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山西省蔬菜产业现状分析与展望

时间:2024-05-25

□常莹莹,侯向娟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 山西 太原 030006)

1 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1.1 区域布局优势基本形成,蔬菜品种丰富

我国幅员广阔,气候复杂多样,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6个优势区域,分别是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产区、长江流域冬春蔬菜产区、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产区、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产区、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产区、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产区。

山西省属于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产区,日照充足,夏秋季气温凉爽、雨量丰沛,夏秋露地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夏秋蔬菜面积的12%左右,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代表优势品种有萝卜、胡萝卜、花椰菜、大白菜、芹菜、结球甘蓝、茄果类、豆类、瓜类等[1]。山西省蔬菜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情况见表1。

目前,山西省蔬菜生产区域布局已初步形成,大型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已经成熟,主要外销市场是华南、华东和京津唐地区[2],形成了以晋中番茄小镇、高平金田农业科技、广灵北野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园区。这些现代园区不仅有特色鲜明的蔬菜品种、蔬菜品牌,也具有较高的科技生产技术,带动了周边农业产业的发展。目前山西省已有27个蔬菜产品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代表品种有忻府辣椒、广灵食用菌、云州黄花[3]。山西省蔬菜产业区域布局及优势品种见表2。

1.2 设施蔬菜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大

山西省地处北纬30°~40°,冬春季(11月至翌年4月)时间长、光照充足,发展设施蔬菜的需求较大、潜力较大、优势也巨大。

山西省意识到设施蔬菜的巨大发展潜力,积极推进各种扶持措施落地实施,自2009年起,相继出台了《山西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2009—2013)》和《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实施意见》。2010—2014年,山西省连续5年出台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扶持设施蔬菜,形成了以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栽培生产规模。以上一系列举措和政策促使山西省设施蔬菜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保障了蔬菜产业的规模扩大与格局优化。

1.3 政策支持力度大,产业发展动力强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多次下发一号文件指导和解决农村发展中遇到的各项问题,蔬菜产业改革逐步细化和深入。在此背景下,适逢山西农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山西省委、省政府依据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宏观发展思路,出台了《山西省“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解决推广设施蔬菜产业中出现的问题,山西省制定出台了《山西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2009—2013)》《山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园选报及示范园建设方案编写指南(2010)》及《山西省百万棚设施蔬菜行动计划(2010—2015)》。

表1 山西省蔬菜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统计(2010—2018年)

表2 山西省蔬菜产业区域布局及优势品种

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就是“设施蔬菜百万棚计划”。2010—2015年,山西省实施了“设施蔬菜百万棚计划”,这是发挥山西省自然与区位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2010年到“十二五”期末,山西省围绕“设施蔬菜百万棚计划”大力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以晋南、上党、晋中、忻定、大同5大盆地内蔬菜产业具有优势的70个县(市、区)为核心进行重点区域布局,推进设施蔬菜持续快速发展,着力打造优势产业区域板块,辐射带动周边45个农业县(市、区),带动了全省设施蔬菜的发展[4]。

2 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1 缺乏完善的蔬菜保鲜物流体系

蔬菜作为生鲜农产品,易损易坏,对于贮藏条件和技术有较高要求,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历采摘、运输、储存、销售等多个环节,供应链较长,流通时间较长,流通成本高,一旦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蔬菜保鲜物流体系保障。

我国每年果菜损失浪费率较高,农产品损耗率高达20%~30%。据相关调查和测算,我国每年产后蔬菜损耗约1亿t。相比采用现代冷链物流国家5%的低损耗率,我国农产品损耗率过高。因此对蔬菜产业进行有效管理和建立完善的蔬菜保鲜物流体系有积极的现实意义[5]。

目前,山西省蔬菜产业物流链主要以常温物流为主,缺乏专业的冷连保鲜物技术与设备,如大型恒温库、冷运车。蔬菜采摘、贮藏、运输等环节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缓慢,严重影响了储藏、物流的专业化与规模化发展[6]。山西省急需培养具有专业冷链物流技术知识的工作人员,制订完善的蔬菜贮藏保鲜、物流体系,精细蔬菜产业布局,提升山西省蔬菜产业的整体影响力。

2.2 科技力量薄弱,标准化生产不足

我国蔬菜产业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管理较为粗放、现代生产技术普及率低、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等。问题的根源在于产业科技力量相对薄弱,对整个蔬菜产业的支撑力不足。据统计,我国蔬菜优势生产区域重点县的蔬菜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户,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的比例不足50%,种植过程中更依靠长期的经验积累而非现代先进生产技术[7-8]。

山西省蔬菜产业也存在技术研究和推广力量薄弱问题,尤其是在对生产集约化、标准化要求较高的设施蔬菜领域,这种科技力量的欠缺尤为明显。以清徐县为例,该县发展蔬菜产业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明显,历经多年发展,已经成为省城太原的“菜篮子”,蔬菜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清徐县对蔬菜产业发展坚持科学的技术指导,十分注重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适合该县的一套服务网络。但是,目前清徐县存在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文化水平有限、高素质技术人员匮乏、科技服务力量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清徐县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清徐县蔬菜办人员年龄老化,新老更替出现脱节,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科技、农业等相关部门也有类似情况。管理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很难得到实施,严重阻碍了清徐县蔬菜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发展[9]。

