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周山赫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64)
应收账款就是在企业业务活动中应该收取但尚未收到的各项账款。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收账款往往并不能在业务成交时就入账,账款回收和业务推进的程度存在一定关联,存在欠账、赖账等现象。应收账款管理就是针对企业应该收取的账款做好回收管理,确保企业尽早、足额回收这些账款并将其投入到企业经营发展当中,从而维持企业良性发展[1]。
应收账款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普遍现象,很多行业领域都存在,尤其是零售领域,这种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出现应收账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商业因素。应收账款的出现,和商业方面的因素存在很大关系,尤其是对于零售行业来讲,赊销模式普遍存在。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保持产品的输出,先给货后收款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这就造成应收账款普遍出现。在其他行业,往往也需要先提供服务或业务,然后才能收款[2]。
第二,商业活动与收款之间存在时间差。从实际来讲,商业活动进行是以合同为基准,签订合同并不代表钱款就会到账,这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问题。比如销售,从确定销售合同开始,到买家实际收到货品,中间存在一段时间差,这就使得账款到位必然出现滞后。
第三,企业自身应收账款管理意识薄弱,未能认识到应收账款管理的价值意义,导致企业应收账款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拖欠周期越来越长,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难[3]。
应收账款这一现象,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基于二元视角可以发现,应收账款对于企业经营既能够产生积极作用,也会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因此需要辩证地看待应收账款问题[4]。
应收账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商业现象,其能够一直存在,就说明具备一定的作用,否则早已被市场淘汰。具体来说,对于企业经营来讲,应收账款这一模式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加销售与减少存货。
从市场经营角度来讲,要将产品在短时间内推向市场,转化成实际的销售,才能确保整个产业链的通畅。如果产品积压,那么会导致上游产业陷入僵局中。应收账款的本质在于先货后款。经销商可以先拿货到市场中销售,卖出之后再向企业归还货款。如此一来,能够最大程度从各销售渠道卖货,从而增加销售量,销售增加,存货自然就会减少。这样可以释放上游产业的生产能力,确保上游产业链高效运转。总体来说,应收账款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企业出货率,让商品尽快变现,从而确保整个产业链运转[5]。
应收账款这一经营模式虽然对企业经营能够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但并不代表这种模式就没有风险。根据实际情况来讲,应收账款存在多方面的风险。应收账款的重点是资金,而资金是确保企业经营运转的关键。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坏账风险。应收账款的本质在于甲方单位先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乙方单位,乙方单位在卖出产品或享受服务之后,再向甲方单位支付账款。这种模式下,如果乙方单位诚信高或经营状况良好,那么自然不存在太大问题。如果乙方单位不讲信用,恶意拖欠账款拒不支付,就会导致甲方单位形成坏账。另外,如果乙方单位经营不善甚至倒闭破产,无力偿还甲方单位账款,也会产生坏账。
第二,偿债风险。很多企业都有负债,负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只要企业保持正常经营运转,那么偿债往往没有问题。应收账款的存在,直接影响企业资金流量和资金流动。一旦发生大额坏账,或某些账款无法及时回收,就会给企业带来偿债风险,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偿还某些债务。
第三,经营风险。企业正常经营运转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基础,如果资金出现问题,那么企业经营就会陷入困难。应收账款的存在,埋下了潜在经营风险。如果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慢或无法回收,就会影响到企业资金安全。一旦出现资金短缺,就会威胁到企业的正常经营。
应收账款虽然能够帮助企业在商品销售或服务提供方面提高效率,实现在市场中快速扩张,但也埋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对风险加强控制,降低负面作用,强化正面作用,为企业经营发展创建安全的环境。
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尚且存在不少问题。应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形成的过程。
第一,前期控制不足,对于应收账款产生前存在的各种风险未能及时予以管控。比如在合作前,应当确定合作企业的资金、信用等情况,从源头上避免风险。目前,不少企业并未建立起事前风险控制体系,导致前期风险控制不足。
第二,对于合同执行、资金流向的监管不足,未能及时依照合同催收账款,未能了解合作企业的资金动向,从而埋下坏账、烂账的风险。
第三,后期的账款催收工作缺乏合理的手段和技巧,账款催收效果差,无法及时回收账款,给企业造成损失。
鉴于目前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对症下药,通过合理手段优化应收账款的管理,降低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要做好应收账款管理,需要抓住信用这一关键要素。建立信用体系,依靠信用评估和信用额度两大渠道,对应收账款的规模进行控制。
第一,创建信用评价体系。针对合作对象开展信用评价,在确立合作关系之前对合作对象的信用情况形成基本了解。在信用评价体系中,需要设定具体评价指标。可以通过债务情况、盈利能力、过往信用记录、现金流量、资产流动性等指标,对合作对象进行信用评价,建立起S、A、B、C、D、E、F 等多个信用等级。
第二,创建信用额度体系。信用额度体系是依附于信用评价的附属体系。应根据合作对象的信用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信用额度。应收账款规模需要保持在信用额度范围内,不能超出信用额度。通过对额度的限制,对应收账款的规模进行控制,从源头上减小风险。
第一,管理制度方面。一是要针对合同制度予以完善。从评审、签订、执行等相关环节着手,以规避应收账款风险为目标,弥补制度上存在的漏洞。二是建立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将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一项专项工作,建立对应的制度,定期对账款规模、催收情况等进行汇报。三是要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如责任制、奖惩制等,以此约束财务人员,使其认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认真落实应收账款管理工作。
第二,资金账款跟踪控制方面。企业需要针对应收账款的整体情况做好梳理工作,与合作企业保持沟通,提醒客户还款。此外,还需要对一些拖欠时间较长的企业进行资金跟踪,避免其转移资金、恶意拖欠。
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回收账款是关键,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足额回收资金。电话催收、上门催收等常规手段在实践中的效果不好。尤其是对于信用低的合作企业,常规方法很难回收账款。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其他手段来优化回收工作。
第一,依托法律武器,维护企业权益。法律手段是回收账款的有力武器。《合同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在买卖合同中如果没有依照约定履行支付义务,那么标的物的所有权依然归属于出卖人。企业可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第二,打包烂账、坏账,进行证券化处理。债务证券化是一种处理应收账款的有效手段。依托金融渠道,将部分高风险应收账款打包处理,转化为证券形式卖出,可以回收一部分资金。
第三,借助专业催收机构的力量,委托催收。当前形势下出现了专业的催收公司。专业的催收公司依靠专业手段催收账款。企业可以委托专业的催收公司负责催收工作,使企业自身得到解放,不必局限于催收工作。不过需要注意选择正规、合法的催收机构,不得选择违规机构,避免暴力催收带来麻烦。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需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在具体实践中,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认识,了解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风险。应立足目前存在的问题,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资金管理控制,优化账款催收工作,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