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陈剑鹰,常宝亮,屠旻琛,郭 奂,吴春满,徐迎春,金奇江,王彦杰*
(1.浙江伟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200;2.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农业农村部景观农业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3.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200)
廊经常出现在各种建筑物中,是常见的建筑元素,其形式多样,廊空间也成为建筑空间的组成部分之一[1-3]。在传统园林里,几乎每一处园林都有廊的存在,廊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园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园冶》中“廊基未立,地局先留,或余屋之前后,渐通林许”,说明廊道是建筑与景观相连接的纽带,其对景观效果的进一步表达和自身的实用功能发挥对传统园林都不可或缺。廊空间作为一种建筑空间,其形成有赖于实体的围合。围合出的是“灰空间”的形式。其在园林中既起到一定的实用功能,也能够形成特有的景观形式。廊空间在现代园林相关建筑也有着一定应用[4,5]。因此,研究廊空间所具有的实用功能对园林游线及造景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目前最著名且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南京私家园林——瞻园为例,用量化的方法解析园林中廊的实用功能作用,并探寻传统技艺规律,为现代园林中廊的应用提供参考。
南京古典园林以金陵第一园瞻园为首,也是仅有的现存古典园林之一。南京是江苏省会,气候湿润,园林假山的堆叠最为著名,多给人婉约雅致之感[6]。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安静进入梅雨季节,降雨明显增多,大、暴雨频繁出现,梅雨过后进入盛夏,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连阴雨天气时有发生。瞻园廊道连接园中的主体建筑和园林景致,是整个园林布局的主体动线,功能多样:遮阳避雨、赏景游玩、看戏宴席、沟通假山楼阁与住宅;布局多样:或左右分流环绕全园,或高勾低搭衔山环水,能够作为研究古典园林中廊的实用功能的典型园林。
量化研究引入风景园林中有着非常直观的优点,将指标量化后,各项数据表达更加直观,能够一目了然的表达出所分析问题,具有说服力,风景园林学科的未来发展将会走向细节化、具体化和定量化的发展,这是时代发展所引导的方向,也说明定量化研究是风景园林接下来所要加强的,在对瞻园廊体量和功能的研究中,一是通过客观的物质空间数据衡量空间开敞度及廊空间占全园主要游线的比例衡量廊所发挥的作用;二是利用廊的实用功能体验及观景数据衡量其实用功能;三是利用其曲折变换的数据衡量其空间变化所带来的的景观效果。
南京瞻园原为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后花园,新中国成立后,经刘敦桢教授修缮,成为现今瞻园格局,所以以古瞻园与现瞻园作为研究对象,对瞻园内部连廊进行实地测量(图1所示),测量其园内廊道长度及连接主要停驻点的数量,全面分析其廊道的实用功能。
图1 古(左)今(右)瞻园廊道及停驻点示意图Figure1 Schematic diagram of ancient (left) and present (right)Zhanyuan corridor and stop point
瞻园面积较小,原为明中山王徐达府邸之“西圃”,入清为江宁布政使衙署。太平天国时期瞻园成为东王府和幼西王府。民国改元,又成为江苏省省长公署、国民政府内政部等机构所在地,1958年5月太平天国纪念馆迁址瞻园,原瞻园经刘敦桢主持修缮,经三期工程修缮后,现瞻园面积约两万平方米。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 统计记录相关数据。利用Photoshop 2019、AutoCAD 绘制平面图。
