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历史街区坐憩空间使用后评价(POE)及优化——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

时间:2024-05-25

范琳子,王丹阳,岳佳颖,卢娇阳,郑玮锋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建福州350000)

环境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活动与其周边物质环境相互作用与联系的理论学科[1]。

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缩写为POE)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心理学研究领域,是指从使用者的角度来对建成并投入使用过一段时间的设施进行系统且规范的评价过程[2]。

1 研究区概况

1.1 三坊七巷街区背景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建福州,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面积约40 hm2。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以及百余座古建筑,因此有“里坊制度活化石”与“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称。三坊七巷作为国家5A 级景区,具备典型性的特点,以该街区中的坐憩空间(建筑内的坐憩空间不在研究范围内)进行研究以期对同类型历史街区的坐憩空间建设提供参考。

1.2 三坊七巷坐憩空间的类型

三坊七巷街巷纵深较长,在其中设置坐憩空间尤为必要,基于坊巷格局的线性空间特征,坐憩空间多是沿路而设。坐憩空间的设计需与街区景观融合,具备整体性。坊—巷—弄的三级空间形态,衍生出3 种不同类型的景观空间,依据坊巷原有的景观基础进行设计的坐憩空间必然是多样的。因此,由于空间大小,观景强度,商业氛围等因素的不同,三坊七巷中的坐憩空间主要为以下几种类型:

(1)位于三坊七巷主街——南后街。人流密集且路面较宽,可达性强并具有浓厚的商业氛围,游人对坐憩空间的需求较高。该处坐憩空间类型多样,造型具备吸引力,景观配置较完善,可以满足游人多种休憩需求。

(2)位于三坊七巷坊巷间。人群流动性较强,商业氛围不如南后街,路面较窄,该类坐憩空间多为临街简易布置,或是建筑后退设置坐憩空间,空间安静适合休憩。

(3)位于三坊七巷节点广场。该类坐憩空间是在原有遗址的基础上对空间放大处理,成为小型的休憩广场,空间较为安静,适合休憩且有一定的规模。

由于街巷的空间有限,除一级座椅之外,还需包括应对节假日人流较多可供人短暂休憩的二级座椅,譬如室外台阶、花池等。

2 三坊七巷坐憩空间使用后评价方法

2.1 使用后评价研究流程(图1)

图1 研究流程Figure 1 Research process

2.2 坐憩空间样点选取

选取三坊七巷中5 处使用率较高,较典型的坐憩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定位和标注(见表1),在调查点内进行观察、访谈与问卷调查(见图2)。

表1 调查点基本情况Table1 Basic information of survey points

图2 调查点位置Figure 2 Location of investigation point

2.3 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

2.3.1 访谈法

访谈时间:2021年5月1日,访谈对象为在附近生活多年的游客,围绕地域性与设施进行调查。表示南后街商业性太强,文化地域性减淡,坐憩空间遮雨遮阴设施缺乏,不利于室外休憩。

访谈时间:2021年5月1日,访谈对象为浙江游客,表示植物景观缺乏特色,不能较好体现古街氛围,植物后期养护不当,有裸露地表,且丰富度不够,颜色单一,坐憩空间缺乏卫生设施,蚊虫太多,并且座椅的舒适度不够。

2.3.2 实地观察法

(1)游人活动类型

人们的活动依据其性质可划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3]。对游人进行观察时发现,游人在三坊七巷坐憩空间中的必要性活动多为等人或是临时要用手机处理事务等;自发性活动多建立在景观良好,设施配置完善,活动氛围较好的基础上,启发游人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活动;社会性活动多为交谈或是观看南后街上的才艺展示。随着活动程度的增强,历史街区的空间活力也在不断提高(图3)。

图3 游人活动类型Figure 3 Types of Tourist Activities

使用者年龄几乎全覆盖,商业氛围较浓厚的南后街上设置的坐憩空间游人使用率较高且停留时间较长。位于文儒坊及甘液境处的坐憩空间,游人行为活动单一,驻留时间较短,易达性不如南后街处的坐憩空间。

(2)游人行为特征分析

①安全感

三坊七巷游人较多,相互之间多是陌生人的关系,这就从游客量与陌生的社会关系两个方面增强了环境压力,环境压力让人产生不安全感,这会影响游人去接近或避开某种不适合自己的坐憩空间,除此之外,坐憩空间的位置、形式、朝向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游人的安全体验。在坐憩空间增加植物配置,以减少历史街区的疏离感(图4)。

图4 安全感逐渐增强Figure 4 Growing sense of security

②环境偏好

三坊七巷坐憩空间的设置决定了使用者所能进行的活动,人的行为与坐憩空间共同构成了行为场景,这就是环境行为学中的行为场景理论给我们的启示[4],社会上的人都不能离开所处的环境而存在,坐憩空间的类型、历史氛围感与舒适度决定了游人是否愿意停留。观察中发现,情侣偏好私密性较好的空间,小孩子喜欢热闹人多的空间,老年人则偏向于安静的坐憩空间。

