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虾白斑综合症研究进展

时间:2024-05-25

张丽文 张秀梅 丁钰洁 石晓蕾

摘要:综合对虾白斑综合症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该病的病理学、传播途径、症状、检测方法及防治对策,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对虾;白斑综合症;传播途径;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945.4+6        文献标识码:A

对虾是世界上具有很高水产养殖潜力的甲壳类动物。它的养殖已在中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成为重要产业。1999年这些国家的对虾产量占世界产量的近90%[1]。对虾在养殖过程中会发生疾病,常见的有黑死病、肝胰脏病、白斑综合症等。白斑综合症是影响养虾业的最具侵略性的病毒性疾病之一,此病是由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引起的,该病毒于1992年在中国台湾对虾养殖中首次被发现[2],后遍及亚洲主要养殖国家和地区,1999年,在南美洲發现该病毒,给对虾养殖造成了重大损失。

1  对虾白斑综合症

1.1  病理学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作为该病的病原,呈椭圆形,一端有延伸部分,大小约为250 nm×100 nm,核衣壳表现出表面分段的外观,外壳厚度为6~7 nm,具有三层膜结构。核衣壳和包膜之间的面积在2~7.5 nm之间变化[3]。

1.2  传播途径

WSSV传播方式主要是水平传播。对虾(包括幼苗)的跨国家和地区贸易、商品冻虾的国内、国际长途运输是造成WSSV迅速蔓延和传播的主要原因。白斑病毒能感染对虾大部分器官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受感染的组织通常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包括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血细胞、表皮和胃的皮下上皮、鳃、肠、骨骼肌、肝胰腺、心脏、生殖组织和神经[4]。WSSV特异性不强,毒力极强,病死虾体的WSSV能长期存活,甚至可以在冰冻组织中存活并维持感染力。WSSV宿主范围广,已知的该病毒的宿主包括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等[5],它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野生甲壳类动物中检测到,造成交叉感染。

WSSV可能在卵细胞表面垂直传播[6]。健康或轻微感染病毒的对虾能有效产卵,并且WSSV在此期间具有高毒力。

2  发病症状和WSSV检测方法

2.1  发病症状

病虾反应迟钝,空胃,不吃食,弹跳无力,漫游池边或水面,病虾甲売剥离后对着光线观察头胸甲上有明显的针眼大小不规则的白色斑点,白斑小而深的多为发病初期,病虾头胸甲易剥离,病虾出现零星死亡;中后期病虾甲壳上斑点呈多层礼花样对外喷射状,严重的已接近甲売穿孔,此类病虾已出现批量死亡。

2.2  检测方法

WSSV病毒的主要检测方法有:应用组织病理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WSSV在病虾组织器官中引起的变化、利用斑点杂交、蛋白质印迹方法、使用ELISA技术、原位杂交技术或通过PCR检测病毒DNA等。

汪岷[7]等用纯化的的中国对虾的WSSV,免疫新西兰兔获得多克隆抗血清,并将多克隆抗血清纯化,进行酶标记,建立了直接双抗体夹心ELISA的诊断方法,该方法用抗体对抗原进行捕捉,来提高反应的敏感性。

高宏[8]等用对虾原代培养的细胞对WSSV完整病毒颗粒进行吸附,用ELISA法测定吸附的WSSV的量,该方法操作简便,数据可靠,可用于在没有对虾细胞系情况下的筛选WSSV中和抗体。

毕道荣[9]等根据WSSV的保守序列,构建含有WSSV目的扩增片段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了WSSV实时定量PCR检测体系,进行定量PCR扩增,利用该方法检测WSSV,快速、特异、灵敏。

张燕飞[10]等提取了95%酒精保存的病虾组织(鳃、肌肉、表皮、附肢、复眼)的基因组总DNA,利用PCR对WSSV进行了检测,从而检测WSSV的组织特异性,结果发现,对虾不同组织洋相检出率高低顺序为:鳃>肌肉=表皮>附肢>复眼,所以鳃和肌肉可作为WSSVPCR检测的合适部位。

3  防治对策

病毒性白斑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虾苗引进的质量管理和为对虾提供优质的环境成为养殖的关键。在采购虾苗时,加强亲虾和虾苗的检测,可从源头上减少虾苗带毒的概率;同时在养殖时每天排污、换水并进行正确处理,随时清洁设备和工具,定期清除病虾。一旦发病基本在一周内就排塘,定期消毒。

参考文献

[1]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2000. Aquaculture production 1984-1990. Fisheries Circular 185, Review 4, Roma, Italia.

[2]Chou, H. Y., C. Y. Huang, C. F. Lo, 1998. Studies of transmission of white spot syndrome associated baculovirus (WSBV) in Penaeus monodon and P.japonicus via water-borne contact and oral ingestion. Aquaculture 164:263-276.

[3]Durand, S.V., D.V. Lightner, R.M. Redman, y J.R. Bonami. 1997. Ultrastructure and morphogenesis of white spot syndrome baculovirus (WSSV). Diseases of AquaticOrganisms 29:205-211.

[4]Wongteerasupaya, C., J.E. Vickers, S. Sriurairatana. 1995. A non-occluded, systemic baculovirus that occurs in cells of ectodemal and mesodermal arigin and causes high mortality in the black tiger prawn Penaeus monodon. Diseases of Aquatic Organisms 21:69-77.

[5]Inouye, K., S. N. Miwa, H. Oseko, T. Nakano, K. Kimura, M. Monoyama, y H. Hiraoka.1994. Mass mortalities of cultured Kuruma shrimp Penaeus japonicus in Japan in 1993: electron microscopic evidence of the causative virus. Fish Pathology 29:149-158.

[6] Lo, C.F., C.H. Ho, C.H. Chen, K.F. Liu, Y.L. Chiu. 1997. Detection and tissue tropism of white spot syndrome baculovirus (WSBV) in captured brooders of Penaeus monodon with a special emphasis on reproductive organs. Diseases of Aquatic Organisms 30(1):53-72.

[7]汪岷,戴繼勋,等.用ELISA检验中国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J].海洋学报,2000,22(2):132-136.

[8]高宏,袁必锋,等.一种筛选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中和抗体的新办法[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3):259-263.

[9]毕道荣,岳志芹,梁成珠,等.实时定量PCR快速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9,40(1):54-58.

[10]张燕飞,简贺君,谢俊刚.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组织特异性[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3):132-1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