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播州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4-05-25

王国升

(遵义市播州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3100)

遵义市播州区(原遵义县)地处贵州省北部,撤县前获评为全国蔬菜生产大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近年来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蔬菜种植总面积3万hm2,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 000 hm2,商品蔬菜种植1.33万hm2;每年引进大量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在蔬菜基地大量推广使用,对促进当地蔬菜品质提升、提高蔬菜种植效益和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加快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对加速播州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蔬菜大区向蔬菜强区、黔北粮仓向黔北钱仓转变,实现蔬菜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加速与改善播州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其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对当地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1 播州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主要方式

1.1 宣传、示范、培训指导相结合,大力推广蔬菜生产“八项技术”

播州区蔬菜辣椒工作站结合全区蔬菜生产实际,将发展蔬菜生产与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推广播州蔬菜“八项主推新技术”,即绿色蔬菜生产、膜下喷滴灌、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异地育苗、嫁接育苗、蔬菜漂浮育苗、早春电热育苗。一是宣传培训,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和现场展示观摩等,对种植户进行蔬菜生产新技术培训,提高其运用新技术的自觉性。二是示范带动,通过在龙坑苏池、八里、金鼓、南白民主、三合长青、三岔红光示范推广蔬菜八大主推技术,积极引导种植大户运用蔬菜生产新技术,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三是服务指导,通过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及引导企业与农民合作,免费为农民提供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服务。

1.2 培育打造高标准示范点,依托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推广新技术

截至2020年,全区创建省级蔬菜园区2个,建设面积28.8万m2,并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蔬菜示范园等规模蔬菜生产基地为重点,选择高速公路沿线、设施基础好、种植水平高的区域,大力开展标准蔬菜示范点建设,带动附近区域蔬菜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使播州区蔬菜基地形成技术新、有亮点、有品牌、有基地、有园区的良好格局。

2 播州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新品种试验示范力度不足

播州区蔬菜辣椒工作站和各种植大户每年引进蔬菜新品种达500个,每年筛选品种20个,但在试验示范和推广上缺乏有效的安排和协调,各自为战,优良品种没有共同分享,新品种在生产基地的推广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影响蔬菜品质,进而影响蔬菜的商品性,削弱其市场竞争力。

2.2 新技术的应用成本制约和对技术的掌握不够

区蔬菜辣椒工作站每年引进新技术10项以上,推广过程中因对新技术的认识不到位和掌握程度存在差异,以及应用成本的制约,影响新技术推广,特别是喷灌、膜下滴灌、异地育苗和嫁接技术推广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2.2.1 喷灌技术 一是未加装过滤系统或过滤系统维护不周,导致喷灌带堵塞严重,影响喷灌效率和均匀度。二是由于对喷灌的时间、气候掌握不好,增加湿度,病害加重发生。三是没有实行水肥药一体化,或没有掌握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降低喷灌使用效率。

2.2.2 膜下滴灌技术 该技术是一项较为省水的灌溉技术,单次灌溉面积大,适宜在水资源少的地区推广,还可防止棚内湿度增加引发病害,但在推广中面临阻力:一是种植户认为滴灌所需时间长而不愿使用。二是安装成本高。滴灌的范围相对小,每行蔬菜必须有1条滴灌带,一垄(2行)蔬菜需安装2行滴灌带,和喷灌相比,滴灌需增加1倍的管带和接头管件,安装成本约增加1倍,种植户顾及成本不愿使用。

2.2.3 异地育苗技术 由于播州区前期温度低,光照不足,育苗成本高,蔬菜苗素质差,从2010年开始,播州区部分蔬菜生产基地在重庆、成都等异地育苗,目前播州区80%的茄子苗育自重庆,85%的苦瓜苗育自成都。异地育苗可使蔬菜提早上市,提高种植效益,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异地育苗成本偏高,综合运输成本、育苗成本、育苗公司或育苗大户的利润,茄子苗单价为1.3~1.8元/棵,苦瓜苗单价为3~5元/棵,苗成本达1 000余元/667m2。二是信息不对称,各种植户分散订购,还有中间商倒卖,极大增加菜苗购买成本,有些种植户买的苗比上述价格还高。根据笔者调查,如集中采购,茄子苗单价可降至0.80元/棵,苦瓜苗单价可降至2元/棵。三是受运输成本的制约,目前异地育苗的蔬菜品种较少,全区大量种植的早春白菜苗、辣椒苗、西红柿苗、黄瓜苗、白瓜苗等以本地育苗为主。