2.3 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不高

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种植生产和贮运保鲜环节。生产过程的不安全因素有非法转基因,外来物种入侵,违规使用国家禁用农药、生产调节剂、添加剂,不合理施用化肥,滥用农药等。贮运保鲜环节的不安全因素有冷链配送能力低致使高温变质、非法使用保鲜剂或催化剂、包装运输材料中含有害化学物质超标等[10]。

山西省整体上蔬菜安全达标,但是由于种植结构单一,导致连作障碍严重,土传病害多发。此外,由于防治过程中缺乏品质严控和科学预防,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也比较严重[11]。同时,由于山西省蔬菜生产标准化水产水平低,菜农缺乏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知识,加之监管力度不大,惩罚力度不足,导致蔬菜生产中存在化肥、农药、激素超标使用,蔬菜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了蔬菜的安全性和品质。总体来看,山西省蔬菜产业生产中存在使用违规农药和过度防治、盲目防治等现象,造成防治效果差、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益低、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12]。

2.4 机械化水平低

随着农业发展,大规模农业基地数量逐渐增加,机械化生产由于易标准化、节省劳动力、省时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蔬菜生产存在农业机械研究不成熟、机械用工成本较高等问题,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受到制约。我国大部分地区蔬菜生产仍以人工为主,机械化水平较低,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都较低。

目前,山西省蔬菜产业专业合作社较少,生产方式以农户个体生产为主,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的集中连片种植,导致蔬菜生产的集约化、机械化水平较低。加之目前蔬菜生产过程中涉及播种、移栽、收获、储运各环节的农机类型较少,缺乏适用的专业化配套农机,进一步阻碍了蔬菜产业机械化的深入推广。

3 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对策及展望

3.1 推进技术创新和推广,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山西省要着力推进蔬菜种植技术创新和推广,加强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一是筛选、引进适合蔬菜栽培的抗病、优质、环境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新技术。因地制宜实施集约化育苗项目建设,学习先进的标准化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种植运营模式,建成安全绿色、高效节能、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二是强化生产技术的培训。对菜农开展蔬菜品种选择、品类更新、集约化生产设施建造、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生产技术及贮藏保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结合技术讲座、田间实地指导、技术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加强蔬菜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3.2 重视蔬菜质量安全问题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供应高质量、安全的蔬菜是蔬菜产业的首要任务。生产质量安全的蔬菜以及对其卫生质量进行严格监控成为解决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必要举措。山西省蔬菜产业生产方式多以农户个体生产为主,专业化的合作社比较少,整体生产方式分散、单一,蔬菜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低,不利于统一实施蔬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也无法保证蔬菜产品达到规格一致和品质优良。可以从推进生产集约化、标准化入手,不断提升产品安全质量水平。

一是创新生产经营方式、组织方式,推进标准化园区建设推广。合理选择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地点,依托有基础、有技术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整合现有设备、技术、人员,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集中连片发展集约化生产。

二是研究总结不同地区、不同种类蔬菜面临的环境挑战、市场要求以及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通过技术普及进行群防群治,加强育苗、用药、施肥、病虫害防治,对贮藏保鲜等方面进行科学集中指导和管理,完善蔬菜生产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三是以强有力的监管手段保障蔬菜质量安全。要强化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服务,从蔬菜苗种选育、施肥、病虫害防治、保鲜物流、终端销售等方面进行质量把控,建设完善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3 完善产销渠道,提高冷链物流技术水平

一是完善蔬菜流通信息网络建设。目前山西省蔬菜物流运输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低,保鲜物流环节缺乏完善高效的蔬菜品质动态监测和全程跟踪服务。需要立足市场发展,集成物联网、蔬菜保鲜等技术,依托现有物流渠道和数据信息集成平台,组建畅通高效的蔬菜流通信息网络[13]。

二是完善流通体系,横向、纵向结合完善产销渠道。纵向拓展产销渠道主要是加强产地批发市场、产地预冷库的建设,完善产地直通超市、市场等零售环节的紧密对接模式,发展连锁配送、农产品集中配送,从而降低蔬菜配送的在途损耗和流通成本。横向拓宽产销渠道主要是与全国各地优秀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采购商开展对接活动,签署产销对接协议,解决蔬菜卖难、买贵的问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山西省农产品原有线下销售渠道受阻。为了走出蔬菜销售困境,2020年3月6日,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湖北、山西、云南、广西、新疆等5省(自治区)和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河南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京东集团、江苏常州凌家塘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采购商开展了视频会商对接活动。经过协商对接,山西省与河南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江苏常州凌家塘农产品批发市场达成果蔬产销对接协议3.2万t,其中苹果1.2万t、蔬菜2万t,订单金额1.56亿元。

3.4 提高机械化水平

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尽可能实行集中连片种植,以更好发挥农机作用,提高机械化生产的效率。引进、研究、优化不同蔬菜的种植模式,以期更好地适应机械化种植的推广应用。对需要大量投入劳动力的蔬菜生产环节,应引进、研发新兴专用农业生产机械,推进“机械替人”模式。加强栽培技术、产后加工环节的标准化生产,增效节本,提升蔬菜品质。针对目前仍以人工种植为主的环节,可以专门引进或研究新型农业机械,完善蔬菜播种、移栽、采收、贮藏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