③个人空间与社会空间

在历史街区这种公共环境之下,不同的游人群体对坐憩空间有着不同的要求,他们多依据心情和使用目的来选取适合的坐憩空间,譬如选择有明确划分或是边界模糊的坐凳,适合群体围坐交流的向心式坐憩空间,或是减少与他人交流的离心式空间(图5)。

图5 向心空间与离心空间Figure 5 Centripetal space and centrifugal space

④行为习惯

三坊七巷的坐憩空间中,游人更喜欢在半开敞半私密的空间休憩,而位于安静地段的空间使用率较低,因为半开敞半私密的空间既可以方便观察形形色色的游人和周边发生的活动,又可以在感兴趣的时候加入其中,人们喜欢高度灵活的环境,而不是固定静止不变的[5]。人们倾向于选择历史感较强,空间质量较好的坐憩空间,在其中停留的时间也更长。

2.4 问卷调查

采用半结构式问卷对三坊七巷的坐憩空间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以确保实验数据能够更真实可靠,定性分析是通过对所选观测点的空间使用者发放调查问卷得到该人群基本信息。定量分析则是通过构建POE指标评价体系,确定评价因素集,利用李克特量表法对五个强弱级别依次赋值1~5 分,满意度评价反映了被调查者对坐憩空间中各要素的满意程度,对空间因子满意度打分结果进行分析,之后便可计算综合得分。

2.5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调查者通过实地观察及与受访者的交谈,依据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兼顾构成三坊七巷坐憩空间环境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2 方面,本研究选取6 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1 个二级评价指标对所选场地进行评价,选取易于理解的词汇对评价指标进行概括,并通过对使用主体与历史街区坐憩空间构建联系来确立评价指标体系,来反应被测者对坐憩空间的满意度(见表2)。

表2 三坊七巷坐憩空间使用情况(POE)评价指标体系Table2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itting space use (POE) in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3 评价结果与反馈

对选取的5 个坐憩空间中的使用者随机各发放50 份问卷,发出问卷250 份,回收问卷244 份,有效问卷达235 份,有效率为96%。

3.1 使用者基本情况

受访人群男女比例相对平衡,年龄集中在18~45 岁,学历多为本科、大专(图6)。

图6 调查问卷结果Figure 6 Questionnaire Results

58%受访者到达场地30 min 内就会有休憩需求,52%受访者休憩频次较高,多为3 次甚至有3 次以上,在坐憩空间停留时间多为5~15 min,停留5 min 以下的游人较少。三坊七巷作为福州知名景点,客流量较大,受访者多表示坐憩空间基本够用,还有待完善。最后,仅有2% 认为在历史街区设置坐憩空间没有必要,54%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可以看出设置坐憩空间相当重要。

3.2 空间满意度分析

(1)由南后街坐憩空间A 满意度评价平均值曲线得出,使用者对该空间的视觉吸引力、遮荫效果及其所体现的历史文化特色满意度较高。而对植物配置层面满意度较低,其中植物多样性与植物景观满意度评分仅为2.68 和2.84,空间整体满意度较高,均值为3.66(见图7)。

图7 南后街坐憩空间A 满意度评价结果Figure 7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results of sitting space A in Nanhou Street

(2)由南后街坐憩空间B 满意度评价平均值曲线得出,使用者对座椅、标识设施、活动氛围满意度较高,但对避雨水烈日的设施满意度仅有2.96。除却基础设施层面的评价满意度有较大波动,其余五个层面满意度较为稳定,空间整体满意度评价最高,均值为3.76(见图8)。

图8 南后街坐憩空间B 满意度评价结果Figure 8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results of sitting space B in Nanhou Street

(3)由南后街坐憩空间C 满意度评价平均值曲线得出,使用者对视觉吸引力满意度较高,其余指标满意度均在4.00 以下,其中避雨水烈日的设施、遮荫效果、铺装满意度最低,分别为2.27、2.71、2.89。该空间整体满意度评价不高,均值为3.44(见图9)。

图9 南后街坐憩空间C 满意度评价结果Figure 9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results of sitting space C in Nanhou Street

(4)由甘液境坐憩空间满意度评价平均值曲线得出,使用者对植物养护、植物景观、噪声控制满意度较高,分别为4.14、4.10、4.02,其中遮荫效果、避雨水烈日的设施、与外部的互动满意度均低于3.00。该空间整体满意度较高,均值为3.57(见图10)。

图10 甘液境坐憩空间满意度评价结果Figure 10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results of sitting space Ganyejing

