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市旧公园改造规划设计探讨——以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枫溪公园改造设计为例

时间:2024-05-25

朱红英 (上海市金山区园林管理所 200540)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为逐步满足广大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对现有老旧公园进行适度的景观改造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任务,且对城市旧公园进行改造与更新设计,不仅可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健身等场所,也能为城市增加新的生态空间,对城市环境及形象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城市旧公园由于其所处地段、所含历史信息等原因,对于旧公园的景观改造,如直接采取简单的“拆旧建新”的方法,势会必带来巨大的物质浪费和传统文化资源的缺失,同时,也不能简单地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加固维修。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城市旧公园进行适度合理的现代化改造,如何协调城市旧公园传统景观与现代城市生活变化之间的平衡,不仅成为需要城市建设者们着重考虑的问题,也成为传统城市公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笔者以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枫溪公园改造设计为例,通过对枫溪公园现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该公园改造的指导思想及目标,确定公园改造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原则,并阐述该公园改造的分项设计,以期为其他城市旧公园改造提供参考。

1 枫溪公园概况

枫泾镇位于上海市西南方,是上海的西南门户,该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之一。

枫溪公园占地面积约17198.7 m2,其中建筑及园林小品占地面积约815.7 m2,道路、地坪面积约5601.6 m2,绿化面积约8935.9 m2,水体面积约1845.5 m2。通过实地勘察,公园由于建成年代较早,园内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原有的基础设施和建筑陈旧;园内功能分区不合理,缺少供老年人活动健身的场地以及儿童游乐的场地,服务性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园内地形平坦,缺少起伏;植物树木较多,以常绿植物为主,但品种较少,缺少花卉,整体绿化没有层次感,景观效果欠佳。

因此,该公园改造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为:公园内的园林建筑改建新建、道路铺装铺设、绿化植物调整、围墙改造、园椅更换、水体清淤、电气和给排水等。

2 指导思想与目标

2.1 指导思想

枫溪公园改造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公园的服务功能,即改造园内基础设施,优化园内绿化配置,并配套相关休闲娱乐等设施。因此,改造枫溪公园应紧扣城市区域功能和文化内涵,以维护公园生态环境为前提,将公园建筑风格统一为仿古江南园林,在保持公园内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和景观特色的延续性中,因地制宜地增加活动场地和园林小品,扩展活动空间,美化环境,并注重公园的公益性和功能性,达到合理改造、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2 改造目标

改造枫溪公园,以创建三星级公园为目标,完善公园的基础设施,提升园容园貌,增强公园文化内涵,以更好的环境为游客提供服务,同时为枫泾古镇创建5A级旅游区锦上添花。

3 总体规划

本着增强公园服务功能和优化提升园区景观效果的原则,对园区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造:(1)功能布局。开辟健身休闲场地,增加儿童乐园,增强公园服务性设施。(2)设施更新。在基础设施方面,对原有亭廊、拱桥等进行修缮,增加座椅、照明、垃圾桶等设施。在给排水方面,根据实际标高,从保护乔木和节约土方等方面考虑,园路整体降低0.1 m后重新布置给排水系统。(3)滨水景观塑造。因原有的水池条件不错,故此次改造将对驳岸进行整修,增设水生植物种植槽,同时增加建筑小品和观景台,以丰富水岸景观。(4)植物景观调整。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大乔木(除西侧部分需解决居民通风透光问题不保留外),并针对现有常绿乔木较多的问题,增加色叶植物和开花植物,突出公园的缤纷四季景观。同时,将枫树作为此次改造中增加的主调树种,致力营造以突显季相分明的秋景为特色的公园植物景观。

4 设计原则

(1)遵循以人为本、提升服务设施品质的原则,改造园内基础设施,配套相关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提升品位档次,倡导低碳环保节能。(2)遵循生态、景观与功能并重的原则,优化园内植物配置,将园内增加植物的主调树种定为枫树类,同时增加色叶植物、开花植物等,以丰富季相变化,提升植物的观赏效果。(3)遵循保护及延续历史风貌、提升文化内涵的原则,对园内拱桥和亭廊进行修缮,统一新建建筑风格,延续历史风貌,保留和进一步宣传公园原有养生文化,提升公园文化内涵。

5 分项设计

5.1 园林建筑

5.1.1 公园大门

原有公园入口牌楼建筑雄伟高大,但大门为不锈钢材质,门柱贴面为瓷砖贴面,与整个建筑风格不符。故此次改造对大门进行更换,同时门柱剔除小瓷砖贴面,粉刷仿木漆,使整个牌楼的外立面形式与公园内的景观风格协调一致。

