态经济、强化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完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等策略入手,促进农村经济以及生态环保的发展。在农村经济深入发展过程中,若不重视环境的合理保护,不能在第一时间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就无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飞速发展是我国农村实现深入发展的核心要求,是由农村的具体情况及我国的实际国情决定的。农村生产以及生活方面的环境保护并非不让人们生产及消费,而是倡导走生态经济发展道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