(5)由文儒坊坐憩空间满意度评价平均值曲线得出,使用者对遮荫效果满意度最高,其余指标满意度均低于4.00。植物配置层面满意度不高,其中的植物养护与植物景观满意度评分都低于3.00。该空间整体满意度均值为3.55(见图11)。

图11 文儒坊坐憩空间满意度评价结果Figure 11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results of Wenru Lane

(6)由5 个样本的综合评价平均值曲线可以看出,各评价指标满意度波动较小,只有避雨水烈日的设施满意度低于3.00,其余各指标均介于3.00~4.00 之间(见图12)。

图12 综合评价满意度评价结果Figure 1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results

4 改进建议及优化策略

4.1 改进建议

(1)加强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历史街区的坐憩空间不仅要满足游人基本的休憩需求,还需注重舒适性,领域感的塑造。带有靠背的木制座椅满意度高于没有靠背或者石质座椅,同时地面铺装满意度也不高,可通过对坐憩空间与道路的铺装进行材质或是图案变化,来增加游客的领域感。一个较好的历史街区坐憩空间应该是包括私密,半私密与开放多种层次,满足游人的不同需要,通过标高、距离以及朝向设置等可以促进或抑制视觉与听觉的交流(图13)。

图13 可以促进或抑制交流的空间设置Figure 13 Space settings that can promote or inhibit communication

(2)噪声处理

所调查的几个坐憩空间中,使用者对噪声控制满意度较为一般,三坊七巷作为观光景点,无法从声源处对噪声进行控制,可通过景观设置来削弱噪音。可在三坊七巷坐憩空间中设立小的跌水景观,来抵消一部分的噪音,或是在空间设置多种不同的植物,植物在心理上具备减弱噪音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植物颜色的设计,结合历史街区原有特色,在较为嘈杂坐憩空间环境可设置冷色调植物,来舒缓焦躁,在较为安静的坐憩空间则可以配置暖色调植物,柔和空间,提升空间的活力。

(3)基础设施的管理以及与空间的融合

三坊七巷流动性较强,坐憩空间可以使游客驻足,提升街区活力,游客在该处停留时间也最长,基础设施需完备,且要定期维护。此外,可将三坊七巷的文化元素进行提取,表现到基础设施的造型或是细部来体现街区的历史特色,让基础设施与周边环境更具整体性。

(4)植物景观的营造

坐憩空间中植物配置层面不能让使用者满意,满意度较多低于3.00。部分坐憩空间出现裸露地表现象,植物长势较差,需注意植物的后期养护。通过增加坐憩空间的植物多样性与绿植量,提高空间视觉丰富度,建设生态型坐憩空间。选择街区本土植物并对植物形态进行把控,营造体现三坊七巷独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

(5)视线设计

坐憩空间作为街区游玩的“缓冲岛”,游客能观察街边的人流与街景,可通过前期设计游客视线,譬如坐憩空间的位置,座椅的朝向;也可以在建好空间基础上后期组织游客的视线,譬如在视线上设置文化景观,或是组织文化活动(图14)。

图14 改变坐憩空间位置、朝向来组织视线Figure 14 Change th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sitting space to organize the line of sight

(6)历史文化的表达

一个好的历史街区的坐憩空间要充分体现地方历史文化,使用者对坐憩空间的仿古造型,以及含有雕塑,石碑的空间历史文化特色满意度较高。在坐憩空间里设置一些小而精致的文化小品,或是桌面,坐凳扶手刻上三坊七巷独有的元素符号并增添介绍街区的二维码,让休憩的游客了解街区的地方文化,增强三坊七巷历史氛围感。

4.2 优化策略

通过调查与总结,选取调查空间中的一个进行优化设计(见图15),此次设计结合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对调查反馈的不足进行大体上的优化,文化饰面设计依旧沿袭之前的设计,营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坐憩空间(见图16)。

图15 南后街坐憩空间CFigure 15 Nanhou Street sitting space C

图16 南后街坐憩空间C 优化设计方案Figure 16 Optimal design scheme of sitting space C in Nanhou Street

5 结语

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对传承地方文脉,打造特色城市形象至关重要。历史街区中的坐憩空间可以体现地域文化,同时利于使用者间互动交流。本文将环境行为学作为理论基础,调研时通过观察空间的使用率及使用者的活动特征,及与使用者的访谈,可明显区分不同坐憩空间的吸引力大小,并结合问卷调查,得出受欢迎的空间基础设施完备,空间质量较好,历史特色鲜明;反之则设施老化,空间不够人性化,文化氛围感缺乏。通过对调研问题的汇总,针对6 个方面来对历史街区坐憩空间的优化提出相关建议,并进行坐憩空间设计。

历史街区中的坐憩空间存在一定的年限,通过使用POE 调研,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坐憩空间所面临的新问题。坐憩空间要和历史街区一起不断地发展更新,以满足新时代人们的精神及生理需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