5.1.2 活动室

原有活动室建筑样式简单,窗户、大门都偏小,室内采光不好,整个建筑风格与园内其他建筑也不统一,且由于原有墙体结构不坚固,达不到再次利用的要求。故此次改造对活动室进行整体改建,以改善游客的使用环境,增加室内观景视野。

5.1.3 围 墙

公园大门左右两侧边界很大一部分毗邻居民楼,现有公园围墙是实体墙,墙体北面部分已被居民搭建构筑物,没有透绿的必要。故此次改造对围墙内侧进行刷漆或喷漆,墙头以仿古形式进行改造,沿墙种植爬藤植物,以丰富垂直绿化;同时,公园靠枫溪路的出入口围墙形式过于单调,建议将该处出入口围墙改为拱门形式;另外,出于对整个公园的安全考虑,对公园的全部围墙进行防盗监控设计。

5.1.4 公 厕

现有公厕为建园后增加的,建筑立面形式简单,与整个公园其他建筑的风格不符,且公厕内窗户墙体也有部分破损。故此次改造对公厕建筑内外都进行改造,使其在建筑形式上与其他建筑统一风格;同时,在围棋天地内加建一座公厕,便于游客就近使用,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

5.1.5 赏荷轩

公园原有的亲水平台下层基础已有破损,有安全隐患。故此次改造将予以拆除;同时,可充分利用西侧的方形平台建造赏荷轩,使其成为游客驻足观景的场所,且赏荷轩也能成为水边景观视线的新焦点,与拱桥和对岸植物景观互成对景,从而提升水体周边的景观效果。

5.1.6 静思亭

从整个公园的建筑布局来看,西侧建筑不多,稍显失衡,且该地块靠近居民楼。故此次改造以营造幽静的休息环境为主,在此处塑造微地形,建造一座四角亭,建筑采用仿古形式,取名静思,这样不仅能均衡整个公园的建筑布局,还可通过植物造景,营造一处安静的休憩场所。

5.1.7 树 池

公园内有不少大乔木,此次改造将部分绿地开辟成林下休憩场地,且为更好地保护大树,在园内增设了生态透水树池。

5.1.8 门卫室与办公室

公园大门两侧的门卫室和办公室年久失修,墙壁部分脱落,屋顶也需检修,故此次改造将对其进行全面修缮。

5.1.9 拱 桥

公园内拱桥历史悠久,是从别处移至园内的,但由于建设时资金有限,拱桥的两个小拱和栏杆都是水泥材质,与古桥的石块材质不协调,故将对其进行改造。

5.1.10 亭 廊

公园内亭廊由于年久失修,柱子上油漆脱落严重,屋顶瓦片部分破损,地面铺装凹凸不平,故对其进行修缮。

5.2 河道景观

园内葫芦型水池水面水质良好,但水岸边没有适当规划休憩停留之处,缺少亲水空间;原有驳岸是石块砌筑,形式单一,水岸的生态感不够;原有水岸边栏杆较陈旧,且高度不够,无法起到安全防护作用。故此次改造,将在沿岸增加垂吊和开花植物(如黄馨、迎春、棣棠、千屈菜等),以丰富游人的视觉及软化生硬的驳岸线条,并于局部区域设计水生植物种植槽,以丰富水面形式;将在岸上适当开辟观景处,增加游人停留观景场地,并更换原有旧栏杆,选用安全、牢固的塑木栏杆;同时,由于原有平台基础不稳,有安全隐患,故将拆除原有平台,改建亲水曲桥,并与赏荷轩相连,使其成为水面景观的新亮点;此外,为进一步保证葫芦型水池的景观效果,将对水池进行彻底清淤,从而保证水池景观的可持续性。

5.3 道路地坪

园内原有道路为预制混凝土制成的道板拼接而成,感官上陈旧、破落,侧石高出绿地和地面,排水存在问题,同时破损处较多。为增强园内道路的引导性,此次改造中主园路将统一采用简朴的透水砖铺装,并保留部分区域的铺装,作为公园历史痕迹的保留;同时,局部区域的支路将采用古典园林的铺装形式,选用不规则石块、花岗岩、小青石、小青砖、鹅卵石等古朴材料,以古典园林的铺装形式呈现,从而成为营造公园景观的一个亮点。

5.4 配套设施

园内现有配套设施的服务性功能单一,且配套设施陈旧,缺少信息牌、指示牌、儿童游乐器材以及便民设施。此次改造将增加园内需要的相应设施,对陈旧的设施进行更换,且在选取设施方面要注重与公园整体风格相协调。

