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云南森林绿色食品类型及发展路径分析

时间:2024-05-25

凡哲 付伟 张曼飞

摘 要:森林绿色食品是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优质食材。将云南森林绿色食品分为蔬菜、食用菌、水果、干果、香料、中药材、油料和饮料共8大类,对每种类型的森林绿色食品进行详细介绍,从市场、创新两个层面分析云南森林绿色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市场推动和创新驱动的双向支撑发展路径,促进云南“绿色食品牌”的深入打造和推广。

关键词:森林绿色食品;绿色发展;发展路径;云南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21-0083-05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绿色农业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1],发展特色农业是培育山区绿色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2]。高原、山地面积约占云南省总面积的94%,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绿色食品牌”是云南正在打造世界一流的“三张牌”中最能反映云南自然禀赋的一张牌。

绿色食品产业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并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以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为主线,生态、安全、营养、优质、高效、高产的现代农业产业[3]。绿色食品不仅涵盖了食品生产,还包括环境保护、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关系[4]。

根据我国国情,发展绿色食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护环境[5]。森林绿色食品是指产于森林,生长在林冠上层或下层,天然生长以及人工种植的可供人们食用的优质、生态、绿色食品。森林绿色食品产地多来源于山野,对象是可食用的森林食品,属绿色有机食品,无化学添加。森林绿色食品生产的前提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营造名优经济林木[6]。经济林不仅可以提供森林绿色食品,发挥森林生态服务的经济功能,还具有維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同时兼具教育、美学等社会服务功能。

1    云南森林绿色食品主要类型及现状分析

在绿色食品的类型划分上,我国《2018绿色食品统计年报》根据产品结构分为农林及加工产品、畜禽类产品、水产类产品、饮品类产品、其他产品共5大类57类产品。林业是森林绿色食品的直接提供者和间接原料供应者,森林的多功能性给予森林食品安全的基础和首要的独特地位[7]。关于森林食品的具体分类,我国学者多依照经济用途分为蔬菜、粮食、饲料、油料、药材、饮料、香料、蜜源及其他类型。结合我国森林绿色食品分类标准,根据森林绿色食品的经济用途与功效差异,将云南森林绿色食品分为蔬菜类、食用菌类、水果类、干果类、香料、中药材、油料类和饮料类8大类。

1.1    蔬菜类

森林蔬菜主要指长于森林,可作蔬菜为人类直接或间接食用的(包括根、茎、叶、花、果)一类植物。森林蔬菜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其营养成分大多高于栽培蔬菜,特别是维生素和无机盐含量较为突出。云南野生蔬菜约有400余种,占全国可食用森林蔬菜资源的1/5以上[8]。森林蔬菜类在种植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零星分布的庭院式种植,如守宫木、臭菜等;另一种为工厂加工制作的规模式种植,如鱼腥草、蕨菜等,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销售上,由传统的农民零星自采自产自销,开始转向规模采集、人工培育和批量销售。部分产品采用线下零售、批发,还有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售卖,如干蕨菜等。

1.2    食用菌类

云南一直是我国野生食用菌贸易大省,菌种繁多,拥有世界44%左右的菌种和90%的国内市场[9]。森林绿色食用菌主要为产于山野,鉴别无毒可直接或间接食用的一类菌种,包括人工养殖菌种。云南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在近5年都在递增,见表1。松茸的出口量及出口额连续下滑4年以后,在2018年略有回升。

1.3    水果类

云南的果树种质基因库居全国之首,有全国果树种类的66%左右[10]。森林绿色水果主要指产于林区,野生或者人工种植的多汁且味觉多为甜或酸的一类可食用植物果实,如大宗水果(苹果、梨等)、热带水果(荔枝、龙眼等)及林下经济水果(蓝莓、草莓等)。表2为云南常见优势水果产量。