廊兼具了对园林空间进行划分的作用[7],廊道在园林中的比例可由园林廊道占总体游线的比例说明,连接停驻点的数量可说明廊道的通达性。经测量得出古瞻园廊道的长度为35 m,占全园游线长度83.5 m 的42%,今瞻园廊道长度为578 m,占总游线1162 m 的49.7%;古瞻园廊道连接驻点数为5 个,占全园驻点数9个的55.5%,今瞻园廊道连接驻点数27 个,占总驻点数33 个的81.8%(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古今瞻园廊道的设置均占有全园游线的一半左右,能够串联的停驻点,现今瞻园远高于古瞻园,这是因为古瞻园面积较小,假山所占比例较大,其回廊已能满足游园需要,现今瞻园能够串联大部分停驻点,因为其二期三期所建造多以建筑为主,廊道很好的将建筑连接起来,兼顾了总要景点。其游览路线设置实用合理。
表1 古今瞻园廊道与总游线长度及连接驻点指标Table 1 Length of ancient and modern Zhanyuan corridor and general tour line and indicators of connection stagnation points
廊空间是由廊四周围合而形成的,其主要存在2 点典型特征,一是线形特征,廊空间的特性决定了其长度远远大于其宽度,使廊空间的整体空间形态表现为线形。这种空间形式使廊空间在游览路线上具有连续性和指向性;线形也是廊空间的基本视觉特征,有直线、折线等不同的形式,直线简洁流畅、折线变化丰富,廊空间的表达方式十分灵活。
《苏州古典园林》中提到:廊的造型以轻巧玲珑为上,忌太高与开间过大,一般净宽为1.2~1.5 m 左右,柱距约3 m 上下,柱径约15 cm,柱高约2.5 m 左右,瞻园内廊道的体量数据如表2所示,廊总体高度为5 m 左右,廊檐水平投影长度为0.5 m左右,这样的设计能够满足阴雨天廊内能够起到遮雨的功能作用,在夏日也能够起到遮阳的作用。廊的常规宽度为1.2 m 左右,满足两人并排通行的实用需求,廊柱间距离多为2.5 m,也存在1.1、1.6、2、2.8、3.3 等不定长度,说明廊柱间距离由廊支撑及廊折线及该段长度所决定,非固定长度建造。廊边高度为0.5 m,适宜人落座休憩,在重要停驻点及水边设置“美人靠”,既满足实际需求也考虑安全因素。凯文·林奇把25 m 左右的空间尺度作为在社会环境中最舒适和得当的尺度。每20~25 m 或是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材质有变化,或是地面高差有变化,那么空间就一下子生动起来。瞻园空间较小,但廊道空间也富有铺装变化,有正方形铺装,也有人字型铺装,有高差变化,廊因地势起伏,有高差不同处理的变化,以常规台阶和小台阶为对比,给人不同的感觉。
表2 廊道体量数据Table 2 Corridor volume data
廊道在全园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另一方面是将全园分割成许多空间,起到了划分空间的作用,使诸多小空间相互不同,发挥各自的功能作用,而又通过漏窗等设计手法将空间相连系起来,而不是单纯的将空间碎片化、分割化。
廊作为一种连接主要景观与建筑的道路,其构建不仅仅是满足一定的通行效果,也不仅为了得到一个优美的景观效果,也不仅仅是一个完全用于空间划分的实体,更重要的是,其形式构建与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其实是出于实用功能的考量——廊较游览道路多了顶盖,可遮风挡雨,也可遮阳送风,是提高不适宜游园时间和天气的独有园林建筑。能够提高园林环境的舒适度,因南京位于多雨、湿润的江南地区,廊道即提供了一个有顶的空间,园主人在廊道内走动的整个过程都不用暴晒在直射的阳光下,能在炎热的夏季与雨天在一幢幢建筑之间悠然的走动,它不仅为整个园林的不同部位提供舒适的路径网络(遮阳、避雨)而且还通过引入凉风创造良好的微气候环境,成为空气流通的通道——得益于他在景观中的位置,又高又窄的线形建筑空间有利于空气的流动。
廊的设置必须要有足够的高度使得冬天的阳光能够照射到廊道的地面和墙壁上,但也不能太高以便于遮挡夏日的阳光,廊的高度经古匠师的计算(或经历代经验累积和师傅口传)而得出,并非随意设置,廊的高度与宽度有一定关系,以便在太阳高度角较高的夏季,内部有良好的遮阳,在冬季低角度入射的太阳光可以射入廊道,带来温暖。
