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王 华 (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400)
奉贤区草莓生产的历史概况、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王 华 (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400)
草莓作为重要的浆果类经济作物,已成为上海市奉贤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动奉贤区草莓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特总结了奉贤区草莓生产的历史概况,分析了目前奉贤区草莓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奉贤区草莓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对策。
草莓生产;历史概况;主要问题;发展对策;奉贤区
草莓属于蔷薇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因其柔软多汁、营养丰富,被誉为“水果皇后”,是重要的浆果类经济作物。发展草莓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利于促进农村致富和农民增收,有利于深化区域农业的结构调整与发展效益农业。为促进奉贤区草莓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笔者经调查研究,总结了奉贤区草莓种植的历史概况,分析目前草莓生产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奉贤区草莓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对策。
奉贤区草莓种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30多年的栽培历史。
奉贤区种植草莓从初期引进到推广,其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至1992年达到鼎盛时期,种植面积约4 666.67 hm2,1995年起开始逐年下滑。据统计,2000年种植面积约1 333.34 hm2,2004年下滑至466.67 hm2左右,到了2005年已不足66.67 hm2。自2010年起,种植面积又有所上升,并维持在66.67 hm2,到2015年、2016年种植面积达100 h m2左右。
奉贤区推广的草莓品种,最初为日本中早熟品种“宝交早生”,该品种连续种植10余年后,因病毒病引发品种退化,致使产量与品质大幅下降。然后又引进了日本早熟品种“丰香”,并逐步成为全区草莓的主栽品种,但最后也因品种老化和品性退化等原因被淘汰。2004年,从上海市青浦区赵屯镇引进草莓新品种“新屯一号”,推广种植几年后,又从日本引进了早熟品种“章姬”、“红颜”,现以“章姬”为当地草莓主栽品种。
早期,奉贤区草莓的栽培形式以小环棚和露地种植为主。1996年开始引进大棚,2000年推广大棚种植面积为133.34 hm2。因大棚种植草莓具有生长快、上市早、效益高等特点,2005年起进行了大面积推广,2010年以后基本上以大棚种植为主,少量为小环棚和地膜种植。
奉贤区最初种植草莓时,草莓苗是由当地农户用采果后移植母株繁苗。地膜草莓、大棚草莓分别在5月下旬和3月下旬左右开始移植母株,通过母株分株能力,培育新的根状茎繁殖新苗。2000年开始采用秋栽小苗育苗方式,在9月份母株抽生匍匐茎后培育新苗。近些年,当地农户已很少自行繁育草莓苗,主要通过购买异地草莓苗进行移栽种植。
20世纪80、90年代,农民的收入主要靠农业生产经营,草莓生产主要是本地农户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种植。到21世纪初,随着上海市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当地农村劳动力开始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致使农村土地出现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等现象。同时,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奉贤区草莓的生产涌现了一批专业的种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但是本地人种植越来越少,主要由外来人员承包种植。
根据草莓品种、栽培形式与栽培技术的不同,早期奉贤区草莓种植面积虽大,但生产效益相对较低,后期随着技术改进、投入加大等,种植面积不大,但生产效益却相对较高。据了解,2000年之前,每667 m2草莓产量在750 kg左右、收入为0.2万~0.3万元。推广大棚种植后,每667 m2草莓产量提高到1 000 kg左右、收入为1万~1.5万元,近些年每667 m2收入达2万~3万元。
当前,奉贤区种植的草莓品种主要为“章姬”“红颜”,且以“章姬”为主。自大面积推广大棚种植以来,这两个品种已连续使用了多年,它们虽在产量、口感等方面表现较好,但不耐储运,需就近或短距离销售。同时近几年,“章姬”和“红颜”对炭疽病、灰霉病等的易感性呈上升趋势,且在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上要求越来越高,品性已慢慢退化、表现不纯,同时由于推广的品种较少,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奉贤区夏秋季节历来高温多雨,高温多湿易造成炭疽病等流行,致使苗质弱而多病,移植成活率低,故不适宜在当地繁育。近年来,当地农户主要以购买江浙一带的草莓苗进行移栽,使用的幼苗大多为非脱毒苗。同时,农户从选苗、运输到移栽遇到较多问题,如运输成本高、苗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较差、苗本身带有一定的病害等。根据草莓病虫害调查显示,引进的草莓苗的炭疽病发生较为普遍和严重,甚至有连片死亡的现象。草莓苗的成本与质量问题,已成为困扰农户和影响草莓产业发展的重点。
