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4-05-25

□王 笛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 西宁 810008)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大大增加,在自身经济能力的接受范围内,人们选择绿色食品进行消费的意愿逐渐强烈。

“健康、绿色、天然、养生”成为更多人追求品味生活的象征,对绿色健康饮食的关注程度明显有从中老年人逐步向年轻人过渡的趋势。农产品的绿色、天然、无污染成为关注热点,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1 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概述

我国绿色农业的兴起源于生态理念的出现和绿色食品产业的带动。刘连馥(1998)[1]指出开发绿色食品的两个目的分别是通过生产绿色食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通过消费绿色食品增进人们身体健康,刘连馥(2007)[2]讲述了绿色农业这一理念的发展,刘连馥(2013)[3]指出绿色农业是在绿色食品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下产生的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刘子飞(2016)[4]将绿色农业的发展历程分为形成期和成长期,包含准备阶段、迅速发展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付伟等(2021)[5]将农业绿色发展归纳为萌芽阶段、发展阶段、战略提升与推广阶段。

20 世纪80 年代初,发达国家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产品污染严重,开始高度重视绿色、安全农产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我国在发达国家影响下开始在各省开启生态农业试点工作。

1990 年,“绿色食品”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随后建立了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创建了标志商标,并有了相应的管理体系,如绿色食品管理机构、质量检测系统等,绿色食品产业由此逐步发展壮大。2003 年首次提出“绿色农业”的概念,突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强调不以污染环境和损害未来生产能力为代价的生产。该年我国粮食产量经历了大减产,比上年减少了2 636.22 万t,减产率为5.8%。这使农业技术备受重视,农业补贴政策随之推出,刺激了农业快速发展,次年粮食产量上涨显著,增长率达到9%,成为历史上波动幅度最大的年份。

我国农业从2004 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杜思梦和刘涛(2021)[6]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全面诠释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2016 年以来,我国多次强调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绿色生产方式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内容。

2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结合全球有机农业和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连续统计指标,具体描述如表1 所示。

表1 2011—2020 年中国绿色农业发展相关指标

2.1 绿色食品市场和规模不断扩大

由于农民几乎不需要额外支出便能获得绿色农产品,所以绿色农产品的消费群体一般以城市居民为主,他们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和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逐渐了解到绿色农产品特指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受到污染、对生态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的食品,并且不使用化肥农药具有一定的安全成分和营养成分。因此消费群体随社会总体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能力的提升而不断扩大。

2011 年绿色食品的国内销售额为3 134.5 亿元,2014 年达到顶峰5 480.5 亿元后次年下跌。近5 年国内销售额缓慢上升,至2020 年国内销售额已经达到5 075.65 亿元。有机零售销售额从2012 年起开始持续高速增长,5 年的时间增长了68.54 亿欧元,有机出口自2016 年实现了突增,有机农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7]。

人类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基础营养物质中,绝大多数碳水化合物主要由农作物提供,面对我国逐渐扩大的健康养生需求,绿色农业迎来了发展的契机,不断增加绿色农产品的种类,打造多样化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数量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绿色食品规模继续扩大。

绿色食品出口额在近5 年大幅度上涨,2019 年的出口额为41.31 亿美元,后因疫情有所下滑。长期来看,我国绿色食品在国外拥有广大市场。农林及加工产品这一类别在绿色食品中所占比重居高,据《绿色食品统计年报》数据显示,这一比重在2020 年已达80.28%,说明在绿色食品发展中农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10 年以来上升趋势趋于线性,表明了农业与绿色食品协同发展。

2.2 绿色农作物生产效率提升

从绿色食品产地农作物环境监测种植面积占比来看,农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不断减少,而果园、茶园、林地、水产养殖等偏经济作物的总种植面积在不断地增大。

农作物种植面积占比在2013 年为84.9%,到2015 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占比降低9.09%,但粮食的产量依旧以较高速度增长。2016 年起粮食产量趋于稳定,而农作物种植面积占比明显下降,说明土地的利用率在不断上升,绿色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2.3 化肥农药使用量明显减少

在我国发展初期,为了满足庞大人口的基本粮食需求,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制品来降低病虫灾害,达到增产目的。农作物中残留的药物会进入人们口中,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而且化肥中的重金属将对土地和空气造成污染。

