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宜兴市“三品一标”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5-25

汤旭东 徐建陶 沈 萍 钱 萍 (江苏省宜兴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214200)

宜兴市“三品一标”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汤旭东 徐建陶 沈 萍 钱 萍 (江苏省宜兴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214200)

为继续推进宜兴市“三品一标”建设工作,阐述了宜兴市“三品一标”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府推动、社会参与,拉动消费、培育市场等对策,以供参考。

“三品一标”;现状;问题;对策;宜兴市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精心打造出来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发展“三品一标”,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宜兴市以“三品”认证来促进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如以“阳羡雪芽”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精品农业,“三品一标”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日益增强,国家也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用了“四个最严”要求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新形势下,笔者总结回顾了宜兴市“三品一标”建设情况,研究分析了制约“三品一标”发展的瓶颈,科学制订了下阶段工作的目标任务,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宜兴市农产品质量建设再上新台阶。

1 宜兴市“三品一标”建设现状

宜兴市“三品一标”建设自始至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苏省农委每年都下拨专项资金对“三品一标”进行奖励,宜兴市也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政策。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宜兴市“三品一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稳步发展的过程。2001年宜兴市积极响应农业部“无公害行动计划”,对全市无公害产地认定进行了整体推进,2012年又成功申报了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宜兴市已有“阳羡雪芽”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建成无公害产地面积4.13万hm2(其中粮油面积2.8万hm2、果品面积0.67万hm2、蔬菜面积0.467万hm2、茶叶面积0.2万hm2),绿色原料(茶叶)基地0.467万hm2,绿色食品生产基地0.3万hm2,有机食品生产基地333.33 hm2,“三品”基地总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4.1%;有效期内的“三品”共有207个主体、498个产品,总产量21.3万t,其中种植业17.7万t、水产(绿色食品)86 t、畜禽(含禽蛋)3.6万t。1.1 产业优势突出

从产业分布上看,茶叶和果品占有绝对优势,在全市207个申报主体中,茶叶有82个主体、180个产品,产量2 926 t,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51.3%;水果有33个主体、51个产品,产量10 836 t,占全市果品总产量的45.5%。同时,茶果有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总数153个,占无锡市茶果总数的90%以上。宜兴市茶果“三品”认证率高的原因:(1)宜兴市持续出台惠农政策,鼓励老茶树改良;丘陵山区开发项目的持续投入,吸引了社会资本的参与,提高了茶果的规模化生产水平。(2)茶果生产的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生产主体的品牌意识强,且宜兴市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好,产品安全、优质、营养,迎合了当今消费主流,市场需求大。(3)“三品”申报费用相对较低,茶果生产产值高,基地面积小,环境检测费用低。如茶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通过认证后,可节省基地内申报主体的环境检测费用,再加上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影响,预计今后一个阶段绿色食品茶叶得到更快发展。

1.2 示范效应明显

从申报主体看,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三品”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所有申报主体中,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有84个,占比40.6%,辐射面积约7万hm2。与散户相比,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规模大,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应用新技术的愿望强烈,敢于改变传统的生产习惯,能主动控肥、减药,进行减量化生产。如宜兴市韩丰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后,按照标准增施有机肥,减半使用无机氮肥,并使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产的葡萄品质明显提高,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周边的葡萄种植专业户纷纷效仿,不仅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还积极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又如在有机茶叶、绿色大米的生产过程中,龙头企业普遍使用黄板、杀虫灯、生物农药等绿色控害生产技术,广泛施用菜饼等有机肥,在减少农业面污染源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据统计,按照绿色和有机标准方式生产后,宜兴市每年少施化学氮肥约1 000 t,增施有机肥约2万t。

此外,申报主体的组织模式也从单一的企业参与扩展到公司、合作社、农户、农技部门共同参与的混合模式。如宜兴市粮油集团大米有限公司把产业链从加工环节延伸至基地种植,以公司投资+农户种植+农技部门监管+产品包销的模式,在全市分别建立了无公害、绿色、有机大米生产基地0.187万、0.12万、33.33 hm2,年产优质大米1.5万t。又如杨巷镇利用当地大米加工规模优势,以米厂+合作社+农户+农技部门的方式,由3家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户签订协议,技术上依托镇农服中心,对全镇粮油基地进行统一管理,认证“三品”近2万t。

1.3 品牌效应突出

宜兴市的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数量在江苏省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在品牌建设中,宜兴市涌现出一批明星企业,他们把“三品”安全、优质、营养的特质融入自身品牌之中,积极主动对外展示,在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屡获大奖,成为了宜兴市优质农产品的一张张名片。如宜兴市粮油集团大米有限公司生产的“隆元大米”,获得了“第七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达30元/ kg,是普通大米的6倍,公司也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宜兴市大地春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依托“篱笆园”生态农庄宣传推广的“大地春”品牌商标;“猴子岭”牌有机杨梅、有机茶;“晴兰”牌有机竹笋;“官林”牌水上空心菜、活野鸭、野鸭蛋;“乌壳老”牌中华鳖等。

