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郭 军, 张长华, 贾芳曌, 胡 阳
(1.贵州省毕节市植保植检站, 贵州 毕节 551700; 2.贵州省烟草公司 遵义市公司, 贵州 遵义 563000; 3.贵州省烟草公司遵义市公司 绥阳县分公司, 贵州 绥阳 563300; 4.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又称秋黏虫、伪粘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其幼虫能取食300多种植物,包括玉米、水稻、高粱、小米、甘蔗、棉花及蔬菜等80余种作物[1],是一种迁飞性、杂食性的重大农业害虫[2-3]。2017年,在12个被草地贪夜蛾入侵的非洲国家,因其危害造成玉米减产830万~2 060万t,经济损失高达24.8亿~61.9亿美元[4]。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1月从东南亚地区侵入我国云南省江城县,随后在我国境内快速扩散,截止2019年10月初,仅9个月时间已在我国26个省份发生,其中在22个省区市有危害报道。目前,草地贪夜蛾在我国主要危害玉米,低龄幼虫通常隐藏在玉米叶片背面取食叶肉,剩下叶表皮,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高龄幼虫对玉米的危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和心叶破烂,并可将整株玉米叶片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甚至造成绝产[4-6]。草地贪夜蛾的入侵及迅速扩散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安全[7-8]。根据全球范围内草地贪夜蛾的治理经验,生物防治是控制草地贪夜蛾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生物防治也将成为我国综合治理草地贪夜蛾的重要手段[9]。
菜青虫(PierisrapaeL.)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是甘蓝安全生产的重点防控对象,也是种植户喷施多种化学杀虫剂的主要诱因之一,菜青虫的发生严重影响甘蓝产量和安全生产。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户种菜积极性的提高,蔬菜种植规模不断增加,为菜青虫等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提供了更为有利条件,而种植户往往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高强度高频次的防控,不仅导致农药抗性的快速上升,也导致农药残留量不断增加,从而影响甘蓝的可持续安全生产[10-11]。
益蝽(PicromeruslewisiScott)属于半翅目蝽科益蝽亚科[12-14],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市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是多种农业害虫尤其是鳞翅目害虫的主要天敌[15-21],但是对其田间条件下的害虫控制效果研究较少。为此,拟通过田间试验,初步了解益蝽对草地贪夜蛾和菜青虫的防控效果,以期为草地贪夜蛾和菜青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益蝽来自于贵州省烟草公司遵义市公司的益蝽大规模扩繁基地,带回实验室后置于玉米植株上,并接上黏虫为益蝽提供食物。饲养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照16 L∶8 D。释放到田间的益蝽为羽化24 h以内的成虫。
1.2.1 益蝽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 2019年6月20日在田间选取6点被草地贪夜蛾危害的玉米(株高大约75 cm),用长宽高55 cm×30 cm×80 cm的40目白色纱网做成网罩,将每个点罩住后,调查每个网罩内的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并将数量接近的2个网罩分为一组,共3组。每组随机选取1个网罩释放草地贪夜蛾数量50%的益蝽,直接打开网罩的拉链门,将分装好的益蝽成虫挑在玉米叶上,再将拉链门关上;另一个网罩内不释放益蝽作为空白对照。在释放益蝽后第3天和第6天分别统计存活的草地贪夜蛾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评价益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害潜能。
虫口减退率=
校正防效=
1.2.2 益蝽对甘蓝菜青虫的田间防效试验 2019年6月20日选择甘蓝上的菜青虫为防治对象,方法同益蝽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
试验数据采用Excel进行初步整理分析,用软件SPSS 22.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
从表1看出,释放益蝽后第3天,草地贪夜蛾的虫口减退率达94.71%,校正防效为94.02%;释放益蝽后第6天,草地贪夜蛾的虫口减退率为97.40%,校正防效达96.75%。表明,随释放时间延长,益蝽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逐渐上升。
从表2看出,释放益蝽第3天,菜青虫的虫口减退率达55.25%,校正防效为50.29%;释放益蝽第6天,菜青虫的虫口减退率为84.21%,校正防效达77.44%。表明,随释放时间延长,益蝽对菜青虫的防效明显提高。
表1 益蝽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表2 益蝽对甘蓝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益蝽是一种能捕食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15-16],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目前对益蝽的研究报道大多数集中在室内研究上,如室内饲养扩繁、捕食功能反应、捕食行为及生物学等方面[17-21],对其田间实际控害效果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因此,进行田间试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益蝽在田间可以有效抑制和控制草地贪夜蛾和菜青虫的种群发展,尤其是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制效果更为明显和快速,在益蝽释放第3天时,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虫口减退率高达94.71%,校正防效为94.02%;释放第6天时,草地贪夜蛾的虫口减退率为97.40%,校正防效达96.75%,说明益蝽可以较快较好地控制草地贪夜蛾。益蝽对菜青虫的控制效果没有草地贪夜蛾明显,但在接虫第6天的校正防效也达到77%,可有效控制菜青虫的危害。总体而言,益蝽对草地贪夜蛾、菜青虫的防控效果(速效性和虫口减退率)与化学农药基本相当[22],可以作为化学农药的重要替换选择。
在接入益蝽第3天时,双尾成对T测验发现益蝽控制草地贪夜蛾的防效要显著高于对菜青虫的防控效果(P=0.0491),在接入益蝽第6天时,双尾成对T测验也发现益蝽控制草地贪夜蛾的防效要显著高于对菜青虫的防控效果(P=0.0261)。益蝽是一类依靠视觉信号发现猎物的捕食者,初步观察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活动性比菜青虫要强烈一些;同时,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体色为褐色,与玉米叶的颜色对比度较大,而菜青虫的体色为绿色,与甘蓝的颜色对比度较小,因此推测益蝽在田间可能更容易发现和定位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制效果显著高于菜青虫,相关研究值得进一步开展。试验期间无大雨大风等强烈天气现象,气候环境条件是否影响益蝽在田间对草地贪夜蛾和菜青虫防控效果,有待深入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