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9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时间:2024-05-25

贤小勇 林珊宇 邓晓连 朱桂宁 韦小妹 梁莲华

摘 要: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评价9种常用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根据结果筛选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有效药剂。结果表明,按推荐剂量施药3次,400 g/L嘧霉胺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分别为86.4%、82.3%和80.5%,高于其他供试药剂的防治效果。因此在生产上推荐轮换使用上述3种防效较高的杀菌剂,在灰霉病发生前期或初期开始喷药,每7~14 d施药1次。

关键词:番茄 灰霉病 药剂筛选 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6.412.1            文献标识码:A

Field Efficacy of Nine Fungicides against Tomato

Botrytis cinerea

XIAN Xiaoyong,LIN Shanyu*,DENG Xiaolian,ZHU Guining,

WEI Xiaomei,LIANG Lianhua

(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xi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of Crop Diseases and Pests,Nanning, Guangxi 530007,China)

Abstract: To screen out the effective fungicides for the control of tomato Botrytis cinerea,the control effects of nine common fungicides were evaluated by field efficacy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application the fungicides at recommended dosage for three times, the control effects of 400 g / L pyrimethanil SC, 250 g / L azoxystrobin SC and 50% procymidone WP were 86.4%, 82.3% and 80.5%,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tested fungicides.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the above three fungicides by turns in production, spraying every 7~14 days in the early stage of disease.

Key words:Tomato; Botrytis cinerea; screen; control efficacy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生产中严重的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葡萄孢菌属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主要侵染番茄花、果实和叶。广西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十分适合番茄冬种,目前番茄冬季种植面积已达到53333 hm2[1],但冬、春季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也极易造成灰霉病发生流行。往年对广西番茄主产区田东县、田阳县和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番茄生产调查发现灰霉病发病率达到20%~30%,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已经成为制约番茄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防治番茄灰霉病主要依靠化学药剂。从20世纪80年代多菌灵,百菌清等最先应用在田间防治上[2],至今登记在番茄灰霉病防治上的产品已有将近250个(单剂和复配药剂),有效成分主要为异菌脲、啶酰菌胺、腐霉利、咯菌腈和嘧霉胺等,此外还包含丁子香酚、香芹酚、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等植物源农药或生防菌剂。由于灰霉病菌产孢量大,生长速度快,为控制病害发展,生产上杀菌剂的使用非常频繁,带来了产生抗药性等一系列负面影响。近年来各地陆续监测到番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嘧霉胺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甚至出现了多重抗药性,导致防效明显下降或防治失败[3-5]。鑒于以上情况,此次研究选择了市场上常见的9种杀菌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药剂的防治效果,以期对番茄灰霉病抗药性治理及田间有效防治提供借鉴,指导农民正确施药,推动农药减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番茄品种:新星101番茄,市场购买。

供试药剂:400 g/L嘧霉胺悬浮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商品名:施佳乐)、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商品名:阿米西达)、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商品名:速克灵)、500 g/L异菌脲悬浮剂(江苏省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商品名:扑海因)、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商品名:卉友)、65%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商品名:克得灵)、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巴斯夫欧洲公司,商品名:凯泽)、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保定市亚达益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名:丁子香酚)、1%苦参碱可溶液剂(赤峰中农大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商品名:苦参碱)。

1.2 作物栽培及环境条件

试验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林渌村番茄地进行,该试验田连续多年种植番茄,历年番茄灰霉病发生较重。试验地为红壤,水田栽培,肥水充足,番茄于2018年12月16日移栽,双行单株种植,行距60 cm,株距30 cm。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9个处理和空白对照,处理区每667 m2喷雾药液量60 L,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每处理重复4次,共40个小区,每小区15 m2。药剂处理及有效成分用量如下表1。

1.4 施药方法

各处理所需药剂按小区的实际用量称取,兑水稀释,均匀喷雾。施药器械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台州市路桥福达喷雾器厂,型号:3WBD-16HBA),工作压力0.3 MPa,圆锥雾喷头,流速1000 mL/min。本试验共施药3次,施药时间为2019年2月11日、2月21日和3月1日,第一次施药时为番茄花期,部分植株已有幼果,田间有零星灰霉病发生。

