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嘉定区农科教融合培育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的举措与实践

时间:2024-05-25

方勤 王晓燕 赵奕雯 俞静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1800)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故培育高素质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任务,以及为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稳步推进了全区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积极探索了创新培育模式,强化了培育环节,为嘉定区乡村振兴打造了一支“靠得住、干得好、用得上”的主力军。为进一步促进嘉定区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拟对嘉定区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措施、培育成效进行总结,并依据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以期为嘉定区的农民培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以及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 嘉定区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1.1 培育的作用

高素质农民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现代农民群体,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是可以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场经营者或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且具备农业情怀和爱农村、爱农民的品质,代表着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据调查,高素质农民的农业经营纯收入是普通农民的2倍左右,且在辐射带动方面,高素质农民不仅能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业信息、就业服务等,还能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有序衔接、带动广大农户共同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

1.2 培育的目标

嘉定区以培育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培育机制,整合培训资源,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通过农科教融合的培育模式,以将粮食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示范应用、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农业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等培育内容贯穿于整个粮食产业链为目标,全面推进嘉定区粮食产业发展。

1.3 培育的现状

自2014 年以来,中心紧紧围绕年度培训任务计划,明确责任分工,持续规范、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培育了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的新型职业农民431名。同时,在做细、做实培育工作的基础上,中心结合农民田间学校,探索应用了“农民+科研+理论+基地”等培育模式,并牢牢把握全方位培育理念,在培育内容和培育方式上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将“培训不止讲技术”“培训不止在课堂”“全面提升农民高素质”等培训理念运用到农科教融合培育过程中,全面提升了培育实效,使学员的个人素质、专业技能、经营管理水平等均得到了大幅提高。尤其是近3年来,嘉定区以外冈、徐行、工业区、华亭4 个大镇(区)为基础,通过结合生产实际,实现了各镇(区)粮食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业人员的培育工作全覆盖,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28 名。

2 嘉定区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2022 年,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被纳入上海市乡村振兴工作内容,在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中心分管领导牵头成立了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相关业务科室和各镇相关业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做到了“计划合理、安排得当、结果理想”,从而完成了培育任务,提高了培育质量,打造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队伍。

2.2 集思广益,创新培育形式

强化特色培育,落实“六个一”活动,即2022年嘉定区第七届地产优质稻米评优品鉴活动、水稻绿色生产理论知识竞赛、水稻种植技术职业技能比武、“礼赞二十大 稻香满疁城”主题论坛、上海市嘉定区粮食高素质优秀农民评选表彰会、“又是一年稻黄时,一起来看咱‘嘉’新农人”典型学员宣传。同时,通过举办相关特色活动,展现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了农民的创新思维、团结意识、科学理念、技能水平等综合素质。此外,充分发挥嘉定区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的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并营造积极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的氛围,走出了一条具有嘉定特色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之路。

2.3 创新培育模式,分阶段安排培育课程

依据粮食产业需求,中心建立了相关实训示范基地,通过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分段式、引导式、参与式”的培训方式,并定期安排外出参观学习和交流,以开阔眼界,学习先进典型的种植管理经验,提高学员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综合能力。同时,在培育过程中,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关键节点,分阶段安排培育课程,全面整合粮油、栽培、植保、土肥等技术条线的优势力量,采取集中办班和进镇入村办班相结合的形式,做到了“课堂设置到田,目标点单到户、培训落实到人”,点对点地服务指导全区家庭农场主,促进了嘉定区粮食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实现全区粮食生产转型升级培育了一批“新农人”。 此外,在疫情期间,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心及时调整培训方式,将线下授课转为微信群、微课堂、云上智农等线上培训,做到了疫情防控、培育工作两不误,为全区的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4 精心筛选培育内容和适用教材,科学设置培育课程

在培育内容上,中心大力推广水稻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粮食作物绿色茬口模式技术、粮食机械化生产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模式化技术、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等,尤其是针对华亭镇、外冈镇创建两个核心示范区的任务,为实现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目标,重点推广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等综合治理技术。在教材选择上,优先选择通俗易懂、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如《上海市嘉定区耕地地力研究与实践》《上海市嘉定区耕地地力研究与实践成果图集》《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800问》《高素质农民培训读本》《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品牌化建设》《水稻规模生产与病虫害原色生态图谱》《测土配方施肥与生物防控技术》等。

