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化时代新型外语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4-05-25

□杨群艳

(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信息化时代新型外语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

□杨群艳

(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在信息化时代下,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暴露出来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外语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满足不了国家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在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下,笔者根据翻译课程的本质特点、培养目标,从教材、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对翻译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信息化时代下新型外语课堂教学模式。

翻译;教学模式;信息化时代

1 研究背景

1.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给学生灌输一些知识、理论,再辅以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课堂上学的知识,学生则被动的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很少,完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尤其是外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而不是会做题。翻译教学也不例外,传统的翻译教学是教师课堂上讲解一些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然后给学生找一些练习来做,教师在讲作业时也是以参考译文为标准,指出学生译文中的优缺点。

1.2 翻译教材偏重文学文体

当前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翻译教材都明显落后于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和期望。正如陶友兰(陶友兰,2008:12)所说翻译教材“大多数介绍文学体裁的翻译,而现实中,大量的中译外文字材料是广告、合同、产品说明书、旅游资料等,造成学习者难以‘学以致用’”。非文学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地位和比重是毫无疑问的,但非文学文体翻译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以文学文体为依托的教材和教学课堂,教师讲解的大部分是适用于文学翻译的理论、标准和方法,学生学得的和练习的也都是以文学文体的翻译实践为主。而现实中我们所翻译的大部分都不是文学体裁,而是以应用文体、新闻文体或科技文体为主。这样学生就不能学以致用,而是在工作以后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结果,虽然教师花了大力气来教学,学生也是努力学习翻译,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的翻译能力没有得到提高,难以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和翻译质量的需求。

1.3 信息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在很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现代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趋向成熟,信息网络和计算机也逐渐走入了课堂教学,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校园信息化建设, 不仅仅可以使学校的师生都能掌握应用网络的技能,来获取知识,查找资料, 更重要的是要探索一种新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查找资料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因此, 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来培养真正高素质人才。这种教学模式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个别化教学、协作型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按照个人的需要、能力和基础来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

2 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任何形式的教学模式都必须有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而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先前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观努力,和周围环境、知识的联系,积极建构来形成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恰好与语言学习本质相符,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都离不开与周围环境的交流,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信息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改变了翻译教学课堂的信息传递模式,创建了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动、和谐的教学模式。

3 新型翻译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3.1 重审翻译教学的交际性和社会性

翻译具有交际性,其功能之一就是促进跨文化交际。正如Wilss 所指出的:“翻译是交际的一种现代手段”(2002:13,17)。所以,我们应该以它的交际特性为中心组织翻译教学,这也是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的主要特征。另外,根据认知科学的研究,翻译学是对翻译实践的科学认识,始于经验,也基于经验。那么,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角色就是活动主体的参与者和体验者,而不是翻译知识和经验的被动接受者。因此,不能只以教师为中心,而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来实施翻译教学。教师必须从灌输者、评判者和问题解决者的中心地位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辅助地位,让学生成为翻译活动中的主角。不过,在经验的基础上还需要有一个理论提升的阶段。为此,学生事先必须储存相应的知识结构,而这样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建构成的。

3.2 以真实生动的语料为依托

针对翻译教材侧重文学体裁的特点,补充多样化的翻译材料,课堂上理论结合例句进行讨论时也尽量使用新颖、真实、贴近生活的材料,让学生体验翻译的实用性价值。学生进行翻译实践、讨论和翻译批评所用资料也应全面、真实,最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的最新资料。课堂所讲内容不再是单一的课本知识,而是不同文体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并以多种形式的教材展现在翻译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网络资料库,音、视频库、微课、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学习特点和知识结构实施自主学习。

3.3 确立口笔译教学的同步性

口译和笔译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者不应该完全分离开来,而应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目前的翻译教学对笔译有所偏重,口译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也很迫切。口译相对于笔译来说在翻译速度上有更高的要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口、笔译、个人翻译和集体翻译相互结合,可以使笔译和口译水平同步提高。本学期,我校英语专业三年级的翻译课程融进了口译教学的环节,每隔一周让学生观摩口译现场视频,进行速记训练、口译训练。结果表明,笔译能力强的学生口译速度和质量也好,笔译质量较差的学生的口译速度和质量也不好。另一方面,口译训练也会加速笔译速度和质量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因此,要把口笔译教学同步进行。

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新型的翻译教学模式以认知建构主义的理论为主要依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同时,教师要以翻译的交际性和社会性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教学形式多样化,增加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如单独翻译、小组合译、一译多稿、让学生尝试进行翻译评论。现代的新型翻译教学模式以认知建构主义理论为背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中成为主导翻译教学模式。

[1]陈坚林.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改革——第五代教材研发构思[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2]方梦之.译学辞典[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55-256,346.

[3]陶友兰.翻译目的论观照下的英汉汉英翻译教材建设[J].外语界,2006(5).

1004-7026(2017)04-0102-02

G4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4.076

杨群艳(1976-),女,河南虞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