1.5 病害调查与数据分析

第一次施药前人工摘除所有灰霉病叶子,花和果实,所以本次试验共调查2次,分别在第2次药后8天(3月1日)和末次施药后9天(3月10日)各调查1次。本试验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6]进行。本地番茄灰霉病叶子通常发病轻微,仅调查果实。每小区随机取5点调查,每点调查2株,调查全部果实,分别记录各级病果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番茄果实被害分级方法[6](以果实为单位):

0 级:无病斑;

1 级:残留花瓣发病或柱头发病;

3 级:萼片腐烂或柱头发病蔓延到果脐部;

5 级:果脐部有浸润斑无霉层;

7 级:果脐部有霉层但未扩展到其他部位;

9 级:霉层扩展到果的其他部位。

式中: 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每个处理各重复的防效利用DPS 7.0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反正弦转换,使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9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见表2。第二次药后8天调查,供试药剂处理区的病指在2.0~6.2之间,而对照区病指为12.4,不同供试药剂的防效存在差异。在9种供试药剂中,以400 g/L嘧霉胺悬浮剂471 a.i.g/hm2的防效最高,达到83.8%,其次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81.25 a.i.g/hm2的防效为80.6%,啶酰菌胺、异菌脲和腐霉利的防效处在71.7%~78.4%之间,而两种植物源杀菌剂的防效不足60%。第三次药后9天调查结果显示,供试药剂处理区的病指在2.4~8.4之间,而对照区病指上升至17.5,防效超过80%的药剂为嘧霉胺、嘧菌酯和腐霉利,分别为86.4%,82.3%和80.5%,异菌脲、啶酰菌胺、咯菌腈和甲硫·乙霉威的防效低于以上三种药剂,丁子香酚和苦参碱的防效依然表现不佳。经田间观察,试验期间各处理区番茄株高、叶色正常,没有畸形、生长不良等明显药害症状,也没有发现该药剂对其它生物有明显致害性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生产上需要重点防治的重要病害,在抗病品种缺乏的情况下,化学药剂是控制灰霉病的首选。目前嘧霉胺、腐霉利和异菌脲及其复配产品是我国登记用于灰霉病防治的主要杀菌剂品种,但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与当地生产实际有很大关系。嘧霉胺和嘧菌环胺、嘧菌胺同属于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可通过阻止蛋氨酸的合成和胞壁水解酶的分泌来抑制灰霉病菌芽管的伸长和菌丝的生长[7],是当前防治灰霉病的高效药剂。在此次试验当中,嘧霉胺防效高于其他杀菌剂,与赵佳振和梁红新得到的田间防治结果一致[8-10],推荐在生产上使用。腐霉利在林渌村防治效果达到80.5%,可作为候选的药剂进行轮换使用,但鉴于已有对腐霉利抗性菌株的报道和防效下降的事实[3,11],需要关注腐霉利在广西其他番茄生产大区的防治效果。嘧菌酯作为高效广谱但又具有较高抗性风险杀菌剂,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建议使用不超过3次。综上,在进行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时,应当在不同的番茄物候期分别使用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抓住施药的关键时期,轮换使用嘧霉胺、嘧菌酯和腐霉利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提高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和控制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楚.80万亩,广西番茄市场怎么走[J]. 农家之友,2019(1):24-25.

[2]      许建元,姚中立,朱永丰.番茄灰霉病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J].长江蔬菜1987(3):30.

[3]      杜颖,付丹妮,邹益泽,等.2017年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现状及机制研究[J].中国蔬菜,2018(1):58-65.

[4]      赵建江,路粉,吴杰,等.河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J].植物病理学报,2018,48(6):817-821.

[5]      武文帥,胡志宏,刘鹏飞,等.上海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几种重要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1.

[6]      农业部.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蔬菜灰霉病:GB/T 17980.28-2000[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5.

[7]      张玮,乔广行,黄金宝,等.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6):1208-1212.

[8]      赵佳振. 关中地区温室番茄灰霉病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D]. 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9]      梁红新,荣利.几种杀菌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J]. 上海农业科技,2019,

(5):118-119.

[10]    黄海,张鑫,邹杭,等.番茄灰霉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及药效试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2):184-190.

[11]   纪明山,刘妍,朱赫,等.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监测与交互抗药性[J].农药,2017,56(9):676-67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