由表2可知,2014—2018年多数水果产量均在缓慢上升,少量(桃、杏、猕猴桃)产量波动明显。

1.4    干果类

森林绿色干果为产于林区且果子成熟后果实果皮为干燥状态的食品。云南优势干果主要为核桃、板栗、松子、枣等。

近年来,核桃、板栗的产量均连续增长,松子产量波动明显,枣产量持续走低,具体见图1。

1.5    油料类

森林绿色油料食品指长于林区,本身有大量脂肪且含油脂率在8%或出油率达80%以上包括植物本身在内的果实、种子、根茎、叶的一类植物。云南油料类森林绿色食品主要有油茶、油橄榄、油棕、油菜等。云南木本油料产量基本呈现增长趋势,图2为云南主要木本油料产量,油茶籽的产量较多,油橄榄产量较少,其他木本油料有增长态势。

1.6    饮料类

森林绿色饮料为利用森林绿色食品的叶及汁液、花及花粉、果及果汁以及树皮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类食品,具有营养成分及药用功效,包括茶、咖啡、蜂蜜、各种果汁饮料,以及各种树叶、果皮、花粉制成的饮料。2018年,云南森林绿色饮料优势产业中,茶叶产量42.33万t、咖啡产量15.12万t。

1.7    香料类

天然香料产业是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潜力巨大,“绿色食品牌”战略中也有相关部署。森林绿色香料主要指长于林区或山野且含有芳香成分或挥发性精油的一类植物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全珠、根、茎、叶、花、树皮和果实,如桉叶、香叶、八角、草果、花椒、花椒、陈皮等。森林调料产品是森林绿色香料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除桂皮外,花椒、八角及其他林产调料产品的产量逐年上升,见表3。

1.8    药材类

中药材产业是发展较快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也是云南“绿色食品牌”的八大重点产业之一。森林绿色中药材为产于山野,具有药用价值的一类植物及其加工品,主要包括天麻、三七、重楼、当归等。

云南主要的木本药材总产量稳步上升,部分县(市)已实现规模种植,例如贡山县(1 890.13 hm2)、云龙县(8 533.34 hm2)、丽江市(15 600 hm2)等。

2    云南森林绿色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云南森林绿色食品的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但在食品推广、产业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制约云南森林绿色食品发展的瓶颈,可归纳为市场缺乏活力、技术欠缺大数据平台、创新后劲不足等。

2.1    市场缺乏活力

云南在发展主要的森林食品产业过程中,出现了重种植、轻市场的问题,出现市场建设缓慢、部分市场被省外产品占据、产业融合不足等问题。

2.1.1    市场建设缓慢

在产业化发展要素与产业规模方面,云南各地区的主导产业发展并不平衡,各产业之间市场建设并不一致,缺乏真正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头引领,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相对粗放,在部分森林食品产业中甚至没有大型龙头企业,如香料类等。

此外,在市场建设中的产品开发及其价值研发都缺乏持续、大量资金的投入,劳动力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森林绿色食品市场建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尽管政府大力提倡,但成效并不显著。

2.1.2    产品竞争有局限性

云南森林绿色食品众多。近年来品牌化建设成效显著,茶叶、咖啡、野生菌等多个产业品牌林立,但还没有形成相互统一的标准体系,产品缺乏价值链的延伸,多为初级加工,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差异化不明显。销售大多局限在云南省内及周边省份,竞争的局限性较大。

2.2    创新后劲不足

云南森林绿色产品在特色产品开发及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有待创新,需打破原有思路与路径,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出发,在特色上作文章。

2.2.1    食品品种有待开发

虽然云南森林绿色食品种类繁多、品种齐全,但在特色森林食品方面新意欠佳,其产业主要局限在水果、干果、饮料、中药材几大类中的部分种类。地方资源环境差异性较大,均驯化培育了大量特色森林绿色食品品种,很多野生品种处于未开发状态。云南主要的水果品种也集中在个别优势水果,对特色水果缺乏开发。香料种类中开发了近40个品种,很多细分品种仍待发掘。

2.2.2    品牌宣传、营销方式有待创新

云南森林绿色食品在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品牌打造上欠缺,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形成脍炙人口、广为人知的品牌。有些森林绿色食品仅限本地销售,在营销方式上较为传统,“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大范围使用直播营销等网络营销方式,极具特色、无污染的森林绿色食品被认知、认可的概率低。