5.5 植物设计

园内原有绿化覆盖率高,部分地块植物密度过大,植物长势欠佳,临近居民楼的乔木影响南面阳台采光,居民反应意见较大;且园内植物以常绿植物为主,缺少色叶植物和开花植物。此次改造将尽可能保留原有大乔木,仅将部分遮挡居民采光的大香樟进行搬迁,且针对园内常绿乔木较多的问题,增加色叶植物和开花植物,以突出公园的缤纷四季景观。主要改造以下几个区域。

5.5.1 桂花林和水池之间绿地

目前公园内桂花林栽植密度过大,不利于植物生长,而河边植物主要是垂柳,色彩单一。此次改造将对广玉兰林和桂花林的北面沿河区域进行植物抽稀,增加枫树类植物,以形成色彩亮丽的河岸线景观,打造特点鲜明的秋景公园景观。

5.5.2 中心草坪周边

公园内原有草坪部分长势不好,边界处植物色彩单调。针对该区域有大量常绿乔木作为背景的现实,此次改造将对过阴的区域取消草坪种植,而种植耐阴地被植物,并合理布置植物种植形式。

5.5.3 亭廊两侧地块

由于历史原因,该地块下层为水泥地,覆土很浅,植物长势不好,布置较凌乱。鉴于该处有亭廊组合,也是全园最高处,此次改造将对长廊两侧统一规划为枫树林,以枫树为基调树种,结合周边植物种植,营造秋色烂漫、层林尽染的独特景观。

5.5.4 入口北侧地块

目前沿围墙的绿化植物均为罗汉松、紫薇等植物,缺乏层次和颜色变化,形式单一,没有烘托出主入口周边的景观。鉴于该地块靠近居民楼,为防止遮挡阳光,此次改造将以花灌木种植为主,结合花境和地被,沿围墙增加攀爬植物,以丰富植物色彩和层次,营造自然优美的主园路两侧景观。

5.5.5 棕榈林

棕榈林靠近居民楼,树高近6 m,影响了居民房间采光,且其绿化形态与整个公园的风格不符。故对该棕榈林进行改造,沿线选择石楠和桂花作为背景植物,前缘搭配紫薇、垂丝海棠、木槿、锦带花等花灌木,以丰富四季景观;同时,补种沿围墙的珊瑚绿篱,下层种植耐阴地被,以形成具有一定层次和色彩变化的植物群落景观。

5.5.6 土 方

根据实际标高,从保护植物和节约土方方面考虑,园路根据实际情况降低0.15~0.2 m后重新布置给排水系统。亭廊组合两侧的地块原为水泥地,覆土不到1 m,影响了乔木生长,此次改造对该地块的水泥地进行拆除,增加土方,并对表面土壤进行改良,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5.6 地域文化

枫泾古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背景。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2]。此次公园改造设计将结合枫泾镇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听取了古镇上文人墨客的建议,对公园现有的拱桥、长廊、亭台以及新建的水轩等园林小品加入历史文化元素,以展示地方的历史文化特色,丰富公园文化内涵。

园内拱桥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原为枫泾地区定慧寺内的桥,建造于宋代,后因寺庙拆除,故将桥移至此处,为镇园之宝。此次改造将对桥体进行整体修缮,且在桥头竖立古桥历史介绍牌,让更多游客了解古桥历史。公园入口两侧的小院子门头上缺少牌匾,此次改造将统一园内建筑风格,结合各个园的主题进行点题,并赋予其文化内涵。对于新建的水轩,此次改造将在背景墙部分展现枫泾地区的园林历史,还结合枫泾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名人事迹,在朝水的一面增加适宜的牌匾和对联。四角亭上的亭名和两侧对联将在此次改造中通过征集当地名人对联和笔迹来展现,以充分展现当地名人的真迹。

6 结 语

老旧公园场地记忆的修复与重建是老旧公园重新焕发生机的一种方式[3]。在旧公园改造项目中,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及其对人们归属感、认同感等情感体验,在对其进行改造时,应放慢步伐,细细斟酌,重点挖掘重建老旧公园的价值,并通过整合改良及优化等具体设计手法,最终实现老旧公园的景观优化和历史传承。

[1] 张娟.析上海方塔园改造中景观与功能的和谐统一[J].城乡建设,2010(7):47-49.

[2] 金山县县志编撰委员会. 金山县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0.

[3] 李志龙.老公园改造更新的设想与规划[J]. 图书情报导刊,2011,21(36):117-1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