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张钧涛
(渭南师范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99)
“一带一路”作为拓展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关系的重要倡议备受全球瞩目。为了提高全球供应链的效率,物流供应链金融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一带一路”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与物流的有机结合拓宽了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资金流动压力。因此,研究“一带一路”下物流供应链金融的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经济价值。
物流供应链金融指利用供应链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以供应链中的核心物流企业为主,向整条物流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为公司理财、现金管理、融资等业务提供帮助的一种金融服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金融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为推进物流供应链金融发展创造了新的机会。
随着物流供应链金融规模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供应商企业开始将发展重心转移至物流供应链金融领域。因此,我国的物流业与供应链金融市场均得到了空前发展,出现了新的商机与商业模式。
除国家层面的政策性支持外,物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得益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完善,物流供应链金融得到了显著发展。物流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完善使其服务对象不断增多,业务需求随之增加,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反作用于互联网技术,不断推动互联网技术优化升级[1]。同时,物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会反作用于“一带一路”倡议,使“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落实。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助于引导物流供应链向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转变以往中国物流公司单一的对外发展模式,推动其向中心物流公司领导上下游中小物流公司的模式转变,完成物流供应链整体对外发展的变革。同时,“一带一路”涉及的物流公司数量持续增长,中心物流公司实现自身金融目标后,开始对供应链的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进行重组,有助于增加供应链的综合效益。从物流供应链金融产品角度而言,其具备服务主体多、产品种类多、多个层次结合等优点,提高了物流公司上游供应链供应水平及下游销售公司购买水平,有助于强化供应链整体的协同效果。
在现实金融环境中,物流公司并非独立运营,必定处于至少一条供应链中,物流公司资金需求的产生必定与至少一项现实产品或业务有关。不同于传统银行授信方式,物流供应链金融成功降低了物流公司进入金融市场的标准,使供应链金融不再受个体资金使用状况和资产情况的限制[2]。
整体而言,物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物流供应链上相关企业共同发展,同时有助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升级所涉及的互联网技术以及完善金融市场。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能源、装备制造、基建、冶金等重要行业均开始与银行密切合作,但由于物流供应链上下游在信息共享系统方面存在不足,上下游企业尚未实现信息共享,导致上下游企业在交易过程中极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间存在严重的信息壁垒。
此外,不同于传统银行信用贷款产品,物流供应链金融仍属于新型业务,产品审核流程中常出现办理员工职权不明确、办理流程违背要求等问题,导致物流供应链金融业务办理过程存在一定风险。
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并扩大了金融需求。中小型物流企业难以依靠自有基金进行发展,大部分情况下仍需通过借款筹集资金,但受中小型物流企业自身经营情况以及其他综合因素的影响,中小型物流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资金大多来源于民间金融机构等,通过银行获得资金的企业仅占其中一小部分。
此外,中小型物流企业普遍实力较弱且分布分散,缺乏团结意识,难以实现统一管理,缺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3]。
当前,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银行资金价格上涨的同时,银行利差持续缩小,但商业银行仍可通过开展物流供应链金融业务获得可靠收入。因此,为弥补利差降低导致的利润损失,提高银行收入水平,商业银行纷纷选择开展物流供应链金融业务。部分商业银行为抓住获利的绝佳机会,未详细调查市场及产品研发工作便将物流供应链金融产品投放到市场中,某家银行发布新的物流供应链金融产品后,其他银行便纷纷效仿。
商业银行普遍采用“1+N”模式,即从核心物流企业入手,在偏好探索、市场定位、产品设计、渠道构建、系统研发等多方面存在同质现象。为抢占市场份额,部分商业银行甚至选择通过降低服务费用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此类恶性降价行为不仅与商业银行提高收入的目标相反,同时将导致银行业资源浪费,降低产品的附加值。
随着经济发展,物流企业出现了新的发展模式,企业开始注重物流的整合以及流程的改进。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均建立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运作体系,企业整体运营更加专业化。尽管物流供应链跨区域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但同时会增加供应链运行的成本。由于我国供应链技术相对落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及信息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导致我国物流供应链的成本尤其是冷链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除技术原因导致运营成本过高外,以下原因同样会导致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一是缺少针对物流企业与银行交换资金信息及物流信息的标准,降低了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际效率。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与跨境结算支付体系未发展成熟,导致跨国物流公司境外资金运作与境外投资汇兑业务开展受到限制,阻碍跨境供应链业务开展的同时,限制了境外物流供应链金融其他服务的发展,降低了物流供应链金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建设速度。三是物流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国内物流供应链金融业务水平的提升得益于互联网技术以及现代物流的巨大优势,能够借助云计算技术及大数据快速扩大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技术实力与我国存在差距,中资物流企业在境外缺少良好的互联网基础环境,开展物流供应链金融业务较为艰难[4]。
