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巩惠
摘 要: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尤其目前國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内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和国际上成熟的自由贸易区仍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创新监管模式,完善法制法规,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探索建立贸易自由化评估体系,制定贸易便利化措施,提前建设自贸区内基础设施。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营商硬环境;营商软环境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21-001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1 营商环境的概述
1.1 营商环境的概念
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Doing Business Report》认为,营商环境是指一个企业从设立、运营到最后破产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衡量的是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办理施工许可证、登记财产、保护少数投资者、获得信贷、跨境贸易、纳税、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的过程[1]。刘刚(2018)[2]认为,营商环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企业设立、经营、纳税、投融资、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服务效率和水平。营商环境是从微观层面出发,全方位衡量一个企业设立、运营到破产过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
1.2 上海自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
当今国际社会中,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发起贸易战,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强化。不少国家制定贸易保护措施,WTO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跨国直接投资持续萎缩,各国之间为争夺跨国投资的竞争愈演愈烈。中国国内,劳动力不再是无限供给,人口红利也将逐渐消失[3]。
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在推行,迫切需要培育新的增长动能。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到2018年海南自贸区的成立,中国已经形成了1+3+7+1的雁阵模式。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政府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良好的软环境。可见有效的营商环境对于上海自贸区内的企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作用。
2 上海自贸区当前的营商环境
综合国内外学者有关营商环境要素的分析,将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分为营商软环境和营商硬环境。其中,营商软环境包括投资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程度、金融开放和创新、政府监管和服务等,营商硬环境仅仅包括自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2.1 上海自由贸易区营商软环境
2.1.1 上海自贸区投资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程度
企业投资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是衡量企业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上海自贸区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外资投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开放程度,通过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标世界最高贸易投资规则,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吸引外资企业在自贸区投资设立[4]。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个数由2014年的190条减少到2018年的45条,适用范围也由之前的上海自贸区覆盖到全国自贸区。对于在负面清单以内的领域,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和变更实行核准制。而对于负面清单以外的投资项目,则实行备案制。负面清单的透明度和开放度逐步增加,加大了外资企业在自贸区进行投资的吸引力。
世界银行在开办企业下设4个要素,分别是开办企业手续个数、时间、成本(占人均国民收入的百分比)、实缴资本的下限(占人均国民收入的百分比)。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根据世界银行的评价标准,对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估。从评估结果可以看出,上海自贸区在手续个数和时间两个指标方面比境内区外其他企业更具优势。
2.1.2 金融开放与创新
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作为自贸区的新高地,其金融发展状况成为衡量营商环境不可缺少的内容。自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在“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账户体系,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利率市场化,深化外汇管理改革”以及“建立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5]。2015年11月,国家出台的金改四十条中,着重强调自由贸易账户的建立,同时明确扩大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目前各项金融开放政策中,自由贸易账户是最受关注也是企业应用程度最高的[6]。随着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加深,资本项目开放的范围扩大,人民币跨境自由流动,自贸区企业的融资成本在下降。
2.1.3 政府监管与服务
良好的营商环境必须要有政府的监管与服务为后盾,而如何确定政府监管与服务界限也成为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衡量的重要标准。自贸区成立以来,政府一直在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新成本,打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例如出台减税降费措施,推行“一表申报、一口受理、并联办事”的服务模式。完善法制制度是公平竞争的保障。2019年出台《外商投资法》,为外国投资者在自贸区进行投资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法制保障。
2.2 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硬环境
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硬环境包括区位和基础设施。 上海自贸区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从区位来看,上海自贸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被誉为黄金水道的长江经济带入海口,连接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沿线内陆城市为上海自贸区提供了广阔的需求腹地和供给来源。上海劳动力数量和质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常住人口接近2 500万,211、985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同时,上海港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2019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 200万。根据粤港澳大湾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显示,上海的基础设施指数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一。
3 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改善政策建议
3.1 探索建立上海自贸区监管新模式
上海自贸区的监管模式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对上海自贸区的人流、物流进行便捷、高效的监管,可在上海自贸区内全面推行数字围网新型监管方式。数字围网采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主要通过综合应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时收集获得授权的进出人员、货物的数据,对于未获得授权进出的人员、货物,可以进行实时干预。
同时,上海自贸区的数字化监管信息还可以协同长三角监管信息,共同打造一个共享、综合型的数据库,从而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7]。
3.2 加強上海自贸区法制建设和制度保障
中国自贸区的法制建设与国际上先进成熟的自由贸易港仍有较大差距。国际上大多数先进成熟的自由贸易港采用“法治先行、依法治区”的法治理念,即在国家自由贸易区/港设立之前,由国家先行设立法律,从而更好地为本国的自由贸易区/港建设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目前,大多数国家已经认可和接受自由贸易区/港“先立法、后设区”的理念[8]。2019年,全国人大通过《外商投资法》,以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外商投资法提高了外商投资政策的透明度,保证各类市场主体竞争中性原则,依法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合作,激发自贸区内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3.3 继续扩大金融领域开放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应稳步有序地推进上海自贸区金融领域开放,打造良好的金融领域营商环境。虽然目前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和防范化解金融领域的风险中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中国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汇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降低了资金跨境流动的便利性。为了打造金融领域良好的营商环境,要逐步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扩大资本项目的开放,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3.4 探索建立贸易自由化评估体系,继续出台贸易便利化措施
目前,对上海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而上海自贸区内评估体系的建立对于优化上海自贸区内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上海自贸区内环境改变,推进贸易自由化的政策和措施需要日益完善和优化,因此建立合理的贸易自由化评估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3.5 提前建立配套基础设施
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不仅包括营商的软环境,还包括为营商软环境提供服务的硬环境。为了更好地吸引自贸区外的企业进入自贸区,需要提前建立相关的配套设施,这样能增强对自贸区外企业的吸引力。世界银行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数和上海自贸区过度依赖公路运输的现状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上海作为航运中心的基础设施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随着越来越多货物进入上海自贸区,对上海自贸区的仓储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在上海自贸区内建立适合各种货物仓储的仓库,确保货物的完整性。同时,要发挥上海地理条件的优势,形成集海陆、海铁、江海于一体的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推进深水码头和集疏运通道建设,从而建立相应的营商硬环境。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EB/OL].[2018-11-02].http://www.199it.com/archives/791064.html.
[2]刘刚.上海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优化研究[D].上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8.
[3]丁守海,丁洋.中国应着力开发二次人口红利[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2):47-58.
[4]智艳,罗长远.上海自贸区发展现状、目标模式与政策支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0(2):148-157.
[5]施琍娅.上海自贸区金改再回顾[J].金融博览,2018(11):10-13.
[6]王凯玄.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综合效应分[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7]张志昂.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应大胆创新数字监管模式[N].第一财经日报,2019-03-18(A12).
[8]刘美乐.上海自贸区设立对上海航运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