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南通市通州区麦稻周年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之探讨

时间:2024-05-25

马小莉 季萍萍 沈晓阳 李 琴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作栽站 226300)

为推进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粮食周年高产,2016年秋,南通市通州区作栽站在石港镇麦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内建设了麦稻周年高产示范方,经一年来的建设,示范方麦稻取得了全面丰收,单产、效益明显好于大面积生产,示范效果显著。笔者在介绍该麦稻周年高产示范方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将介绍集成的麦稻周年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及采用该技术取得的经济效益,以供类似地区麦稻示范方参考借鉴。

1 麦稻周年高产示范方基本情况

麦稻周年高产示范方位于石港镇马道村粮满囤家庭农场内,连片面积2.33 hm2,土壤肥力较好,栽培方式为小麦机条播、水稻机插。

2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小麦适期条播技术是示范方主攻技术之一,传统的人工撒播存在播种量偏高、肥料运筹不易把握、小麦群体过大、植株郁闭、后期易倒伏等缺点;而机械条播播种均匀、田间群体质量好。另外,采用机械条播不仅有利于统一播种,而且还能一次性完成浅耕、施肥等,可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促进小麦早出苗、早齐苗。通州区小麦宜于11月2日播种,选用大穗型稳产性能较好的“扬麦16”,每667 m2用种量为12.5 kg。

2.2 合理施肥,前促中控后攻

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遵循“前促、中控、后攻,P、K肥配合使用”的施肥原则,以防小麦后期贪青、倒伏,基苗肥、腊肥、拔节孕穗肥的施用比例为5∶1∶4左右。具体方法为:基肥每667 m2施25%(12-6-7)复合肥65 kg;12月26日施腊肥,每667 m2施尿素4 kg;3月14日施拔节孕穗肥,每667 m2施25%(12-6-7)复合肥55 kg。

2.3 配套沟系,确保排水畅通

播后高标准开好田间内外三沟,及时清沟理墒,确保排水畅通、雨止田干;同时有助于降湿防渍,防止冬春连阴雨天气造成严重渍害,避免冻融交替而加重渍害和冻害;此外还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害发生。

2.4 适时化除,提高防除效果

小麦适时化除技术是示范方主攻技术之一。近年来,多数小麦种植户仅采用春季1次杂草防除技术,杂草防除效果不好,特别是杂草基数高的田块,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而示范方采用播后、春季一封一杀2次防除技术,杂草防除效果理想。具体方法为:播种后10 d(小麦1~2叶期内)抢墒、抢有利天气每667 m2用异丙隆或乙草胺120 g,2月26日每667 m2用50%异丙隆125 g+15%炔草酯50 g+氯氟吡氧乙酸60 mL,每667 m2对水40 kg,均匀喷雾进行化除。

2.5 综合防治,提高防病治虫效果

根据病虫测报情况,立足见病(虫)打药、适期防治的原则。要特别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可于小麦扬花初期每667 m2用25%氰烯菌酯100 g+15%三唑酮80 g防治。

3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 培育壮秧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是示范方主攻技术之一,也是机插水稻推广的关键攻关技术之一。育秧环节常因播种量过多出现黄弱苗及超高苗、因盖土过厚出现出苗不齐、因窨水不足出现出苗不全、因集中育秧时间把握不当出现超龄秧等问题。而示范方采用育秧专用肥“育秧绿”培肥苗床及小拱棚黑膜覆盖,并抓好适期适量匀播、适时揭膜、旱育旱管培育壮秧,使栽后水稻蹲苗期相对较短、分蘖发生较快。

具体方法为:选用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南粳5055”。播种前在选种的基础上,做好药剂拌种工作,按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mL+16%咪鲜·杀螟丹10 g+10%吡虫啉7~8 g对水4 kg浸种3.2 kg(每667 m2大田用种量),浸足48 h后捞出晾干。然后做好适期适量落谷,示范方均为机插秧,于5月27~28日落谷育秧,每667 m2大田备足24张盘,将3.2 kg种子均匀播种。播种后以“育秧绿”育秧专用肥和“秧病灵拌种剂”为技术载体培育适龄壮秧,移栽时水稻秧龄17 d、叶龄3.1叶、绿叶数3.0张、株高14.6 cm、假茎粗0.2 cm。