奉贤区的草莓种植主要集中在7个乡镇和1个街道,虽然有一些专业的种植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但仍以个体小农户自主生产经营为主,种植面积小而分散。种植户中外来人员占80%左右,且年龄普遍较大,以低学历或无学历为主,种植技术水平不高,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特别是在草莓病虫害防治方面,多凭个人经验从事生产,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例如,有的农户没有使用专业推荐的农药,而喜欢从外地购买农药,甚至使用违禁农药;有的农户不科学使用农药,或农药用量大、喷药次数多,或没有掌控好安全间隔期,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时有发生。近年来,政府职能部门对草莓生产的安全监管力度虽有所加强,但在经济作物的病虫害预测预报、专门的用药配送指导等方面欠缺管理,给奉贤区草莓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难度。
科技进步影响着草莓产业的发展,目前奉贤区有关草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基础性的生产技术,如土壤消毒、药剂筛选等,缺少对新品种的引入,草莓与其他作物轮作套种模式的研究,化学肥料及农药的减量、绿色防控配套技术的探索等。近年来,奉贤区草莓生产上只形成了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先进技术的研究及推广相对滞后。另外,由于草莓的科研项目经费相对较高,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生产技术的研究往往只浮于表面,不能持续深入地开展。同时,仅靠一些小项目,缺少与日常工作的结合,很难推动整个地区草莓产业的向前发展。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草莓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草莓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相关科技的研发与推广迫在眉睫。
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大部分草莓种植户因年龄较大、认识有限,对于网络销售的观念还未及时转变,仍是自产自销方式。销售形式与渠道单一,不会或较少利用网站、微信等平台发布草莓相关信息;或缺少专业的销售团队开拓更多市场;或不善于同宣传媒体打交道,或没有打造品牌效应,以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等。同时,政府部门在这方面也缺乏相关的市场宣传与销售导向,从而导致销售难、种植效益低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从上海市农科院或其他草莓先进生产区域,通过引种、比较,选出产量高、适应性强、抗病性好、品质优良,或适于鲜食,或耐储运,或适用于加工的不同品种,及时更新已有草莓品种,以丰富奉贤区草莓市场,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脱毒苗具有无病毒感染、生长势好、结果多、产量高等优势,因此应加大宣传,引导农户购买脱毒苗种植。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本区内建设脱毒苗生产基地,相应调低脱毒苗售价,以满足周边农户的生产所用;无条件的地区,可联系附近其他已建立脱毒苗生产基地的区(县),为农户提供脱毒苗的购买的渠道。
为确保奉贤区草莓的安全生产,农技推广等职能部门在病虫害测报、用药指导、安全监管等方面应加强制度化、常态化建设。(1)摸清种植户基本信息,并纳入监管范围;(2)区、镇、村三级联动,将草莓安全生产的告知、责任、承诺、监管等落实到位;(3)培训指导全覆盖,通过会议、培训、入户调查指导等形式,时常将科学用药知识、栽培技术、安全生产意识等传递给农户,不断提高他们的认知与技能水平;(4)病虫测报常态化,设置观测圃,结合系统调查与面上普查,适时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病虫害防治,并逐步为种植户统一配置和发放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止滥用农药;(5)监管执法制度化,监管与执法不仅要责任到人,还要形成制度化,不定期进行抽查和检查,对使用违禁农药、滥用农药、农药残留超标的农户,坚决予以取缔或惩罚并公示。
加大奉贤区草莓的科研投入力度,推进生产技术的创新与应用。(1)鼓励与支持先进技术的研发,匹配足够资金,保障相关项目的顺利开展;(2)加强与上海市农科院、农资企业、先进生产基地等的交流与合作,探索草莓生产的新思路和新技术;(3)推进不同领域的综合技术应用研究,如综合栽培、植保、土肥等基础技术和先进技术,特别是化学肥料及农药的减量、绿色防控技术,形成配套的草莓安全生产技术;(4)夯实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与农技推广等部门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采取政策扶持等有力措施,保障新技术的应用。
奉贤区草莓的生产种植与销售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其中,销售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打造品牌效应,提高公信度、知名度,同时还要搭建多渠道的销售平台,以增加农民收益。(1)开展产品的安全认证,帮助农户进行无公害产品或绿色食品的认证;(2)推进草莓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帮助模范种植户建立“二维码追溯体系”,让生产环节通过扫描二维码公开化;(3)举办电子商务、微商等培训,开拓农户销售思路,提高其利用互联网开展销售的技能;(4)加大草莓产品推介、旅游采摘等宣传,由政府信息、新闻等部门,通过发布草莓种植户及产品信息,扩大宣传范围,引导市民消费;(5)设置奉贤区田头超市专卖柜等,为有认证的草莓农户增加销售渠道;(6)引进草莓深加工产业,如生产草莓酱、速冻草莓等,拓宽草莓的销售领域。
2017-02-2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