我国人口基数大,农作物庞大的需求量倒逼农业技术不够发达的中国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超标,农产品出口贸易也因其质量检测受到影响[8]。随着近几年绿色发展政策的引导和农业技术的提高,2015 年我国农药使用量和农用化肥施用量达到顶点后开始大幅度下降。此时粮食产量也基本达到饱和状态,有明显降低趋势。

2.4 绿色农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

绿色农业的发挥场所在农村,绿色农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增加了收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能够带动农户,解决农民就业问题,2020 年带动2 246.5 万农户加入,比2019 年增长3.38%。

绿色农业观念深入农村后,有助于提升人们关注健康的意识,提升生活质量。在发展绿色农业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问题,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能量转化设备,而且农副产品充分利用,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效益值,有助于激发绿色农业的创新,为农村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3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成本过高

绿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在保障农产品绿色天然无污染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成本高难以避免。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农业为改良土壤活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有机肥料上,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运用新的管理方法,都存在潜在成本。为保护生态环境,土地因为自然灾害、气温变化等无法正常生长农作物,处理成本加大。

因为绿色食品生产过程需要检测,绿色农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形成一定的规模才能产生效益,导致该行业门槛较高。

适宜生产绿色产品的地区往往远离城区,位于环境较好的偏远农村地区或者无污染的高原地区,这就导致生产出来的绿色产品流通困难,运输成本较高。而且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寒冷,造成产量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3.2 绿色食品监管机制不完善

绿色农产品的受欢迎程度高于一般农产品,且价位高,市场上流通着部分假冒伪劣绿色食品,无视法律权威,仿造绿色食品商标标识,打着绿色、无污染的广告以次充好,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品牌信誉。缺乏有力的监管使消费者对我国绿色食品信心不足,面对市场上价位不等、产地不同的绿色产品难以选择,严重影响了绿色农业的发展[9]。

虽然我国建立了绿色食品的认证体系,但监管机制不完善,绿色食品认证机构之间方法和认证标准不能完全统一,使得达标边缘的产品有机可乘,降低了我国绿色食品认证体系的公信力,降低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任度。

3.3 绿色农产品经济价值转化不充分

绿色农产品遵循一般生产周期或生长周期更长,由于无污染土地资源紧缺,我国优质的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足,环境限制了绿色农产品的生产[10-11]。

绿色农业的高成本投入、销售途径单一,使得绿色农产品的价值不能充分发挥。对有意愿的消费者群体定位不准确,导致优质的绿色农产品难以顺利销售,运输、储存产生的成本高导致绿色农产品经济价值损失大。

4 绿色农业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 加强龙头企业培育

政府应对农村绿色农业发展予以财政支持,引导地区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环境特色选择符合生产条件的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地区绿色农产品特色。让龙头企业带动周边中小规模企业发展,扩大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形成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12-13]。

将相对分散的个体经营整合为产业群,培养复合型农业人才,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支持龙头企业与农业高校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提高绿色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4.2 健全绿色农业监管体制

对绿色农业的监管要延伸至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分阶段独立监管[14]。从源头抓起,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管,对土壤、水源等环境进行质量监控,定期检测绿色农业生产基地所使用的肥料和农产品。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认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可按监测系统或检测标准细分绿色食品的商标,并根据检测侧重点分类,使每一类绿色食品商标有一套严格的检测标准,对通过检测的绿色农产品或绿色食品贴上认证商标让消费者放心[15]。

4.3 产业融合带动农业增值

将绿色农产品和相关产业关联,有助于拓宽销售渠道,加大传播力度。近年网络直播带货兴起,可用于绿色农产品营销,以原生态环境和正规产品检测报告吸引消费者。

绿色农业可与旅游业融合,在环境承载的范围内,在绿色农业基地附近打造生态旅游,吸引广大游客。游客在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同时,可以品尝新鲜绿色无污染的蔬菜水果。

拓宽产业链,引入冻干等技术到绿色农产品基地,使用无污染的精选绿色原料,配合无添加的加工方式,最大程度保留营养成分,保证农产品、果蔬的纯天然性,在绿色的土地上生产绿色的食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