3    云南发展森林绿色食品的路径分析

云南省第四次森林资源调查公报显示,云南森林覆盖率达到59.30%[11]。要发展森林绿色食品的潜力和优势显著,把云南的内在特色凸显出来,打造云南森林绿色食品品牌,以重点发展森林绿色食品类型为主线,带动其他类型绿色食品发展。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创建绿色产品交易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针对云南森林绿色食品发展的不足,应从市场推动、技术支撑和创新驱动三方面结合开展[12]。

3.1    市场推动路径

3.1.1    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市场建设

云南各地区应因地制宜,结合本地资源和环境,发展主导产业,加大培育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的政策倾斜,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培养特色森林食品产业集群。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市场氛围,增强跨地域产业的融合性,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从云南森林绿色食品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出发,完善全产业链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经济收益[13-15]。

3.1.2    开拓外部市场,增强产品异质性

充分认识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态势,清晰并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定位,给予相关竞争产业充分肯定,在挖掘自身优势的同时,让自身产品与他类产品区别开来。对于产品区别不大的,宜采取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适当联合经营。结合自身发展基础与市场需求制定更高标准的发展目标,瞄准省外及国外市场,规范市场,防止不良竞争。对中小型企业提供政策、金融、人才等支持,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健康发展。   加大力度推广森林绿色食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发挥绿色产品的效用[16]。

3.2    创新驱动路径

3.2.1    主打“绿色牌”,挖掘特色森林绿色食品

云南应突出“绿色”的核心优势,进一步开发当地本土特色森林绿色食品和野生品种,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和订单农业,发展核桃、食用菌和森林畜牧业等,建设有机农产品配套服务中心,完善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认证及追溯体系,加大滥用认证标志的惩处力度。同时,向消费者普及认证标志及等级,做到货真价实,使消费者有追溯绿色农产品生产地及质量验证的渠道[17-18]。

3.2.2    拓宽森林绿色食品的销售渠道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區,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态伦理文化,应发挥有利条件,创新森林绿色食品的宣传方式。在森林绿色食品的品牌打造、销售包装及宣传中融入特色文化。借助各类网络媒体平台和新兴传媒手段将云南特色森林绿色食品推广出去,使云南森林绿色食品的文化和产品“走出去”,让其他地区的资金、科技“走进来”,真正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温铁军,刘亚慧,张振.生态文明战略下的三农转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1):40-46,149.

[2]李周.用绿色理念领引山区生态经济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1-22.

[3]黄漫宇,彭虎鋒.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3):4745-4753.

[4]Hassan M. U., Wen X., Xu J. et al.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of green food in China[J].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0,7(1):56-66.

[5]Lin, L., Zhou, D., Ma, C. Green food industry in China: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policies[J]. Renewable Agriculture and Food Systems,2009,25(1):69-80.

[6]赵思东,李贤忠,张琳,等.生产森林绿色食品 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对我国西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3(3):33-37.

[7]褚家佳,张智光.森林生态安全与森林食品安全相互作用机理模型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4,34(2):107-112,192.

[8]张天顺,徐国栋.云南野生蔬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5):13-15.

[9]张良,张黎.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J].林业建设,2019(1):46-49.

[10]杨学虎,王虹,彭磊,等.云南农村水果产业化发展实例分析与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S1):106-111.

[11]付伟,罗明灿.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逻辑框架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3(2):1-5.

[12]王真.云南省森林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与制度体系设计[D].昆明:西南林业大学,2013.

[13]谢萍,安梅,欧阳儒彬.森林食品与云南省的粮食安全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34):55-56.

[14]许守任.森林食品出口的风险分析与防范——以云南野生菌为例[J].中国商贸,2012(14):218-219.

[15]彭北,许玉贵,孙杰.森林食品开发问题刍议[J].当代经济,2015(15):50-51.

[16]朱珊.停伐天然林后云南林业出路何在?[J].云南林业,1999(3):6-7.

[17]李盛仙.健康食品——森林蔬菜[J].云南林业,2001,22(2):25.

[18]李安平, 谢碧霞,钟海雁,等.森林绿色食品开发现状及措施[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1(2):37-4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