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双十一”刚过,是不是又有几十条短信在提醒你,“双十二”又到了?你登陆网上超市,本来是因为家里的洗手液或者纸抽用完了,结果,看到扑面而来的商品促销信息,还是忍不住往购物车里放了几十件东西。人们在疯狂清购物车的同时,一边自责为什么买这么多东西,一边又管不住自己的手。这些购物狂或者冲动消费的人统称为“强迫性购物”。
在一个世纪以前,德国心理学家Emil Kraepelin提出了购物癖的概念,但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这一现象才真正开始为精神健康领域所研究。根据Kellett和Bolton在2009年的定义,强迫性购物是“由不可抗拒、无法控制的冲动引发过度的、价格高昂的购物,并在购物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通常由负面情感引起,最终导致社会、人际和经济上的困难”。
虽然从字面看上去很像是强迫症或者冲动控制障碍的一种,但心理学界的研究都倾向于将其划分为成瘾类,也就是说,强迫性购物更接近酒瘾、物质滥用等行为,因此也会被称为消费成瘾。
据悉,强迫性购物行为的一般患病率约为5%,即20个人里就可能有一个购物狂;以年轻人、女性较为高发。为什么买买买的女性居多?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这是由于女性血清素受体较男性更多,制造的血清素总量又不足,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借助购买商品这一外部刺激来感到快乐。这也是为什么,除了购物的欲望外,女性对于美食特别是甜食的欲望更高,抑郁症也更为高发。
说到强迫性购物形成的原因,童年还是无法回避的:当人年幼的时候,如果遭到父母或他人的漠视,便会转而寻求替代性的安慰——如玩具、零食等。这种匮乏感会持续影响着人们,在人成年后同样要寻求情感的支持,这时,购物便取代了玩具和零食,成为替代性的安慰品。买买买的背后,可能是以下这些心理状态:
焦虑感你可能还记得,在面对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或挂掉一个难缠的客户的电话时,有多么想要买点什么来分散注意力。有一些购物狂是焦虑水平非常高的人,并且无法解决和控制那些在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和压力,只能用过度购物来释放压力,安慰自己。
自尊心从小遭受漠视的人,往往也会自尊水平较低,渴望得到表扬。因此,他们会将消费和他人的尊重感挂钩,往往会吹嘘自己的消费,迫切地与他人分享和炫耀,希望华丽的衣服和首饰能够得到别人的赞美。但是这种消费带来的自我价值提升感转瞬即逝,于是,他们不得不继续购买更多。
孤独孤独也是购物的催化剂。研究表明,当你在一段时间内感到非常孤单、空虚时,大型商场里明亮的灯光、彩色的招牌、欢快的音乐都给人以愉快的刺激。美国的一则研究还发现,老年人中存在大量通过电视及网络进行过度消费的情况,这和这一人群的性质有关:孤独、无聊,经济实力相对较强。他们没有地方可以去,没有人说话,就呆在家里买了大量无用的东西。因此,许多欺骗性消费都把目标瞄准老年人群体。
完美主义 有一部分购物狂是社会属性很强的人,他们过分在意自我形象,希望在别人眼里的自己是完美的,并且总想再完美一些,这也是引发过度消费的原因。
心理学上还有一个规律,先改变人的行为,随后他的认知也会做出相应调整,也就是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例如,可以用运动来代替购物,比如跑步、打球、哪怕是吃吃喝喝。当然,你也可以向身边的好友倾诉。
首先,要接受自己的问题。试着从更深处寻找原因:是什么使你止不住地花钱?在购买的背后,你真正想要逃避或不愿面对的情绪是什么?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不会因为买买买而消失,欣快感只是一时的。
其次,不要独自消费,可以跟好友一起购物,强迫自己不要使用信用卡,而是以现金或借记卡为主,避开折扣大的店铺、淘宝等地方,不要在自己非常疲惫和饥饿的状态下购物。
再者,要把购物时间排到日程安排上,限定一个大致的时间,可以避免挑选时间长、范围广造成的购物过剩,比如想买这件东西之前先冷静一会儿再做决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