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赵 雪
(潞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协调中心 山西 长治 0460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1]。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日趋严重,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2]。因此,必须做好水土保持治理工作。
长治市潞州区地处太行山脉西侧,上党盆地东缘,国土面积380.60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共有192.20 km2,主要发生在东部和北部地区,占全区面积的50.50%,全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面积为100.76 km2,占全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2.4%。
潞州区水土流失状况主要为水力侵蚀,侵蚀方式以沟蚀为主。根据2014 年成数抽样方式调查土地利用资源情况可知,潞州区水土流失类型区域主要类型如下。
2.1.1 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分布在西白兔乡和黄碾镇所辖的14 个村,面积0.26 万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0.24 万hm2。该地区以丘陵为主,沟壑纵横,植被稀少,地面坡度一般在7°~15°,较大处25°以上。由于降水分配不均和强度不同,水土流失状况比较严重,属于强烈侵蚀区。
2.1.2 黄土丘陵阶地区
黄土丘陵阶地区主要分布在老顶山镇所辖的49 个村,面积0.89 万hm2,其中水域面积0.23 万hm2,水土流失面积0.303 万hm2。该地区地势不平,坡面较缓,冲击沟发育良好,水土流失状况以沟蚀为主,地面坡度一般在3°~7°,较大处15°~20°,属强烈侵蚀区。
2.1.3 土石山区
土石山区主要分布在老顶山镇所辖的19 个村,总面积0.25 万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0.23 万hm2。该区地势高、石厚土薄、林草较多,水土流失缓慢,如果在汛期发生山洪灾害,会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地面坡度一般在15°~20°,最大处35°以上,属于强烈侵蚀区。
2.1.4 冲积平原区
冲积平原区主要分布在浊漳河流域附近的马厂镇、大辛庄镇和堠北庄镇所辖的12 个村,总面积1.46万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0.724 万hm2。该地区土质肥沃、地面平坦,水土流失以面蚀为主,对农业及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农田水利建设基础良好,生态环境好,粮食产量高,是全区发展农、林、牧、副、渔产业的优势地区。
综上,潞州区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分布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丘陵阶地区及土石山区,且多以沟蚀为主,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大。经过几十年水土流失治理,这些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已基本得到控制,被洪水冲蚀切割的土地极少,且这些区域远离河道,水土流失情况并不明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较小。
潞州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兴起于1949 年之后的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期间,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
1951 年,遵照党中央“土不下山,水不出沟”的水土保持方针,潞州区水土保持工作起步。全区广泛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原老顶山、壶口和嶂头乡(现老顶山镇)等大面积荒山、荒坡进行了全面治理,初步治理面积达0.2 万hm2。
1976 年,在山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地位得到逐步恢复。1982 年国家颁布的《水土保持工作条例》明确提出“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除害兴利”的方针,进一步为潞州区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
1990 年以后,潞州区将小流域治理作为兴区富民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来抓,实行“持续治理不动摇,连年开发不间断”的工作原则,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治理模式,不断完善治理机制,靠大户带动、项目推进、机制激励等措施,使潞州区小流域治理走上了治理与调产相结合、水利工程与水保措施相配套,生态与经济、社会效益相平衡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并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局面。
党的十九大以来,潞州区委、区政府更加重视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新时期、新形势下,潞州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结合自身实际迈出了新的步伐。
从1980 年开始,潞州区按照“谁承包、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方法,以户为单位承包治理小流域。此项工作一度成为全区农村工作的亮点。
1988 年山西省小流域治理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潞州区及时总结并汲取先进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经验,以水土保持治理与调产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千树一园两头牛,奔向小康不发愁”的发展战略,涌现出了一大批户包治理专业户,在老顶山镇范围内建设了一批规模化林果生产基地,大力推动小流域治理,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科学合理的调整,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潞州区大力实施拍卖“四荒”使用权的新举措,出现了购买“四荒”、租赁和股份合作等新的治理形式。全区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荒山治理政策,结合实际制定了以流域为单元、个人治理为重点的扶持政策,提高了人民群众治理荒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00 年之后,依靠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出现了以专业队治理为主的户、专干和群众一起进行治理的多元化治理形式,使小流域治理走上了社会化的发展道路,治理效果显著提高。
2005—2020 年,潞州区委、区政府及水利部门结合区域实际和工作形势,不断完善治理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了生态强区的工作思路,在全区开展大户治理、专业队治理与自然修复为主的治理模式,并与老顶山旅游开发管理中心合作,以当地农家乐假日旅游为契机开展了公益植树造林活动,推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推动了山区旅游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水土流失,增加水土流失地区地面植被覆盖率[3]。因此,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同时还需加大力度查处人为毁林、毁草或放牧的行为,并在河渠、道路两侧植树种草或建设浆砌石护岸,以防止坍塌和冲淤。
小流域治理是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中一项山区开发性建设事业。潞州区多年来始终坚持水土保持治理与农业调产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促进水土保持产业和水土保持经济发展,水利部门在科学规划、统筹的基础上,配套建设了老顶山镇关村雨水集蓄节水工程和黄碾镇故南村高科南华高效农业节水产业园区,实现了小农水利工程高效利用,做到了小旱不减产、大旱少减产[4]。
山坡防护工程主要是通过改变小地形来实现坡面上的水土保持防护。通过采取坡改梯工程、修建鱼鳞坑、水平阶、坡面道路等工程改变山坡微地形;通过设置蓄水工程、涝池、坡面截流和排水工程等措施,有效拦蓄利用自然降水,将其引入农田、林地,以提高水的下渗量和利用量,为农林植物种植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并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所引起的土壤侵蚀[5]。
建设沟渠治理工程的目的是控制沟渠扩张,缓解沟渠纵坡增长,控制山洪的流量、峰值,从而减少山洪流或泥石流的规模,确保山洪可以安全排泄,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能合理有效利用水沙资源,一定程度上起到肥水沃田的作用。
修建河流护岸工程是在河道两岸修建浆砌石护岸,达到减少河道、河岸横向冲刷以及修复河道、塌岸治理和疏浚河道的作用。
今后潞州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要科学规划实施、统筹兼顾实际情况,做好区域内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科学分析、精确研判区域内水土流失产生的根本原因,针对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水土流失和治理工作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对自然和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当地水土保持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