2.2.4 蔬菜嫁接技术 嫁接是作物改良及种苗繁育的重要手段,不仅可增强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而且可增强植株抗逆性,克服连作障碍,同时通过嫁接可实现蔬菜早熟、抗病、增产,比自根苗一般可增产30%。但在播州区推广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嫁接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在25℃左右嫁接成活率最高,嫁接时间5月最佳,但因前期所需设施,如加温补光设施大棚不够,无法使用嫁接技术,嫁接苗只可在6—10月使用;二是对嫁接技术掌握不好,部分基地进行嫁接操作时,由于不熟练,嫁接时间长,菜苗失水快,消毒不好、在伤口愈合期管护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成活率低,在60%以下,影响种植户使用嫁接技术的积极性;三是嫁接可选择的砧木少,适合当地的砧木更少,部分外地引进的砧木在当地的应用效果不理想,又缺乏对适合当地的砧木品种筛选和选育;四是嫁接苗成本高,如西红柿嫁接苗每株成本近1元,若按1 800株/667m2计,成本达1 800元,极大增加种植成本。

2.2.5 蔬菜漂浮育苗技术 漂浮育苗技术是在温室或塑料棚内,利用成型的膨化聚苯乙烯格盘为载体,装填以人工配制的适宜基质,然后将苗盘漂浮于含有完全营养液的水池中完成种苗的萌发生长和成苗过程,具有苗壮、苗齐、无病虫的优点,且育苗成本低、育苗效率高。该技术在播州区蔬菜种植中大量推广,但推广中也发现,生产的基质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基质不吸水或吸水过少过多,影响种子发芽率;另外,在育苗过程中对验苗缺乏重视,部分菜苗移栽后成活率低。

3 促进播州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3.1 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工作机制

加快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是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蔬菜产业集约化经营、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是推进科教兴农、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手段。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作为农民增收、加快小康建设的重要工作,理清发展思路,将任务分解到基层,责任明确到干部,构建主要领导总体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3.2 科学准确定位,落实发展规划

根据城镇建设发展需要,播州区已列为贵阳市蔬菜保供基地,同时,2025年遵义市城镇人口预计将达700万人,因此,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是满足遵义市“菜篮子”需要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发展播州区都市农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播州区蔬菜产业应以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保障供给为发展思路,立足于解决遵义市大宗蔬菜基本供给,并面向贵阳及周边市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以2025年全区建成1.33万hm2常年鲜销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实现鲜销商品蔬菜总产100万t以上为目标,围绕加快蔬菜基地建设搞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全区蔬菜产业发展远期规划及政策的保障措施,并尽快落实年度目标任务,确保按进度推进。

3.3 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发展基金,加大对示范基地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蔬菜育苗大棚、绿色蔬菜规范化生产物化以及技术服务体系等建设项目的补助,尽快制定出台无公害、绿色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补助标准和管理办法,最大限度调动种植户运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培育一批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化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制定相应的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项目资金监督管理,确保扶持资金规范使用,切实发挥扶持效果。

3.4 健全服务体系,做好产销衔接

一是完善区、镇和基地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力度,广泛推广应用绿色病虫综合防治、膜下喷滴灌、蔬菜嫁接、平衡配方施肥和深沟高厢规范化栽培等先进适用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增加种植收益;在各基地镇村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和农资专供点,对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进行严格监管,并提供一定的农资补助,以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和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建设的有效实施。二是建立播州区蔬菜生产营销协会,提供一定经费支持,用于绿色蔬菜产地环境的评估认定和产品认证,以及蔬菜营销经纪人队伍培育等,并积极搭建和夯实生产、销售、加工对接平台,利用《贵州农经网》等渠道加强生产技术、市场信息发布等配套服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