廊道的实用功能首先满足了通行游线的需求及引导作用,将各个主要建筑相连接,使得全园建筑成为一个整体,在阴雨天满足游园的需求(图2),欣赏雨落珠帘、雨打芭蕉、水面涟漪的雨中景观,能够在舒适的游览环境中体验观景,提供遮挡雨雪的作用,在夏日天气炎热的时间内,廊道作为灰空间来说,其既能提供遮阳的作用,又因其四周无墙体或单面有墙体,能够有夏日凉风消暑的作用。
图2 雨天瞻园廊道景观效果Figure2 Landscape effect of garden corridor in rainy days
廊道是适应自然气候的恰当应变设计,但廊道不单是通道,同时也是一些分散开的游乐生活空间和景观的动态景点,将全园统一为一个整体[8]。人纵向动态活动的典型行为模式为步行为主的通过性行为,以及随之进行的视觉等感知行为和各种心理活动[9]。人横向静态活动的典型行为模式为以驻足停留、小坐等为依托的一系列观景、休憩、交谈等行为。如果景复一景,加上意外,往往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陌生的环境中游山玩水,游人往往对前方的未知有所期待,如果先压制其期望值,而后出现远超预期值的景物,这种反差往往会带来一种美感的极大满足[7]。
全园中廊道形式多样,设计之初考虑人游览的行为划分,有直廊、曲廊、爬山廊。其中,直廊10 处,曲廊5处,爬山廊2 处。直廊指向性明显,平铺直叙,与建筑相呼应;曲廊蜿蜒曲折,移步换景,空间的曲直变化带来廊内游园者的身体与视线的方向变化;爬山廊高低错落,轻盈婉转跃然于水面之上,与对面高低错落形成对景(图3)。空间变换复杂,在满足通行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类的景观空间,达到了良好的空间效果,在廊道转折处留有天井或在墙边一隅留有空间种植植物,使廊的游线变得灵动而不呆板,同时合理利用空间形成景观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排水,利用雨水达到处理屋顶径流的目的,古代雨水也象征着财气的到来,也有着敛财的寓意。同时使空间富有变化,增加游览趣味性[10]。
图3 廊道空间变换产生的景观效果Figure3 Landscape effect produced by corridor space transformation
游廊所依附的边墙,间辟漏窗或留窗形成框景,可透过窗花,窥见墙内花石草木一角,可使得游者错觉游廊墙外另有小园,顿觉空间无限,给人以豁然开朗,探幽的兴致,随增游兴[11,12]。另一侧开敞可直接观小园内景色,或植花木,或置奇石。两侧形成空间的对比,光线的对比,若处水边处也可观园中池景。廊道自有上顶和下底,在两个廊柱间的空间,自然形成了一种框景,将园中景色框进其中,又因各自大小,角度,景色的不同,实则天然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也正印证了园林是立体的诗,立体的画。
江南私家园林中造园家根据人的尺度设计景观,同时兼顾实用功能,这与日本和西方的公共空间的舒适尺度相吻合,充分说明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观。瞻园廊道是将一个个单体建筑相连接,且在园林中实用功能不可或缺,增加了园林的全年实用时间,创造了不同景象的观景需求,因其具有强烈的空间流线是其他园林建筑所不能比拟的,在满足环境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也通过空间序列合理安排了游览节奏,引导游人情绪,使其充分感受园林的移步换景,感受到园林的流线美,无论动观两侧,还是坐观一侧,均可给人以不一样的体验。
瞻园以其独特的处理手法,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增加独有的景观功能。空间,百转千回,扩大行走路径;时间,停滞赏景,游园驻足延长时间;漏景、转折、爬升等意外的来临,打破单一乏味,激发游园的兴致,充分调动游园的心理活动。在充分考虑人的行为需求的同时以人的情感体验为出发点,趣味性的创造游园体验,呈现出不重复的多角度景观欣赏。综上所述,我国传统园林中廊的应用在游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仍具有非常多的挖掘空间。这对于当下园林空间的划分设计,以及现代园林中廊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后续可继续对于连廊特殊构成的灰空间在整体园林空间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