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江苏省四青作物主要病虫发生与防控对策

时间:2024-05-25

卢 鹏 蔡良华 唐凯健 张 芳 杨荣明*

(1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省南京市 210036;2江苏省海门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226006;3江苏省启东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226006)

四青作物是青玉米、青蚕(豌)豆、青毛豆、青花生等收青菜用型作物的总称,且因种质资源丰富、营养价值高、口味独特、食用方便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四青作物在江苏省种植历史悠久,作为江苏省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在2017年农业结构调整中被列为重点发展的16个产业之一,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江苏省四青作物种植规模的扩大,四青作物的病虫发生加重问题日益突出,对四青作物的生产和质量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据有关资料统计,一般病虫发生可导致四青作物减产20%~30%,严重发生的减产可高达50%~70%,甚至绝收[1]。同时,由于种植农户缺乏必要的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在四青作物生产中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容易造成农药污染和残留超标,这不仅降低了四青作物的种植收益,还影响了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为此,笔者于2016年对江苏省四青作物主产区(启东、海门、新沂、东海、如东、如皋、通州等地)的病虫发生种类、发生特点和农药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四青作物病虫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防控对策。现将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1 四青作物主要病虫发生现状

1.1 主要病虫发生种类

1.1.1 主要害虫

通过对启东、海门、新沂等7个地方的四青作物主要虫害进行调查,发现发生在青玉米、青蚕(豌)豆、青毛豆、青花生的害虫种类涉及3纲9目15科近30种,见表1。

表1 江苏省四青作物上害虫发生种类

依据主要为害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根茎或地下害虫、叶部害虫、蛀茎干害虫和花果类害虫。其中,根茎或地下害虫主要有鳞翅目小地老虎、鞘翅目蛴螬,主要为害花生;地下害虫食性杂,可咬食种子、幼苗、根、根茎等地下器官,幼苗受害,易造成缺苗、甚至毁种,生长期受害,破坏根系,使植株矮小、甚至死亡,四青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叶部、蛀茎干和花果类害虫主要有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和豆荚螟、天蛾科豆天蛾、小卷蛾科大豆食心虫、夜蛾科棉铃虫、二点委夜蛾、小地老虎、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同翅目飞虱科灰飞虱、蚜科蚜虫、粉虱科烟粉虱;鞘翅目豆象科蚕豆象、金龟子总科蛴螬;蜱螨目叶满科叶螨;双翅目潜蝇科豌豆潜叶蝇和豆秆黑潜蝇。

1.1.2 主要病害

据调查发现,危害江苏省四青作物的主要病害以真菌性病害为主,如玉米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蚕豆赤斑病、白粉病和霜霉病、大豆锈病等,见表2。

1.2 病虫发生特点

1.2.1 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

在江苏省农业生产中,四青作物连作现象十分普遍,导致一些病虫害连片猖獗发生。据海门地区近年来调查,蚕豆霜霉病发生程度上升趋势明显,2012~2013年局部区域零星发生,2016年普查该病害已普遍发生,病株率平均达21%,发病较重的病株产量几乎为零;豌豆潜叶蝇因其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近年来在豌豆上发生尤为严重,叶虫害率高达100%,受害严重的叶片,叶肉全被吃光,仅剩上下表皮,严重影响了豌豆的产量和品质。

表2 江苏省四青作物好主要病害发生种类

1.2.2 病害发生总体重于虫害

江苏省四青作物的病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重,总体发生程度重于虫害,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且在设施大棚和连作地发生更为明显。调查发现,如皋地区大棚种植蚕豆,以赤斑病、霜霉病为主的病害比露地种植发生更早、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而且能查见如蚕豆灰霉病、炭疽病等露地种植很少发生的病害。随着鲜食蚕豆、玉米、豌豆等市场需求的增加,种植户经济收益逐渐增加,四青作物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不少种植户利用大棚种植春化蚕豆,以提前上市来增加收益,但这也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导致一些地方出现连作障碍。

1.2.3 病虫害发生受气候影响较大

四青作物的一些病虫害发生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且不同年份间发生差异大。张洪进[2]研究表明,蚕豆赤斑病受气候影响较大,病情发展与降雨次数和时段关系密切。据启东地区2014-2016年调查,蚕豆赤斑病病株率3月底就达100%,病叶率达50%左右;但2017年3月份雨量较往年偏少,3月底调查平均病叶率仅为14.9%,赤斑病发生显著轻于往年。豌豆潜叶蝇成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高温对其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夏季气温超过35 ℃时,成虫不能存活或以蛹越夏,虫口密度将急剧下降[3]。

1.3 四青作物农药使用情况

江苏省四青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重,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提高四青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保证。调查发现,化学防治仍是四青作物病虫防治的主要措施。主要方法有:(1)种苗处理,用杀菌剂或杀虫剂对种苗进行处理,防止种子和种苗带病虫下田及防止地下害虫为害。(2)土壤处理,用毒死蜱、辛硫磷等药剂以拌土、泼浇、灌根等方法进行土表施药,防治地下害虫。(3)植株喷雾,四青作物生育期向植株喷洒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