3.2 麦秸秆全量还田

小麦收割时留低桩10~15 cm,并将切碎成长10 cm左右的麦秸秆均匀抛散于田面。在灌浅水且土壤湿润的条件下,利用大中型旋耕机械进行耕翻作业,使麦秸秆与土层充分混和,从而实现麦秸秆还田和肥田沃土两大目标。

3.3 标准化机栽,合理控制群体起点

水稻标准化机栽技术是示范方主攻技术之一。机插水稻推广后,普遍出现成穗不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的提高,部分还出现栽后僵苗不发的现象。而示范方以“浅栽、匀栽”为栽插原则,在田块沉实后用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进行薄水浅插,统一行距为30 cm,株距为12 cm,保证每667 m2基本苗在7.0万~7.5万苗之间,合理控制群体基数,确保足穗。

3.4 科学肥水运筹

水稻肥水科学运筹技术也是示范方主攻技术之一。近年来,麦秸秆还田量逐年增大,但还田后水稻栽培经常出现栽后僵苗不发、后期因施肥过多而出现贪青倒伏等现象。示范方通过肥水科学运筹(水浆管理上以间隙灌溉、间隙露田为主,以利于麦秸秆腐烂及有毒气体释放;肥料运筹上立足氮肥前移,通过增加基肥和蘖肥中氮肥施用量来满足水稻生长及麦秸秆腐烂时所需氮量,且后期麦秸秆腐烂后会释放氮素,后期可相应减少氮肥施用量,同时增加钾肥施用量,增强植株抗逆能力,以此达到肥料运用平衡,优化田间群体质量,促壮秆大穗),有效解决了上述不良影响,通过麦秸秆还田不仅改善了土壤环境,而且取得了水稻高产。

3.4.1 肥料运筹

每667 m2施纯氮总量控制在22 kg左右,基蘖肥与穗肥的氮素用量比掌握在7∶3。具体方法为:基肥每667 m2施25%(12-6-7)复合肥30 kg+尿素10 kg;机插水稻根系吸收能力弱,分蘖肥分2次施用,分别于栽后5 d和栽后12 d每667 m2均施尿素8 kg;穗肥在水稻倒3.5叶期和倒1.5叶期分2次施用,倒3.5叶期每667 m2施尿素10 kg+钾肥5 kg,倒1.5叶期每667 m2施尿素5 kg;在水稻抽穗扬花期,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药肥叶面混喷,可每667 m2用“丰力宝”叶面肥2袋,以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单产。

3.4.2 水浆管理

移栽7 d内保持深2~3 cm的浅水层;分蘖期采取湿润灌溉、间隙露田,以增加根部透气性、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当总茎蘖苗数达到预期有效穗数的90%左右自然断水搁田,分次轻搁,搁至田中不陷脚、不开裂,叶片挺举为止,复水后勤灌浅水,以满足根系发育对氧气、水分、养分的需求;在减数分裂期和破口期保持浅水层,以防高温导致花粉活力降低;其余时间保持田间干湿交替;收获前1周灌1次跑马水后断水。注意,水稻生长期间如遇冷空气,需灌水护根。

3.5 综合防治病虫

通州区水稻上以防治灰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穗期病害等主要病虫害为重点,采取统防统治,秧田期共防治3次、大田期共防治5次。

3.6 适时收割

待稻穗失去绿色、穗中部变为黄色时,即可开始收割。通州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多为迟熟中粳稻,一般可于10月23日左右进行收割。

4 应用麦稻周年高产栽培技术取得的经济效益

示范方小麦平均每667 m2单产472.7 kg,收获后按平均售价2.34元/kg计算,每667 m2收入1106.12元,扣除每667 m2生产成本611.5元,每667 m2纯收入494.62元;水稻平均每667 m2单产756.2 kg,收获后按平均售价2.82元/kg计算,每667 m2收入2132.48元,扣除每667 m2生产成本985.92元,每667 m2纯收入1146.56元;合计周年稻麦种植每667 m2纯收入1641.18元,再扣除每667 m2流转土地成本1000元,最后获得每667 m2纯收入641.18元。与其他家庭农场相比,可每667 m2增加纯收入200~300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