2.5 加强教学组织管理,优化师资队伍

具体包括:(1)依托农业专家、“土专家”,不断扩大师资队伍。(2)让优秀学员现身说法,交流粮食生产发展体会,分享成功创业经验。(3)培育教学按照小班化的管理方式,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并注重实践教学,做到了因地制宜、因需施教。(4)课堂培训既有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又有面授答疑和分组讨论,互动交流,气氛活跃,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培训形式,不仅培育出了高水平的新型职业农民,也锻炼出了一批能独当一面的组织人员和优秀教师。

3 嘉定区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3.1 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参与“农民+科研+理论+基地”创新模式的培训,农民提高了提出问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田间科学管理的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意识。同时,农民通过参加培训过程中的分组讨论和现场分享,加深了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且这种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培育出了更多有能力、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高素质职业农民,为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型人才队伍建设增添了新动力。

3.2 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营造了良好的培育氛围

通过培育,涌现出一批典型学员,而这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大提高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农民掌握了科学种植技术,从而生产出优质稻米,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华亭镇双塘村的一名学员,作为嘉定区首批家庭农场主之一,在参加农科教融合培育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努力探索了农场绿色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并联合其他果蔬种植户成立了上海馥垚果蔬专业合作社;同时,为保证大米的品质与口感,上海馥垚果蔬专业合作社从前期的选种、晒种、浸种,到中期的催芽、育苗、插秧,再到最后的收割、脱谷、包装,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把关,通过几年的努力,生产的“稷垚馥”品牌大米多次在嘉定区举办的稻米品鉴会上荣获金奖和最佳人气奖,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又如马陆镇一学员,在参加农科教融合培育后,积极引进水稻新品种‘沪软1212’,并在水稻专家的跟踪指导下,该学员的水稻、虾种养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生产的虾稻米售价高达30 元/kg,经济效益显著。上述典型学员的成功,不仅在嘉定区粮食新品种生产过程中发挥了典型的示范作用,还激发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营造了良好氛围。

3.3 示范点的辐射成效显著

围绕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业特色产业,嘉定区建立了一批以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为经营主体的示范家庭农场和示范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多个集成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现代农业科技应用示范点,这些示范点的辐射成效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嘉定区培育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4.1 农业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才匮乏成为了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受农业产出效益较低的影响,乡村本土人才流失严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偏少,能承接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复合型人才较少,能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业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则更少。目前,嘉定区现有的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综合素质不高,他们参加培训的意识不强,同时嘉定区激发农民爱农、学农、兴农的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4.2 中心的培育职能偏弱

中心不仅承担了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还是定向培育高素质农民的主渠道。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心的培育职能、教学条件、教师队伍等相对薄弱,且缺乏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培训基地,难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就近培训的现实需求,与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标不相适应。

5 嘉定区培育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的下一步工作思路

5.1 加强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力度

今后,中心要在嘉定区原生农民中遴选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并加强培育力度,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同时,采取送教下乡等方式,开展涉农返乡农民创新创业培训,例如,鼓励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参加涉农专业中高等学历教育,使其综合素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一致。此外,重点培育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村级后备干部、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人才队伍,以全面提升乡村振兴人才的综合素质,发挥乡村本土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的主体功能和先锋引领作用,从而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5.2 创新打造过硬的培训师资队伍,加强教学组织管理

具体思路为:(1)中心要注重对本地师资的培养,遴选出一批熟悉“三农”工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2)依托农业专家、地方能人、“土专家”、优秀学员等,扩大师资队伍。(3)在培育内容上,要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需施教,例如,可加强对新业务、新技术的教学和推广,适时让农民“吃上”农技“新口味”,从而掌握更多、更好的种植技术。(4)要抓好培育组织管理、电子台帐收集整理等工作,并通过整合资源、改善条件,在培育内容和培育方式上下功夫,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好地服务于嘉定区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培育效果,为嘉定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