调查发现,江苏省四青作物上使用的农药品种有30多种,主要以高效、低毒及低残留农药品种为主,其中,杀虫剂以有机磷、菊酯类、新烟碱类、双酰胺类及生物农药为主,杀菌剂以三唑类、苯并吡唑类、甲氧丙烯酸酯类农药为主。见表3。

表3 江苏省四青作物上农药使用情况

2 四青作物病虫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病虫防治的基础研究不够

(1)对四青作物病虫发生规律的研究较少,能系统监测四青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从而很难科学地指导种植户准确把握防治适期,导致农户在喷施农药时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不但防效得不到保证,而且还容易造成农药浪费。(2)对病虫害防治的研究较少,特别是连作田常发性病害如蚕豆赤斑病、霜霉病和多寄主虫害如豌豆潜叶蝇、蚜虫等,农药选择压力大,病虫易产生抗药性,常规药剂需加大用药量或增加防治次数才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3)对综合防控措施的研究较少,在四青作物病虫控制中,对生态控害、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较少,缺少成熟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2.2 与四青作物相关的登记农药种类少

与大宗作物相比,小宗特色作物(四青作物)种植面积小、区域分散,农药使用量有限,农药企业考虑到登记费用高、时间长等问题,不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在这些小宗作物上进行田间试验和农药登记,从而导致小宗作物(四青作物)农药登记品种极少,在某些病虫害防治上常常出现“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如蚕豆、豌豆绝大部分病虫害没有登记药剂。因此,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往往缺乏相应的安全使用技术,如药剂用量、使用适期、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最大允许残留量等,很容易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或防效无法保证的结果。

2.3 化学防治占主导地位

江苏省四青作物以散户种植、合作社种植和龙头企业基地种植3种方式为主,其病虫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尽管四青作物上登记的农药种类不多,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种植户或农资经营单位往往根据经验来使用农药,且用药水平参差不齐,防治效果差异明显。其中,大多数种植散户的病虫害防治意识淡薄,不打药或乱打药现象普遍存在,防治效果难以保证,影响了种植收益;而种植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种植基地会聘请栽培和病虫防治技术专家进行指导,防治水平和效果相对较好。

3 四青作物主要病虫防治对策与建议

按照江苏省农业结构调整目标,“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四青作物种植面积将增加3.33×104hm2以上,其中改2×104hm2籽粒玉米为青贮和鲜食玉米,扩大种植青蚕(豌)豆、青毛豆、青花生等1.33×104hm2。随着四青作物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如何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发生,又能实现农药减量,保障四青作物绿色安全生产,是今后江苏省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1 强化对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

对病虫害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进行研究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基础和关键。目前,江苏省对四青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危害特点、重要病虫发生规律等尚缺乏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摸底不清、情况不明、力量薄弱,因此,要加强对四青作物主要病虫害的系统调查和监测,开展产学研协作,摸清发生规律,为科学开展防治提供依据。

3.2 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研究

加强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协同研究,转变过度依赖化学防治及被动防治的现象。通过研究、引进、借鉴的方式,不断集成完善高效实用的绿色防控技术,如合理轮作与间作套种、种植蜜源植物涵养天敌、合理调控设施大棚温湿度、及时防除杂草和整枝打杈等[4-5];还可将黄板诱蚜、人工释放生物天敌防治、灯光诱杀和性诱剂防治等生物防治措施,经技术改进后,使用到四青作物病虫防治工作中,从而不断提高防治技术水平。

3.3 加快高效安全防治药剂的筛选试验

绿色防控并不排斥化学防治,但蚕豆、豌豆等小宗作物病虫害防治一直缺乏登记的专用农药。为改变这一现状,农业部采取了减少试验量、缩短试验年限等措施,加大对小宗作物(四青作物)用药登记的扶持力度。因此,针对重要病虫害,可联合开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筛选工作,以加快小宗作物(四青作物)农药登记,并制定相应的化学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从而确保四青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3.4 探索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

以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促进四青作物病虫整体防控水平的提高。具体措施为:(1)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等媒体进行四青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宣传,引导农民树立“绿色植保”理念。(2)推广“二挂、五有”示范区建设模式,即领导挂帅、技术人员挂片,有一块展示牌、有一套绿色防控技术、有一个明确的防控目标、有一名项目负责人、有一名技术指导员。(3)组织广大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做到技术培训到村、技术指导到田、技术明白纸发放到户、技术短信通知到人,因地制宜地指导农民科学开展四青作物病虫防治。

[1] 陈新,袁星星,崔晓艳,等.蚕豆病害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8):108-112.

[2] 张洪进.蚕豆赤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J].江苏农业科学,1987(1):17-18.

[3] 史浩良,吴雪芬,陈素娟,等.豌豆潜叶蝇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147-149.

[4] 杜成章,陈红,李艳花,等.蚕豆马铃薯间作种植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控效果[J].植物保护,2013,39(2):180-183.

[5] 王兴祥,张桃林,戴传超.连作花生土壤障碍原因及消除技术研究进展[J].土壤,2010,42(4):505-5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