同时实行多项措施,防范信用风险。以国家相关政策为要求,保证物流企业的透明度,全面评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风险,严格把控企业进入物流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审核流程,全方位调研核心物流企业以及上下游物流企业的资质与实力,选择经营收益良好、发展前景可观、风险水平较低的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对象,降低物流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加强政府与物流企业征信管理机构的合作,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对接效率,建立物流企业信用数据库,确保“一带一路”沿线物流企业信用透明化,完成物流企业信用数据的快速流通。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与大型物流企业联合发展,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与业务专长打造联盟体,提升物流供应链的整体信用水平。
金融机构应对抵押或质押标的物的所有权风险进行充分评估。金融机构可建立货权验收机制,以相关商务单证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为依据,确定货物所有权的实际拥有者。金融机构可优先选择与信用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合作,减少标的物所有权在资金与物流层面的骗贷风险。
重视对金融业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减少业务风险。随着技术革新日益迅猛,为使物流业可持续发展,需培养符合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向国外借鉴人才培养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严格落实贷款前后以及贷款期间的各类风险防控措施,建立物流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管理团队,保证专业人员的操作稳定性及规范性。同时,加大金融机构对抵押或质押标的物的监测力度,提高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安全等级。一旦发现标的物出现异常,金融机构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标的物的转移,并依据债务人或企业的侵权行为重新判定是否需行使处分权处置标的物。
各商业银行应依靠自身优势创造差异化的物流供应链金融产品,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打造完善的“一带一路”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及存货融资属于供应链金融产品的3 种主要形式,金融商业银行可参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发展特色,推出有针对性的物流供应链金融产品,结合当地物流企业的具体需求,策划对应的产品配套方案。抓住时机,推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采用符合时代潮流以及自身发展的物流供应链方案。
倾听客户的需求,凭借历史数据,推动以往的“1+N”形式向以物流供应链为主导的“N+N”形式转变,拓宽产品领域,降低融资成本及风险,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对金融产品以及服务进行改革创新,使顾客办理贷款以及结算等业务时可方便快捷地调动资金。商业银行与物流业发展相辅相成,因此商业银行可在“以人为本”以及“以顾客为中心”的前提下,改革升级金融手段,推动物流国际化发展。商业银行改革创新的一大形式是通过结合互联网及其他技术对银行结算业务以及凭据形式进行改革。银行应不断创新结算方式,以提高客户交易的方便快捷性,例如推广及应用POS 信用卡以及其他电子货币,为我国物流企业、跨国企业、海外企业的合作提供便利,减少交易步骤,降低企业成本。
此外,金融机构对金融体系以及程序管控的革新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物流程序管控的发展,有利于物流企业在融资时拥有更多选择机会,并通过分析发展需求,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金融产品,缓解资金流通压力,增强综合实力。
物流企业数据复杂烦琐,应加快通过构建合理科学的物流信息管理体系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可凭借一套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体系对传统技术进行改进,减少人工操作导致的失误,缓解人员压力,也有助于企业物流操作更加智能化。
此外,对物流IT 技术的推广必不可少,通过升级物流IT 技术,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使物流管理趋向智能化和自动化。
为使供应链金融灵活运用到“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应提前健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创建统一的公共平台,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交流沟通。各机构可通过此平台快速掌握信息流、商流、物流等动态信息,助推各项资源合理分配,进一步提高供应链金融物流信息管理的有效性。
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及延伸,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创新支付结算和监督手段,通过提升各国金融机构以及中资企业的发债额度,降低企业物流融资难度,减缓资金流动压力。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的建立离不开技术支持,各国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实力雄厚的科技公司应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促进彼此的合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