1.4 质量安全可靠

从质量上看,宜兴市的获证产品实行部、省、市、县四级监管,“三品”质量安全可靠。“三品”认证工作不仅仅是辅导企业领到证书,更重要的是要督促申报主体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生产,因此,按照分工,宜兴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分别由农业部、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级工作机构指派的、有资质的人员进行证后监管;此外,宜兴市农检中心也对蔬菜、水果等中高风险产品制定了风险监测计划,定期监测“三品”潜在的风险。据统计,宜兴市无公害农产品年抽检率超过35%,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抽检率达100%,“三品”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9%以上。

2 宜兴市“三品一标”建设中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把保障粮食基本安全提高到国家治理能力的高度。2014年江苏省政府把种植业“三品”产量占食用农产品产量的比例(占比)列入了现代化考核指标,提出到2015年要达到35%、2020年要达到55%的目标。宜兴市“三品一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新的要求和目标,需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制定有效对策。

2.1 粮油和蔬菜认证率过低

宜兴市种植业“三品”总产量中,有粮油8.4万t、蔬菜7.8万t,分别占同类农产品产量的17.5%和13.9%,远低于现代化指标要求。究其原因:(1)与茶果相比,粮油和蔬菜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分散经营与标准化生产之间的矛盾突出,无法较好地对散户进行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有效监管,且目前农户还不能单独作为主体申报“三品”。(2)粮食和生鲜蔬菜流通渠道较短,包装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不能较好地体现优质优价,“三品”认证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3)申报费用较高,降低了企业申报的积极性。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费用主要包括产地和产品检测费用,以前申报主体可以使用所在乡镇整体推进的无公害产地认定证书,环境检测费用由镇政府承担,而2014年开始,江苏省绿办规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不能再使用之前整体推进的产地认定证书,申报主体需要自行承担产地检测费用,而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申报无公害粮油时,产地面积一般要求在666.67 hm2以上,环境检测费用较高。对于无公害蔬菜认证,由于单个申报主体种植的产品种类较多,且每个申报产品都要检测,费用也相对较高。

2.2 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三品”的基础条件,目前宜兴市部分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尚未完全消除,且由于土壤污染可能呈散布点状分布,导致周边地区无法进行连片申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品”特别是面广量大的粮油、蔬菜产品的认证进度。

2.3 监管压力进一步加大

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推进,农业部门承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责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农业部和食药局联合发文,要求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届时食药部门将在市场上查验农业部门认可的产地准出证;“三品一标”作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的基础条件之一,其质量好坏将由食药部门来验证。而目前,宜兴市仅有2名“三品”专职人员,每年除了受理新申报的任务外,还要对现有的近500个“三品”进行证书到期的换证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据估计,要达到江苏省现代化指标要求,宜兴市“三品”生产主体和产品数至少要再翻一番,分别达到400个和1 000个左右,“三品”总产量将超过60万t。面对如此庞大的产品群,仅靠一个部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难以应对。

3 宜兴市“三品一标”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对策

3.1 宜兴市下阶段“三品一标”建设工作的基本目标

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增进消费者身体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科学合理规划“三品”布局,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按一定比例协调发展;深入挖掘宜兴市农耕文化和历史底蕴,积极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力求至2020年,全市种植业“三品”占比达到55%,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1-2个。

3.2 宜兴市下阶段“三品一标”建设工作的对策

3.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下阶段应按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稳步发展绿色食品,适度发展有机食品”的原则,构建宜兴市“三品”结构和质量层次。推进“米袋子”粮食主产区和“菜篮子”蔬菜基地的无公害认证,力求2015年完成0.67万hm2粮油、0.1万hm2蔬菜的无公害认证,至2020年完成2万hm2粮油、0.267万hm2蔬菜的无公害认证;支持绿色食品良性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主,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产业覆盖范围,提高绿色食品产量占比,培育一批绿色食品示范企业;严格筛选申报主体,鼓励企业量力而行,理性发展有机食品,强化监管,切实维护“三品一标”的品牌形象。

3.2.2 政府推动、社会参与

建议制订引导政策,促进社会力量参与“三品一标”建设,把“三品一标”作为各类农业投资项目的前置条件,以项目推动“三品一标”建设;抓住当前农村土地改革的有力契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并以此为核心,带动农户开展无公害粮油和蔬菜生产;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无公害农产品列入奖补范围。

3.2.3 拉动消费、培育市场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尤其是果品、蔬菜等生鲜农产品的销售,主要还是靠生产主体自己吆喝,靠经纪人、街头摊贩上门收购,生产主体没有定价权。调查还发现,优质农产品并不是没有市场,关键是没有找准消费对象、找对销售渠道,因此,大多数生产主体还需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营销管理水平。同时,管理部门也要更新管理水平,进一步创新手段,主动作为,在“拉需求”、“建平台”上下功夫,广泛宣传“三品一标”的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引导社会消费,激发“三品一标”的潜在需求。

2015-07-2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